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6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志,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任何一项总体工作的推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机构改革更是如此,毕竟牵扯到省政府机构每个人的利益,方案设计的再完美,阻力和矛盾都是在所难免的。齐天翔神情严峻地看着与会的人员,诚恳地说:人员分流和妥善安置,关系到机构改革的成败,必须慎之又慎,这也是我和罗剑同志周通同志最为担心的地方。所谓百密还有一疏,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此次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把工作做足,把困难想足,惟有这样才能不负使命。
    请齐省长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尽全力将机构改革的后续工作做好,让省政府满意,让全社会满意。刘书添看着齐天翔凝重的神情,一等齐天翔话音刚落,就接过话来庄重地说:我们一定把困难想足,把预备工作做足,从现在开始就进入临战状态,绝不使问题和矛盾激化。为此我愿立军令状,整体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任何的差池,完不成省政府交办的任务,我引咎辞职。
    这不是你表决心的时候,省政府也不需要你表决心,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实际行动。罗剑不无好气地看了一眼刘书添,随即望向齐天翔微微笑着说道:这怎么看上去有誓师出征的意思了,又是表决心,又是立军令状的,搞得这么紧张。
    齐天翔知道罗剑的话,有调和气氛的意思,就呵呵笑着对大家说:罗省长说的很对,省政府一项正常的工作,即使再重要也是一项工作,不是临时突击,也不是舍生忘死,只要按照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就是了。没有必要如临大敌,更不需要战战兢兢,拿出平时工作的态度,也就完全可以了。
    况且,从机构改革传出风声,到方案调研和论证,早已经是满城风雨了,而且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涉及到谁,涉及到什么单位,恐怕动员会不用开,也都心中有数了。齐天翔慢条斯理地说着,目光不停地在会议室内巡视着,慢慢地说:我们不搞一刀切,也不搞突然袭击,而是因事施策,因人施策,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有很长的过渡期。单位和个人,都有充分的时间来适应。
    齐天翔说着话,表情严肃了起来,加重了语气由衷地说:这也就是吸取和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弊端,疾风骤雨般的改革,是可以立竿见影,也可以很快见到效果,可这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什么阵痛说,什么改革代价说,都是不负责任的托词,你政府主导的改革计划,凭什么要老百姓承担阵痛,付出代价成百上千万产业工人失去职业,没有了生活保障,这难道就是我们国企改革的目的齐天翔似乎有些激动了,语速明显加快了说:可我们的改革又取得了什么巨大成果呢国退民进惠及国家和百姓了吗无数产业工人下岗失业的同时,是更多国有资产变成了私人产业,巨大贫富差距产生的同时,是社会矛盾的集聚激化,这是正常的社会形态吗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吗
    似乎意识到自己情绪的激动,以及话语可能产生的影响,齐天翔缓和了一下语气,委婉地说:正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震荡,避免给社会的经济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次的机构改革总体的方针就是积极稳妥。哪怕慢一些,时间长一些,一定要在减轻行政支出的基础上,激发行政机关工作活力和效率,使行政管理更加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使财政收入更多地倾斜于公共事业和国计民生。同时,也要使离开政府序列的人员能有所归依,生活不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有这样,机构改革才能算是圆满成功,否则再好的设计,再精心的计划,都不是老百姓想要的,都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也必然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齐天翔的讲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给了齐天翔调整情绪的时间,慢慢地等待掌声渐渐平息之后,齐天翔才环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人,温和地笑着说道:今天的方案说明会,可以说是机构改革工作的预备会,效果很好,也起到了动员和说明的作用。下一步的工作会更加艰巨,也会更有意义,我衷心地希望咱们编办的同志们,继续保持旺盛的精力,把这件利省利民的好事办好。
    掌声再次响起,这次齐天翔没有再等待,而是缓慢地鼓着掌呼应着,眼睛从众人转向了罗剑,含笑望着他,似乎是在等待着他的回应。
    齐省长的讲话见地深刻,意义深远,即使鼓励,也是希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罗剑从齐天翔的眼神中,不但读出了齐天翔的希望,也知道齐天翔表达完自己的意思,会议也就要结束了,就严肃地望着众人说:机构改革的目的不用再强调了,方式和方法也用不着多说了,齐省长在讲话中已经说的很明确了,不论是编办的全体工作人员,还是我与周秘书长,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工作状态了,力争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情绪,做好我们各自的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罗剑说着话,环视了一眼会议室内的众人,含笑望着齐天翔,征求着他的意见说:会议开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我看就先到这里吧
    齐天翔微微地望着罗剑点点头,然后缓慢地站起身来,与同样迅速站起身来的罗剑和周通,一一热情地握着手,然后在全场热情的掌声中,缓步走出会议桌,边走边与参加会议的众人一一握手,既表达着他谦逊的性格,也表达着他此刻的心情。
    经过几个月的运作和等待,齐天翔终于等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刻,无论是心情,还是情绪,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也有了深深地如释重负的感觉。

第五百八十二章 方案上会(1)
    走进小会议室,齐天翔似乎有了一种恍如昨日的感觉,似乎还是前几日编办方案汇报的时候,可直觉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这已经不是哪天的汇报会,与会的也不是编办的全体人员,而是省政府班子成员,是可以决定方案生死的决策群体,而今天才是真正水落石出的关键时候。小说
    按照惯例提前一小时进到办公室,坐定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照例还是批示案头的文件和重要转阅件。齐天翔的神态和行为一切如常,看上去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可在齐天翔的内心却有着一些莫名的紧张,也有一些期待中的忐忑。
    这很有一些当年高考时的感觉,尽管自己的摸底成绩和几次模拟考试,都确定了只要发挥正常,跨入大学校门是肯定无疑的事情,不但自己是这样认为的,班主任老师和年级主任也是这么的肯定。毕竟作为重点高中不多的几个尖子生,升学率就是学校的名片,也是市重点高中可以傲视群雄的资本,学校和年级都倾注了巨大的关注,可以说高考已经不是齐天翔等几个学生需要跨越的门槛,更成为了学校和年级教学成绩的大考。
    早在半年多以前,齐天翔等几个尖子生就进入了临考冲刺阶段,班主任老师和各科任课老师也早就进入了一对一辅导阶段,甚至夸张到了几位老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辅导。这看似不正常的状态,其实想来也正常,重点学校的重点班,重点班里的重点学生,高考成绩的保证,当然是学校和年级不敢轻视的资源保证了。
    刚恢复高考没有几年,那时的高校还不是很多,参加高考的考生却很多,不但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大批社会青年,可升学率却是微乎其微。所谓千军万马挤上高考的独木桥,一点也不过分,而能够侥幸跨过这座独木桥的佼佼者更是凤毛麟角。齐天翔他们所在的市第一高中,设立三年来,考上大学的人数也不过区区十几人,而这也还是全市各高中难以逾越的高度,这一届学校和年级都倾注了巨大的精力,遴选出的十二个尖子生,就是学校实现高考升学率跨越的筹码,也是学校跻身省级高中的关键。
    就像校长殷切希望的哪样,他们几个懵懂的孩子,承担着太过重大的使命。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了学校在参加高考,不仅有着深重的负担,也有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每天都要迎着老师们期盼的目光度过,而每天都要如临大敌般面对做不完的试卷和模拟题,直到背负着学校和老师满满的希望,走进考场的那一刻。
    相对于学校和老师的高度紧张,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倒是少了很多,甚至宽松到了放纵的地步。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在考学和参加工作之间并没有什么过深的倾向,甚至还有些淡然。将五个孩子养大成人,是作为工人的父母最为朴素的认识,几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上山下乡当知青也好,招工进厂或当兵入伍也好,都是社会的安排和选择。上大学和当工人,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知识改变命运在当时,也并没有什么真切的体验和标准。
    具体的细节,齐天翔现在想来已经模糊了,只记得三天的高考结束,急于放松心情的齐天翔,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生命中第一次独自远行到远在省城的大伯家过暑假。当然所谓的独自,也还是父亲将他送上远去的火车,千叮咛万嘱咐地交代着,大伯在省城的火车站台上迎候,独自的实质就是火车从小城到省城的哪几个小时,可这就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自豪和兴奋很久的了。
    高考发榜时的情景,却是齐天翔清清楚楚地记得的,也就是高考的录取通知书,将他从省城提前召唤了回来。过去的科举发榜什么盛况,齐天翔没有感知,可自己的高考过程,却是一场盛举却是肯定的。
    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和年级主任,以及班主任老师亲自送到父亲所在的工厂的,而且是直接送到了厂部办公室,当着厂长书记的面,亲自交到了父亲的手中,并且破天荒地使用厂部的长途电话,往省城要通了长途,告知了大伯这个喜讯,也将齐家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正式地广而告之了。
    厂长和书记都对父亲表示了祝贺,并给与了极高的赞美和夸奖,这是比父亲当选劳模还值得荣耀的事情,也使得父亲瞬间感受到了尊重和荣光,毕竟自己养育的孩子考上了高校,而且是北京的高校,这份荣耀是难以言表的,也是无可匹敌的。
    父亲的骄傲是应该的,毕竟全市只有九个人跨入了大学的校门,整个市一高也不过只有六人,而我是六人中的一个,也是全市唯一考入北京的学生。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这个城市,齐天翔都创造了历史,也使得所有的关切得偿所愿。
    这之后的活动还有很多,市教育局专门召开了隆重的表彰会,不仅表彰了齐天翔等高考优胜者,也表彰了市一高和另外一所高中,并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这在当时的小市,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了。
    齐天翔很奇怪,自己怎么会想到高考时的事情,而且还不由自主地进行对比,毕竟不是可以等同比较的事情,现在的齐天翔已经不是当年哪个少不经事的青年学子,也不是时时需要父母呵护的孩子,而是一个经济大省的省长,一个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甚至全省近亿人口命运的高级领导干部,与过去是自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可齐天翔却想到了这些,也许是境遇相同,或者是心情相同的关系,都是面临大考,都需要经过验证,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大考,另一个是决定全省几万事业单位和行政人员命运的抉择,需要的都是评判和抉择。
    这样想着处理着文件,直到周通快步走进办公室,不仅结束了早上的文件处理工作,也结束了胡思乱想。齐天翔恢复了平静自然的神态,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微微笑着迎着周通关切的目光调侃地说:你可真准时,九点差十分,分秒不差,能做的这样精细,没有长期的历练是根本办不到的。
    也是心绪不宁啊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又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矛盾纠结的很,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周通呵呵笑着,似乎是针对齐天翔的反应而说:虽然早几天方案草稿就送呈各位副省长和省府委员了,也早几天就下发了会议通知,可还是有如临大敌的感觉,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没有落实到位,还有些不安和忐忑。
    齐天翔知道周通这话是有意说给他听的,就认真地看了一眼周通,伸手示意他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就坐,呵呵笑着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毕竟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了,也倾注了相当多的心力,今天终于得以上会了,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齐天翔说着话,似乎是无意之中看着周通,随口问道:你上大学是哪一年我记得好像是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吧
    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您的记性真好,怎么了周通对齐天翔突然的问话感到奇怪,可看着齐天翔平静的神情,也不由由衷地回忆着:当时正在农村插队当知青,春节过后才接到的通知,又正是春耕大忙的时候,生产队根本没有多余的劳力,也不好意思请假。临时找来了几本书,利用收工休息或晚上睡觉前看上那么几页,毕竟丢下书本的时间太长了,原本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也就是临时抱佛脚的意思,谁知道这临阵磨枪还真是有点效果,就被河海大学给录取了。也不是我学习好,而是当时大家伙的基础都不是太好,复习对了就考上了。
    你那属于撞大运,技术含量可是不高啊齐天翔玩笑着对周通说着,随即有些自夸地说道:我刚才就想到了自己高考时的情景,也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这些。可现在想来也是蛮有意思的,紧张的备考,忐忑的等待,然后是全市的高考状元,隆重的表彰大会,可是风光无限啊
    所谓有所思才能有所想,大考时时存在,每一次都关乎荣辱成败啊周通意味深长地看着齐天翔,微微笑着说: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也事过境迁了。
    齐天翔当然清楚周通打哑谜一般的话语中的安慰成分,只是身份不同难以明言罢了,就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投出了一个善意的微笑,站起身来感慨地说:不管怎么说,也不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