《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说,正是两场南黎巴嫩战争,让叙利亚当局下决心要组建一支武装直升机部队。

当然,也下了血本。

三十架Ka52,连同后期改装,总费用高达四十亿美元,比同时期采购的J22战斗机还要昂贵。在维护使用方面,武装直升机远远超过了战斗机,仅在二零三四年,就花掉了近五亿美元。

也正是因为价格昂贵,所以叙利亚陆军只采购了三十架。

只是,这三十架Ka52的特点也很明确:以制空为主,即主要任务就是对付以色列的武装直升机。

这一点,在叙利亚采购的武器弹药上就能看得出来。

在委托中国军火公司改进Ka52的时候,叙利亚还从中国采购了一千二百枚专门为武装直升机开发的TY100型空对空导弹,并且因此采用了中国提供的火控系统与电子设备,抛弃了俄罗斯军火商。

在日常训练中,叙利亚武装直升机飞行员也主要进行空战对抗的训练项目。

二零三七年初,叙利亚军方还采纳了戚凯威的建议,与“中国空中战术国际公司”签署了一份合同,由该公司派遣四架WZ20前往叙利亚,作为假想敌部队,与Ka52机群进行模拟对抗训练。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为了提高对抗训练的逼真度,“中国空中战术国际公司”不但为WZ20换上了以色列空军AH64D的涂装,还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通过飞行控制系统限制飞行包线等等。在对抗战术上,该公司获得了军事情报局的支持,掌握了一些以色列武装直升机的常用战术。

虽然对抗训练只进行了不到半年,但是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

用Ka52飞行员的话来说,在进行了对抗训练之后,他们更加清楚该如何战胜以色列的武装直升机。

当然,叙利亚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训练中,一架Ka52坠毁,虽然直升机得到修复,但是两名飞行员都受了重伤,再也不能上天了。此外,叙利亚军方为这六个月的对抗训练支付了一点二亿元,还不包括消耗掉的燃油与弹药。

这些付出,很快就收到了回报。

十月二日上午七点左右,天色刚刚放亮,第一场直升机空战打响。

当时,两架AH64D刚刚完成了当天的第三次突击任务,正在返回基地,被两架埋伏在戈兰高地东面的Ka52发现。虽然以军飞行员也迅速发现了敌机,而且做出了反应,但是叙军飞行员已经占据了六点钟的有利位置,而且发射了导弹。第一轮攻击,AH64D编队的僚机就被击落。长机在与两架Ka52交战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胜算,因此立即放弃了为僚机报仇的想法,及时逃到戈兰高地上空。两架Ka52没有追击,在向附近的地面部队报告了以军直升机的坠落地点后,返回了基地。

这场并不激烈的空战,点燃了当天的直升机大空战。

仅仅一个小时后,两架飞往战区的AH64D再次遭遇埋伏在途中的两架Ka52。因为以色列飞行员及时发现了敌机,而且及时进行了规避,使Ka52发射的TY100全部脱靶,但是在近距离缠斗中,AH64D基本上没有优势。原因很简单,AH64D携带了太多的反装甲弹药,而Ka52是轻装上阵。最终两架AH64D都被击落,只有一架Ka52负伤,并且坚持着返回了基地。

九点半左右,双方第三次交战的结果也差不多。

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AH64D一般不携带对空弹药,只能用反坦克导弹、火箭弹与三十毫米链式炮攻击敌机,而Ka52的主要武器是TY100轻型空对空导弹,还有一门三十毫米航炮。更重要的是,AH64D的主要任务不是争夺树梢高度的制空权,而Ka52却是有备而来。

三场空战,以色列损失了五架AH64D,而叙利亚只有一架Ka52受损。

以色列空军立即吸取教训,把双机编队改为四机编队,两架执行攻击任务的AH64D在前方yin*Ka52出现,而两架携带对空弹药护航的AH64D在后方掩护,以反伏击的方式对付Ka52。

十一点的第四场空战,以色列空军的战术发挥了作用。

两架Ka52在伏击前方的AH64D的时候,遭到另外两架AH64D伏击,一架被“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击落,另外一架被三十毫米链式炮击落,四名叙利亚飞行员有三人成功逃生。

当时,以色列空军没有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毒刺”导弹,只能使用“响尾蛇”。

半个小时后,又有两架Ka52在伏击时遭到AH64D反伏击,其中一架被空对空导弹打得凌空爆炸,另外一架在返回基地途中坠毁。虽然AH64D的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但是至少解决了部分问题。

下午,叙利亚也改变了战术,增大了伏击机群的规模。

大概下午…左右,四架AH64D与四架Ka52遭遇,双方都呼叫了支援,半个小时内各有八架AH64D与六架Ka52赶到。

这场战斗,把当天的直升机空战推上了巅峰。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缠斗,以色列损失了四架AH64D,叙利亚损失了三架Ka52。因为遭受了较为惨重的损失,以色列没再出动直升机打击叙利亚的装甲部队,所以当天的直升机空战就此结束。

从战果上看,叙利亚占优势。

可问题是,叙利亚武装直升机的数量本来就比较少,根本打不了消耗战。

损失七架Ka52,还有一架受损,等于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作战能力,而以色列损失了九架AH64D,不到机群规模的十分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双方的武装直升机又交手数次。

事实上,从这二日的战斗就看得出来,直升机的空战以遭遇战为主,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准备。在遭遇战中,飞行员的素质比直升机的性能更加重要,而且很多时候运气往往决定了最终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天的战斗,预示着武装直升机即将成为历史。

原因很简单,在十月三日,以色列与叙利亚不约而同的不再用武装直升机去对付敌人的武装直升机,而是增强了制空力量,即用战斗机去对付敌人的武装直升机。仅在三日,叙利亚的战斗机就击落了三架AH64D,而且都是用格斗导弹收获的战果。同一天,还有两架被叙利亚陆军的高射炮击落。

虽然从十月四日开始,以色列增强了武装直升机的出动量,但是也改变了战术,即在尽量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让武装直升机在敌野战防空系统外开火,主要使用射程超过十公里的反坦克导弹。

在随后的戈兰高地保卫战中,以军直升机更是集中在战线后方活动。

如此一来,武装直升机就成为了运载反装甲弹药的空中平台,不再是具有高度威胁的低空打击力量。

当然,在这两天的空中反击中,以色列国防军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根据以色列公布的战报,仅在十月二日就摧毁了近三百领叙军坦克,重创了靠前部署的两个叙军主力师。在十月三日,以军武装直升机还摧毁了一百多辆叙军坦克,迫使叙军放弃了计划于当天晚上发动的进攻。

暂且不说这些战报有没有水分,有一点很明确,以色列的反击发挥了作用。

要知道,如果不是以军的空中反击,叙利亚军队将于十月三日夜间、最迟四日凌晨发动进攻。

受此影响,叙利亚军队把进攻时间延迟到了十月四日夜间。

因为叙利亚军队的实际情况远比戚凯威预料的糟糕,特别是前线的两个主力师,根本没能按计划完成进攻前的准备工作,所以直到十月五日凌晨两点,叙利亚总参谋部才下达了进攻命令。

从巴拉姆发动的地面反击算起,叙利亚国防军用了两周时间才恢复元气

第二十九章 血战戈兰高地

第二十九章 血战戈兰高地

叙利亚军队的进攻算不上犀利,但是非常坚决。

在戚凯威看来,叙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呆板,过于重视教条。比如在作战计划中,规定炮火准备时间为两个小时,结果已经进入进攻阵地的叙军全部按兵不动,而不是趁此机会向前推进。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叙军发动进攻后,立即遭到了以军的猛烈反击。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在守轮交战中,第七装甲旅的一名连长驾驶“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在十分钟内连续击毁了五辆叙军坦克,其中一次的交战距离高达三千八百米,另外四次的交战距离也在两千米以上。

天亮前的两个多小时内,叙军至少损失了三百辆主战坦克,两个主力师几乎被打残。

只是,叙军没有停下来。

天亮后不久,替补上去的第三装甲师突破了以军的外围防线,并且在清晨的战斗中围歼了第七装甲旅的一个坦克营,摧毁了近三十辆“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还缴获了一辆出故障的主战坦克。

可以说,幸亏是戚凯威部署与指挥了这场战斗。

因为非常了解叙利亚军队,所以在部署的时候,戚凯威把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放在了后面,作为第二梯队,而顶在前面的是两个以装备T72与T90S为主的装甲师。说直接一点,就是拿这两个装甲师去当牺牲品,消耗以军的弹药,同时尽可能的推进战线,到达以军防线附近后,再让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上阵,尽可能的缩短两个主力装甲师的突击距离。

这么部署,也有装备的原因。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T系列坦克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即坦克炮的俯仰角太小,不适合在复杂地形下作战。与之相比,24式与04式坦克炮的俯角达到了负的十四度、仰角达到了三十七度,不但远远超过了T系列主战坦克,在第四代主战坦克中,也仅比“梅卡瓦6”型稍微少一点。也就是说,在突破了以军的外围防线,杀入戈兰高地之后,24式与04式更能发挥作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缩短主力部队的突击距离。

虽然戈兰高地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道路十分曲折,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往往是两地间直线距离的好几倍。只有尽可能的缩短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才能在突破以军防线后,有足够强的突击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术问题。

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在北部边境线的防御壁垒,甚至可以说是以色列本土的最后防线。与西奈半岛方向上相比,以色列的北方边境防线没有任何纵深,只要叙利亚军队突破了戈兰高地,就能直接攻击以色列核心地区。为此,以色列在戈兰高地苦心经营数十年,设置了成千上万的永备工事,仅反坦克火力点与坦克机动防御阵地就有两万多个,还密密麻麻的分布了数万个步兵火力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戈兰高地是一整块防区,而不是由多道防线组成的防御系统。如此一来,叙利亚军队要想攻占戈兰高地,就得一鼓作气,绝对不能在进攻上浪费太多时间。如果仅仅攻占了部分阵地,而没能迅速夺取整个戈兰高地,随着以色列的预备役部队到达,局面将发生逆转。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几乎拼到弹尽粮绝,最终就是及时赶到的预备役部队把叙利亚的装甲部队打了回去,并且一路杀到了大马士革城外。再犯这样的错误,恐怕以色列就不会像当初那样,在大马士革郊外勒马,而会攻占大马士革。

如此一来,确保进攻的持续性,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部署上,戚凯威没有把两个主力装甲师一起派上去,而是让其轮番进攻,并且在后方留下了四个主力步兵师与四个预备役步兵师,还安排了两个独立装甲旅。他只给第三装甲师与第七装甲师安排了一个任务: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不要管占领阵地的问题,这由后方的部队负责。

最初十来个小时,两个主力装甲师严格遵守了戚凯威制订的计划。

直到五日下午…左右,已经冲到前方的第七装甲师遭遇了以军第一八八装甲旅,情况才有所变化。

虽然在历史上,第一八八装甲旅不如第一步兵旅与第七装甲旅,但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第一八八装甲旅血拼到了最后一人,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以色列国防军中名声最响亮的装甲部队。

用巴拉姆的话来说,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第一八八装甲旅的身影。

这次也不例外。

当时,叙军已经在戈兰高地上挺进了三十多公里,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代尔塞赖斯,离加利利平原不到十公里了。只要杀入加利利平原,叙军就能切断以军的后勤补给线,围歼戈兰高地上的守军。

也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被巴拉姆抽调下来的第一八八装甲旅登场了。

巴拉姆让第一八八装甲旅充当预备队的原因很简单:在三个王牌旅中,只有第一八八装甲旅全部装备了“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而第一步兵旅与第七装甲旅中,只有少数“梅卡瓦6”,主要是“梅卡瓦5”。如此一来,在前沿的机动防御作战中,第一八八装甲旅肯定比不上另外两支王牌部队。在阵地防御战,特别是在面对数量众多的敌人时,第一八八装甲旅更能发挥作用。

实际上,通过这一部署,也能看出巴拉姆的战术企图。

当时,除了第一八八装甲旅在后方之外,第七装甲旅在高地北面,直接面对叙利亚的进攻部队,第一步兵旅则在高地南面。因为主要公路都集中在高地北面,所以第七装甲旅的防御压力最大。巴拉姆非常清楚,在外围防线上与叙利亚军队拼消耗是最愚蠢的选择,只有把叙利亚军队放进来打,才有希望以少胜多。正是如此,第七装甲旅没有拼命,只是坚守了几处主要阵地。按照巴拉姆的部署,等到叙利亚的主力部队突破之后,再由第七装甲旅关上大门,第一步兵旅从南面攻击叙军侧翼,设法消灭或者拖住叙军的预备队,第一八八装甲旅则在正面击溃叙军突击部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战计划。

只是,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第七装甲旅能否关上大门,二是第一步兵旅能否成功击溃叙军预备队,三是第一八八装甲旅能否守住阵地。只要有一个没有达成,以军就不可能取得完全胜利。如果三个问题都没得到解决,以军不但守不住戈兰高地,还很有可能在消耗战中拼光三个王牌旅。

第一八八装甲旅投入战斗后,第七装甲旅与第一步兵师随即发起反击。

问题是,情况远没有巴拉姆预料的那么理想。

第七装甲旅在穿插行动中,遇到了撤下来的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