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教入门-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就是增减变化的幅度太大。因此,有大善,祸会变成福;有大恶,福会变成祸,道理在此地。

 

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这些古圣先贤的书籍,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虽然念得很熟,但是了解得不够深;换言之,无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他的命运丝毫不能更改。云谷禅师这一番话,把了凡先生点醒了,命运确实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变,因此要自求多福。

 

有人问我:‘法师,你为什么要学佛?’我的答覆很简单:‘我学佛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从果报上说;从因上说,提升自己的德行。’积功累德是修因,因好果当然殊胜。业因果报到自己能觉察出来时,就常生欢喜心,没有烦恼、忧虑、牵挂,没有妄想、执著,一生生活在法喜之中,这种日子过得多快乐!多幸福!所以,方东美先生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发露’,一丝毫隐瞒都没有,完全说出来。‘疏’,文章。‘登科’,考中举人。他下定决心改过自新,将过去所做的种种罪恶、种种过错,毫无隐瞒,尽情忏悔,并写了一篇文章,求佛菩萨做证明。他命中只有秀才,秀才最高的是贡生,所以他没有科第。因此,开始真正断恶修善,先求功名。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了凡先生是中下根性的人,所以云谷禅师用‘功过格’来帮助他。教他每天将所做的好事及过失都记录下来,善恶做个对比,这一天到底是善多还是恶多?最初做的时候一定是善恶混杂,甚至恶多于善,自己就要提高警觉,认真努力,希望做到纯善无恶,改过就成功了。这是从事上改,这个方法对普通人非常有效。

 

并且教他持‘准提咒’,念咒是教他修清净心,把念头集中在咒上,用一个念头取代一切妄念,道理在此。用参禅、持咒、念佛的方法也是如此,这些方法很多,可以选择一、两种,帮助自己摄心把妄想打掉。心地清净,真心就现前,智慧就现前。人不可能没有妄念,妄念对我们的伤害非常大,不但破坏清净心,对身体的健康也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保持身体的健康,首先要减少妄念;妄念少了,饮食也少。修行人可以一天只吃一餐,因为他的心清净,妄念少,消耗的能量少,身体自然健康。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

 

云谷禅师告诉他,画符专家常言:‘不会画符的人会被鬼神笑。’其实,画符、念咒、念佛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方法形式虽不一样,其原理、目的完全相同,都是要用真心。拿笔画符,要把一切妄念统统放下,一念不生。从一点下去,一道符画完,没有一个妄念,心是清净的,这个符就灵。如果画符时还有妄念,这道符就不灵。念咒亦复如是,念时不能夹杂一个妄念;夹杂一个妄念,这个咒就不灵。由此可知,咒愈长愈难念。佛家常言:‘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经比咒长,不打妄想难;咒也相当长,不打妄想也不容易;佛号短,‘阿弥陀佛’四个字,不夹杂一个妄念容易,这句佛号就灵。这些方法都在摄心,帮助我们达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真心无念,心里有念就是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生不灭。把生灭断除,恢复到不生不灭,这是佛家修学功夫最高的目标。

 

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

 

‘感格’,求感应。于心性求感应,于上天求感应,都要用真诚心,所谓‘诚则灵,不诚无物’。立命之学,最早是孟子说的。他说:‘夭寿不贰。’‘夭’是短命,‘寿’是长寿,短命跟长寿是一不是二。这个话说得很高明,一般人听不懂。短命跟长寿差别太大了,怎么是一不是二?我们用分别心、执著心看,所以把它看成二。如果你的心不动,一念不生,没有分别,长寿跟短命确实是一不是二。有分别,才有二、三。

 

圣人、佛菩萨没有分别心,凡夫有分别心,所以把世间一切法都变成对立,大跟小,长跟短,善跟恶,真跟妄。对立就是科学家讲的相对论,生活在相对的世间,这是虚妄的世间,《金刚经》讲‘梦幻泡影’,这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真’,一真决定没有相对,有相对就不是真的。六道是相对的,十法界是相对的,一真法界没有相对。没有相对,有没有绝对?也没有绝对。绝对跟相对是互相建立的,没有相对,绝对也没有了。佛经讲这个境界不可思议。‘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就错了;‘议’是议论,也不能说,说就错了,‘开口便错,动念皆乖’。那是真实的一真法界,真平等。

 

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细分之’,把它推广来说。‘丰歉不贰’,‘丰’是丰收,‘歉’是收成不好。收成丰富,可以过得富足;反之,若是欠收,日子就贫困。如果你能懂得丰歉不贰、贫富不贰,就能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穷’是处在困境,办什么事情都艰难困苦,不能成就;‘通’是通达,做任何事助缘很多,非常顺利。你要是懂得穷通不贰,就能立贵贱之命。如何立命?贫者安于贫,富者安于富,贵者安于贵,贱者安于贱,各得其所,这是立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真正知天命。所以,世间永远是太平的,社会决定不可能有动乱。这是真真实实的学问。

 

‘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生死可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明白道理,你就不会贪生怕死。生跟死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通达的人对于舍身受身,就像脱衣服、换衣服一样。我们把衣服比喻作身体,衣服穿的时间久了,脏了、破了,自然会把它脱掉,这个身就不要了,再换一件衣服,就是再换一个身。我们必须要注意,衣服要愈换愈漂亮,如果愈换愈差就不好了。

 

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他这个身舍掉之后,来生会比现在这个身还差,换成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愈换愈不好看。如果这个人一生行善,好善积德,舍报之后生天,天身比我们这个身庄严。如果念佛求生净土,换得菩萨身、佛身,就愈来愈庄严了。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与道理,才真正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虽然是利益别人,实际上利人就是利己,这是真理。世间人常讲‘损人利己’,这句话有弊病,损人决定害己。利己是眼前虽得一点小利,可是几十年之后,你死了变饿鬼、畜生、地狱,那真正是害了自己,到时就后悔莫及。所以,损人之事决定不能做,真正聪明人、明白人决定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

 

因此,对于生死这桩事情参透,知道事实真相,贪生怕死的念头就没有了。无论在何时,无论是什么方式死亡,都会欢欢喜喜。为什么?知道这个身舍了之后,马上换一个比现在更好、更殊胜的身。我们要有信心,有把握。

 

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该’,包括。只要把这一关参透,在一切相对的境界里面,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都能得自在,我们要入这个境界。有人对我好,照顾我,于我恩惠,我感激他。有人对我不满,恶意毁谤、陷害、侮辱,我用感恩的心对他,感激他消我的业障,成就我的德行。我知道他是用这种手段来试试我的心平不平静,还有没有嗔恚心?如果我还有一念嗔恚报复的念头,我是凡夫,我的功夫没有进步。他这样对我,等于是在考验我。

 

我在佛堂里,替对我不好的人供了一个长生牌位,天天诵经、拜佛为他祝福。你陷害我,我还是祝福你,我把你看作佛菩萨。你为什么对我不好?你不了解我,一切出自于误会,何必要计较?计较是自己的过失。我不计较,我感恩、尊敬,你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会全心全力来帮助你。这是做人的道理,你必须参透‘不二法门’。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俟’,等待,所谓‘水到渠成’。‘将迎’,念头起灭。孟子云:‘修身以俟之。’这是说时时刻刻修养德行,乃至于‘积德祈天之事’,这是属于存养功夫。身有恶行,必须永远断除。修身积德之事,不可存侥幸之心、非分之想,若有丝毫念头起灭,‘皆当斩绝’,这是真正的功夫。果然做到如此,性德就恢复了,这是大菩萨的境界,这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孟子说得很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断除妄想、分别、执著的念头,这是真正的学问,真心本性完全恢复了。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依此理论与方法修学,世出世法有求必应,这是真实的原理。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我们凡夫无法做到无心(无念),因此如何将念头控制住,就要用方法。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用持咒的方法。有人听我这么讲,就有疑问:‘我们是念准提咒,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我们学习要善用心,画符、参禅、念咒、念佛,方法、手段虽然不同,其目的与原理完全相同。所以,他念准提咒,我们念阿弥陀佛。

 

‘无记无数’,这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也要因人而异。中上根性的人可以不要记数,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记数,而且念珠的作用就是记数。一天固定记多少数,精进而不懈怠,这样能将妄念消除,这是初步功夫。如此用功,几年之后,妄念少了,心地逐渐清净,就不要记数了。因为记数还是分心,佛号一句接著一句,无记无数,念念在佛号上,妄念自然不生。

 

念佛的功夫贵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纯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念与不念合一,就入不二法门,功夫到家了。念佛、念咒都一样,功夫有很多层次。‘记数’是最低的功夫,从记数提升到‘无记无数’,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这是第三层境界。明白此理,自然得到‘灵验’。灵验的原理是‘诚则灵’,灵是感应;‘诚则明’,明是智慧现前。

 

云谷禅师的教导,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是了凡先生自己修持的经历,他如何将大师这一番开示,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上,这是真实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我们从了凡先生的‘号’也能看出他的为人,‘学海’是他好学,喜欢读书,但是这个口气很大,我们能觉察出他的贡高我慢。他从接受云谷禅师教诲的这一天起,改号‘了凡’,‘了’是明了、了脱,‘凡’是凡夫。他知道命运可以改造,‘数’可以突破,他不愿意再作凡夫,一心想超越,所以改号‘了凡’。

 

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了凡先生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算是认真用功,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于是觉得与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悠悠放任过日子,现在感觉自己战战兢兢,时时刻刻有警惕的念头,唯恐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得罪天地鬼神,有一点不同的气象。从前遇到有人憎恨、讨厌、毁谤,他不会轻易饶人,决定要报复。现在他不报复,心平了,心量慢慢拓开,能够‘恬然容受’,包容别人,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我们也要常常勘验自己,我今天有没有空过?如果功夫不得力,这一天就空过了。谚语说:‘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回。无论世法、佛法,真正成功的人,都会珍惜光阴,天天求精进,一天都不空过。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了凡先生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三十六岁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应该考第三名,但是他却考了第一名,这是孔先生为他算的命第一次不应验,这也是修持功夫改变了他的命运。同一年秋天考中举人,他命里没有举人,这是改造命运非常明显的应验。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他自己反省,虽然断恶修善,但是做得不纯,还夹杂著私心,检讨自己的行为,过误还很多。这是说他知道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可是做得不够,没有尽心。

 

大凡改过自新,总是开始发心勇猛,时间久了就慢慢松散了,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也是如此,第一年勇猛精进,以后也退步了。虽然退步,他还有警觉心,常常提醒自己努力,所以进步得很缓慢。初发心修学,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且是每一个修行者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不要灰心害怕,在缓慢当中也要求进步;虽然进得不多,只要有进步就好。否则,不进则退。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