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 由于通讯线路发生故障; 由于弗兰克?佩斯正在前线视
察; 事情没有像所设计的那样发展; 以至于无论是合众国政府; 还
是麦克阿瑟; 都没能保住自己已经很不好看的脸面。
11 日凌晨1 时; 杜鲁门的新闻秘书约瑟夫?肖特向白宫记者团
553
第二十三章
凄楚下岗
麦帅回家发牢骚
慨然进军
彭总击掌动雷霆
宣布了总统的这一决定。
早晨;《芝加哥论坛报》发布了这个消息。
麦克阿瑟不得不以最糟糕的方式得到这个最沮丧的消息。
4 月11 日下午; 麦克阿瑟的专机飞行员西德尼?赫夫上校满脸
泪水地出现在麦克阿瑟的客厅门口。
正在餐桌上的麦克阿瑟得到了这个消息。
他面孔僵死; 沉默片刻; 然后抬头望着妻子:
“ 珍妮; 我们终于要回家啦!”
是该回家了; 有孙子抱孙子; 没孙子骂儿子。
几分钟后; 解职命令的正式文本送达麦克阿瑟手中。
我深表遗憾地宣布; 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不能
在涉及他所担任职责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和联合国
的政策; 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联合国赋予我的责任;
我决定变更远东的统帅。因此; 我解除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权; 并
任命马修?B?李奇微中将接替他的职务。
对于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
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们的
法律和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颁发给他们的政策和命令; 这一点是
十分重要的。在危机时刻; 这一因素尤其不容忽视。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应当感谢
他在担任艰巨任务期间; 为国家作出的优异而卓越的贡献。由于
这一原因; 我不得不对他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正式解职命令如下:
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我深感遗憾的是; 我不得不尽我作为总统和美国武
装部队总司令之职; 撤销你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
令、远东总司令和远东美国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交给马修?B?李奇微中将; 立即生效。你
554





有权发布为完成计划前往向你选择的地点而必须的命
令。
关于撤换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上述命令的同时公
布于众。
麦克阿瑟已经打不出一个响亮的喷嚏来了。
当韩国军队陆军参谋长丁一权将军将这个消息告诉李承晚
时; 泪水从这位总统脸上滚滚而下:
“ 杜鲁门毁灭了我们的希望!”
他悲哀地意识到; 他再也没法完成他的统一梦了。
4 月17 日; 回国的麦克阿瑟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从机场到
他下榻的饭店他走了两个小时; 欢迎人群多达50 万人。美国人也
像中国人一样; 普遍同情倒霉的弱者; 尤其是杜鲁门政府这种让人
下不来台的工作方式; 更使人把同情心全部倾注到了麦克阿瑟身
上。
4 月19 日; 当雄辩的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表了长达37 分钟的演
说后; 更是把公众的情绪掀到了最高潮。
结束语尤其说得悲怆动人:
我仍然记得当时军营中最流行的一首歌曲; 歌中非
常自豪的唱道: 老兵不会死去; 只会悄然逝去。
我; 一个在上帝的神明指引下; 力图尽职尽责的老
兵; 像那首歌中的老兵一样; 现在结束了自己的军人生
涯; 开始悄然逝去。再见。
整个会场热泪迸飞; 都骂骂咧咧地问是谁让老英雄吃了冤枉。
在许多市镇和大学里; 愤怒的人们烧毁了杜鲁门和艾奇逊的
模拟像; 而且据一次民意调查报道; 公众舆论支持麦克阿瑟的占
69% ; 支持杜鲁门的仅占29%。
555
第二十三章
凄楚下岗
麦帅回家发牢骚
慨然进军
彭总击掌动雷霆
杜鲁门政府虽然愤怒; 但事关军国机要; 个中隐衷又不能向公
众和盘托出; 处境十分尴尬。
那会儿的美国人就像孩子似那么容易上当; 那么容易激动!
次日; 当麦克阿瑟驱车穿过纽约市区长达数十公里的游行队
伍时; 2853 吨纸屑、彩带和其他纸片雨点般地落在他身上。
据警方估计; 全国参与欢迎的人数累计竟达750 万人。
麦克阿瑟对自己“ 无辜羔羊”的形象包装; 大获成功。
但笔者窃以为; 其实麦克阿瑟内心深处一定充满了悲哀: 一个
呼云唤雨雄狮般的人物; 竟然落到了要费心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受
尽欺凌和侮辱的弱者形象才能安安稳稳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
男人能受得了这个?
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却在鼓掌欢庆。
大不列颠上下议院的绅士们充满了欢呼声; 法兰西的报纸也
发表评论说同盟国不能屈服于一个爱讲大话的人。这下他们都不
用再担心被这个老家伙出卖了。
不过圆滑老道的英国绅士们在得便宜之际还是没忘了卖乖。
内阁人士们说麦克阿瑟“ 实际上并未超越联合国给他的指示
中所规定的范围”。另外; 弄清中国会不会出兵是合众国政府而不
是战区司令官的任务。
言下之意是说杜鲁门总统是在推诿自己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 世界上糊弄人的人之所以有市
场; 那是因为有人要被糊弄。从这个意义上; 任何一个美利坚合众
国纳税人都有权说一声:
杜鲁门; 你活该!
其实依笔者之见; 给麦克阿瑟罗列的众多罪名大多没说到点
子上; 只有一条因为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偌大的一张脸面; 从而使
美国的战略伙伴们谁也不愿意多谈———打人勿打脸; 揭人勿揭短
嘛。
那就是:
556





伟大的军事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带领着牛皮哄哄打遍世
界无敌手的合众国军队吃了一个大败仗; 败在一个生产水平和生
活水平都处在中世纪的农业国家的农民军队手中。
胜者王侯败者寇; 败军之将不言勇。
要是麦帅真能把朝鲜给灭了把中国给顶回去; 抑或在他压向
鸭绿江边时中国人忍气吞声没有反应; 杜鲁门敢对他有脾气吗?
那时候; 有脾气恐怕是麦帅哟。
起哄的国家中没有中国。
在战场上把麦克阿瑟打得头破血流的中国人却对此事反应平
平。《人民日报》也就发了个消息而已。
在他们眼里; 这一切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一场闹剧。
除了看场戏; 还能有啥可说的。
中国方面的心思全在他们认定要“ 决定朝鲜前途”的春季攻势
上。麦克阿瑟上班也好; 下岗也好; 他们都要打过三八线。
就在李奇微的“ 撕裂者行动”刚刚登场亮相的3 月中下旬; 彭
德怀就已和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在商量第五次战役的反
攻作战计划了。
彭德怀的意图是当敌人一越过三八线; 就实施全线反击。
而且是“ 带决定性的一仗”。
邓华、洪学智等人意见则不同。
洪学智代表大家谈了意见:
“放敌人进至铁原、金化地区再打比较好。如果在铁原、金化
南面打; 我们一出击; 敌人一退缩; 不容易达到成建制消灭敌人的
目的。放敌人进至铁原、金化一线突出部; 我们拦腰一截; 容易解
决问题。同时; 刚入朝的部队也可以有更充裕的准备时间。”
“ 物开里的物资怎么办?”彭德怀问。
当时志愿军在物开里贮存了许多物资弹药。
“ 好办; 我两天之内保证将它全部往北撤完。”洪学智打包票。
“恐怕不行; 铁原是平原; 那么大一片开阔地; 敌人坦克进来不
557
第二十三章
凄楚下岗
麦帅回家发牢骚
慨然进军
彭总击掌动雷霆
好对付。”彭德怀不同意。
彭德怀说得也有道理; 当时对付敌人坦克是个很头痛的事情;
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法宝。本来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是坦克本
身; 可志愿军那会儿哪有坦克呀? 只有第十九兵团预备队有一个
坦克第一团; 也不过几十辆坦克。
邓华说大家想办法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以解决。
后来在秋季防御作战中; 杨成武的第二十兵团部队采用反坦
克地雷阵、反坦克火器集中使用并与步兵反坦克小组突击相结合
的战法; 确实也把这个难题解决得不错。特别是后来第十二军部
队还更进一步创造了依托反坦克网状阵地; 以反坦克火器阵前突
击的新招数; 更是从此打消了“ 联合国军”方面大规模使用坦克的
念头。
不过这会儿还不行; 这会儿顶顶头痛的就是这些铁王八。
彭德怀还是不同意洪学智的建议。
这时候两边有点动火了。
彭德怀生气道:“这个仗你们不想打啦?”
邓华说:“老总; 打还是要打的; 我们做你的参谋; 提意见供你
下决心; 你是战场统帅; 究竟怎么打; 决心还得你来下。”
待到冷静下来; 沉思良久; 彭德怀还是按自己的想法给军委发
了电报:
敌仍在前进; 估计占领三八线后; 继续北进或暂时停
止或长时间停止于三八线进行永久筑城; 等待大量增援
巩固再进。但当敌发觉我兵力大量增援时; 敌因地形狭
窄; 纵深增大; 加上敌技术优势; 使我一时无法突破其防
线; 而变为长期相持于三八线; 此种形势于我不利; 故须
力求避免。最好乘敌进入三八线南北立足未稳开始反攻
(第五次战役)。为了不使敌人过早进入三八线; 加强工
事; 巩固阵地; 掩护二番兵团集结; 不得不留三十八军、四
558





十军(部队实在需要休整了)、二十六军暂在三八线南取
运动防御迟滞敌进。同时战役必需物资仍未运来; 故需
改为5 月初旬集中第三、九、十九兵团全力出击; 以求全
胜; 改变目前态势。
4 月6 日; 志愿军司令部举行党委扩大会; 先后入朝的各军领
导参加了会议; 还邀请了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的金雄和金一列
席了会议。
因为当时各方情报和迹象表明; 美国2 月间在日本举行了三
军联合作战演习; 由国民警卫师第四十师、第四十五师和步兵第三
十四团编组的第十六军有在北朝鲜海岸登陆的企图。
毛泽东也为此事专电提醒彭德怀予以注意。
为避免两线作战; 彭德怀决定将敌大体放至金化、文登里、杆
城一线; 然后反击。如敌进展快; 在4 月20 日反击; 如敌进展慢; 即
于5 月上旬发起反击; 准备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 歼灭敌人5 个师
( 其中3 个美军师) ; 夺回战场主动权。
4 月中旬; 志愿军在朝鲜境内的兵力已达95 万余人; 其中作战
部队77 万余人; 后方勤务部队18 余万人; 第一线11 个军33 个师
和地面炮兵3 个师共54。8 万人; 连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兵力共70
余万人。新入朝参战的野战炮兵第二师、第八师第三十一团; 反坦
克歼击炮兵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二师; 火箭炮兵第二十一师、高射
炮兵第六十一师、第六十二师、第六十三师和第六十四师等亦分别
配属第一线部队或担任后方掩护任务。
从国内抽调的4 万名老兵和8 万名新兵也于3 月底前补入部
队。
火力也有了极大改善。
新入朝部队全部改装苏式装备; 每师兵员都超过万人; 步兵武
器中冲锋枪也超过半数; 各师都编有炮兵团、高炮营; 团一级也增
559
第二十三章
凄楚下岗
麦帅回家发牢骚
慨然进军
彭总击掌动雷霆
设了57 毫米无座力炮连、120 毫米重迫击炮连、高射机枪连。加上
入朝的预备炮兵部队; 志愿军的各种火炮已增至6000 余门; 其中
山、野、榴、反坦克炮共1000 余门。
另外; 坦克第一师所辖之坦克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和独立
坦克第一团、摩托化步兵团在装甲兵指挥所主任黄鹄显率领下陆
续入朝。
这时; 在中朝军队胜利形势鼓舞下; 斯大林也同意苏联空军前
出至朝鲜境内作战; 并于3 月派出阔日杜布上校率领的第三二四
歼击航空兵师和库马尼奇金上校率领的第三○三歼击航空兵师替
换第二十八歼击航空兵师和第五十歼击航空兵师回国休整。另
外; 还同意第一五一歼击航空兵师和第三二四歼击航空兵师在朝
鲜境内机场修建完成后; 在第六十四歼击航空兵军军长别洛夫少
将指挥下进入朝鲜境内作战。
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也在3 月中旬成立; 刘震任司令员; 常乾
坤和朝鲜人民军空军的王琏上校任副司令员; 统一指挥中朝空军
作战。
中央军委还命第四十七军于4 月中旬进入朝鲜修建机场; 准
备修建14~15 个机场; 让中朝空军前出作战; 掩护地面部队。
真是有今非昔比; 鸟枪换炮的感觉。
志愿军实力水准已经达到了中国军队历史上空前的程度。
无怪乎从毛泽东、彭德怀到新上阵的几位兵团司令; 谁都没有
对“ 歼灭敌人5 个师”这样的设想产生过怀疑。
然而从事后“ 臭皮匠”的角度看来; 他们这种比较还是一种静
态而片面的比较; 没有把对手的变化放在一起来充分研究。其实;
不仅应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 还应该与对手的进步进行横向比较;
还应该正视中朝军队兵员上虽具有优势; 火力和机动力上却仍居
于绝对劣势这样一个基本现实。
还有后勤; 洪学智竭尽全力; 也只能保障最低限度的供应。
而且苏联空军前出至朝鲜境内机场掩护志愿军地面部队作战
560





的设想因机场被敌人持续不断地轰炸破坏; 最后都没有变成现实。
大家都有那么点眼大肚皮小; 胃口好; 牙口不好。
4 月9 日; 为靠近主攻方向; 志愿军总部转移至伊川郡空寺洞。
4 月10 日和12 日; 第六十六军和第五十军分别撤回国内休
整。
4 月15 日; 第二线作战部队在预定集结地域完成集结。
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率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
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
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率第十二军、第十五军和第六十军
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完成集结。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治委员李志民率六十三军、第
六十四军和第六十五军则于3 月18 日以前在南川、市边里、兔山地
区完成集结。
新入朝的部队也非等闲之师。
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因旧创复发留在国内休养;
部队由副司令员王近山率领入朝。这王近山是刘邓手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