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你还纠结个啥?”
曹老二瞪着眼睛,“陛下敢让你掌兵十万,足见信任之大!”
“呵。。。。。”唐奕干笑一声。“你忘了吗?我只是朱涯军团练使。”
长出了口气,不想再和曹觉说话,淡然转身准备离去。
“不出意外,咱们这边弄的差不多了,官家肯定要派一个我认可,他又放心的人物南下,来执掌这十万大军喽。”
所以,唐奕恶心就恶心在这儿,被赵祯算计的不要不要的,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你还得心甘情愿的给他当苦力,等着人家来摘桃子。
奶奶的,帝王心术!?老子非给你板一板。
。。。。。。
“等一下!”
却是曹觉从身后叫住唐奕。
“干嘛?”
“一句话,你说错了。”
曹觉嘿嘿一笑,“家姐是皇后不假,我外甥是太子也不假。”
“可是,千古帝王家,哪来的亲情?”
“而且,有一点你没提。”
“什么?”
“你我是生死兄弟!!”
“所以,只凭这一点,你要是敢真造反,我就敢跟着你玩命!”
“。。。。。。”


正文 崩没崩啊?
我不知道这波节奏又是谁带起来的。
我也不知道“人设崩了”句话话是高级黑,还是无脑喷。
然后真的有一帮人,跟着闹了起来。
我是不想理会的,写入辽那段,写邓州营那段,包括古北关一战,都有人带这种节奏,最后也都让我用故事打回去了。
很简单,因为你没看到完整的故事。
不与理会的理由也很简单,发这种言论的,无外呼两种人。
一种是纯喷子,就是见不得你好。一种是跳订加大嘴巴。
第一种苍山从来就没在乎过,因为无论你怎么喷,我还是我,书还是书,成绩还是嗷嗷往上走的绩。
第二种,我也不太在乎。因为态度。你没有认真的看过我的东西,说句不应该是作者说的话,你丫看懂了吗?
。。。。
可是这回有点不一样。
““混天一世间”还有“步月”
这个单章是专门给你们开的。。。。
虽然没接触过,也没私下聊过。但是像你们这样的活跃书友,
发过的每一个贴子,每一个章节说,我都看过。
连你们都被带了“人设崩了”这种荒唐的节奏,那苍山就真得琢磨琢磨。是不是真的写崩了。
。。。。。。
真崩了吗?
先不说崩没崩。
我帮你们回忆回忆吧。。。。
唐奕的出场,也就是全书的开篇是怎样的一个开篇?
就是一个无知者无谓的大嘴巴开局吧?虽然我没明说,但是看到现在你再回头看,那符合唐子浩这个人设吗?很唐奕吧?
再往后看,拜师范仲淹,唐奕为什么拜?又为什么不想拜?里面有一点私心已欲,想借着范仲淹往上爬的意思吗?
之后,马大伟的婚事、私放君欣卓、邓州起酒坊给张家的份子。到京城与潘丰的冲突、与曹国舅的结交。、
种种种种,已经固化了唐奕的人设了吧?
他就是个冲动、有血性的性情中人。
那么现在咱跳到全局来看。
唐奕身边最亲最近的人、赵祯、范公、曹佾、潘丰、曹觉、番越、还有那一帮纨绔和一众观澜系的儒生。
现在你们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查、从开头数到现在,唐奕借没借过谁势、利用没利用过任何一个人。甚至他刚入京时一穷二白,可他老师是群臣楷模,大宋第一等名臣。唐奕利用过范仲淹的名声吗?
这是他的底线,也是苍山的底线。
前面二程不让曹满江进观澜,唐奕是怎么做的?
赵祯第一次和他使权谋,唐奕是不是夜闯官门也要把这事儿摆弄清楚?
为什么赵祯朝他扔鞋的时候他那么高兴?
古北关下,为什么宁可丢关也不让杨怀玉去守关?
为什么宁可远遁崖州也不入朝为官,也不妥协?写一本书最危险的过渡就是换地图,你们真当我傻,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为什么那个时候没人说人设崩了?
看看书评你们在说什么?
你们在说,掌握了那么大的观澜被排挤是应该的,赵祯跟你使心眼是合理的,
庶出的孩子在古代根本不重要,太矫情。
重生了十四年还看不透官场权术,不成熟。
。。。。。。。
兄弟们啊。我们怎么了?
相互猜忌成了理所应当,亲生骨肉生死不见,不妥协度心就是不成熟。
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可没教咱们这个啊。
诚然,当下功利主义、利已主义大行其道。我们可以为了生存变的市侩。可是想没想过,这些东西,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女儿、看到!!你希望他(她)的童年看的是成语故事,还是厚黑学!?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错,这是一个为了赚钱而生的商业写作也没错。可是,什么人能利用,什么人不能利用!这是苍山的做人底限。也是我能在这个故事里,唯一传达的所谓正能量。是不能妥协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的儿子为了所谓的合理,所谓的利益,把你这个当老子的卖掉、
反之,你这个当老子的,如果为了权谋、为了妥协、可以至自己的骨肉于不顾。
那我想。。。。。不单是人设崩了,这个世界也崩了。
。。。。。。。
回头咱们再看最近写的东西。
。。。。。。。
我就明告诉你们,我既然能把一个送孩子,写出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没一步是你们想得到的,我就不能把唐奕写的聪明点,功利点,龙傲天一点?
不能!
如果唐奕功力了,妥协了,那就是我崩了。
。。。。
可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唐奕没变,却有人说人设崩了呢?
是不是我先面把越祯写的太好了,你们不想看到一代仁君也有心术呢?
是不是唐奕最近太憋屈了,你们想他龙傲天一点呢?
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吧?
那现在的问题就是,苍山能不能写一个只凭一腔热血、只凭心中情义走完这个故事的粗鄙凡人做主角?
起点也好,网文大环境也罢,能不能容忍这样的异类存在?
你们既要故事出人意料,又稍有不顺就大喊大叫。
你们到底要我哪样?
别把你心里的想当然,当成《调教大宋》的故事。也觉得君臣不合就是要造反、稍有不顺就是要君主立宪、这句话一出来,接着的肯定是下一句话。
让诸位猜到我会怎么写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写不下去那一天。。
言尽于此,大伙儿到此为止。
当然,你要是觉得不爽,或者是坚持说崩了,那苍山挥手送别。
我还就非得写一个愣头青做主角。你咬我!?
。。。。。
————————
玩个游戏,大伙儿可以在这个单章的章节说里猜结局。
猜唐奕和赵祯到底要怎么打破这个亲情的死局。
猜对了,等我写到那里的那一天,答案揭晓。qq或者微信,200红包做噱头。


第786章 一个阎王也是阎王
江山无限,盛世容姿。
百姓只看到太平盛世,丰衣足食。
臣子只道,政通人合,君慈臣忠。
唯有帝王,能看到太平粉饰背后的真相,远比世人想像的要肮脏得多、灰暗得多。
唐朝酷吏来俊臣所箸《罗织经》,被誉为“让人冷汗迭出的整人诡计全书”。虽是小人之术,可全书开篇的第一句却道尽世态炎凉,人间百态。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唐奕想打破这“多矫的人情,多伪的世俗”,所面对的人,又是万人之上看尽世伪的君王。
岂、可、信、乎?
。。。。。。
正如此时,夜幕降临。
唐奕回到小院,直接进了萧巧哥的房间。
不多时,许是海南的春天没有北方的凉爽,福康和君欣卓的房门几乎是同时吱呀呀地开启。
两女似是都听见了对方的动静,皆是一怔,下意识地就要往回退。
可是,只闪了半个身位,又觉不妥,已经看见了,退回去算怎么回事儿,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
福康开口道:“房中憋闷,出来透透气。”
君欣卓顺势接道:“往年在北方,此时尚在飘雪。”
“嗯。”
几句寒暄却是让二人尴尬大减,行至院心,又齐齐向萧巧哥的房中看了一眼。
福康红着脸,“夫君。。。。。。回来了?”
“嗯。”
“却是难为了萧妹妹,等到今日才得圆满。”
福康说的是,萧巧哥本来抓到的是头名,却一让再让,成了最后。
可是,君欣卓想的却是更早。
“巧哥从大辽出来那一天就注定是大郎的姻缘,确实让她等久了。”
福康心头一颤,却是理解歪了,深深地看着君欣卓。
这个女人又何常不是呢?她等的更久,更艰辛,现在难免有怨言吧?
不由得向君欣卓深施一礼,“全怪福康,若非我身份成堵,大郎也不会让巧哥妹妹和君姐姐等这么久。”
君欣卓急忙扶起她,“妹妹说的哪里话,一家人,却是说远了。”
福康抓着群欣卓的手道:“以后家里妹妹都听姐姐的。”
君欣卓不依,“妹妹是公主,自是听妹妹的。”
福康由衷一笑,说实话,谁不担心嫁作人妇之后,妻妾不得善处,何况是三个正妻平起平坐。
可她是多么幸运,摊上萧巧哥与君欣卓这两个好姐妹,当真难得。
“好啦,我们不争了,听大郎的。”
君欣卓甜甜一笑,“嗯,听大郎的。”
福康闻声,甚是欣喜,“姐姐以后要多笑,很好看。”
“咯咯。。。。。。”
君欣卓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却是第一次被女人夸赞。
。。。。。。
静下心来,两个女人心中都有一种叫作幸福的东西涌现,抬眼望着千灯万盏一般的星空。
福康由衷长叹,“其实,最不容易的是大郎!”
“嗯。”君欣卓轻嗯一声,代表了千言万语。
唐奕这些年有多不容易,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正要再说几句唐奕的好话,却是萧巧哥房中的动静吸引了两女的注意力。
隐约传来唐奕高亢之音:
“奕得天眷,承蒙娘子,不离不弃,受我一拜!”
君欣卓与福康脸色瞬间涨红,呆愣当场。
耳熟。
对视一眼,哪还看不出对方表情里的蹊跷?不由心中暗骂唐奕:
你个混蛋!
。。。。。。
——————————
第二天一早。
好吧,唐奕能不能过得去第二天一早,还是未知。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开封,也有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事关阎王营。
。。。。。。
本来,阎王营在唐奕出京之前就已经在选兵重建。可是,唐奕在汝南王府那么一疯,也不是全无后果,起码阎王营首当其冲就受到了波及。
古北关一战,天下共暏,阎王之威,震彻宋辽两朝。
回京之后,犒赏军将自不用说,重建阎王营更是民心所向,百官共识。
可是,唐奕那边一疯,杨怀玉的处境就尴尬了。谁都知道,阎王营和唐疯子走的近,而且闯汝南王府的人里还有阎王营的人。
当时,汝南王一家全断了腿,再加上韩琦,这么大的事情,赵祯不得不把阎王营重建的事情缓下来,防止事态扩大,引来更多的非议。
那段时间,别说是阎王营,整个观澜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点什么差错。赵祯甚至把通济渠都送出去了,也是为了安抚。
反正,这一缓就是整整一年。
今日是大年初三,文武百官、四夷诸邦,大庆殿行开年大朝,共贺大宋。
本来是挺好的一个日子,可是大辽使臣却是提了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够光棍。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辽人确实够爷们儿。输了就是输了,不会像汉人那般遮遮掩掩。而且,契丹人敬重英雄,也敬重对手。
阎王营在古北关前把大辽二十万大军打的几近溃散,这样的神军,他们当然像当年的杨无敌一样敬重。
而且,后来听说阎王营的营帅也是杨家之后,更是佩服的不得了。
在开年大朝会上,辽使当众提出要一睹阎王营的风采。
对此,耶律德绪不禁眉头一皱。
他是常驻大宋的通政官,这个贺岁使是新来的,之前没和他通过气有这么一出啊?
显然,这是耶律洪基的意思,事先不与他通气。
刚要出班喝止,不想,宋主赵祯淡淡一笑。
“准奏!”
这是一个宣扬武力,彰显国威,震慑四方的好机会,赵祯自然要准。
其实,官家心里明镜一般,阎王营自打回京之后不得重建,这不是什么秘密,辽朝常驻开封的使馆自然也是全知道的。
辽人打的什么主意?
无外乎想在诸邦友国之间,让大宋现个眼。意为让各国看看,天朝上邦向来是这么对待功臣的。这样的神军为南朝立下不世之功之后,却是什么下场。
辽人以为阎王营打残了,一个战损三分之二的军队不得重建,那怎么拉出来见人?
可是,辽人不知道,阎王营就算只剩一个人拉出来,那也是震慑宵小的活阎王。
赵祯知道这一点。
他犹记得阎王营的前身邓州营,只剩一十九员战将,由那个独臂将军带到他面前时,是什么样的气势。
。。。。。。


第787章 阅兵
对于大辽使臣的请求,无论大宋官员还是周边各国的使节,都不意外。
古北关一战定乾坤!耶律重元降宋,燕云易主,宋辽态势立时反转。那一军神秘的阎王可谓是天下皆知。辽人想看看是谁打败了他们,很正常。这符合契丹人的“尿性”。
同时有详知大宋时局的使臣当然也知道那一军神兵的现状。知道辽人暗地里使的什么心眼儿。
可是宋皇一口答应倒是让诸使有点意外了。
其中就有西夏使节。。。。
说心里话,西夏的贺岁的使节这次进京,可以说老实的都有点不像话了。跟小媳妇似的大气都不敢喘。
他就没想过要搞事儿,更没想过大辽会搞事儿。。。。
有点想不明白的是,古北关那一仗,大辽被打的北都找不着了,一下子丢了燕云十六州这个要害,国力大减。
耶律洪基虽有励精图治之愿,却没了重振国威的余力。
无论战略上,还是经济上,大辽都是一泄千里,不复当年了。
这个时候大宋不挑事儿已经是万幸,怎么还登鼻子上脸呢?
他当然知道大宋没有重建阎王营,以为辽使这是在让大宋难堪。
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这里面能有什么猫腻。
使劲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下来。。。还是算了,咱别掺合。。。。老老实实眯着吧。
其实夏使也是有心无力啊。
宋辽夏本来是三足鼎力之势,谁也奈何不了谁。作为最弱的西夏,还可以朝秦暮楚,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蹿来蹿去,蹭点好处。
可是燕云一下子姓了宋,却是把三国的平衡彻底打破了。现在是南朝一家独大,手握燕云,就是主动权尽在其身。
大辽倒成了那个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小媳妇。。。。。
而且。
现在西夏国内,乱象以成。
断了青盐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