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各国奴隶制趋于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时期,适应军事征服的需 

要,大月氏建立了以氏族贵族为主体的奴隶主专制国家。帝国的国王享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迦腻色伽曾说“在他马蹄之下,一切非屈即碎”,政治、军 

事、行政等大权都集中在国王手里。中央政府的要员基本上由大月氏贵族担 

任。对于被征服地区,一般仍保留其原有的国王,仅要求称臣纳贡。有时, 

贵霜统治者也用王族联姻的方式维系对地方小王国的控制。对帝国统治的中 

心地区北印度,则派出若干王族成员作为副王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大体仍沿 

袭塞种安息原有的制度,小王国分为若干行省,设军事长官总督治理,各省 

进一步划分为地区,处于低一级长官的控制下;边远地区设要塞屯兵,以加 

强控制。 



                                3。民族关系 



     贵霜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月氏人入据巴特克里亚之后, 

和当地其他民族混处杂居,语言融合了塞人、斯基泰人等族的印欧语成分。 

文化也有混合色彩,在中国西北民族的根基上,又吸收了亚欧草原民族、中 

亚各族、希腊、印度和伊朗的文化影响。月氏人逐渐成为眼界开阔、带有较 


… Page 112…

  浓厚国际色彩的民族。贵霜统治者对被征服民族进行奴役剥削,国内民族矛 

  盾十分尖锐,不断发生反抗斗争。 

       贵霜帝国处在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上,当时几条主要的东西方交往的国际 

  商路都经过贵霜帝国的领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穿过中亚细亚的大草原 

  和沙漠。随着帝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地商业贸易往来的加强,帝国境内 

  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处在商道上的中亚民族极善经商,阿 

  姆河以北的索格吉安那人是东西方贸易中最活跃的商人,足迹遍及中亚和西 

  亚的各个地区。游牧民族和农业绿洲的居民之间也进行地方性贸易。游牧民 

  族把肉类、羊毛、皮革拿到城镇市集上卖掉,然后买回他们需要的各种农产 

  品,而绿洲的居民从游牧民族那里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畜牧产品。互通有 

  无,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为了统治地域辽阔的大帝国,不仅从武力上征服被统治地区的民族,而 

  且从心理上彻底征服他们,贵霜帝国的统治者对帝国境内各地、各民族不同 

  的宗教信仰,采取了兼容并收、保护鼓励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贵霜帝国诸王 

  所发行的钱币上体现得十分明显,钱币上的神像有希腊神像、印度神像、波 

  斯神像和佛祖释迦牟尼神像。这种政策的实施,便于笼络各部族、各教派人 

  民在促进帝国境内各种宗教混合的同时,也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各民族文 

  化的传播和混合。 

       随着帝国各地商业贸易往来的加强,帝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现 

  了混合统一的趋势。在中亚细亚各地,除了个别的部落和部族,大都使用彼 

  此十分相近的、属于伊朗语的地方语言。而在这些语言中,以阿拉美亚语最 

                                                                            ① 

  为通行。贵霜帝国时期出现的粟特语便是以阿拉美亚语为基础形成的 。该 

  语言通行于帝国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后又传到了中亚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 

  当中。近代在中亚和丝绸之路沿线,发现了许多用粟特语写成的佛经和摩尼 

  教的文书。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混合后的语言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 



                                4。贵霜帝国的衰亡 



       贵霜帝国自从著名的国王迦腻色伽去世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作为的 

  统治者。帝国的盛世随着迦腻色伽之死而失去了光彩。到公元3世纪时,在 

  帝国的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都出现了新兴的政治势力。在这些势力的不 

  断进攻下,盛极一时的贵霜帝国逐渐衰落,走向消亡。 

       帝国北部是中亚细亚的草原地带,强盛的游牧部落迭起。最早威胁帝国 

  北部的是匈奴人。匈奴人逼迫大月氏人西迁后,势力逐渐强大,雄踞漠北。 

  公元1世纪,匈奴内乱,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被东汉打败, 

  又遭到势力强大的鲜卑人的进攻,被迫西迁,到达中亚细亚北部的草原地 



① 粟特语也称窣利语或索格吉安那语。 


… Page 113…

区。当地的康居人抵御不住匈奴人西迁浪潮的冲击,南迁到阿姆河北部的索 

格吉安那,一部分匈奴人也随之来到这里。索格吉安那曾是大月氏人西迁到 

中亚地区后的第一个居住地,贵霜帝国形成后,这里成了帝国北部的统治中 

心。匈奴人入据索格吉安那,杀死了这里的国王,直接威胁贵霜帝国北部疆 

域。 

     在匈奴人之后,对帝国北部造成威胁的是柔然人。柔然也是中国古代北 

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魏书·蠕蠕传》称之为“蠕蠕”。社■做首领时,柔 

然强大起来,不断向西扩张势力,一直到达了中亚细亚的北部地区,成为贵 

霜帝国北部的一个强邻。柔然不断向贵霜用兵,使帝国北疆出现新的危机。 

     帝国西部在安息帝国灭亡后,公元266年,伊朗的萨珊王朝建立。公元 

5世纪,萨珊王朝强盛起来,成为亚洲西部的大国。萨珊王朝先占呼罗珊、 

谋夫、巴里黑(曾为贵霜帝国首都)、喀布尔和花剌子模等贵霜帝国的属地, 

将东部疆域扩展到赫拉特和阿富汗南部。萨珊王朝的蚕食,使贵霜帝国的疆 

域大为缩小,势力日削。 

     到公元2世纪时,帝国南部已分裂成许多小国家。其中以摩揭陀的势力 

最为强大。到公元4世纪,摩揭陀的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占领了华氏城,建 

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笈多王朝 (约公元320—540年)。经过多年战争,笈多 

王朝征服了恒河流域的一些小国。到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笈多王朝进入 

鼎盛时期,领土西起旁遮普,东达孟加拉,南抵纳巴达河,几乎占领了整个 

次大陆的北部地区。而贵霜帝国这时的版图,只有巴克特里亚、阿富汗、克 

什米尔和印度西北部的一小部分。 

     贵霜帝国每况愈下,不但无力控制边疆地区,连中亚地区也发生了分 

裂,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如索格吉安那地区的米国;卡什卡河以南的史国、 

那色波国;泽那夫善河以南的何国;今塔什干地区的者舌国(石国);在花 

剌子模旧地上兴起了花剌子模的新王朝;还有阿姆河西的乌那遏国,以及建 

都富楼沙的小月氏国等等。就在贵霜帝国分崩离析、日暮途穷之际, 哒人 

 (白匈奴)来到了中亚地区。 

       哒人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居住在阿尔泰山以南到天山 

东部的地区,以游牧为业。公元4世纪时, 哒还是柔然的附庸。柔然向西 

方扩张, 哒被迫同行,迁至中亚细亚地区。公元5世纪初, 哒人进入阿 

姆河以北的索格吉安那,并占领了河中 (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逐 

步成为此地的强国。后来又征服了中亚地区的诸多小国。公元5世纪20年 

代,入据巴克特里亚。到6世纪灭掉了印度河流域尚存的贵霜小国。贵霜帝 

国就这样在 哒人的征服战争中灭亡了。 


… Page 114…

                        十二、笈多王朝时期的印度 



                            1。笈多王朝的形成 



     公元3世纪30年代以后,贵霜帝国衰落,仅能维持对犍驮罗和旁遮普 

一部分地区的统治。印度分裂成许多小国。公元4世纪前半期,摩揭陀的一 

个小国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逐渐强大起来,约在公元319—320年,建立了 

笈多王朝。人们对笈多家族的背景不甚清楚,它可能属于吠舍种姓。旃陀罗 

笈多与北方望族栗占婆联姻,实力大大加强。栗占婆族在佛教时代是跋耆共 

和国联邦的主要成员,笈多家族对这个通过联姻而取得的政治进度十分重 

视,不仅在旃陀罗笈多的货币和铭文上到处注明,甚至几代以后的君王还一 

再提及祖上这门亲事。这说明笈多族原来的出身可能比较低下,才以和栗占 

婆族联姻为荣。旃陀罗笈多以孔雀王朝的旧都华氏都为首都,沿袭贵霜帝国 

以来君主夸大头衔的习惯,自封为“王中之王、大王”。其实他统治的辖区 

只有摩揭陀地区和恒河流域中部地区。 

     约在公元335年,旃陀罗笈多一世任命他的儿子三漠陀罗笈多继位。他 

上台后,南征北讨,大肆扩张。近代考古学家在阿拉哈巴德附近的拘睒弥遗 

址发现了一根“阿育王石柱”,上面有一篇很长的铭文,记载了三漠陀罗笈 

多的赫赫战功。他把颂扬自己的铭文刻在有阿育王敕令的石柱上,似乎在表 

达他要象孔雀王朝那样征服次大陆的雄心。铭文列出了一长串被他征服的王 

国、共和国和各部落的名称。被征服的四个北方王国,主要是在德里四周和 

北方邦的西部。南方和东方的国王们被迫效忠,远及东海岸今马德拉斯附 

近。恒河平原西半部的九个国王都被“凶猛地赶走了”。中印度和德干诸部 

落的酋长们被迫交纳贡赋;阿萨姆、孟加拉等东印度的国王们,以及尼泊尔 

和旁遮普的小王国国王,也都是如此。拉贾斯坦的九个共和国被迫接受笈多 

王朝的宗主权。此外还有外国的国王前来交纳贡赋。这些被征服的国家可以 

分为3种。第一种是直接占领,君主被杀,领土被吞并;第二种是臣服,君 

主战败被俘,然后释放,重新立为藩臣;第三种是边远的王国、共和国和“森 

林王”(即部落)的统治者害怕强盛的笈多王朝入侵,主动归服,纳贡称臣。 

三漠陀罗笈多之世,直接控制的疆域东起孟加拉(除东南角之外),北至喜 

马拉雅山麓,西抵旁遮普,沿雅木拿河而下南达温德雅山脉。 

     有“健日王”美称的旃陀罗笈多二世(公元375—415年)在位时,取 

得同他父亲一样令人瞩目的成功。他击溃了塞人的入侵,兼并了西印度,这 

一系列战争发生在公元388—409年之间。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 

印度西部边境不再是忧患的根源,而且笈多王朝因此得以控制北印度,还使 

笈多王朝可以利用西印度的港口,插手西印度与地中海的某些贸易。 

     旃陀罗笈多二世在军事征服的同时,还辅之以成功的政治联姻。瓦卡塔 

卡是3世纪后半期在原来萨塔瓦哈纳地盘上兴起的一个政权。普拉瓦拉塞纳 


… Page 115…

一世当政时,占领西部德干,领土包括了中印度的大部。不久这个国家分成 

四部分,中印度的部分臣服于三漠陀罗笈多。旃陀罗笈多二世与瓦卡塔卡联 

姻,把女儿嫁给瓦卡塔卡国王鲁陀罗犀那二世。鲁陀罗犀那二世在位五年就 

去世了,由于儿子们都还年幼,由王后即旃陀罗笈多二世之女摄政(约公元 

390—410年)。这样,瓦卡塔卡王国实际上成了笈多帝国的一部分。笈多王 

室还与德干其他一些王朝联姻,使之成为笈多帝国的附庸,从而收到了和军 

事征服同样的效果。笈多王朝至此达到极盛。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在旃陀罗笈 

多二世在位的公元405年到411年期间访问了印度,收集佛教的写本和文 

献,研究印度佛教。 



                                2。政治制度 



     笈多诸王的碑文使我们对当时的行政制度有些大致的了解。帝国王位的 

继承实行世袭制,但并非全由长子继承,有时候储君由他的前辈直接指定。 

专制君主被称作“最高的神”。笈多诸王采用高贵的帝国头衔——“伟大的 

诸王之王,至高无上的主”等等,对旃陀罗笈多二世之后的统治者来说,这 

些头衔有些名不副实,因为他们的权力的确难以和孔雀帝国时期的帝王们相 

比,因为地方权力的扩大,使他们的政治权势受到限制。从表面上看,笈多 

王朝的官僚机构在很多方面与孔雀王朝近似。国王是行政管理的中心,由王 

储辅政,另有各类大臣和顾问们辅助国王。还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和大臣进 

行日常行政管理。大臣的职位一般是世袭的。文官和武官之间没有明确的区 

分,往往互相兼任,有时一人任数职。与以前不同的是有了宣战与媾和的外 

交大臣,反映了与邻邦交往的增加。这时还设有一种新的官衔称号,称为鸠 

摩罗摩迪耶,各级官员就从获有这一称号的人中任命;封建主取得萨曼塔称 

号后,也被任用为行政官员,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这一切都削弱了国王的权 

力。 

     地方的行政区划是省、县、联合村或村。省由副王管辖,多半是王族子 

孙担任此职。县长由获有鸠摩罗摩迪耶官衔的官员充任。县的长官通常隶属 

总督,有的直接受国王领导。县长有行会主事、录事长和地方其他头面人物 

协助工作。在帝国的省区范围外,还有附属的王国和部落共和国,继续由土 

著王公统治。他们仅在笈多国王强大时才肯称臣纳贡;王权一旦衰弱,就宣 

布独立,不承认笈多为宗主国。 

     各种官吏都从国家领取俸禄,法显曾说:“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 

俸禄有时不是以现金而是以授地来支付,现金薪俸只支付给军事服役者。授 

地有两类:一类是免税的,仅限于对婆罗门;另一类是授给世俗官员的,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