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漫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国漫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围,其习俗也 
               

和本民族的习俗大体相同。民族的神虽然允许异民族的神和自己并立,但不 能允许它们居于自己之上。民族神一旦不能保卫本民族的独立和自主,它就 会自取灭亡。因此,民族存在,它的神就存在;当一个民族国家衰落了,它 的宗教也往往随之而衰落,具有显著的民族性。      国家宗教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 最早的国家和最早的国家或民族宗教是同源的。如果我们追溯其种族上的根 源的话,便可以看到,它发端于中国的华夏族系、雅利安族系、闪米特族系 和古埃及人。假如从地理上寻找其发源的话,那就是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印度的印度河、恒河流域;伊朗高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正是在这些地区、这些民族,人类诞生了最早的文明,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 国家,形成了最早的国家宗教。如闪米特族系的古代巴比伦宗教和犹太教; 雅利安族系的古代印度宗教和伊朗宗教;古代中国宗教和古代埃及宗教等 等。      由于国家宗教种类多样,内容繁杂,我们只能从整体上概括地的指出它 们的共同特征及其实质和根源,而不能在这本小册子中对它们一一进行介绍 和说明。                     。宗教发展的第三阶段: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是由国家宗教发展起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三大世 界性宗教。它们产生于一两千年以前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存在,并保持着相 当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孕育于特定的民族国家,但很快就突破了民族的范围, 超出了国家的界限,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群众发生着强大的影响。                             (1)世界宗教的特点      世界宗教是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的氏族宗教和国家 宗教的新特点。      一是超民族、超国家性。以前的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都具有地域的和 民族的局限性,不同氏族或不同国家,崇奉的对象主要是本氏族或本国家的 保护神,这些神不会超出本族或本国的界限,它们不仅彼此不同,而且往往 互相排斥。世界宗教则不同,它已越过了民族血缘的关卡,超出了国家的疆 界,进入了广阔的世界领域,越来越世界化,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 语言和不同国度里,都找到了自己众多的信徒。佛教的佛、基督教的上帝和 伊斯兰教的真主,不再是某一特定民族或国家所专有的崇拜对象,而具有了 超民族、超国家的普遍性。      二是创建性。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都是古已有之、世代传承的传统信 仰,没有任何特殊的个人作为它们的创建人。氏族宗教完全是自发的,是原 始人类集体思维的产物,因而它没有一个确定的开端年代。国家宗教虽然带 有更多的人为的因素,但它本质上依然是祖传宗教的延续。它经历了一个漫 长的过渡期,因而它的开端也不可能是一个确定的年代。在以往的氏族宗教 和国家宗教中,人们只能面对和接受既成的宗教体制和传统信仰,而不能有 个人选择的余地。世界宗教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它虽然也必定从历史宗教中 吸取思想材料,但它的产生并不是传统宗教的复制,而是对它的改造和重建。 
               

它是某个或某些特殊人物按自己的宗教信念创建的新型宗教。这种新宗教在 其开始阶段,都是通过创建人的传教活动来争取人们的信仰,人们接受与否, 是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宗教,都有其 确定的创建者及其开端年代,都是这些创建人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在 传统之外另作选择、重新创建的。      三是组织系统性。在以前的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中,其体制和组织与社 会体制和社会组织是直接统一的,氏族的长老、部落的酋长和国家的君主, 往往就是主持宗教仪式活动的祭司长,在社会政治组织结构之外,没有也不 需要建立独立的教会组织。三大世界宗教则不同,因为它们最初都是教主个 人创建的,其信奉者是一个个、一批批皈依宗教的,其初必然是社会的少数, 而且独立于当时的传统宗教体制之外。他们必须在新信仰的基础上建立自己 的教会组织,才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加强自己的力量。释迦牟尼的皈依者建 立了 “僧伽”组织,耶稣的基督徒建立了教会,穆罕默德的信徒则建立了组 织严密的穆斯林公社。在进一步发展中,组织系统日臻完备,如系统的理论 经典,严密的宗教机构,庞大的神职人员,规范的礼仪制度,雄伟的活动场 所和强大的寺院经济。世界宗教的严密组织系统性,大大加强了自己对内控 制、对外竞争的能力。      当然,世界宗教的上述三大特点,只是相对的,而且主要存在于它们创 建的初期。随着它们影响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这些特点也逐渐变化,有的 甚至趋于消失。当它的巨大影响和社会作用使统治阶级看出它的利用价值的 时候,自然会把它尊为至高无上的国教,至于这些统治者是否真的信仰它, 那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它虽然不是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教, 却同时是许多国家的国教,因而以往国家宗教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也成了 世界宗教的新品性。                          (2)世界宗教形成的原因      世界宗教所以能超出其固有的国界而走向世界,必有其深刻的原因。从 宗教自身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世界宗教的信仰崇拜对象,具有超世界的 神圣形象,具有万能的特性。因而能够以美好的幻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世界 各民族信众追求幸福的要求。在宗教观念上,基督教的上帝,已不再仅是犹 太人的 “父”和“主”,而被说成是一切人的 “父”和“主”;伊斯兰教的 真主安拉,也不再仅是阿拉伯人的 “主”,而是全世界的“主”。这种宗教 观念上的极大包容性,为各种肤色的民族接受上帝或真主,提供了足够的容 量,也取消了民族感情上的障碍。佛教虽然不是一神教,但它关于 “终极涅 槃”和 “极乐世界”的幻想描述,关于佛性广泛地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人和一 切物中的观念,关于佛 “普度众生”的慈悲性和万能性,同样为天下信众立 地成佛敞开了宽阔的大门。      宗教观念的世界化,其根源深藏在社会之中。从社会原因分析,主要是 民族和国家间斗争的结果。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西亚地区,曾是各民族 国家激烈斗争的地方。这种民族和国家间的斗争,决定了其宗教间的竞争。 在斗争中失败和灭亡的国家和民族,最终也导致其神灵和宗教的灭亡。反之, 作为胜利者的民族和国家,其信奉的神灵和宗教,也就超出局部地区的界限, 跃升到高高的天堂。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又借助世界帝国政治和军事上的 
               

权威,传播到帝国统治和影响的广大的世界空间。                          (3)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社会存在条件决定的。因 此,世界宗教的进一步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不能不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 影响,从而使其现存的状态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其一是世俗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      宗教以它对最高崇拜对象的虔敬崇拜和对远离世俗的来世天国生活的追 求为特征,因而,在传统的宗教神学中,世俗化意味着不虔敬和远离上帝、 真主或佛。但是,广大信徒对上帝等最高崇拜对象的虔敬和对超世俗美好幻 想的向往,恰好说明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因此,随着世俗社会的工业化、 商品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世俗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也越来越明 显。宗教世俗化的核心,是关心现实、参与现实,重视现实的物质利益。面 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人们的世俗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现实, 谁还仅仅满足于宗教许诺的进入大国的空头支票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更加丰富,使社会心理日益世俗化、现代化。现代世 界宗教为了在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必然对自身作重大调整,出现了一些适 应现代思想和社会状况的新的神学流派,阐发了新的神学思想。如美国神学 家柯克斯,1965年发表了 《世俗之城》一书,宣称现在的世俗化是福音的果 实,而不是基督教的死敌。认为世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也是人 类思想更趋自由的标志,所以对世俗化要举双手赞成。解放神学家顾德里说:  “神学的中心问题不是人死后怎样,而是生后怎样。”意思是说,宗教应当 关心现实,使人生下来以后,活得有人的尊严和价值。1962年教皇约翰二十 三世召开了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大会的主题就是天主教内部改革和基督教 各派的 “合一”,强调教会必须“赶上时代形势”。佛教也与亚洲的一些民 族、民主运动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些佛教政党和社会团体,把佛教社会民主 作为它们奋斗的目标。同时佛教原有的宗派界限在缩小,普世的性质在扩大, 出现了一些带有非佛教成分的“新佛教”。这些都说明宗教的世俗化和自我 革新的趋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现代的物质文明为古老的传统宗教仪式提供了 方便,增添了光辉。以穆斯林的麦加朝觐为例,半个世纪前,穆斯林们要到 麦加去朝觐,往往是靠步行或者骑骆驼、小毛驴,乘船。中国的穆斯林去朝 觐一次,往返少不得一年半载。可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从北京到吉达,只 需14小时。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港,朝觐时节满载穆斯林的飞机在空中 排队,按指挥塔电脑发出的指令,一架跟着一架在跑道上有秩序地降落,每 3分钟就能起降一架飞机,每小时能接纳2500名旅客。吉达与麦加等圣地之 间,有高速公路相连,路面宽100米,大小、快慢的车辆各行其道,安全快 捷。在朝觐期间,大批穆斯林云集圣地麦加,为此建立了现代化的卫生医疗 设施,除设备先进的医院和医疗站外,几十辆医疗车在街头流动服务。防疫 大队的白色飞机,每天在麦加低空飞翔,洒药消毒和净化空气。领拜使用了 扩音器,无数信徒随着扩音器传来的声音跟随礼拜。夜晚,七层尖塔光芒四 射,各种绚丽的吊灯把天房照得如同白昼,数不清的吊扇不停地转动着,给 
               

朝觐者以凉快舒适之感。宰牲节所用的大批的羊,是用飞机从苏丹运来的。 每位朝觐者要宰一头羊,所需羊100余万头,因而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屠宰场, 只要朝觐者向代办处交钱,然后顺着牵出来的羊的背摸一下,这些羊便被集 中起来,由屠宰场统一处理。      现代文明在悄悄地渗透着传统的宗教思想和宗教仪式,表现出日益世俗 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      其二是神学思想的多元化趋势。      与宗教的世俗化和自我革新的趋势相适应,其神学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 势。它吸取了众多的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因素,从社会实践中 取得经验,并将之运用到神学思考中,创立了种种新的神学流派,如基督教 中的自由主义神学、新托马斯主义、新正统主义、世俗神学、解放神学、过 程神学等等,不断发出各种各样的学派、思潮和体系共存互生,甚至同马克 思主义 “对话”的呼声。有些神学家还宣称宗教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的目标一致,任务相同,都是为了消灭社会不平等。现代基督教的某些神 学家甚至把 《圣经》说成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渊源。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则 更加直接地把社会主义原则同伊斯兰教的教义精神相等同,认为社会主义的 种子产生于伊斯兰教的教义之中,宣称在 《古兰经》中能找到一切问题的答 案, “真正的伊斯兰教就是社会主义教”。佛教社会主义则把“净土理想”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宗教神学思想的这种多元化趋势,是现代科学技 术迅猛发展对宗教思想冲击的结果,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和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思想体系深入而广泛影响的反映。                      三、人类认识长青树上的无果花                             ——宗教本质浅谈      关于宗教的本质,一直是人们思考和争论的问题。虽然科学和哲学的发 展已经从理论上否定了超自然神灵的存在,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的神秘 性和神圣性,但是,仅仅宣布宗教是错误的、虚假的,还不能令人信服地制 服宗教。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宗教的本质作出科学的分析,才能对 宗教这种古老悠久的社会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宗教本质论种种      宗教作为一种既成的社会现象,人们从小就对它耳濡目染。香烟缭绕的 庙宇,尖塔耸天的教堂,庄严肃穆的仪式,虔诚崇拜的祈祷,神佛显灵的神 话,妖怪作崇的传闻……这一切在人们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宗教的烙印。只 要一提到宗教,这些现象就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是,如果进一步问: 宗教是什么?人们往往会对自以为非常熟悉的宗教感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要作出一个揭示其本质的概括性论断,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就更会感到这 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 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宗教,建立了不同的分支学科,对宗教的本质规定 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而日趋多元化。世界著名的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谈 到这种状况时说:各个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刻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 定它的定义。看来,世界上有多少种宗教,就会有多少种宗教定义,而坚持 
               

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间的敌意,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