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除了一些特别好的苗子,杜柳二人会单独抽些时间指点一二外,他们已基本进入了养老的状态。
去了杜师父和柳师父,书院的师资即显匮乏。毕竟范仲淹年纪也大了,孙复和尹洙虽是正当年,但也一下管不过来这么多学生。范仲淹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为这百多学子再找几个好老师。
去年,范仲淹特意给远在眉州的苏洵去信,意在劝他放弃科举,来观澜授业。
苏洵接信也确实有点动心,其实上一次陈…希亮高中,他苏洵却没中,对苏老泉的打击就很大,那时就已有了几分退意。
几经踌躇,苏洵最后终于决定举家进京。不但自己来了,老婆孩子一大串都带来了。
不过,苏老泉可不是应了范仲淹之请,而是想再试一次。若来年大比还不中,苏老泉也就死心了,安心在观澜传道授业。
再说,观澜的师资肯定比蜀地要好得多,为了两个儿子着想,也该带着二苏过来。
而苏老泉进京,还拐来一个人——王方。
说起王方,进士出身却无意为官,反而回乡一心办学,以一己之力创下了青神中岩书院是为眉州名院。
前几年,观澜书院初创之时,范仲淹就曾去信给他,希望他能过来相助。
那时候的王方,一来想为家乡多培养几个柱国之材,二来当时手底下正有几个得天独厚的好苗子,当真舍不得走。可是,现在好了,范希文很不“地道”的来了个釜底抽薪,不来挖他,却把他寄予厚望的两个学生给挖跑了。
王方这个气啊,老子就指着苏家这两个小子给我争脸了,这还没长成呢,就让你给抢跑了!
王方一琢磨,不行,我得跟着,到什么时候苏轼、苏辙那也是我的学生。
于是,王方也举家迁来,成了观澜书院的人。
。。。。。。
众人一边聊,一边练,又晨跑至回山码头,再往回折。跑回山上,已经到了早饭时间。
唐奕本来是要去拜过老师,可是一想,反正也是饭点儿,就别去打搅了,便与贱纯礼一道,拐进了食舍。
食舍里已经满满登登的都是用餐学子,唐奕一边打饭,一边四下扫看。
“哪个是二苏?”
苏仙都已经来了,唐奕当然要先看看,名留千古的苏东坡是个什么样儿。
“没在这儿!那两位跟他老子一起吃小灶,哪会来食舍?”
唐奕了然,苏洵在上院有单独的宅子,和教谕们是一个待遇,餐食都是送到住处的。
。。。。。。


第276章 饿一天长长记性
“那接着说,除了二苏,还有谁比较牛?”
既然二苏现在见不着,唐奕又问起了别人。
苏仙和他弟弟苏辙再怎么妖孽,也才不过刚刚十岁出头儿,只能说是潜力惊人,远没到学问大成的地步。
刚刚丁源也说了,二苏虽然厉害,但却不是书院第一,有比他们更生猛的角色。
宋楷用下巴一指,“那边那个,叫张载,张子厚。”
“不提他。”唐奕示意宋为庸换一个。
奶奶的,一早上都琢磨着抢了人家的句子,现在还提他作甚?
“那。。。。。看见那边的两个了吗?”
唐奕点头。
离他们不远,坐着两人,一个续着短须,看上去得有三十多了;另一个看着则比唐奕等人还要小上几岁。
“大的叫曾巩,小的叫曾布,为异母兄弟。他们边上那个叫郑獬,现在风头最盛的除了二苏,就属他们三个了。”
唐奕瞪圆了眼睛,“曾巩!?欧阳公的弟子怎么跑咱们这来了!?”
宋楷一挑眉,“这你都知道?”
“他们确实是欧阳永步的弟子,但你使辽刚走没几天,官家就把欧阳公调回京了。后来杜师父身体欠佳,范师父就把欧阳公叫来代讲。欧阳公本来也愿意来观澜授业,就任了个客讲,每逢沐休年节得空之时,就来书院讲上两天。”
“曾巩本来在太学里听讲的,但后来欧阳公说观澜比太学强,曾巩就过来了。今年出了正月,曾布也来了。”
唐奕盯着曾家兄弟两人眼睛直冒光,尤其是曾巩。
奶奶的!这么算来,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宋六家,观澜聚了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加欧阳修。。。。。五个!
五个啊!就问一句——
还、有、谁!?
宋楷不知道唐奕心里都美出了花,继续道:“那边坐在一块儿的两兄弟。。。。。”
“嗯。”
“是张载的两个侄子,程颢、程颐。”
噗!
唐奕一口稀粥喷出来,神情一肃。
“他们怎么来的?谁收的!?”
大伙儿一怔,“怎地?认识?”
“屁!”唐奕猛淬一口。“要我在,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进来!”
宋楷笑了。
“果然是兄弟,那就是两个“神棍”!”
“神棍?”丁源戏虐道,“我看人家是想当圣人!”
“大郎还不知道,这两位别看跟咱们一般年纪,已经有信徒喽!平时没事儿就在学舍开讲授业,讲《易》那叫一个精彩!”
唐奕板着脸不说话。
废话,这二位爷宣扬的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欲”的东西,本来就是教大伙儿怎么当圣人的。
。。。。。。
理学,
是唐奕来到这个时代,说什么也避不开的一个梦魇。
谁让这是一个思想爆炸,学说林立,有点本事就想开宗立派,立地成圣的年代呢?
而理学,到时候会是其中翘楚,即使是在后世也很难评好其好坏。
程朱理学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以儒家为本,扬弃道家、玄学、道教,甚至佛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一个新的学说。最初的“存天理,去人欲”也非后世那般变态扭曲。
但问题是,理学太容易被利用,太容易被扭曲。
经过南宋的趋于成熟,明代的思想大成,等传至清朝,已经变成了封建统治的急先锋,束缚华夏文明进程的大毒瘤!
之后近千年,华夏这个民族被理学绑住了手脚,束缚住了心智。到了清朝,统治者以其愚民愚国,把华夏都弄成什么样儿了?
当初鼓动范仲淹辞官办学时,唐奕就和尹洙说过关于儒学的问题,其中影射的就是理学。那时候,他都想过把理学直接灭了。
。。。。。
说心里话,唐奕对程氏兄弟并没有偏见。但他们那套对之后华夏影响最深远的儒家学说出现在观澜书院,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现在细想,特么除了宋六家,观澜网来五个;理学所推崇的“北宋五子”,观澜也聚来仨。这特么绝对不是好事!
张载还好,他的关学虽属理学分支,却并不激进。但是程氏兄弟就不一样儿了,这是正统的理学师祖。
而且,程氏兄弟已经来了,他们那个老师周墩颐。。。。。
还会远吗?
到时候,唐奕干脆把“大神棍”邵雍也拉过来,让他们五个以观澜为根据地,把理学发扬光大?
哦靠!
唐奕有点不敢想,那特么宁可一把火把观澜烧了,也不凑这个局。
。。。。。。
正在出神,却见程颢、程颐两兄弟也发现这边几人在盯着他们。
程颢与程颐对视一眼,放下碗筷,朝这边走了过来。
宋楷等人一见也放下手中吃食,冷冷地看着二人。
唐奕回过神来,还不明所以,就闻程颢轻蔑地扫了一眼宋楷等人,然后对唐奕和潘越道:“新来的?”
唐奕有点懵,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两年没在观澜,都不知道他唐奕是谁啊?
没等他说话,就闻程颐接话:“初到书院,可知观澜的规矩?”
“规矩?”唐奕不淡定了,还有规矩?
“什么规矩?”
“一诗一赋一时文,先把自己的本事亮出来!”
“还有!”程颢接道,“有没有本事另说,但是离这几个纨绔远点!”
。。。。。。
好吧,唐奕自动忽略了“离这几个纨绔远点”的忠告。
吃惊的是,这特么一群人尖子聚一块就是不一样啊,见面先来这一套。
唐奕一指角落里的章惇、王韶,“他们也是新来的,你先去问他们的吧!”
程颐撇了一眼那边,“早起已经看过了,一般。”
“一。。。。。般。。。。。”
唐奕瞅了一眼王韶。
王子纯羞愧地低下了头。心说,不是兄弟不给力啊,是这帮孙子太特么凶残了!
一大早,还没睡醒就被堵屋里了,迷迷糊糊就冲来一群半大小子找事儿。
章惇等人当然接下,昨天晚上就铆着劲要给观澜学生一个下马威的。
可是一比。。。。
王韶就傻眼了。
他这个德安大才子,分分钟被轰成了渣渣。而灭他的,竟是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孩儿,叫曾布。
章惇和章衡也好不到哪儿去。
比曾布强,但是遇上了曾巩就不行了。而后来钻出来一个十二岁的奶娃娃更是不得了,张嘴就是文章,听得章惇想上吊。
。。。。。。
现在,程颐看见唐奕和潘越,当然不能放过。
食舍之中,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动作,向这边看了过来,显然在等那两个“新来的”接招。
张载知道唐奕的身份,自然不能由着他们胡闹,起身过来。
“不得无理!”
二程一怔,心说,这个便宜叔叔出来干嘛?
“唐兄,多包含!小孩子的把戏,当不得真。。。。。”
唐奕玩味地笑道:“这谁定的规矩?”
呃。。。。。
张载一阵错愕,无声看向曾巩。
这里面除了尹文钦那一波,来的最早,学问最深,年龄最大的就是他。
曾巩摇头苦笑:“我可没定规矩,就是张子厚刚来之时,切磋了一番,后来大家觉得有意思,就这么传下来了。”
“怎地?”
程颢见曾巩出来说话了,胆子更大。“不敢?不做也行,一会儿就收拾东西离开观澜,观澜不收庸才!”
唐奕点头,扔下手里的馒头。
“这规矩不错!。”
“要不,我也定个规矩吧。。。。”
“以后在饭堂,谁不好好吃饭,瞎特么找事儿,就给老子饿一天,长长记性!”
。。。。。。


第277章 大炮打蚊子
本来唐奕就掐着半拉眼珠子的看不上程颢、程颐。
特么你还敢上老子这里得瑟,唐奕能惯着他们吗?
“以后在饭堂,谁不好好吃饭,瞎特么找事儿,给老子饿一天长长记性!”
一句话,满场皆惊!
宋楷、丁源几人愣了半天,噗的一声就喷出来。
“哈哈哈哈!”宋楷笑的就要岔气了。“舒坦!终于有人回来治治这帮憨货了。”
“还有脸笑?”
唐奕一句话就给他咽了回去。“瞅瞅你们怎么混的?都指着鼻子,骑到脸上来了,还不扇******!?”
“呃。。。。”
宋楷一下憋了回去。心说,你是不知道啊,现在书院一切以学业没基准,学渣没人权啊!
那边程颢拧眉道:“你凭什么立规矩?你有什么资格不让我等吃饭?”
唐奕眼睛一立,“凭老子说了就算!”
奶奶的,学业上几个师父说了算,我管不了你们,但在生活上还治不了你了?别说吃饭,在观澜,吃的、用的、穿的、住的,都是老子供着你们,你看我说了算不算?
“王伯!”唐奕说干就干,朝着厨房的方向大吼。
应声从厨房跑出一个老汉,正是王里正。
自从回山村的村民并入书院掌管后,王里正就专门管餐食这一块儿。
“哟,我就说这几日门口的喜鹊叫个不停呢,原来是唐少爷回来了!可把你盼回来了。”
王伯见了唐奕,跟见了自己亲儿子差不多,这可是整个回山村的恩人。
叙旧有得是时间,唐奕一指程颢、程颐,“这两位今天不给放饭!以后您老帮盯着点,谁敢在饭堂扯东扯西,当日一律不给饭吃。”
王里正一看是那程家俩小子,平时就他俩事儿最多,有一回还站到桌子上高谈阔论。
“好勒,听少爷的!”
程颐这下不干了,指着王里正叫道:“你谁啊!?一个下人也敢不给我们饭吃?”
”凭他是我长辈!“唐奕一拍桌子站起来,对王伯喊道,“三天!”
“三天之内,他敢进食舍一步,您老就给我打出去!”
“小样儿,治不了你!?”
说完,唐奕就往外走,宋楷等人跟上。
唐正平路过程氏兄弟身边时。。。。。。
“唉,惹谁不好,惹唐疯子。”
“他是讲理的人吗?”
“唐疯子?”程颢、程颐对视一眼,心中暗叫,特么怎么不早说?
。。。。。。
出了食舍,唐奕没回房,而是拐到了范仲淹的院子。
一进屋,就见老师正在和甄姨用着早饭。甄姨边上坐着个五岁大的娃娃,正是小幺儿,范纯淬。
范仲淹低头喝着粥,连眼都没抬,装没看见。
唐奕也不自找没趣,凑到幺儿身边,“小幺儿,都这么大了,哥都快不认识了!”
幺儿跟他爹一样,理都不理唐奕,专心对付个肉馒头。
甄氏白了唐奕一眼,嗔怪道:“疯够了?知道回来了?你师父可是说了,再不回来,就见不到他了。”
唐奕一缩脖子,“哪能呢?老师这身子板,我再疯个十年八年回来,老师依然能把我踹出去!”
甄氏无语。
“都二十了吧?还改不了贫嘴的性子。”
说完,看向范仲淹,“你不骂两句?”
范仲淹抬起眼皮瞅了一眼唐奕,却对甄氏道:“让他滚出去,影响老夫吃饭!”
甄氏把他手里的空碗夺下来,“还吃什么?孙先生可是说了,让你少食多餐。”
范仲淹被夺了饭碗,好不顺气,抢白道:“老夫还没吃完呢!”
可甄氏哪还给他说话的机会儿,帮着使女,三两下就把桌子收了。
“你们师徒聊吧。”说完,就退了出去。
唐奕心说,还是师娘够意思啊!一会儿得多挑几件带回来的好东西给师娘送来。
屋里就剩下唐奕和范仲淹两人,范仲淹也不跟他废话。
“不走了?”
“呃。。。。。不走了。。。。。”
“那明年考得上吗?”
“呃。。。。。考不上。。。。。”
“嗯。。。。。”
唐奕觉得,还不如骂他两句来得痛快。
“辽朝带回来那女娃安排好了?”
“嗯!”
“瞒得住吗?”
“暂时瞒得住。”
“那瞒不住了怎么办?两国开战?”范仲淹语气不善,就差没动手打人了。
“瞒不住的时候,辽国想打,也没那个能力了。”
“好大的口气!都布置好了?”
“差不多了。”
“嗯。。。。。”
唐奕说差不多了,范仲淹还是放心的。这个学生狂是狂,但关键时刻还算稳得住。
正要再说,就闻外面一阵骚动。
“圣旨到,唐子浩出来接旨!”禁宫内侍独有的尖厉嗓子传的大半个上院都听得到。
唐奕一震,与老师对视一眼,心说,怎么昨夜刚到,今天早上圣旨就来了?
师徒二人不做多想,急忙整冠,出厅接旨。
颇为意外的是,传旨大监还是熟人,正是老内侍总管李秉臣。
对于这位大监,范仲淹也得礼让三分。
“怎劳大官亲自传旨?”
李秉臣一笑,“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