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6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后的通常去处,也是相对权力集中的省委关键岗位。即使不是省委专职副书记,也应该是组织宣传政法部门的部长。
    其他地市书记就没有这么高的待遇了,一般都是到省政府任副省长,这样就是提拔了,与常委书记转岗还是有所区别的。罗剑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与刘卫国先后担任河州市委书记,而又先后离开河州市到省里任职。刘卫国已经先一步占据了省委组织部长的职位,罗剑作为继任者,没有理由和突出的政绩成为专职副书记,也不合适在宣传和政法部门任职,为了平衡关系只能是到省政府任副省长。这平级调动本身就有些贬谪的意味,失去了省委常委的头衔,得到了一个副省长的实职,所能给予的补偿也只能是排位靠前,而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许诺。
    罗剑的副省长是无奈的得到,萧山和王向东却是满心欢喜地获得,这也是很微妙的平衡,说浅了是机遇,说深了就是政治的无常了。
    从乡镇长走出来的干部,与同样是基层企业出来的干部,也是不同的。企业管理相对比较单一,也有着很对规范的东西制约,而乡镇长却不同了,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尤其是与各种不同类型的老百姓打交道,很对规矩和秩序都是用不上的,甚至法律都不起作用。遇到临时性和突击性工作,或者是上级领导交办的硬任务,时间和要求都不允许细致地去做解释说服工作,所能采取的方法就是层层紧逼,到了基层乡镇就只能是硬来了。
    造成的矛盾和问题,都是能压的压,压不了的就拖,而就是这看似不是办法的办法,有时候也还真解决问题,起码上面领导满意了,工作推进下去了,这就是工作能力,这就是基层政绩。久而久之,也就适应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随着职务的升迁,带到了县一级,更带到了更高的层级。
    领导意志,家长作风,绝对权威,通常都是这些基层干部的标志,即使到了地市书记的层面,也没有什么改变,有些还成为了沾沾自喜的工作方法,被沿袭和宣扬着。
    这些干部敢想敢干,而且在务实的面纱遮掩下,霸道和刚愎自用成为了一种习惯,很少有力量能够彻底扭转。到了副省长这个层级,过细的事物关注的少了,可能会有所收敛一些,或者说成熟和智慧一些,可根本性的改变还是很难的。这也就是他们与孙萍芳,乃至刘小平徐方这些同级干部的差别。
    萧山和王向东是多年的副省长,协助过几任省长工作,而且随着年龄的临界,干事的激情和雄心也都随着仕途的到站,慢慢地消减着。尽管不一定会倒向齐天翔,可在行为方式和谋略上,无事生非的事情,或者是树敌太多的事情,也是不会干的,起码不会在机构改革方案上与齐天翔对立。这一点齐天翔也是可以放心的。
    齐天翔在夏粮收购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瓦解了粮食收购企业和仓储企业,以及金融单位联手形成的价格联盟,打了一场漂亮的商战。这些工作直接触及了王向东分管的中储粮河海分公司,以及粮食购销公司,没有与王向东打招呼,也没有让他参与,这些事情部分影响到了王向东的权威。可随后齐天翔极力推动检验检疫机构设备升级,也给足了王向东面子,相比他也不会有所不满,或者借机反制。
    萧山这个人齐天翔以往接触的并不多,省府分工之后齐天翔也没有过多干预或过问他分管的领域。只是在前不久处理河州纺织服装集团的职工问题时,因为萧山曾经主管国资委,并全程参与了河海省国企改制工作,有意请他到场与职工们对话,才有了过多的接触。齐天翔的处事方式,以及对萧山的尊重,都给萧山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彼此也加深了沟通,产生了一定的默契。
    萧山不可能制造障碍,这倒不仅仅是齐天翔个人的原因,而是萧山曾经在齐天翔岳父闫博年手下工作多年,又与林东生有着不错的私人关系,这些因素也就注定了他的态度,即使不栽花,也不会插刺。
    这样的情况在张钧和雷秋实身上同样适用,张钧曾经做过闫博年任省长时的省计委主任,雷秋实更担任过闫博年时期的省政府副秘书长,而且两人都是在闫博年任上提拔的副省长,这么多年还是经常联系走到,有着很好的私人感情。
    现在退出了副省长岗位,担任省政府特别咨政,原本就有发挥余热的意思,助力齐天翔做好全省的经济工作,本身就是他们二人朴素的认识,即使没有闫博年的意图,他们二人也会自觉这么做的。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自从齐天翔上任省长之后,两个人都是有意无意地站在了齐天翔一边,尽可能多地为齐天翔解忧助力,雷秋实作为多年的副省长,又在政府内部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就更是不遗余力地在这些方面出力献策着。张钧以前多年分管计经委,更是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几次深入基层调研论证,为项目申报做着不懈的前期准备。
    他们二人的态度齐天翔不用想也清楚,也是完全充满信心的。相对于这些位高权重,并且有着一定能量的副省长们,王俊明和廉季成的态度和表现,就更是不用过分猜度了。王俊明是以发改委主任的作为成为省长助理的,想要更上一层楼,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要有建树之外,齐天翔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否则省长助理也只是一个名誉的虚衔,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这一点齐天翔清楚,王俊明更明白,而且他更明白,正是因为齐天翔的运筹,以及与刘小平的关系,使得这一年来发改委的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都可圈可点,这是刘小平的成绩,可他王俊明和发改委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
    王俊明如此,廉季成更是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除了不错的私人关系,河海官场很多人都在议论,廉季成的省长助理的获得有齐天翔的助力,目的就是为他的大舅子闫勇接任公安厅长腾位子。疯传的很多很广,廉季成不可能不清楚,不管实质如何,他的省长助理与齐天翔关系很大,也是不会不考虑齐天翔的关系和利益的,而且与闫勇和闫家的关系,廉季成也是不可能漠视的。
    就在刘书添汇报方案的间歇,齐天翔将会议室里的众人打量了一遍,也分析了一遍,之前的隐隐担忧不复存在,信心得以强化和恢复。
    也就是周通隐喻的劝解,自己的担心有些杞人忧天了,不考虑其他外在的因素,目前坐在这间会议室里的这些同事,即使不完全倾向与自己,但明显会为自己设置障碍的人却不多,这除了内外形成的良好环境之外,自己这一个时期的工作和努力,也带来了一些有益的改变。另外就是方案本身的意义和作用,适时的改变不仅符合河海省发展的实际,对在座各位的切身利益,也是会有所帮助的,毕竟省政府取得的成绩,大家都是可以受益的。
    对此,齐天翔更是充满了信心。

第五百八十七章 方案上会(6)
    似乎是有所感应,齐天翔结束了观察和思考,刘书添的方案介绍也告一段落,热切的目光看向众位领导,尤其是齐天翔,希望大家能对他的这一番陈述给予必要的赞赏和鼓励。
    说来也是奇怪,作为一个厅级官员,多年的官场生涯磨砺,应该是有些定力和淡然的,起码对于这样的工作汇报本身,应该是平常心对待的。可在刘书添却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评价,就像是一个作了好事的孩子一般,期待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和赞美。这似乎也看出了刘书添此刻炙热的心情,太需要一次机会证明自己,也太需要证明自己了。
    书添同志详细解释的机构改革方案,讲得很好,很到位。这说明对于这项工作,书添同志和编办的同志们是倾注了心血,也是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应该充分肯定并给予表扬。齐天翔完全读懂了刘书添眼神中的渴望,在刘书添介绍汇报之后,微微笑着温和地鼓励着,随即更是补充说道:事实上这也不是客套的表扬,从任务下达到编办,在没有增加人员和其他部门协助的情况下,仅靠编办二十多位同志,没日没夜地工作的几个月,终于拿出了这个方案草稿来,期间的辛苦和努力不说也能想象得到,所以说是功不可没,也不该埋没。
    齐天翔的话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面对众人神态各异的表情,齐天翔不由自主地诚恳说道: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我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也算是必要的说明吧
    由于急于求成,使得第一次的方案没有通过,使得编办不得已重新返工,既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这都是因为我工作经验不足,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在这里诚恳地向大家道歉。齐天翔表情变得沉重,语气却是谦虚和由衷地说着:尽管也知道机构改革和行政效能提高,对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以及更大限度地实现省府服务型机构转型,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出发点是好的,可犯了操之过急的毛病,这怎么说也都是不应该的。
    齐天翔的自谦和自我批评,表面上是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和自责,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座的各位都听明白了齐天翔的弦外音。无论是对刘书添的高调表扬和赞许,还是诚恳的自我批评,目的还是强调机构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很深的用意,同时也是启发众人对方案的意见。
    天翔同志这是过于自谦了,原本就是省政府阶段性的重要工作,也无所谓谁的过错,只是由你率先提出来了,我们都应该建言献策,共同完善方案,以便更好的实施就是了。罗剑听着齐天翔的话语,率先接过话来说道:作为编办的分管领导,在这些方面我的敏感性和紧迫感还是有所欠缺的,总认为新一届省政府组成之后,稳定发展应该是经济和政府工作的基调,没有对政府行政运行环境,以及依法行政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作出深刻的检讨。
    罗剑同志这话也说得重了一些,省政府班子是一个整体,没有也不必要形成条块分隔,这样反倒有些本位主义了。罗剑话音未落,张钧就接过话来语重心长地说:天翔同志提出的这个一个机构改革方案,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切合了我省当前的实际,不失为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我认为应该把它作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从而在提高机关效能,激发行政机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还是老张看得远啊短短的几句话,就把天翔同志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给点到了。所谓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张钧讲话之后,雷秋实紧接着就发表着自己的观点,目光环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人,微微笑着说:改革创新,改革是主流,创新是手段,只要是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都应该大胆地先行先试,在实践中完善认识,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张钧的定位,雷秋实的补充和扩展,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省长的相互唱和,使得原本并没有形成定论的思路和话题,瞬间变得确凿,也使得对方案的讨论变得毫无意义,直接就将话题引到来了对方案的表态上来。
    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两位老同志的敏锐和先发制人,看似无意,实际上却是充分地利用了话语权的使用,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明确表达了对齐天翔方案的支持。说是倚老卖老也好,先发制人也罢,退出现职的两位老省长毕竟余威还在,也是在座的各位不敢漠视和非议的事实,一旦率先表态,形成的合力也是不容低估的。
    既然有了齐天翔的自谦,以及罗剑的站场助威,特别是两位老省长的相互照应,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就变得一边倒起来,而表态也变得明确了许多。
    天翔同志和罗剑同志都诚恳地担当了责任,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张万福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迎着齐天翔的目光说:尤其是张钧同志和秋实同志,更是以他们二人多年的经验和心得,表达了他们二人对改革创新和提高机构活力的关心,更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新一届省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怎样开好局迈好步,带领全省人民继续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张万福说着话,觉得自己的话语并没有完整表达出意图,就严肃地说道:机构改革方案之前我仔细看了,也仔细听了刘书添主人的解说,我认为这个方案是成熟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个人完全同意依照这个方案部署省政府机构改革和精简工作。
    如果说张俊和雷秋实的讲话,只是一种明确的表态,那么张万福的表态就更加的直接,而且近似于表决的意味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沉默,否则就只能按着他的方式走,不然就显得另类和出格了。
    这种级别和类型的会议,就有这么一个微妙的特点,大家即为同事,也是对手,级别相当,资历类似,表面看上去一团和气,可却是各有心思。除了齐天翔是班子的班长,其他人都是平等的,也有都是不平等的。可以表态,也可以沉默,就是不能轻易发表反对意见,尤其是已经有人率先表达了意见之后,所有的异议和反对意见,就是公开树敌,也是将矛盾公开化了。
    对于这些在官场上侵淫了几十年,深知官场规则和三昧的这些省部级官员来说,什么样的场面没有经历过,不是万不得已,或者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正面发生冲突和对立的,隐忍和稳健就是他们经常做的的事情,见风使舵更是基本的表现了。
    张钧和雷秋实就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所以才率先发话,尽管没有讲明,可意图和倾向却是明确的,而张万福更是直率,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这么三位明确的示范之后,其他人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万福同志快人快语,态度明确,不愧是老公安出身,光明磊落,不遮不掩,让人佩服。孙萍芳豪爽地笑着,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