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别指着我啊,我压根就没想当官儿!”
噗!
贱纯礼呛声道:“你要是敢在我爹面前说这话,他能一脚踹死你。”
“所以,我也只敢跟你们说说啊!”
“。。。哈。。。。。”众人轰然大笑。
要说这唐疯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唯一的软肋就是范师父。
“不过,话说回来。。。。”宋楷突然板起了脸。“丁源,你少他妈往唐奕身上扯,你是不是自己也想考啊?”他要不想考,瞎念叨什么?“下一科就到我了。”
丁源一滞,憋了半天才有些激动地诚然道:“你不想吗?”
“那可是东华门外唱名啊!”
丁源突然来这么一句,让大家都愣住了。。。。
。。。
唐正平不禁跟着憧憬起来,还有。。。。。。
“御街马上带花。”
“琼林宴上得荣。”
做为一个读书人,不,做为一个宋,这最高的荣耀谁不想呢?只不过,这些不应该是他们这些纨绔该想的东西。
果然。。。。。
宋楷立马就把话题扯歪了,“还有金榜之下被捉。。。。”
“哈。。。。”众人大笑。
榜下捉婿,那可是每年大比的保留曲目。。
“像咱们这种俊后生,那可是最抢手的了吧?”贱纯礼也跟着意淫。
“呵呵。”庞玉似是想到了什么,忍不住自己先笑了。“到时候,人家捉回去一看,咦!?这不是‘坑爹’的宋为庸吗?他也能考上进士?抄来的吧?”
哈哈哈哈。。。
宋楷不为所怒,反而觉得极为有趣。
“那捉到我的人家,表情肯定是精彩至极!”
庞玉一边笑,一边道:“他们什么表情我不知道,不过,宋状元的表情一定够精彩。肯定把诸天道仙、祖宗神佛都拜了个遍,心中还得默念,‘坑爹’儿子终于不坑爹了!”
哈哈哈。。。。。
众人放肆地笑着,仿佛听到了这世间最好笑的笑话。
坑爹的不坑爹了。。。。。。
纨绔们妄想东华门外唱名。,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笑着笑着,笑声里似乎少了点什么,除了干巴巴的声音,还有几人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竟无一丝欢快之意。
“。。。。。”
“。。。。。”
“。。。。。”
终于,笑声戛然而止,至于为什么突然就笑不出声了,他们也不知道。
良久之后,范纯礼突兀地打破沉默,“要是我也有高中的那一天,估计我爹。。。做梦也得笑醒吧。?”
。。。。
中秋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唯一让范仲淹、尹洙等几位师父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是,范纯礼,宋楷这帮混小子。。。
好像开窍了!
虽然胡闹起来依然气得人抓狂,但是,每日课业却勤勉了许多,偶尔早晨起来散步,还能看见这帮孩子打熬完了身体,居然会端着本书在林间颂读。
授课之时,也和以往不一样了。以前,像杜师父这种老好人,经常是经还没讲到一半,下面已经扑倒一片,睡得香甜了。
但是现在,杜师父讲上一个时辰的枯燥经义,也不见几人睡过去。杜师父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水平越来越高,连这几个浪荡子都听得有趣了?
其实,是在中秋之夜,被唐奕这个贱人把心底的那一丝血性给钩出来了罢了。现在,大伙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谁他妈也不比谁差劲。
再说了,连曹觉那个混蛋都特么知道要强,咱们差啥啊!
。。。
十月。
曹、潘两家的宅子终于修缮完工,两大家子人也陆续搬出了观澜书院。
但是,潘越却没走。
别误会,他可不是跟着范仲淹学文,而是拜了黑子为师学武。
潘少爷让曹少爷坑得不轻,曹觉留书出走,给潘越的信里特意提到,让他帮着揍唐奕一顿出气。
潘少爷多义气、多实诚的一个人啊,好兄弟临走所托当然要上心去办了。
只是,他要想揍唐奕,就必须得先打得过黑子和君欣卓。可他打不过黑子和那女煞神啊?于是,潘少爷决定拜黑子为师。
潘少爷的神逻辑就是——把你们的本事都学到我身上,那不就打得过了吗?
。。。。
而唐奕这段时间,除了学业,也没闲着。
一是,观澜终于消停了,他的民学也开始张罗了。
二是,回山下面的工程,唐少爷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他不缺钱,想干就干。对此,曹佾和潘丰一点也不反对。
唐大郎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呀?
。。。


第176章 开民学
其实,在回山洼地上开河湾这个事儿,要是在别的时间段,确实还有点难度。因为工程太大,粗略一算,若是用一千民夫正常的工量,最少也得挖一年。再说,一下子上哪儿找一千民夫去?
但,现在这个时期,这反倒不是问题了。
曹佾直接给赵祯上了一道折子,说要分流河北灾区两千流民。赵祯自然高兴,现在朝廷被河北、京东的灾区拖累得寸步难行,能有人为朝廷分担,自然是好事。
赵祯立马下召政事堂,让文彦博拣选精壮之士两千,优先给回山送去。
文相公一看,这太好了。。。
于是,文相公买一送一,给回山发过来四千。
可把唐奕气坏了,这分明是让师侄坑了啊?
四千?那特么就是四千张嘴啊!老子的钱不是钱吗?
而且,赵祯是说给两千精壮劳动力。可文彦博发来这四千里,除了壮劳力,还有一半的老幼妇孺。这特么明摆着是送过来让我帮朝廷养着啊!
想给文彦博送回去,可是文相公还特别有理。
“你要劳力,那劳力总得有家小吧。?你把能干活都挑走了,把不能干活儿的都留给朝廷养着,哪有这好事?”
文相公知道,唐子浩不差这几千张嘴,这小子有得是钱!
文彦博是怎么知道唐奕有钱的呢?
呵呵。。。。。
大宋要说最鸡贼的就是文彦博,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他不知道唐奕严河坊有多少收入,也不知道华联仓储能有多少进项,但他知道,单单粮运一事上,唐子浩就赚大发了。
也不是文彦博知道观澜商合其中的机密,而是文相公太聪明了。
唐奕拿下官粮运转之事的时候,他就开始生疑了,哪有猫儿是不偷腥的,灾年运粮路耗四成这是底线,这是多少年来省不下的花费。
可唐子浩只要三成,他傻?
肯定不是啊!于是,文相公密令江淮各地属官严密注意观澜商合的粮船动向,细查之下,还真让文彦博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唐奕的船队是专船、专工、专运。船是特意改造过专门为了运粮设计的,一船顶寻常船只运两船,工人也是单独佣资,从不用粮结算,而路上各种的防雨防灾措施也是极为严密。
算下来,他的路耗,最多也就五分粮。
这可把文相公眼馋坏了,朝廷给他三成,他净赚两成半啊!这还了得?要不是唐奕把大部份所得都捐了,文相公都想强逼着他把吃下那两成多吐出来了。
所以区区四千灾民根本不算事儿,要不是知道回山装不下那么多人,文相公都想再给他发四千。
有了劳力,就能开工。现在回山又变成了大工地,而唐奕把这些事务交给曹佾之后就不管了,他现在一心要办的事,就是观澜民学。
民学校舍早就建好了,之前一直被回山村的村民当成临时住所。现在村民都搬到了山侧新盖起的民房,终于把民学空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生源的问题。
这个没办法,唐奕只有一个人,还要顾及自己的学业,所以,前期他没打算收太多的学生,只有当初跟着黑子和君欣卓一起投奔而来的那批人中的几个孩子,不过六七个小童。
唐奕想得很明白,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急不来。
先把这几个孩子教出来,成人之后,把民学交到他们手中,再让他们把知识传给更多的孩子。
只不过,他想得挺好,先教六七个,轻松又不太废精力,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能遂人愿。
。。。。
这天,唐奕正在整理民学所用的教材,那六七个孩子都是全无基础的蒙童,所以,前期唐奕只能以识字为主,辅以简单的数学教学。
等过了一两年,他们打好基础之后,再逐步的传授一些复杂知识,比如数学方程式、几何、自然、地理之类的人文知识。
再过几年,这批孩子完全被自己后世的思维方式所改造之后,再把力学、基础化学这些完全颠覆这个时代认知的东西传授给他们。
正在忙碌,就见门前一暗,似是来了人,抬头一看,却是王里正。
“王叔,有事进来说就是,站在门外做甚?”
王里正一阵局促,在门口徘徊不定。
唐奕不禁暗笑,看来,这老头儿真有事儿。
“老汉。。。老汉有点事儿要问少爷。”
“咱们相处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王叔有啥事还不能直说吗?”
唐奕这么一说,王里正也不好再扭捏了,进到屋来道:”听憨牛说,少爷的民学要开讲了?“
“对呀,三日之后开讲。”
王里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布袋。
唐奕这才发现,王里正手里是拿着东西的。。
王里正低着头沉吟了半天,才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把手里的布袋往唐奕面前一放。
咣当一声,吓了唐奕一跳。
“少爷,看看这些银钱够不够!”
“什么就够不够!?”唐奕狐疑地撑开袋口一看,里面是一串串的铜钱。
唐奕有点懵逼。
王里正自顾自地道:“今年遭了灾,没啥进项,家里就剩下四贯七百文,老汉又管乡邻借了四贯,一共八贯七百文,都在这里了。”
显然,这老倌紧张到了极点,都没说是什么事儿,就开始说钱的问题。
“不是,王叔你先等会。”唐奕伸手止住老头的话。
“您先说清楚,这钱是干嘛的?”
“少爷不是要开民学吗?俺想把小孙子送到民学里学学本事。“
唐奕瞬间明白了,哭笑不得地道:“那您老拿钱来是做甚?”
“俺听城里的人家说,那读书可是个费钱的事儿,老汉就这点钱了,不知道够不够让俺家狗蛋念书。”
“听城里人说。。。”唐奕被老汉弄得哭笑不得,“您老在回山住着,你听咱观澜书院哪个儒生说,他在书院花钱了?”
“呃。。。”王老汉不说话了,好像真没要钱这一说。
“王叔啊。!”唐奕先让老头儿坐下,方语重心尝的道。
“第一,民学的学生都是不要钱的。”
“第二,民学并不是您老想像中的那样,将来又是考进士,又是怎样。我也说不好会把孩子们教成啥样儿,不过,肯定不是走科举这条路的。”
。。。。



第177章 开讲
唐奕之所以选择跟着黑子他们来的那几个孩子做为民学的第一批学生,而没有在回山佃农子弟之中选孩子入学,一来是太多教不过来;二来则是从掌控上来考虑的。
跟黑子来的那几个孩子,不说别的,对唐奕肯定是死心踏地的,将来不用考虑控制不控制得住的问题。
回山佃户子弟却不一样,毕竟不像黑子他们那样,和唐奕完全绑在了一块儿,将来若是生了异心,那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也就白废了。
唐奕和王里正说得很明白,民学和书院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是为了科举。
不想,王里正皱着老脸道:“少爷想远了,咱可不敢想让娃娃考什么进士,只愿他能识字,将来别跟俺似的,连个账都算不明白就行。”
说着,王里正躬身长揖,“少爷您是好人,就行行好,收了俺家的娃子吧。”
“。。。。。”
得!唐奕没法在搪塞了。
“那王叔把孩子带来吧,我看看。。”
。。。。
王里正开了个“好头儿”,回山村的佃家一听里正把他家‘王狗蛋儿’送到民学去识字了。。。。。
那还了得?
一下午,唐奕就没得消停,被这帮着人给围住了,个个拿着家里仅有的一点银钱,来求唐奕收下自家的孩子。
唐奕不怕你跟他玩横的,就怕这种苦情戏,最后,干脆让人把回山村的孩子统计了一遍,把八岁到十岁的小孩索性都收了。
民学的学生一下子从七八个,变成了二十七个!
至于村民送来的学费,唐奕缺的是时间和精力,真不是差他们那点钱。
再说,当他见到那二十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唐奕连怕费精力,怕累的心思都没了。
这个时代,‘知识’算是奢侈品。不说满腹经纶,就算是比寻常人多识几个字儿,对于百姓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大事!
能改变这么多孩子一生的命运,那种成就感。。。。
是无法言语的。
。。。
民学开讲不似观澜书院当初那般隆重,甚至根本就没什么仪式。
唐奕给每个蒙童发了笔墨之类的用具,再把自己鼓捣出来的‘课本’发下去,就算完事儿了。
但是,上课的时候却不一样儿了。除了二十七个学生,观澜书院几十个儒生里里外外把民学课舍围了个水泄不通,就连贱纯礼、宋楷这帮坑货都来看他的笑话。
不为别的,他们只想看看,唐子浩自己都没学明白,是怎么教别人的。
。。。
而范仲淹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师父,现在就坐在课舍的后排,也专门来听唐奕讲学。
这是当初唐奕非要办民学之时和老师说好的,范仲淹必须听他上几次课,才能决定是不是要让他把民学办下去。这不光涉及到耽误唐奕正常学业的事情,而且,范仲淹怕他误人子弟!
此时,唐奕站在课舍最前方,额头上全是细汗。
两辈子也没给别人上过课啊,说不紧张那是骗人。再说,老师和几位师父可都在底下坐着呢,给一群大儒讲课,唐奕压力有点大。。。。
“教几个孩子识字这种事儿,应该不难吧?”唐奕如是安慰着自己。
深吸了一口气,“大家打开《蒙学》第一页。”
好吧,其实就是《语文课本》,唐奕给换了个适合大宋的名字。
见底下的一众幼童脸上带着稚嫩和兴奋地翻开面前的课本,唐奕也不多说一句,拿起一块‘白土子’转身走到墨板前书写起来。
墨板是唐奕让人特制的,开始还没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的。现在看唐奕在上面写写画画,才恍然大悟,这原来是个‘教具’。
不过,还别说,对于习惯了先生在堂前用嘴说,学生在堂下用耳朵听的授业方式的宋人来说,这种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还挺新鲜。
而‘粉笔’则是天然的石灰石削成的,在墨板上黑纸白字,十分的显眼。
范仲淹没有孩子们手里的课本,也不知道唐奕鼓捣的是什么《蒙学》。不过,用猜的也能知道,无非是《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东西。
于是抬头看唐奕在墨板上写字,想看看他到底要怎么教。
只不过。。。
只不过,这小子鬼画符似的在干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