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娑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告别娑婆-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所需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事,就是专注,加强一点定力。

                  有意思的是,你终究做得到的。我想你也经验过,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你已经做得不错了,小我才会那么紧张。你也很清楚小我绝顶聪明,它一定会想出种种花招来陷你于不义;你只需要在心里稍作准备,好整以暇,一切便在你的掌握下了。从此,你不只知道该如何去看新闻节目,也会知道怎样去应付突发事件。
                  葛瑞:我若怀着奇迹心态看新闻,这跟宽恕身边的人际关系,在过程上是否完全一样?或者还有其它诀窍能帮我作出更好的回应?

                  阿顿:完全一样。当然,仍有几个念头更能帮你面对这类处境。〈教师指南〉提醒你,只要你让圣灵帮你判断,你便占尽上风;放弃判断这个重担,对上主之师而言,绝不算是牺牲:

                  相反地,他将自己置身于某种处境,使得判断得以借着他而形成,而不是出自于他。这个判断无所谓「好」或「坏」。那是唯一的判断,也只有这一个判断:「上主之子是清白无罪的,罪根本就不存在。」(M…10。2:7~9)

                  葛瑞:你是说,不论是在电视里或具体的人物,只要我能看出他们清白无罪,那么我的潜意识也会明白自己是清白无罪的。
                  阿顿:我知道你偶尔还会听一听我们的话的。你能做到的,葛瑞,持之以恒!等你到了那里,你就到家了。心志坚定一点,你现在该从「小小的愿心」进入「充分的愿心」这一阶段了。这场游戏,你赢定了,所以安心吧!
                  葛瑞:只是,看到那些恐怖份子炸掉我们的大使馆时,真的很难看出恐怖份子的清白无罪。

                  阿顿:我知道,那仍是你释放自己的另一个机会。外表看起来确实很难,但你若能把它当作宽恕的机会,它们真的都是同一回事。

                  葛瑞:好吧!可是,等我宽恕之后,是否仍可能在某种光照下作出合情合理的反应?
                  阿顿:可能。我们会慢慢讲到。通常我们不会由有形层次给人任何具体建议的,但在我们回到心灵层次的宽恕以前,还是不妨谈一谈世界层次的问题吧!

                  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一个国家像美国一样发展成这样的强权,因此,美国也理当负起更大的责任去消弭国际间的纷争。就以中东问题为例,恐怖份子确实精神错乱了,竟然大言不惭自己是代阿拉行道。其实,《可兰经》的神跟《圣经》里的神,根本就是同一个,只是名号不同而已。纵然这个宗教已把自己的神明描绘成一个易怒之神,但只有神智不清的人才会任凭恐怖份子挟持自己的宗教,进行那些惨无人道的暴行。

                  不错,每一个宗教都可能遭到一群精神错乱的人利用,作为他们疯狂暴行的借口,但这些领袖也必须有足够的群众相信他那一套才可能得势,尤其是金钱方面的资助。你不妨扪心自问,美国的所作所为使得那些狂热份子更难或是更容易博取中东人民的同情?

                  你们的总统要你们相信,中东的恐怖份子和一般百姓之所以痛恨美国,是因为你们代表着自由与民主的缘故,这说法不只错误,根本是个可笑的谎言。伊朗国王Shah跟自由民主能扯上什么关系?科威特的Emir 
                  呢?还有沙乌地阿拉伯的皇室?他们为自由民主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在过去一百年间,那些中东的政权,只要是能保护美国本土的利益,或美国掌控的国际企业之利益(而不是美国一般百姓的利益),美国一概支持,这是全世界众所周知的事实。

                  恐怖份子恨你们入骨,有他们自己一套疯狂的借口;但中东人民痛恨你的国家,不是因为你们代表着自由民主,而是因为你们根本没有代表自由民主;谁为美国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你们就为谁撑腰。你们从不关心中东的人民,你们关心的是他们的石油;你们关心的不是民主,而是怎样利用当地的资源(不论是本土的还是外国的石油),来为你们的企业赚大钱。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一事实,只有你们美国人还在装糊涂。

                  你们经过半个世纪的电视宣传的洗脑,相信美国只会做正义之事;其实,自从一九七○年中叶以来,媒体界已经不断被美国企业蚕食,如今,媒体的社论早已全面掌控在它们的手中了。它们对中东国家的策略一向只知剥削,何曾发过一丝「利他」的精神!

                  葛瑞:你是说,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让那些恐怖份子轻易取得百姓的支持。其实,若是设身处地为恐怖份子想一想,一个人要是穷得无立锥之地,便很容易把「殉道」当成他的人生大志。
                  阿顿:当然!假如中东人民都有一个自由的国家,自由的经济,良好的教育,正常的工作,晚上都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你想,他们会有兴趣在自己身上绑炸药,去跟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同归于尽?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究竟来讲,「真正」的问题仍在他们自己心内。

                  ………………

                  葛瑞:这番话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每个人仍能在自己的本位上为这个世界做点儿事情,就是宽恕。只要我们彻底了解宽恕的道理,没有人能够夺取这一转机的。

                  阿顿:是的,只要把握了宽恕的道理,你就不再是受害者了。你所看到的一切,不过象征着自己内心的疯狂愚昧投射到外面去。如今,你也知道该如何释放他人而重获自由了;你大可不必为其它人操心,时候一到,他们也会正视自己投射在别人身上的的阴暗面,透过宽恕而重获平安的。

                  你若能不受表相的蒙蔽,便会看清,中东人民也不是美国、以色列或任何民族的受害者;即使像这些仍在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地流离失所、苟延残喘,连个国家都没有的民族,也不是世界的受害者。他们若一味效法自己的先人,朝着同一族群扔石头,只会重演上一代的悲剧,改变不了这一代的命运的。

                  以色列人跟其它民族一样,也在演自己认可的剧本(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不是这样)。双方都必须心甘情愿地宽恕自己在仇敌身上所看到的「罪孽」,其实,那些人并不比他们自己的存在更真实到哪里去。世上的居民都需要治愈自己的人际关系,化解潜意识的内疚,暴力才会消弭,世界才有太平之日。

                   

 比「性」更美妙

            节录自「告别娑婆」第十四章 若水译

            到了一九九九年四月,我每回走进自家客厅,都满怀喜悦,期盼着阿顿和白莎会如约而至,我也早已盘算好要向他们请教「性」的问题。就在我们新英格兰区自定的「爱国节」晚上,我终于等到了他们的大驾。

            阿顿:嗨,葛瑞。
            白莎:嗨,葛瑞。
            葛瑞:伙伴们,看到你们,真太兴奋了。多谢光临,感到好久没见了。
            白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这儿,你只是看不见而已。
            ……既然「性」问题是你们所谓的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也知道你这回想要谈一谈「性」问题,就让我们言归正传吧!
            葛瑞:毕竟是喜欢开门见山的好白莎!
            你曾说过,这部课程提醒我们,小我会千方百计地诱骗我们相信自己只是一具身体。我想问的是:你既然说,我还是可以过我的凡夫日子,那么我在操练《奇迹课程》的同时,如何才不会在这梦幻人生中老为着自己不得不与身体认同而感到不安?
            阿顿:只要记住表相之下的真相,适时地宽恕一下就行了。梦,虚无得很;性,也虚无得很。只是请你千万不要在行房以后,转头就跟身边的伴侣说:「那真是虚无得很!」
            ……………
            葛瑞:言下之意,一切都是出自幻想,包括性问题,也不过是人们企图透过虚妄的联想,从中汲取快感而已。事实上,性高潮已被我们的社会捧成虚妄的偶像了,但说穿了,它仍是同一个想要取代上主的企图。
            白莎:是的。让我念一段〈正文〉给你听,J兄在此谈到「另类偶像」,性必然也是其中的一尊。
            不要让它们的外形蒙蔽了你。偶像只是为了取代你的实相。你心里多少有点儿相信它会圆满你那小小的自我,能在充满威胁的世界中,给你一些安全感,因世界上有一股强大的势力不断打击你的自信与心灵的平安。偶像能够支持你的匮乏,为你增添一些你原本所无的价值。只有自甘卑微以及已经迷失的人,才会相信偶像。他这样作,必是想在小小的自我之外寻得另一种力量,让自己抬得起头来,并与世上的苦难保持距离。其实,你若不往内寻找那能帮你由世界中解脱的肯定与寂静,使你得以平心静气地与世界保持距离的话,你才可能受到上述报应的。(T…29。VIII。2:1~7)
            ……………
            阿顿:大多数的宗教都想尽办法压制人们的性欲望;等到结婚之后,又鼓励他们努力增产,为教会生出一群身体出来。其实,要人们压抑潜意识中早已预设的欲望,等于是要鸟儿别飞!
            ………
            在教会正式成立之后的最初七百五十年中(大约是公元三二五年到一0八八年),从来没有人要求神父独身。直到那位缺乏幽默感的葛里哥莱(Gregory)教宗上台,坚持所有的神职人员必须独身,即使当时已经结婚的神父也不例外。这一史实很自然会让我们质疑:这位教宗的决定跟J兄的教诲又能扯上什么关系?
            葛瑞:毫无关系?
            阿顿:正是。此后的九百年间,天主教的神父必须独身守贞,有些人还可以安之若素,自在地过他「独善其身」的生活,但在另一些人身上,却产生了许多变态性行为的后遗。想一想,那些神父如果有正常的泄欲管道,便不至于有那么多不幸的丑闻了。
            虚幻的娑婆世界本来就是「积压」和「释放」的场所,典型的二元现象,这在所谓的自然界中屡见不鲜,连你们的音乐也处处流露出这两种张力。当人们还没准备好,就强迫他们放弃某种行为,是有违自然的。何况,对大部分的神父而言,实在没有这种必要。至于那些有娈童倾向的人,不论教会怎么规定,他们根本就不该位居神职工作的。
            如今,《奇迹课程》教人用宽恕来释放内在的压力。除非人们已经充分准备好,否则不该要求他们放弃最世俗的欲望。当人们愈来愈懂得「真宽恕」,心灵也愈来愈成熟,自然会放下那类欲望的。
            即使J兄也不是一直守贞或独身的,虽然他后来根本没有性需求了,但最后那十五年间,他一直是过着婚姻生活的。
            葛瑞:对不起,你在说什么?
            阿顿:也许你们这个时代的人觉得这种说法太离经叛道了,但在两千年前,一个犹太人若到了那个年岁还没有成家,才真是离经叛道呢!别忘了,J兄去世将近一千年后,教宗才颁布神父必须守贞与独身的命令。基于教会对历史的扭曲,再加上世世代代人们习惯把潜意识的罪咎投射在「性」上,你们今天才会觉得J兄理所当然应该独身才对。
            葛瑞:嘿,也许有人很在意他是否独身,我才不在意呢!干我屁事! 
            阿顿:那么,就让他们知道这一真相:把性看成负面的这种观念绝对不是来自上主,也不是来自J兄。你若认为「性」有问题,那么,吃饭也该成为问题才对,两者都是身体的正常活动。凡是持有相反论调的,都是后天人为的观点,并非圣灵启发出来的。
            当然,如果有人受到灵性感动,自愿放弃性生活,以此表达自己本来圆满的真相,也未尝不可。
            葛瑞:我最近也在想这件事,J兄究竟跟谁结婚了?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Mary Mag’dalene) 那妞儿吗? 
            阿顿:确实是她。现代很多人把她当成妓女,其实《圣经》里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只因《圣经》提到了不少的妓女,人们便臆测抹大拉的马利亚也是其中之一。其实,她是J兄的爱妻。
            在那个时代,犹太法律规定得很严格,当人过世后,只有家人才准许为死者的身体敷油。根据《新约》的记载,抹大拉的马利亚获准进入墓穴为J兄敷油(虽然那时 
            J兄的身体已经不在墓穴中了)。这一记载,不已清清楚楚地透露了她的身分吗?
            葛瑞:嗯,有意思!
            阿顿:问题出在人们心中一堆先入为主的成见。J 
            兄来到世界,可不是为了建立某个宗教来批判别人借着身体所干出的事情。他以前教的是宽恕,至今教的还是宽恕;唯有如此,才能帮人认清身体的无足轻重,慢慢接受自己的真实身分——基督。
            葛瑞:你是说,我可以一边宽恕,一边过我的凡夫生活;我也可能同时享受性高潮和复活的喜悦。
            阿顿:可以这样说,但绝不是「同时」!到了某一阶段,你仍须在身体与灵性之间作一个永久性的选择。
            白莎:说到身体,人们常会认为人的身体有一些最性感、最引入注意的部位,你也一样,你心目中也有最吸引你的部位。其实,身体没有任何部位会比其它部位更重要,就像没有一具身体会比另一身体更为重要,道理是相同的。它们全都一样地虚幻不实。对了,你的恋物癖也是同一回事。
            葛瑞:你是指我对女性的小腹与肚脐最有「性」趣那一回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