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范公的心愿,当然就是革新,是强宋!
“怒我直言,范公拳拳之心是好的,但现在大宋固疾已成,不是大郎凭一个观澜商合就能扭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庆历新政之时,文彦博独善其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原因。
他相信范、富等人的操守,却不看好他们能成事。
“我知道!”唐奕道。“既然你看了册子,我也没必要瞒你,观澜的作用不是敛财。。。。。”
“而在聚势!”
“聚势?”
文彦博沉吟起来。现在来看,唐奕基本掌控了将门势力,而当年范公改革的阻力却不是将门最大啊。
事实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初步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态势,就是北方以大地主、大士族为首的勋贵极力反对,因为他们的利益主要在土地,范仲淹的新政对他们冲击最大。
而南方经济发达,以商业和民间小手工业为代表的南臣并不十分反对新政,他们的家族利益相对分散,范的政策没有影响其根本,甚至多有助力。
赵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恐南北对立的问题加重,所以才及时叫停。
而唐奕所弄的观澜商合,虽团结了将门,却并没有给大地主阶级什么好处。而且现在来看,还属于对立的。
“难倒?!”
文彦博猛的看向唐奕,“你要把北方士族和地主也拉进来?”
唐奕暗叹,文彦博不愧是经世之才。“没错!”
“可是,你拉进来也没用啊!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土地,你只要敢动,就必遭反噬。”
唐奕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看看现在的邓州如何?”
“。。。。。!!”
“邓州!?”
“邓州现在物价不输苏扬二州,直追开封的水平,但偏偏土地最不值钱了,只是邻州的六到八成。”
“。。。。。。”
“原本的地主大户经营田地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了,已开始从经营土地,转投其它行业。别看这几年年年往邓州运流民充佃农,可是,邓州无产佃农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减少。”
“你要把邓州的模式推行北方?让地主由农转商?”
文彦博有点懵,北方上百州县,那可不是一个邓州那么的地方。
“可你只有一个醉仙,北方那么大的地方,你哪来那么大的产业规模,可以改。。。。。”
文彦博说到一半,猛然顿住。
他想到了唐奕使辽之前说过的。。。。。
羊毛纺织!!!
那个产业的规模几百倍于果酒,要是唐奕把大辽变成了羊毛产地,变成大宋的收毛场。。。。。。那临近大辽的北方诸州是最适宜铺开这个行业的。
文彦博很清楚毛纺中的利润有多厚,能形成的规模有多大,这足以使整个北方形成“邓州效应”。
“你你你!!”
文扒皮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现在终于知道,赵祯和范仲淹为什么把唐子浩当亲儿子一样供着了。
终于知道这小子横行无忌的资本何在了。
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他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妖孽!
。。。。。
“还有一个问题。。。。。”文彦博要是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疑问都问出来,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睡的。
“既然你已经策划好了一切,为何此次入辽不把毛纺之事敲定?”
唐奕笑了。
“不用考我,你我都知道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铺毛纺的事情。”
“不是!”文彦博一摆手。“绝非考教,财商一途彦博自知不如,甘愿拜师,只想听听小师叔有何顾虑!”
好吧。。。。。
“第一,大宋现在可以给大辽套上项圈,却没有驯服这头北方狼的能力。”
“第二,大宋自身的诸多问题还未解决,流通环境也不成熟,这时候开毛纺这条路,必自受其害!”
。。。。。。。


第272章 攘外先安内
文彦博有一个错觉,一个让他浑身颤抖的错觉。
看着唐子浩坚定的眼神,他觉得,范仲淹没干成的事情,也许。。。。。唐子浩能干成!
而此时此地,他文彦博的手里握着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让他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他已经身处其中了。
这让文彦博莫名地生出一种澎湃之情,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
不论成败,我文彦博注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评说的!
这还不够吗?
哪怕最后真的如范公一样败了,即使落得个尸骨无存。。。。。
也值得他去赌一把!
。。。。。
“所以你先拉将门入伙,就是要借此来整顿军制!?”
以文彦博的智慧,一通则百通。唐奕一点,他就什么都想不明白了,也难怪官家会任由曹潘王杨几大将门插足观澜商合。
这不但把军队中的大势力牢牢地拢在了皇帝身边,而且将来要改革军制,会少掉颇多阻力。
“最后一个问题!”
唐奕一翻白眼,“要干就干,不干拉倒,哪儿来那么多问题?你干不干?不干,我特么找别人了?”
“干!干!”文彦博笃定道。“但是,这里面你有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
“你是说经济总量?”
“什么总量?”
“就是大宋现在的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周边又没有产粮大国。所以,一旦在北方铺开毛纺,定会对粮食产量形成冲击对吧?”
好吧,文彦博还没唐奕想的远。他其实就是想说,毛纺用工量大,与土地抢夺劳动力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不用毛纺的一大原因,在粮食产量没上去之前,毛纺就不能动。”
这是唐奕最大的顾虑。
大宋的生产力有限,不能像后世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展手工业。要是劳力都去做工了,没人种地,那不用外敌,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粮产怎么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须大力鼓励人口增长。人多不但能填补劳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开发率,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没个二三十年见不到成效。”
“二是增产,辽朝每年供应十万牛肠,沼气池的技术也趋于成熟,官家已经拟定,每年从观澜进项之中拿出一成补贴农户建池积肥,几年内就能见到成效。”
“再有。。。。。”再说,唐奕就没法说了。
他总不能说,老子知道哪有高产作物吧?
。。。。。
文彦博已经无话可说了。以前赵祯说让唐子浩执掌三司,现在在他看来,让这货当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个脾气真当不了宰相,两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家什么时候调我回朝?”
文扒皮终究还是忘不了升官儿的事儿。
唐奕横了他一眼,“等着吧,怎么也得让你在下面呆两年,长长记性。”
“。。。。。。!”
文彦博还是太年轻!
赵祯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朝中没什么大事儿,让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毕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轻易不会再让他下来了。
这是好事儿,大宋朝换相太过频繁,终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能因观澜商合把富弼和文彦博绑在相位之上,在唐奕看来,绝对是功德一件。
。。。。。。
在苏州呆了三天,因为之前来过,唐奕也就不打算多呆了。文扒皮也一改之前接都不去接的臭架子,亲自送唐奕上船。
范纯仁则是一再嘱咐唐奕,回去之后,代他好好照顾老父亲。范仲淹已经六十有余的高龄了,就算每日精于调养,也已大不如前了。
而唐奕也终于不再游山逛水,准备回京了!
。。。。。。
虽只是两年未归,但是,如今的回山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回山了;如今的观澜书院也非原来的观澜书院可比了。
回山改建在唐奕走的那一年就已经完成,第二年开始建街引商。
先是白樊楼于此建立了分楼,然后华联铺也来此开设了分铺。
这里有回山美景,又有观澜书院,更有文圣石这等文教圣物。连官家每年都要来此住上半月,寻常百姓自然把这里传的神乎其神。
改建一经完成,回山码头就热闹了起来。
开封文人雅士、花魁粉头儿对这有山有水,有吃有喝,有文学殿堂,又有诸般美景的地方趋之若骛,每天都有画舫、香船专门从开封发出到回山一游。
京中各家商户看到了商机,也纷纷前来开铺面。
现在的回山,汴河之西是回山河弯和回山商村,荷塘水色,亭榭廊桥,楼阁林立;河东是月季花海,色彩斑斓。
开封甚至有牙行专门经营每日往来回山与京中的游船,让那些雇不起花船、画舫的普通百姓也能舒舒服服地一游回山。
而观澜书院,当年一榜十进士,头甲双鳌头的盛举早就令其名满天下。
这几年,范仲淹、孙复、杜衍等大儒无朝事烦心,一心钻研学问,着实做出了许多可传世的美文。
如今,《观澜时集》要比《太学文集》好卖的多,进一步使得观澜的名声闻名宇内。
。。。。。。
人就是这样,不想回家的时候,在外面怎么疯,怎么跑,也不会想家。可一但定下归期,却一刻也不愿意多等,恨不得马上飞回去。
唐奕走淮河,入汴水,一路行来,下午本应靠岸歇脚,最后的几十里水路,留在明天正好。
可是唐奕说什么也不想再多等一晚,多赏了船家和纤夫十贯铜钱,非要连夜回去,以至于船快到回山之时已经临近子夜。
眼见拐过下一个河弯就能看到回山码头了,唐奕不禁立于船头,等着“到家”的那一刻。
君欣卓等人也陪着他,站在船首眺望。
萧观音已经从两年前的惊惧之中走了出来,站在唐奕身边。
“马上就能见到唐哥哥说的那个回山了吗?一定很漂亮吧?”
唐奕笑道:“你看过就知道了,绝对是你没见过的景象。”
倒是章惇撇着嘴道:“再漂亮大半夜的也看不出个端倪,青瑶姑娘还是安睡一晚,等明日早起再看吧!”
章衡比他这个“小族叔”大了整十岁,已经二十几岁了,自然没有他那般恬燥,站在一旁默默不语。
他来观澜书院就是冲着范仲淹、尹洙、孙复等人的名头来的,而且,章衡自视文章诗赋在同龄人中的水平天下无二,他是来当第一,拿状元的!
至于什么回山美景,对于他来说,都是浮云。
而沈括则盯着手里的一个铜皮器物道:“若此地的气压趋于正常水平,从泗州到这里汴水河势不过二十来丈,难怪汴水趋缓。”
唐奕不语,静静地等着客船转过河弯,才露出一个畅快的笑意。
一指前方的灯火闪动,“到了!那就是回山!”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我的个天爷啊!”
“现在不是子夜时分吗?怎么这般热闹?”
章惇有点不淡定了。
。。。。。


第273章 灯火通明不夜天
四更,拼了。。。
求票票,求全订,求打赏,什么都求。。。
————————
章惇自觉是东南豪门大族出身,什么没见过?
可是,殊不知,他章子厚在浦城长大,只到过福州,一到开封,和乡巴佬进城没什么区别。
而回山。。。。
那是开封城民来了,都觉得自己是乡巴佬的地方。
船刚转过来,就见隐约可见远处两山夹壁之间有一处码头。码头之外,大大小小的花船、画舫停了一溜,把码头挤的是满满登登。
而且,别看已经临近子夜,大小船舫竟没有一条是黑着灯的。离得这么远,就能隐约听见有靡靡仙乐从船中传过来。
“乖乖!”章惇呆愣地叹道,“你们开封人都不睡觉的吗?”
潘越揶揄道:“你刚才不还说,黑灯下火看不清端倪呢吗?也不看看咱回山是什么地方!?”
唐奕喃喃自语,“是我的回山。。。”
。。。。。
此时,船已经入了南屏山的峡道,整个回山露出了一角。
众人已经惊的说不出话来。
就见码头边上有一五层高楼耸立岸边,青瓦朱墙、雕栏画栋,层层灯光摇曳,人影闪动,那叫一个气派。
潘越得瑟道:“不用说,这应该就是我家的樊楼分号了。”
隔着樊楼往里面看,整个回山一半河弯,一半城。
河弯除了停靠的画舫,其它地方都静谧清幽;另一半谷地则不同,此时还亮如白昼,整齐的街道上人流未断,一排排高低错落的商铺、楼阁一直延伸到山角。
“当真是不夜天!”
王韶本来话不多,见到此景,也不由发自内心地感叹,“在这里读书,当真不错!”
船入回山,在码头停靠。
还没等船停稳,就闻码头上一个声音戏虐高叫:“疯子,赶紧下船!让小爷看看缺胳膊少腿没有!?”
唐奕闻言,放声大笑。
“宋为庸,站那儿别动,老子让你两只手!”
码头上站着的,正是宋楷等人,却都是为了迎唐奕,在码头上等到半夜。
范纯礼贱声贱气地叫嚷:“快下来让小爷看看,你拐回来那番婆子俊不俊!?”
。。。。。。
萧观音瞬间脸就红了。心说,唐哥哥交下的都是些什么朋友呀?怎么什么难听的都说得出来?
唐奕却不在意,这帮损友再聚首,说几句调笑之言,算是轻的了。
急匆匆地跳下船,与几人又是锤肩,又是拥抱,别提多亲。
这几个可是他在大宋交下的第一批朋友,意义自然不同。
“你们怎么知道我今晚到?”
“嘿,我们还不知道你!?算日子应该是明天。不过,猜你最后这段水路就得连夜走,果然让我们猜个正着!”
。。。。。。
待众人下船,贱纯礼一见潘越,“哈哈,潘老四,听说你在辽朝让一个侍郎千金给睡了?”
噗!
潘越一口老血喷出,“哪个王八蛋嘴上没个把门的!?”
“嘿嘿,杨家二哥早把你在辽朝干的那点事儿告诉我等了。”
“好吧,杨怀玉就算了。。。打不过。。。。”潘少爷这个郁闷,威胁地一勒贱纯礼的脖子,“敢给我传出去,老子跟你没完!”
“晚了。。。。”贱纯礼幸灾乐祸地道,“至少,你爹是知道了。”
潘越一阵哀嚎,这回可惨了!
不过,自己遭罪太孤独,他准备拉上唐奕。
凑到几人耳边贼兮兮地道:“我这都不算啥。。。。。”
“还不算啥?听说小娘子浪的很呢。。。。。”
好吧。。。。
偷瞄了一眼唐奕,“他那才叫厉害。”
“怎么地?”
“我睡了侍郎千金,唐大郎却把王妃拐回大宋了,你们说谁更牛?”
“当真?”几人八卦之火熊熊燃起。
“不是说就是一个女奴吗?”
“怎么变成王妃了?”
“嘘~~!”潘越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燕赵国王的正统王妃,还没过府就让大郎给拐回来了。”
“啧啧。。。。”宋楷直咂巴嘴,不由多看了跟在唐奕身边的那个少女两眼。
“下手够黑的,那个什么王也够绿的。奶奶的,早知道有这等好事儿,老子也去拐一个回来。”
潘越正在暗爽,忽觉屁股一痛,整个人就射了出去。
“说特么什么呢?”唐奕佯装温怒,转脸对宋楷几人道,“嘴上有个把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