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 人民军处境会很困难??”
他们同时认为; 我军入朝参战的时机; 以敌人进到三八线以北
地区为好; 不仅更有政治资本; 军事上也是有利的。
不愧是百战名将; 眼光就是犀利独到!
还有政治头脑。
毛泽东读到这封电报; 一定比打了个大胜仗还要欣慰。
几天后; 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李相朝少将到北京访问; 毛泽
东和周恩来摊开地图; 向他说明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 并建议
朝鲜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考虑将朝鲜人民军主力由洛东江前线向
北撤退。
据悉; 李相朝在8 月底返回国内后向金日成作了汇报。
遗憾的是; 笔者没有找到能说明金日成当时态度的历史资料。
45 年后的1994 年;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苏联关于朝鲜战争的
部分档案赠送给韩国总统金泳三。韩国外交部东欧科外交事务官
白宙铉根据这些档案整理了《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 1949 年1
月~1953 年8 月)。该档案表明在8 月~9 月间; 毛泽东、周恩来等
中国领导人多次通过苏联政府和直接向朝鲜方面提醒过美军在仁
川登陆的可能性。此间; 毛泽东还两次接见朝鲜方面的代表; 与他
们讨论朝鲜战局的发展。毛泽东分析; 朝鲜战局可能出现两种基
本情况: 第一种是朝鲜人民军全歼美军; 把他们赶下海; 第二种是
战争的持久化。如果是后一种情况; 他估计美军将加强大邱、釜山
地区的防御; 把朝鲜人民军全部兵力牵制在这个地区; 同时从其他
地方登陆作战。
毛泽东还着重提醒朝鲜代表; 注意应付后一种可能性; 确保充
分的后备兵力; 更要注意敌人可能前来进攻的防御据点; 如仁川
———汉城和镇南浦———平壤地区。
可惜全没有起作用!
形势瞬息万变; 还得未雨绸缪。
8 月下旬; 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建议; 中央军委决定; 调位
于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 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军、第二十七军) 尽快集结于津浦铁路附近; 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
线兵团; 在西北地区刚结束剿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 辖第六十三
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 则集结于陇海铁路附近; 作第三线部队。
8 月26 日; 周恩来再次召开国防会议; 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准备情
况; 决定从第四野战军各部队抽调10 万老兵; 准备于开战后补充
一线兵团。会上还估计到战争第一年伤亡将会有20 万人左右; 并
要求准备相应的医疗力量。
会议同时决定向苏联订购装备; 加速空军、装甲兵、地面炮兵
和高射炮兵建设; 要求各兵种制订3 年建军规划; 以适应一旦参战
的需要。
后来战局发展; 处处证明了这些决策的英明、正确、及时。
8 月27 日; 毛泽东将调集兵力的决定; 电告正在西北的中国人
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
临阵吹风!
9 月1 日;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柴成文被周恩来电召回国;
当夜; 柴成文按与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汇报提纲》; 向周恩来扼
要汇报了朝鲜局势; 并提出了两点看法: 美、韩军退出大田后; 人民
军与敌人已形成对峙; 难以再进; 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
下; 长期顶下去; 十分不利。而朝鲜西海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美
军有可能选择在仁川登陆。
周恩来仔细听完汇报后问:“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 需要我
们出兵入朝作战; 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柴成文认为; 运输和语言不通问题比较突出; 将来作战就地补
给是不可能的; 粮食和弹药都不可能像国内战争那样取之于敌。
毕竟来自战火纷飞的朝鲜; 倪志亮、柴成文对未来作战会遇到
的问题的考虑要深入和具体得多。
周恩来让柴成文在京待命; 并吩咐将《汇报提纲》“印发政治局
常委各位同志”。
老兵柴成文知道; 中央已经在准备应付最严峻的局面了。
他既忧虑; 又振奋。
9 月12 日———也就是仁川登陆的前三天; 周恩来在会见苏联
驻华军事总顾问M?B?扎哈罗夫大将时; 曾询问过苏方有无美军可
能在仁川登陆的情报; 并指出了这一危险性。
谁错误估计对手; 胜利就离谁而去。
毛泽东的提醒得到了朝鲜人民军情报部门的认同; 但没有资
料显示金日成对毛泽东的提醒有什么积极反应。仁川和其他港口
的防务情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朝鲜人民军主力仍然执著于
对釜山敌军的进攻。而此时距离敌军在仁川登陆时间还有半个月
以上的时间; 无论增强兵力还是考虑布雷沉船等都还有足够的机
会。
可是机会与时间一起; 白白地流走了。
历史无法假设!
8 月29 日; 英步兵第二十七旅在釜山登陆。至此; 釜山防御圈
内共有美、英军部队5 个师另一个独立团; 韩国军队8 个师的兵力。
9 月1 日; 朝鲜人民军由金策大将指挥; 又发起了一次超出沃
克预料的猛烈攻势。其间; 美英军承受了参战以来的最大伤亡; 防
线又一次岌岌可危; 濒临崩溃。
可沃克心里有数; 这次攻势最多能维持3~4 天; 军需短缺很
快就会拖住北朝鲜人的腿。
果不其然; 数日后; 朝鲜人民军的攻势很快减弱。9 月8 日; 总
参谋长姜健中将触雷牺牲。
强弩之末; 势不能穿鲁缟也!
沃克熬出头了!
“联合国军”顺势于9 月10 日转入进攻; 朝鲜人民军被迫转入
防御。
如果这时考虑有步骤的交替掩护撤退; 朝鲜人民军还是有机
会摆脱被动局面的。
可是机会仍然与时间一起; 白白地流走了。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历史无法假设!
劫数已到!
虽然麦克阿瑟用自身的魅力感染了五角大楼和白宫; 但他自
己心里却比任何人都要紧张和空虚。自己所有决心都是以“ 敌人
兵力配备薄弱; 判断我军不会在仁川登陆”这个判断为基础的; 一
旦这个基本判断出了问题; 北朝鲜人预有准备; 这次行动将以史无
前例的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次用五美元赌五百万美元的超级赌博!
在开往仁川的“ 麦金利”号两栖登陆舰上; 麦克阿瑟对海军掩
护舰队司令官乔伊中将说:“ 仁川登陆的取胜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然而; 我正在习惯于赌与赌胜。”
如果麦克阿瑟此刻得知; 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已经准确预测
出了他登陆行动的时间和地点;“麦金利”号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
情景呢?
历史无法假设!
能否得手的关键在于能否达成“ 奇袭”!
若要欺骗敌人; 就要首先欺骗自己。
麦克阿瑟知道; 登陆企图和时间是难以哄过内行的; 惟一能隐
瞒的只有登陆地点。为此; 他布置了一系列的欺骗和佯动。
9 月5 日至13 日; 海军和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对西海岸最适
宜的登陆点群山实施佯动。
9 月13 日“; 密苏里”号战列舰上400 毫米舰炮在东海岸的三
陟海面向岸上进行猛烈射击。
同日“; 特里姆盖”号航空母舰和“海伦娜”号巡洋舰对平壤外
港和镇南浦、清川江口的达阳岛进行炮击。
东京的报刊和广播也有意识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釜山防御
圈内的战斗上去; 故意暗示反攻将在10 月进行; 届时联军将北进。
造成反攻是从釜山开始的假象。
花活儿玩完了; 该动真格的了!
9 月15 日凌晨2 时; 19 艘舰船组成的登陆舰队; 神不知鬼不觉
地驶入通往飞鱼海峡的航道。
5 时45 分; 所有舰炮和火箭发射船进行15 分钟的火力准备。
6 时整; 登陆行动开始; 陆战队向月尾岛发起冲击。
近500 架次的飞机反复对仁川进行航空火力突袭; 并对汉城
周围地区进行严密的空中阻滞。
朝鲜人民军守备部队奋勇抵抗; 战至最后一人。
没有人投降; 被俘者全是伤员。
8 时; 月尾岛被攻占。
为掩护登陆行动; 舰队舰载机出动300 架次以上; 攻击仁川为
中心40 公里内的目标; 所有200 毫米舰炮封锁通往仁川的全部道
路。仁川守军朝鲜人民军海军陆战队第二六六独立团和第一○ 七
边防团虽拼死抵抗; 然因火力悬殊; 寡不敌众; 最终损失殆尽。
朝鲜人民军第十八师团的增援部队从汉城赶来; 被猛烈的地
空火力拦阻; 无法增援仁川守军; 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登陆部队随着
下午的第二次涨潮的潮水; 蜂拥漫上仁川海堤。
晚间; 18000 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数十辆坦克和成吨的补
给品登上了仁川港。
9 月16 日;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完全控制了仁川。
9 月17 日; 陆战第一师占领富平市。
美国大兵们惊喜地发现; 这儿屯集着大量的军火和补给品; 光
各种炮弹和机枪子弹就有2000 多吨。真是“ 上帝保佑的补给品”。
这个仓库原是美军撤退时留给韩国军队的; 战争初期落到了朝鲜
人民军手中; 现在竟然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登陆的美国军队。
怎么没人想到在美军进占时引爆它?
历史无法假设!
麦克阿瑟又一次大获成功。
也是他最后一次成功。
第四章
兵行诡道
老麦克仁川登陆
庙算玄机
小参谋北京预警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寇压东邻逼国门;
哀兵奋起逐嚣尘。
经邦济困两相顾;
擎起江山挽陆沉。
———笔者咏史绝句《七绝?出兵》
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在战略上达成了最大效果。
朝鲜人民军两面受敌首尾难顾的被动态势已经形成。
在阿尔蒙德率美第十军登陆的第二天; 沃克将军即率釜山防
御圈内的美骑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师、步兵第二十四师、步兵第二
十五师; 韩军首都师、第一师、第三师、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等部
开始向朝鲜人民军发起猛烈反攻。
朝鲜人民军被迫转入战略退却。
局势已不可逆转。
但登陆的美第十军在战役和战术行动的发展上; 却并不顺利。
朝鲜人民军在汉城附近的部队兵员不足两万; 都是新组建的
后备兵团; 装备和训练都很差; 有些甚至连武器都没有。但为了给
洛东江前线的人民军主力迅速北撤赢得时间; 他们在民族保卫相
崔庸健次帅的指挥下; 对登陆的美第十军部队进行了英勇的狙击。
其顽强精神和牺牲勇气令美国士兵们大为震惊; 也大大出乎麦克
阿瑟的意料之外。他们惊异地发现; 这些东方人与他们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遇到的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完全不同; 他们不会跑到公
路上举手投降; 只要有几袋大米和几发子弹; 一两个北朝鲜士兵就
可以给整排整连的美军制造很大的麻烦。这些勇敢的斗士一有机
会就打死他能看得见的任何美军官兵。陆战队和陆军常常为朝鲜
人民军游击队给后方和侧翼造成的麻烦恶语相交; 争吵不休。
9 月25 日———战争爆发三个月的日子; 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
尔蒙德少将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汉城已获“解放”的公报。可陆战
队的军官和士兵却对那份公报厌恶不已; 都说当然“ 在报上读起来
比实地进行要容易得多”。虽然仁川距汉城不到30 公里; 美第十
军8 万之众在优势炮火和航空兵的支援下; 爬行了13 天; 在这份扯
乱淡的公报发表后的第四天; 在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代价后; 才真正
得已完全占领。
对于美军来说; 攻击汉城确实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行动; 也是好
出风头的麦克阿瑟奇谋之后的败招。从美方的战争全局利益出
发; 仁川得手后; 正确的做法应是置汉城于不顾; 充分发挥其机动
力强的优势; 全力绕过汉城由西向东突击; 迅速掐断朝鲜人民军北
撤退路; 力争在朝鲜南部解决问题; 以避免日后触动三八线这个敏
感问题。虽不敢说会将金日成全部解决; 但至少会大大加重他们
的危机。而麦克阿瑟却为了一时的风光; 孜孜于汉城这个只有象
征意义的目标; 让具有高度机动力的陆战队在汉城的大街小巷上
与北朝鲜人争砖逐瓦地较劲———这与中国内战时蒋介石孜孜于延
安一城之得失; 如出一辙。无怪乎; 愤懑的沃克将阿尔蒙德的美第
十军尖刻地讥讽为麦克阿瑟的“ 公共关系部队”。
真够刻薄的了!
但仁川的效果对麦克阿瑟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又一次证明了他比白宫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蠢材
们强过千百倍。
时任陆军副参谋长的马修?李奇微中将后来也对仁川登陆行
动作出了不算过分的赞扬:
“这次作战行动从构思的大胆、制定特种作战计划的才干以及
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锐势和艺术; 在军事上都是很突出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的。”
“不过; ”这位麦克阿瑟后来的继任者接着说;“仁川登陆的胜
利带来了一个更加微妙的后果; 就是人们对于麦克阿瑟将军的一
贯正确性几乎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好像开始怀
疑自己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定提出疑问是否应该了。结果; 麦克
阿瑟失去了得到坦率而有见识的批评的机会; 而每一个指挥官本
来是应该获得这种机会的; 尤其是当他力图从700 英里之外‘指挥
战争’时。”
这不; 骄矜之状形于色的五星上将要抖抖威风摆摆谱了———
他要和李承晚总统一起; 乘轿车返回大韩民国的首都。
可是现在汉江上的桥都已被炸毁。
“ 乘直升机行不行?”有人询问麦克阿瑟的司令部。
“ 不行; 如果没有桥; 就现架一座。”
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正在为汉城外围的战斗忙得焦头
烂额; 接到这个出风头瞎摆谱的命令真是怒火中烧; 但也只好骂骂
咧咧地把大部分陆战队员撤出战斗; 来为招摇过市的司令官架桥。
在吹吹打打的“ 还都”仪式上; 老泪纵横的李承晚紧紧握住麦
克阿瑟的手说:
“ 我们敬佩你; 我们把你看做我们民族的救星来热爱你。”
一向对麦克阿瑟不感冒的杜鲁门总统也着实地夸奖了他一
番:
“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
战相比拟; ??也无法同你的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