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彦博横了贾昌朝一眼,心说,老毛病还是改不了。
太贪,总喜欢早早就跳出,想挣最多的好处。可惜,往往又都事得其反。
换了个和煦笑脸看向包拯,“希仁莫急,听彦博把话说完。”
“唐子浩确实许了辽人岁赠,但却非坊间所传的那般卖国叛逆之行,而是高瞻远瞩的一招绝杀之棋!”
“哦?”包拯轻疑。“什么棋?”
“所谋何局?”
文彦博郑重道:“饵棋!”
“谋的是大宋的尊严!”
“。。。。。。”
大伙不明觉厉,只得竖起耳朵细听文彦博的下文。
“如果一切皆按原计划而定,唐子浩应该是用岁币换了大辽的一块地。”
“一块地!?”包拯心中一颤,声音都有些颤抖。“不,不会是一十六州吧。。。。。。”
文彦博摇头苦笑,“燕云哪有那般好到手?”
“是来州,距离辽都大定只几百里距离的来州!”
“还有辽河口。”曹佾插话。“大郎传信,不但来州顺利到手,连辽河口也一并拿下!!”
“!!!”
“还有辽河口?”文、富和赵祯无不意外。“这么说,还多了一块地?”
。。。。。。
朝官们有点脑袋不够用,来,来州!?大宋有多少年没占过辽人的便宜了,更别说占地。
开国之初,太祖、太宗两位官家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从燕云抢回来十县之地,那也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来州?辽河口?归大宋了?
文彦博见大伙呆愣愣的样子,以为大家都还没明白。
“大家还不明白吗?唐子浩把宋辽岁币变成了租金,占了大辽的两块地啊!
“明,明白。。。。。。”
这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只不过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大伙儿有点接受不了。
宋辽岁币。。。。。。
没了!!!


第522章 文扒皮的馊主意
所有人都是既有点懵,又是难掩激动地浑身颤抖。
唐疯子的套路还是野啊,谁想得到,他竟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宋辽岁币的问题一下就给解决了。
也有人恍然大悟,唐疯子这次确是为了这件事背负了诸多骂名。
唯一一个心直往下沉的就是——贾昌朝。
这老货在心里把曹佾、文彦博、富弼他们骂了个遍,跟唐疯子没学点好的,学会说话大喘气了,让他是几起几落,差点神经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重镑消息把大宋君臣激动得够呛。
而在列班朝官非常靠前的位置,一个身影却是怔怔出神。。。。。。
按说,这里是殿中除了赵祯外,最显眼的位置之一,但是两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无视这个位置的存在。
因为,那里站着一个异类——狄青。
那个因战功爬到文人头顶上的武人;那个自从上了位,就被孤立得犹胜贾昌朝的西府宰执;那个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当世第一战将。。。。。。
“来州。。。。。。辽河口!?”狄青喃喃出声。虽无人注意到他的反常,但他自己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
相比于文官把注意力集中在岁币上,作为当世第一战将,狄青关心的,却是即将到手的来州和辽河口这两座城的战略意义。
来州自不多说,单单是距离辽都只有三四百里这一点,就足够重要了。
因为不知道唐奕与辽人签订的国契之中限制了驻军人数,狄青兴奋地认为,这简直就是辽人脑袋出问题了才答应下来的。
从来州到大定可是一路坦途,无险无滩,这可太吓人了。
想想大宋,从边境到开封尽管千里之遥,但也是无险可守,就已经让大宋付出巨大的代价。
狄青现在有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感觉。
而辽河口。。。。。。
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实际上它的地位一点不亚于来州。
辽河口放到后世,就在辽宁锦州与辽东半岛正中间的辽东湾里,那里是辽河的入海口。
看似荒凉,可是,辽境之中的航运大河并不多,辽河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条。
大宋要是在这里占住脚,那么,不但能威慑辽阳与大定的陆路交通,还能北望辽阳,东震大辽辰州、苏州(辽国的苏州是今大连)。
最重要的是,扼住了辽河水路入海之径,如此一来,大宋就等于把辽人关在了陆地上,整个渤海湾都成了大宋的海疆,宋船可以随意进出,辽人却不敢离岸半步。
唐奕挑这两个地方,就好似排兵布阵的阵眼所在,和平时期可为商埠,一但有战,那上下两地封锁海疆,南北呼应,可震慑整个大辽。
即可单独屯兵以进,又可两相呼应阻断交通,对辽都形成多向进攻态势。
毫不夸张地说,唐奕这是一招绝户棋,一下把宋辽之间的战略优劣调了个个儿。一但大宋心存歹意,别说是燕云,吞并整个大辽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狄青深吸一口气,“臣。。。。。。请奏!!”
闹哄哄的朝堂为之一肃,大伙儿无不好奇地看向狄青。
这位哑巴相公怎么突然出声了?
赵祯也有点意外,“狄卿,何事要奏?”
“臣。。。。。。请辞枢密使之职,望陛下放臣出知雄州领兵!”
“。。。。。。”
好吧,这个消息也够爆炸,也不小。
两年了,大伙儿都想把这个异类赶出西府,他却一直谨小慎微,不肯给大家这个机会,怎么突然就自请出知了呢?
“雄州?”赵祯笑了。
狄青是个明白人,是此时殿上少数几个还算清醒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州和辽河口的重要性,并且一下就猜到了赵祯下一步的用兵重心。
可是,还没到时候,不能放狄青下去。
“狄卿,莫要心急,机会尚早,西府还离不开狄卿。”
“。。。。。。”
狄青神情一暗,知道是自己心急了,“臣冒失了!”
。。。。。。
可是,此番对话听到朝臣耳朵里,却不是赵祯和狄青那个味道了。
有人甚至冷哼出声,
雄州?狄汉臣想得倒美,现在雄州重兵盘踞,怎么可能放心你一个当过西府一把手的武人去执掌大局?
。。。。。。
不过,狄青这个“意外”却是让大宋君臣平静下来,赵祯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帮唐奕平反。
“此次唐子浩立下不世之功,朝廷自当礼遇。依朕之见,当御驾郊迎,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
朝臣们不干,有点太过了。
有人提醒道:“陛下,唐子浩只是白身。”
郊迎大典,那是一个白身能享受的待遇吗?别说他了,就算吴育也没那个资格。狄青平定侬智高那是多大的功劳,也担不起郊迎之礼。
“陛下!”贾昌朝出班。
“臣以为,此事虽已初成,然并未落到实处。为恐辽人反悔,现在还是低调一些比较稳妥。”
赵祯眉头一皱,最近贾子明的话,却是越来越多了。
不过,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竟也得到一部分朝臣的赞同。
赵祯一想,郊迎当然是帮唐奕洗脱骂名的最好办法,盛大的典礼必是天下皆知、百姓关注,借此一次,唐奕那些恶名也就随之冲淡了。
可是,确实有点过份了。。。。。。
那怎么办才好呢?
“唐子浩有功这是实情,我大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众卿可有好的办法?”
有朝臣觐言,”要不,陛下准他出仕,许以封赏吧。“
“不行!!”贾昌朝豁出去了,高声喝止。
“此番大辽国书之事,虽已经算唐子浩自证,但去岁末,耶律重元助资一案还尚且未平,民间多有议论。”
“准其入仕,恐难平百姓悠悠之口。”
赵祯瞪了他一眼,贾昌朝就当没看见。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太过显眼,可是没办法,那疯子没当官儿都已经这样儿了,让他进了官身,真正开始摄政,那还了得?
拼得被赵祯憎恨,也得把他拦在朝堂之外。
文彦博冷笑着看着贾昌朝,这老货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不让当官是吧?好,我给你出一个更损的主意。
“启禀陛下,臣有一策,应当可行。”
赵祯面容一松,“文爱卿,请讲!”
“陛下亲出,郊迎之,确有失礼度,荫其入仕也非上好时机。然,唐子浩立此奇功,陛下若不有所表示,不但寒了臣子的心,也让天下百姓耻笑陛下赏罚不分。”
“依臣之见,既然陛下不能去,也不能郊迎,派皇族荫亲代行天子之仪,城门迎接,却是可行的吧?”
朝臣们点头,这确实不过份了。
而贾昌朝隐感不妙,文扒皮这是打的什么主意?不会是。。。。。。
果然,赵祯一下就明白了文彦博的意思,似笑非笑地道:“如此甚好,我看。。。。。。”
“就派汝南王府的宗懿、宗楚、宗实几兄弟,代朕相迎吧。。。。。。”
贾昌朝眼前一黑,还不如御驾郊迎呢!
心说,赵祯也不是个好东西,明知唐子浩出使之时,与宗懿几兄弟有过那么一出,这是是明着打汝南王府的脸啊!
。。。。。。


第523章 观澜造船监
唐奕还不知道,如今开封从上到下,皆因他与辽人达成的协议炸开了锅。更有一场特殊的、符合他胃口的欢迎仪式等着他。
——————
此时,他人在登州已经停歇多日,并没有急于回京。
一方面,是让吴老头儿缓一缓,接下来回京要走陆路,就没坐船那么轻松了。
另一方面,则是唐奕借着好不容易出来的机会,办点“私人”的事情。
吴育在登州馆驿歇了两天,见唐奕天天往外跑,早晚都见不到人,也是心中好奇。事实上,越是了解唐奕,吴老头儿对这青年就越发好奇。
他到底有多少秘密?为大宋做了多少事情?可能,只有官家才能全部知道吧?
今天唐奕又要出去,吴育呆得难受,非要跟着。
唐奕一想也没什么,就让吴育同行。
可是,吴育没想到的是,唐奕把他带到了兵部隶属的水军营造司。
更没想到的是,营造司的衙门口儿不知什么时候变成唐奕的私产了,现在的水军营造司叫“观澜造船监”。。。。。。
“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吴育看着海边忙忙碌碌、巨大无比的造船厂,一脸的震惊。此时,船厂之内至少有十余艘巨舰正在建造之中。
这么大的营造司,是怎么到唐奕手里的?
“此为兵部公产,即使归于私有,也要朝议方可决定,怎么老夫从未有印象?”
唐奕咧嘴一笑,“您老可别觉得我占了朝廷的便宜,这船厂已经在我手里有四五年之久了。”
“四五年!?”吴育更是迷糊。“这么长时间了?”
唐奕解释道:“庆历八年大水,朝廷欠了观澜航运百万贯的银钱,外加上千万石的赈济粮。后来,文扒皮那厮耍赖,硬拿原来登州和海州的水军营造司抵了欠款。”
抬手一指整个船厂,“刚接手的时候可没这般繁荣,只有现在规模的五分之一,最多也就能保证三艘海船同时建造,船工也不过千人之数。”
当年那两个破造船厂连五十万贯都不值,硬是让文扒皮抵了所有的债务,唐奕现在想起来都肉疼。
“那现在呢?”吴育忍不住问。
“现在?”唐奕露出得意之色。“单登州船厂就是熟工一万二千,在建的二级商船十三艘。”
“海州比这规模还大,有两万船工,在建二级商船十一艘,还有三艘船长六十丈以上的巨舰。”
“六十丈!?”吴育暗暗乍舌。
他们去大辽所乘坐的就属于唐奕所说的二级商船,船长三十丈。在吴老头看来,那已经是当世巨舟,大宋造船水平的巅峰了。
六十丈?大了可是整整一倍。
“你,你弄那么大的船干什么?”
二级商船就已经只能走长江水道了,像汴河、汉水这样的支流是进不去的。若再大,连长江都进不去,只能在沿海跑一跑。以老吴头儿眼光来看,纯粹是浪费。
不想,唐奕目光一转,虚指眼前无边无际的蔚蓝,“用它征服大海!”
“征服大海?!”吴育越发不明白唐奕所说。
“四海之内,唯我皇宋是为教化之地,海内诸夷具属荒蛮,降服何用?”
唐奕轻笑摇头,心说,就算解释你也不一定会认同,最后只说了一句,“我要把全世界的财富都搬回大宋!”
说完,不再与吴育多说,大步进入船厂。
吴育确实没太听懂,只觉这个唐疯子的脑袋非常人所能理解。见他动了,也只好急步跟上,倒要看看这船厂里都有什么。
只是没想到,进到里面,迎接他们的,又是一个让吴育没想到的人物,王德用的四儿子——王咸英。
这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供备库副使,属于兵部军需后勤的重要官员。他怎么跑唐子浩的船厂里来了,而且好像还挺熟的样子。
好吧,不是熟的问题,而是这里根本就是他管着。因为唐奕一路参观视察,皆是这位王咸英讲解介绍。
吴育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秘密,说不定又是官家与唐奕弄出来的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用心地竖着耳朵听这两位都说些什么,看能不能从中了解一点唐子浩的秘密。
“没想到你从大辽回来得这么快,幸好某早来了几天,否则大郎就得在登州等几天喽。”
“海州那边怎样?”
“不太顺,你说的那个什么拼接龙骨的法子,十几个老船工鼓捣了两三年了,还是没弄出来,目前也只能造五六十丈的船了。”
“慢慢研究吧。。。。。。”唐奕叹气。“我也只是从书中听说过这种斜隼套接龙骨的方法,具体如何制作也一概不知。”
吴育心说,王家老四这是专门给唐奕管船厂的?
。。。。。。
“那航路探得怎么样了?”
“咱们的探索船队往北已经摸到了东瀛,但是听你的吩咐,再没往北走。水手在那里驻守了一年,也确如你所说,东瀛以东的海域,海流和风向都直指大洋深处。”
“往南也找到了那个海外群岛,不过不叫吕宋。那里甚至根本就算不上个夷国,除了有点光屁股的土著野人,什么都没有。”
说到这儿,王咸英一脸兴奋,“不过,那里确实有大量的铜矿,而且巨树遍地!”
唐奕点头,自己对东南亚的历史就像斜隼套接龙骨一样,并不太了解。原来,现在菲律宾群岛还没有国家,倒是省事儿了不少事。
“嗯,先放着吧。也吩咐船队,别再出海了,等两年再说。”
“为啥?”王咸英显然想不通。
别的不说,单是南边群岛上的铜矿,就绝对值得立即派人开采。
唐奕苦笑:“我也想现在就占了那个岛,但是,咱们现在没钱,运作不了啊。”
王咸英无奈点头,脸上尽是惋惜。
“那且先放着,来日再取!”
。。。。。。
吴育在边上听得直皱眉头,对于唐奕探索海外的事他倒没什么兴趣,主要是。。。。。。
趁着王咸英与唐奕说话的空当,吴老头儿好奇地问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