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念处-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致力于正法理论的研究,那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当我们已经训练自己的心意去消除它的反复无常——也就是它的烦恼尘垢时——它才会充分地利益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法的纯净,避免扭曲或偏离了它的原始法义。
 二、追随佛陀,在训练别人之前我们必须先训练好自己
「可化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
我们的佛陀在成为世尊…向可化(可调教的)众生说法者,之前,先行调御(调伏训练)自己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成为佛陀——觉者。惟有如此,他才能成为尊师,人类和天众中开发程度值得予以教导者的老师和训练者。因此,他的声誉流传四方,直到今天。

所有过去的圣弟子们也是一样,在帮助老师传播他的教导给予大众之前,他们都善予训练和调伏了自己,所以他们的声誉就像佛陀那样的流传着。
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先行训练好自己,就宣扬教法,他的恶名将会流传四方,由于他犯了没有遵守佛陀和过去所有圣弟子们的典范的错误,他的恶名将会流传四方。
 三、根本的财产,自我训练开始的本钱
为什么聪明的人们,在诵念、受戒或做任何其它功德之前,总是 na mo「南无」(中译注:以唐音、闽南音读之)做为他们的起点?为什么 na mo「南无」从未被省略或被抛弃?这暗示着
na mo「南无」一定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思考,我们发现na「南」代表水元素,而 mo 「无」代表地元素——于此,心里记起一行经文:
「父母所生,粥饭所养。」
「当母亲和父亲的生殖元素结合时,身体成为生命。当他从母亲的子宫生出来后,用米饭和面食来喂养他,因此才能发育和长大。」 na 「南」是母亲的元素;mo「无」是父亲的元素。当这两个元素结合时,母亲的火元素于是热暖结合物,直到它成为所谓的「哥拉拉」,一个微小的油滴。这就是接着的识能够进行连结的地方,所以心意就与
na mo「南无」元素结合。一旦心意住止了,油滴就蕴育成一个血球。从一个血球成为一个杆状体,然后是一片肉。然后它扩张成一只蜥蜴的形状,有五个延伸处:双臂、双腿和头。
(至于元素风和火,它们后来才住止,因为它们不是心意所执着的。如果心意不执持小油滴,油滴就消失了或像无用之物般的被抛弃了。它没有风或火,就像当一个人死亡,而风和火从身体消失的时候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们是次要元素。重要的因素是两个原始的元素
na mo 「南无」。)
小孩子生下以后,他必须依赖 na 「南」…他的母亲,和 mo 「无」…他的父亲,来照顾他,用米面一类的食物来哺育他,同时教导和训练他各种美德。因此母亲和父亲被称为孩子最初的启蒙师。母亲和父亲对于他们孩子的慈爱是无法衡量或计算的。他们给我们的遗产——身体——是我们最基本的财产。外在的财富,银或金,都从这个身体而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不能做任何事,也就是说我们将会一无所有,因此,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承继父母所有遗产的根本,那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他们给予我们的恩惠是无法衡量的,聪明的人们因此决不会忽略或遗忘他们。

我们首先必须要拥有这个身体,这个 na mo「南无」,然后我们才能顶礼膜拜。把 na mo「南无」翻译为恭敬皈依只是诠释了这个动作而已,并未说明动作的来源。
同样这个根本的财产,就是我们用以训练自己,开始时的资本,所以当论及修习所需要的资财时,我们不须感到欠缺或贫乏。
 四、修习的根本基础
当提到 na mo「南无」两个元素本身时,并不适当也不完全,我们必须重排元音字母和子音字母如下:从n 取 a 给 m,从 m 取 o 给 n,然后把
ma 放在 no前面,这就给我们 mano ——心意,现在我们有了身体伴连着心意,而这就足够做为修习的根本基础了,mano…心意,是最初的,伟大的基础,我们所做或所说的每一件事都从心意而来,如佛陀所说:

「诸法意为先导,心意最胜,心意所成。」
「一切法以心意为先导,由心意所支配,由心意所成就。」佛陀从这个伟大的基础——心意,来明确解说所有的正法律,所以当他的弟子们依据正法律思惟,直到namo
「南无」完全地清楚明白时,然后 mano「心意」做为详细解说的结束,也就是它位于所有解说之后。
所有的想象来自心意,我们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重担,我们带着它做为假设和公式,随波逐流,直到它们生起无明,也就是创造「有」和「生」的因素,都是从我们对这些事情无知,从我们愚痴地执着它们都是「我」或「我的」而起。
 五、世间万物的根本因缘


七册的阿毘达磨(论藏),除了发趣论之外,都有一定的范围;至于发趣,它的范围是无限的。只有佛陀才能了解它的全部。当我们思考巴利圣典,它以因缘相应开始,我们发现宇宙万物持续的主要因缘不外是心意,心意是伟大的因缘,它就是主要的,就是重要的。所有的事情除了它之外就是果报或因缘。在发趣论里所提到的其余因素,从所缘到不离缘,能够作为持续的因素,就是由于这伟大的因缘,心意,首先来到。如是第4节里讨论的
mano ——心意;第6节里即将讨论到的「住地」;和这里讨论的伟大因缘都是指同一件事,佛陀能够明确解说正法律,以他的十力直觉了知事物,并了解一切法,正因为以这个大因缘做为主要的因素,他的理解范围是无限的。同样的,所有的弟子们也以这个伟大的因缘做为他们的主要因素,所以才能如实知道佛陀的教导,这就是阿说示尊者(马胜比丘),五同修(比丘)中的第五位,所教导舍利弗尊者的——「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诸法因缘生…………」由于这个伟大的因缘是重要的因素,主要的因素,因此当阿说示尊者达到这个程度时——伟大的因缘——舍利弗尊者怎能不深入于法流?——世间一切法都是因此大因缘而生,即使是超越世间的法义也是由此大因缘达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发趣论的范围是无限的。任何人,训练心意——伟大的因缘——直到它明亮灿烂,便能够无限地了知内在和外在的各种事物。
 六、生死轮回的根本教唆者
「缘无明住地而生行,……取……有……生。」
我们每个人生为人类都有他的生处,也就是我们都有父母做为我们的生处。那么为什么佛陀解说因缘法只从无明开始?无明从何而来,他并没有说,无明就像我们一样,一定有它的父母,我们从上面知道「住地」是它的父母,「住地」是指最初的心意。当最初的心意浸染了愚痴,就有持续的因素:无明的因缘。一旦有了「无明」,它就成了「行」——心理形成的因缘,伴随着对它们的执着,这就长养了「有」和「生」的状态。也就是这些事情将必继续生起并持续地相互增长,它们被称为缘起,因为它们互相支持强化。

明和无明都从「住地」而来,当「住地」浸染了无明,它并不知道它的情况;但是当它浸润于「明」时,它知道它们真正的情况。这就是事实如何显现的经过,当以清净的内明予以思考时所呈现的。
总而言之,「住地」是生死轮回的主要教唆者,因它被称为三毒(见第12节)的根源,当我们要切断生死轮回,使它不再相连而消失于空时,我们必须训练这主要的教唆者去开发「明」,警觉于所有情况的真相,于是它将从它的愚痴中复苏而不再去长养任何因缘,「住地」,根本的教唆者,将停止旋纺,这将终止我们的生死轮回。(中译注:有五住地:一、邪见住地——对三界的错误知见。二、欲爱住地——执着于欲界。三、色爱住地——执着于色界。四、无色爱住地——执着于无色界。五、无明住地——无明的状态,不明白三界的状态。无明如风,住地如三界大海,风吹大海便起烦恼波澜。)
 七、殊胜的地位:道、果和涅盘的基础
「净化有情之道中,人类为殊胜。」
「在人类之中可以找到殊胜的地位:净化众生之道。」这可以解释如下:我们已经从 mano …我们的双亲接受了遗产——也就是这个身体,生得人身,这是最高的诞生,我们是殊胜的众生,被妥善地放置于殊胜的地位,具备了思想、语言、行为的宝藏,如果我们想要积聚外在的宝藏,例如物质的财富,我们可以做得到,如果我们想要积聚内在的宝藏,例如道、果和涅盘的不平凡特质,我们也可以做得到,佛陀为我们人类明确解说正法律,而绝对不是为了牛、马、象……等,我们人类才是能够修习达到纯净的族群,所以我们不应沮丧或自卑,认为我们没什么价值或缺少能力,因为生为人类,我们是有能力的,我们所没有的,我们可以长养它;我们已经拥有的,我们可以使它增长,这和本生经的教导是一致的。

「布施、持戒、修习,力行必生天,力行至殊胜。」
「根据佛陀的教导,透过慈善布施,持戒和开发心意,努力于积聚智慧者,他们只要稍作努力就必定可以生于天上,至于那些坚决而真正努力的人——同时得到他们过去曾经开发的能力和功德之助——无疑地将会达到涅盘。」

一般动物并无所谓殊胜,因为牠不能像人类那样的有所作为。所以说人类是被放置在一个殊胜的地位是正确的,能够引导他们自己走入道、果和纯净的涅盘。
 八、城堡——自我训练的修习区域
佛陀是基于那一套法则来建立我们的城堡?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他基于伟大的参学架构(念处)来建立我们的城堡。
用世间的事务来做个比喻:武装战斗中,在胜败攸关的地方,必需要找一个城堡,如果有一方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城堡,就能成功地挡开敌人的武器;这一方就能集结广大的力量来发动攻击,驱使敌人落败,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叫做城堡,也就是一个具备了坚强的护栏、闸门、护城河和城墙的地方。

法义的事务也是一样,当我们采取伟大的念处做为我们的城堡时,那些与敌人——烦恼展开战斗的人,必须由密切注意身体的动向开始,做为他们的念处,因为,例如当感官的情欲生起时,它们在身体和心意里生起,既然身体的视觉引起心意的生起,我们可以断定身体是诱发者,所以我们必须观察思惟身体,做为遏制障碍和平静心意的方法。这是你必须努力的重点并尽可能地去开发,也就是持续观察思惟那个重点,决不让步。当身体任何部份的一个取相
(nimitta 禅思时自发地显现的形像)生起时,就采用身体那个部份做为你观察思惟的基本主题,你不必要变换到其它部份,想着:「我已经看到这部份,其它部份我还没有看到,所以我要去观察思惟其它部份。」这全然是不明智的,即使你已经把身体观察思惟并时常地解析到它所有的部份都是由地、水、火、风——所谓似相(禅思时可以巧妙操纵的幻相)——的性质所组成,你仍须继续观察思惟身体,如同它第一次呈现的原始影像一样,直到你已经熟练了为止。为了熟悉它,你必须一遍又一遍的检视同一个地方,就像你在背诵时一样,如果你记住了一篇特殊的说法,然后就不管它,不再背诵或重复它,你就会忘掉它,它也起不了任何作用;由于你未纯熟的自满所致,你对身体的观察思惟也是一样,一旦任何部位的影像生起,如果你不重复地观察它,反而粗心大意地让它流逝,它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这个身体的观察思惟有很多例证,其中之一是在我们现代的剃度仪式中。首先,戒师必须告诉受剃度者五个禅思的主题——头发、体毛、指甲、牙齿和皮肤,也就是这个身体——由于它们的重要性。在法句经的注释里提到,一个不智的戒师若未教导对身体的查究(中译注:身观念处——对身体的观察思惟),可能会毁掉他的徒弟成为阿罗汉的潜能,所以现在戒师必须先教导五个禅思

的主题。
另一方面,佛陀教过,没有一个佛陀或阿罗汉,不曾把禅思的主题至少锁定在身体的某一部份。对于正在讨论着某村是红土、黑土的五百个比丘们,佛陀告诉他们应该观察思惟内在的土地(中译注:构成身体的四大之一),而不是讨论外在的土地,换句话说,他们必须一直智慧地观察思惟着这个身体,贯穿全身,让它完全地清楚明白。当佛陀结束这场说法时,所有五百个比丘都得到了阿罗汉的果证。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对身体的观察思惟必定很重要,每一个想要从所有痛苦中获得解脱的人,都必须观察思惟此身,如果我们要凝聚巨大的力量,我们必须借着身观念处来凝聚它。即使佛陀,当他即将证得正觉时,也是从观察呼吸着手……呼吸是什么,不就是身体吗?

所以从身观念处开始的,伟大的参学架构,就称为我们的城堡。一旦我们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城堡——亦即一旦我们把这参学的伟大架构的精要付诸实践,直到我们洞悉了它们——然后我们就能运用清净内明的战略(接下来将讨论),就事物构成的元素来观察思惟它与生俱来的本性。
 九、清净内明的战略,根除烦恼的技术


所有美好事物的本性是它们来自并不美好的事物,就像白净可爱的莲花却生自污秽恶心的淤泥中,一旦它们长出淤泥,它们就白净而纯洁,成为国王、总督或大臣适当的头饰,不再回到淤泥中。它们就像热诚的禅思者,致力于持续的努力,这样的人,如果心里想要从所有污秽恶心的事物中获得解脱,就必须观察思惟一个污秽恶心的事物。所谓「污秽恶心的事物」这里是指身体。身体是垢秽、尿液和粪便的聚集。从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等所排出的东西,都是各种的粪秽。当它们掉入食物中,人们就会不悦。这食物必须扔掉,因为没人能下咽。还有,如果身体看起来要能见人的样子,就要经常的擦洗。如果我们不予清理,就会有臭味,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