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就是一场空中屠杀了。

锁定目标后,四架J25以交叉攻击的方式,各向六个目标发射了一枚PL12E,然后继续向目标逼近。

此时,十二架Su30MKI也在向东飞行。

这些战斗机中,八架的火控雷达在搜索东面空域,四架在搜索东北方向,而且都以最大功率工作。

可惜的是,即便如此,Su30MKI仍然没能发现一百多公里外的J25。

以Su30MKI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对J25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六十公里,而在进行超视距离空战时,J25绝对不会飞得这么近。或者说,在Su30MKI发现J25之前,已经被导弹击中了。

既然Su30MKI没有转向,所以J25没有再次启动火控雷达。

四点三十四分,Su30MKI的导弹告警机响了起来。

在遭到两枚导弹交叉攻击的情况下,Su30MKI被击落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要知道,PL12E的机动性能以新一代战斗机为准,即目标的最大过载为十二个G。按照命中率为百分之八十计算,导弹的最大过载必须是目标的二点五倍,即必三十个G,而实际设计指标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冗余。PL12E的最大机动过载为五十个G,在攻击最大过载为九个G的目标时,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Su30MKI的最大机动过载只有七个G,比J11还差了一大截。即便按照九个G计算,遭到两枚导弹攻击时,生存概率也不到百分之零点五。

在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等于不可能事件。

仅仅十五秒,十二架Su30MKI无一幸免,全部被PL12E击落。

这下,问题落到了今井利村手上。

虽然中国海军的攻击机群还没到达,至少印度空军的防空雷达还没发现,但是中国舰队派来了战斗机,肯定派来了攻击机。

对今井利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发现中国海军的攻击机群。

四点三十五分,他收到了防空指挥中心发来的消息,所有Su30MKI均被击落,已经返回机场的Mig29最快也要十五分钟后才能升空,空中已经没有印度的战斗机了,也就无法发现迫近的威胁。

此时,已经有一艘巡洋舰与一艘驱逐舰结束了补给作业。

今井利村没有迟疑,立即命令这两艘战舰启动防空雷达,而且离开港口。

问题是,战舰上的防空雷达只能探测到四十公里内的掠海目标,根本发现不了几百公里之外的攻击机群。

今井利村别无选择,只能让升空的F35B启动雷达,搜索东面空域。

四点三十七分,ZY1截获了四架F35B发出的雷达信号。

虽然在这个时候,日本战斗机飞行员比较聪明,只让四分之一的战斗机启动雷达,其他战斗机则保持无线电静默,没有暴露行踪,但是这四架F35B是各自小队的长机,间隔距离相对较大。

据此,ZY1上的引导员做出了正确判断:空中不止四架F35B,肯定有更多的敌机。

因为J25已经消灭了Su30MKI机群,又没有截获其他印度战斗机的雷达信号,所以预警机调整了雷达的工作模式,以主动方式搜索F35B机群,以便为J25提供更加精确的引导信息。

当然,ZY1的引导员没有忘记另外一件事:让八架没有参战的J25分成四个编队,前去拦截已经暴露行踪的四架F35B。

这下,F35B的被动探测系统发现了ZY1。

后方,印度空军的防空系统、以及两艘日本战舰上的被动探测系统也截获了ZY1发出的雷达信号。

中国海军出动了舰载预警机,肯定出动了攻击机群。

按照标准攻击战术,中国海军的攻击机群肯定在护航战斗机后方,将在空战开始后十五分钟内发起攻击。

“费尔康”在四点三十分之前被击落,因此攻击将在四点四十五分之前到达。

留给联合舰队的只有最后几分钟了。

在防空战舰的引导下,F35B机群没有转向,而是向ZY1飞去。

日本海军的防空战术也很简单:击落ZY1,迫使中国战斗机飞到布莱尔港上空进行战术侦察。如果印度空军的防空系统能够发挥作用,就能击落来犯的战斗机。如果不能及时击落那架预警机,中国战斗机就没有必要进入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也就无法有效阻止中国海军的攻击。

此时,F35B与ZY1大概有三百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ZY1探测不到F35B,只能根据F35B发出的雷达信号,引导战斗机前出拦截。

只是,再过两分钟,距离缩短到二百五十公里,ZY1就能发现F35B了。

在这个时候,F35B最多用火控雷达探测到ZY1,却无法发现离得更近的J25,更不可能发现已经参战的八架J25。

四点三十九分,在ZY1的引导下,正面迎战F35B的八架J25启动了火控雷达。

半分钟后,在F35B西北方向八十公里外,四架攻击了“费尔康”的J25已经把速度提高到了两马赫。

因为F35B与ZY1的距离还没有缩短到AIM120D的最大射程内,所以ZY1没有转向规避,为其提供直接掩护的四架J25也没有参加战斗。

四点四十一分,与F35B机群的距离缩短到两百公里时,两架ZY1才向南转向。

此时,迎战F35B的八架J25已经用火控雷达锁定了目标,而且确认来袭的不是四架敌机,而是十六架

这个时候,F35B也发现了迎面飞来的J25。

第三十一章 风卷残云

第三十一章 风卷残云

发现J25机群,让F35B的飞行员陷入两难之中。

因为ZY1已经转向,所以要想攻击预警机,首先就得击败前方的J25机群,不然得不到发射导弹的机会。

可是,攻击了J25机群,就无法攻击预警机了。

日本飞行员迅速做出选择:攻击J25机群。

十六架F35B对付八架J25,正好是今井利村预料的情况,日本飞行员信心十足,认为胜利在握。

显然,优势不在F35B这边。

日本飞行员只能发现几十公里外的J25,而在此之前,J25就依靠ZY1提供的信息完成了战术机动。

首先攻击F35B的不是正面迎战的八架J25,而是从西北方向上赶来的四架。

此时,这四架J25已经能用定向通信系统与其他战斗机交换战场信息,也就能在其他战斗机的引导下进行空战。

四点四十一分,ZY1转向后不久,四架J25就向F35B机群发射了导弹。

因为攻击“费尔康”消耗了四枚PL12E,所以四架J25只发射了二十枚导弹,除了四架领队的F35B遭到两枚导弹夹击,其他F35B只分到一枚导弹。命中率不会太高,但是足以迫使F35B机群机动规避。

随后,攻击Su30MKI机群的四架J25也追了上来。

这四架J25用光了PL12E,各剩下两枚PL11C,因此只能追上去与F35B格斗。

结果就是,在准备攻击迎面的八架J25时,F35B的雷达告警机响了起来,日本飞行员被迫进行机动规避。

只是,此时规避,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

四点四十二分,迎面的八架J25各发射了四枚PL12E,以交叉攻击的方式,确保用两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

两次视距外攻击,距离都不到八十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F35B根本逃不出PL12E的动力射程。

发射了PL12E之后,十二架J25没有减速,继续向F35B机群逼近,在日本飞行员进行机动规避后,分散追击逃窜的敌机。

此时,空战力量对比不是十六比八,而是十六比十六。

没有数量上的优势,F35B在格斗中绝对不是J25的对手。

要知道,即便是空重最轻的F35A,机动性能也比不上J25,而F35B的空重多出了近两吨,更不是J25的对手。

采购F35B的国家,也没有哪个把其当成制空战斗机。

在PL12E的攻击结束之后,F35B肯定会丧失数量优势。

这下,更加没有胜算了。

根据中国海军公布的战报,在这轮空战中,至少有十一架F35B首次交火中被PL12E击落,还有两架在第二次视距外交火中被PL12E击落,只有三架F35B在格斗中被J25击落。

不是PL12E足够先进,而是中国海军掌握了主动权。

说得简单一点,得到预警机支持的J25可以毫不费力的打垮没有预警机的一方,不管对手是F35B,还是性能更出众的F35A,乃至F22A。

空战毫无悬念,打击联合舰队的行动就成功了一大半。

因为巡航速度慢一些,挂上重型反舰导弹与大型副油箱之后,气动阻力更大,还得一直在超低空飞行,所以J15B机群在四点四十五分才到达攻击海域,而且没有立即按照计划发射反舰导弹。

原因很简单,ZY1还没有获取必要的目标信息。

F35B对ZY1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在J25驱逐敌方的防空战斗机之前,预警机无法靠近布莱尔港。

直到四点五十分,最后几架F35B遭到J25围攻后,一架ZY1才转向西行。

此时,最先结束补给作业的那两艘日本战舰已经起锚,正沿着深水航道驶向外海。

四点五十七分,ZY1来到布莱尔港东面三百五十公里处,在发现两艘日本战舰的同时,也被战舰上的远程防空警戒雷达发现了。

随即,ZY1遭到火控雷达照射。

没什么好奇怪的,日本战舰配备了最大射程达到四百公里的“标准6”防空导弹,即便实际射程不可能有这么远,特别是没有预警机支持,无法攻击低空目标,对ZY1没有多大威胁。问题是,如果ZY1降低飞行高度,就无法探测到港口内的情况,而继续在高空向西飞行,就将进入防空导弹的拦截区域。

预警机上的指挥官没有冒险,给J15B下达了攻击命令。

布莱尔港外面只有两艘日本战舰,联合舰队里的其他战舰肯定还在港口里面,因此没有必要飞得太近。

反舰导弹到达后,会自动搜寻与攻击最有价值的目标。

即便为了提高命中率,也可以让飞行员为导弹预编攻击程序,即首先攻击雷达反射信号最强的战舰。

在联合舰队里,两艘小型航母的雷达发射信号肯定最为明显。

执行攻击任务时,J15B的飞行员采用的正是这种战术,即让导弹自主搜寻目标,然后按照目标信号强度依次发起攻击。

六点过,ZY1转向后大概五分钟,第一批十二架J15B发射了反舰导弹。

接下来两分钟里,另外四批J15B陆续发射了反舰导弹。

发射了导弹之后,J15B机群依次转向返航。

虽然理论上,J15B的最大航程比J25高得多,但是在此次任务中,J15B的载弹量高达六吨,而J25的载弹量还不到一吨。结果就是,J15B的作战半径,反而比J25短了两百多公里。

受此影响,负责甄别打击效果的任务落到了J25身上。

在之前的战斗中,二十架J25中,有四架一直伴随预警机活动,没有参与空战,所以有足够的燃油。

按照杨禹方的安排,这四架J25将在攻击结束后前去确认打击效果。

如果一举歼灭了联合舰队,自然万事大吉。如果没有达到全歼的目的,牧浩洋就得考虑是否进行补充打击。

J15B发射完到达时,联合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也结束了补给作业。

发现ZY1转向飞走后,今井利村立即意识到,中国海军的攻击机肯定在几百公里外发射了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飞行几百公里,也就十来分钟的事情。

在此期间,八艘战舰肯定无法离开布莱尔港。如果在深水航道上被击沉,完蛋的就不仅仅是联合舰队了。

最后关头,今井利村做出了明智选择:没让战舰出港,而是就地组织防空作战。

六点过五分,今井利村登上了从“翔鹤”号上起飞的第一架直升机。

两分钟后,第一架F35B从“翔鹤”号上升空。接下来的三分钟里,两艘航母上的十二架F35B全部升空,只有两架备用战斗机因为没有完成起飞准备,被安排在直升机升空后起飞。

随后,航母上的直升机开始升空。

对于最终结果,今井利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没有预警机支持,不但无法发现敌机,还无法及时探测到逼近的反舰导弹。仅仅依靠战舰上的防空雷达,最多发现四十公里内的掠海导弹。也就是说,战舰上的远程防空导弹根本派不上用场,仅仅依靠中程防空导弹与末段拦截系统,即便只有一百多枚反舰导弹,也不可能全部拦截下来。

今井利村能做的,只是尽量减少损失,比如让战斗机与直升机飞走。

即便如此,他的努力仍然没有收到最好结果。

六点十二分,第一批直升机刚刚升空,已经出港的巡洋舰探测到了导弹群,随即发出防空警报。

因为巡洋舰只发现了不到五十枚反舰导弹,所以防空指挥官做出了错误判断。

在确认能够拦截全部反舰导弹之后,两艘小型航母停止了航空作业,让已经做好准备的直升机在甲板上待命。

进行防空作战时,必须停止航空作业。

结果,除了十二架F35B之外,只有九架直升机升空,其中包括载着今井利村最先离开旗舰的那架直升机。

防空作战开始后,出港的巡洋舰才探测到更多的反舰导弹。

此时,调整作战部署已经来不及了。

对飞行速度高达两马赫、冲刺速度高达三马赫的反舰导弹来说,飞行四十公里仅仅需要四十秒。

在这四十秒内,出港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发射了六十枚中程防空导弹。

最后关头,这两艘战舰上的末段拦截系统还击落了七枚反舰导弹。

只是,最终仍然有五枚反舰导弹漏网,其中三枚击中了巡洋舰,两枚击中了驱逐舰,两艘战舰立即丧失了防空作战能力。

第二批反舰导弹到达后,大概半数飞向了港口外的两艘战舰。

虽然剩下的反舰导弹没能突破港口内其他日本战舰的组成的防空拦截网,但是为后面四批反舰导弹创造了机会。

在第四批反舰导弹全部落下时,除了两艘小型航母,其他六艘战舰全部瘫痪。

此时,今井利村做出的一个战术安排发挥了关键作用。进行防空部署时,他让护航战舰挡在了航母东面。

结果是,超低空突防的反舰导弹大多飞向了护航战舰。

攻击结束时,八艘护航战舰无一幸免,港外两艘即将沉没,港内六艘也在劫难逃,已经有四艘坐底。

只是,两艘小型航母都逃过了劫难。

“翔鹤”号被两枚反舰导弹击中,虽然中弹部位在水线附近,但是没有沉没危险,靠上码头后就能进行排水作业,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