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称。蒙族以畜牧为生,放养牛、羊、马匹,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居处, 

帐篷随时可拆迁由牛车运走。加宾尼《蒙古史》谓“他们的住处是圆的,象 

帐幕一样是用树枝和细棍构成的。帐顶中央有一圆孔,以便射入光线,同时 

也使帐内烟可以出去,因为他们经常在帐幕中央生火。帐的侧面和帐顶都以 

毛毡覆盖,帐门也是毛毡做成的。这些帐幕,有一些是大的,其他一些是小 

的,视其主人地位贵贱而定。”《鲁不鲁乞东游记》(《出使蒙古记》,112 

页)谓“他们的帐幕以一个用交错的棍棒做成的圆形骨架作为基础,这些棍 

棒在顶端汇合成了一个小圆圈,从这个小圆圈向上伸出一个象烟囱一样的东 

西。他们以白毛毡覆盖在骨架上面,并常常在毛毡上面涂以石灰或白粘土和 

骨粉,使之更为洁白,有的时候他们也把毛毡涂黑。覆盖在烟囱周围的毛毡, 

他们饰以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在门口,他们也是挂绣着许多颜色的图案的 

毛毡,他们把着色的毛毡缝在其他毛毡上,制成葡萄藤,树、鸟鲁等各种图 

案。他们把帐篷做的如此之大,以致有时可达三十英尺宽。因为我有一次量 

一辆车在地上留下的两道轮迹之间的宽度,为二十英尺,当帐幕放在车上时, 

它在两边伸出车轮之外至少各有五英尺。我曾经数过,有一辆车用二十二匹 


… Page 98…

牛拉一座帐幕,十一匹牛排列成一横排,共排成两横排,在车前拉车。车轴 

之大,犹如一条船的桅杆。在车上,一个人站在帐幕门口,赶着这些牛。” 

 “当他们把帐幕安置在地上时,他们总是把门朝向南方,然后将装着箱子的 

车子排列在两边,距离帐幕半掷石之远。”“一个富有的蒙古人或鞑靼人有 

一二百辆放置箱子的车子。拔都有二十六个妻子,每一个妻子有一个大帐幕, 

另外还有其他小帐幕,安置大帐幕后面,供仆役们居住。每一座大帐幕,拥 

有足足二百辆车子,当他们安置帐幕时,正妻把她的帐幕安置在最西边,在 

她之后,其他妻子按照他们的地位依次安置帐幕,因此地位最低的妻子把帐 

幕安置在最东边。一个妻子与一个妻子的帐幕之间的距离,为一掷石之远。 

因此一个富有的蒙古人的斡耳朵看来象是一座大的市镇,虽然在里面住的人 

很少。”“主人的床榻安置在帐内的北边。妇女的地方总是在东边,这就是 

说,当帐幕主人面向南方坐在他的床上时,妇女在他的左边,男人的地方在 

西边,即在他的右边。”“男人们走进一座帐幕后,绝对不能把他们的箭袋 

挂在妇女这一边。在男主人的头上边,总是挂着一个象洋娃娃一样的用毛毡 

做成的偶像,他们称之为男主人的兄弟。另一个同样的偶像挂在女主人的头 

上边,他们称之为女主人的兄弟”,“这两个偶像之间的上方,挂着一个瘦 

小的偶像,这是整个帐幕的保护者。”“在妇女这一边的入口处,还挂着另 

一个偶像,偶像身上有一个母牛的乳房,这是为挤牛奶的妇女们做的。在帐 

内的男人的这一边,挂着另一个偶像,偶像身上有一个母马的乳房,是为挤 

马奶的男人们做的。” 

     他们的居住习俗反映了他们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的聪明、智慧、崇拜与 

迷信。 

     元定都大都后其居住习俗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皇宫的建筑,皇 

城的建筑宏丽无比,其建筑仿历代皇宫之形制。据 《辍耕录》卷廿一谓:城 

方六十里,分十一门,正南为丽正门,右有顺承门,左有文明门。北之东头 

为安贞门,北之西为健德门,正东为崇仁门,东之右为齐化门,东之左为光 

熙门,正西和美门,西之右为肃清门,西之左为平则门。皇宫正对丽正门, 

正殿为大明殿,宫城九里,左右有朵楼,诸宫门皆金铺、朱户、丹楹、藻绘、 

彤壁、琉璃瓦饰檐脊。皇宫中的寝室十分高大,高七十尺,深五十尺,用青 

石、白玉石、文石铺地,地上铺厚地毯,红柱上有金色的龙、朱红色的窗户。 

御床为楠木或樟木为之,以黑貂皮为壁毯,褥子为金镂织作而成,室内设屏 

风等。宫内有太液池,白玉石桥,石龙喷水,其亭苑仿江南之园林“宛转相 

迷”,“各擅一景之妙”。元代宫殿还保有畜牧业生产的遗迹,宫中专设有 

羊圈及牧人之住所。 



     (3)人生仪礼 

     ①产育习俗。生育子女是人类繁衍,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隋至元这一 

阶段,医学不甚发达,人们对生育有喜有忧,反映在习俗里有庆贺,有忌讳, 

有对产妇及婴儿的保护。 

     隋唐宋以来沿袭中国古代的产育习俗,从产前到产后,有以下诸俗: 

     产前娘家送催生礼。 《东京梦华录》有:“凡孕妇入月”,父母要送银 

盆或彩画,上有“五男二女”像,并有馒头之类。《梦粱录》谓,除送以上 

物品外,还有“鸭蛋120枚、膳食、羊生、枣、栗、米、牙儿绣绷、采衣” 

等“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 Page 99…

     产后亲友送礼。“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东京梦华录》卷五)。 

     落脐。“女家与亲朋供送膳食,如猪腰、肚、蹄脚之物。”(《梦粱录》 

卷二十) 

     满月。唐高宗龙朔二年七月皇子李旭满月赐酺云日,是我国做满月最早 

记录。到宋代“大展洗儿会,亲朋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东京梦华录》)。 

盆中放入果子、彩钱、葱蒜等物,用数丈长的彩绸绕盆,谓之围盆。用金银 

钗搅水叫“搅盆”,“亲朋以金钱、银钗撒于盆中,谓之添盆。(《梦粱录》 

卷二十)小儿洗过后将他抱入婶母等人房中,叫“移窠”。 

     百日。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酺晬 (《东京梦华录》卷五)。这是祝 

愿小孩长命长寿的活动。 

     周岁。抓周“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将果儿、饮食及父祖 

诰、勒、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称尺刀剪、升斗、等子、 

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都置得周备”,小儿放 

锦席上“座观其先拈何物,以为佳谶”。(《东京梦华录》卷二十)抓周, 

亲朋都来并馈送礼物,其家备宴。 

     元代蒙古族妇女生产要离开原来的帐篷,搬到另一个地方去生小孩,这 

里面包含着迷信和忌讳。《元史》卷七十七说“凡后妃妊身,将及月辰,则 

移居于外毡帐房。若生皇子孙,则锡百官以金银采段,谓之 ‘撒答海’。及 

弥月,复还内寝。其帐房则以颁赐近臣云。” 

     ②成人仪礼,隋至元这一历史阶段仍然继续着以前我国成人的仪礼,男 

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举行成人礼的时间过去没有统一规定,从宋代开始 

有了在寒食举行成人礼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七有:“子女及笄者,多 

于是日上头。” 

     ③婚礼,婚姻是人生重大事件。在礼法严格的我国封建社会,婚礼分纳 

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几大步骤。 

     纳采,男方家长派人向女方家长献纳采择之礼。唐朝纳采有“合欢嘉禾、 

阿胶、九子蒲、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胶漆取其 

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地,双石义在两固也。” 

 (《酉阳杂俎》卷一)、“宋代之制,诸王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敲门(宋 

称纳采为敲门)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采四十匹)”(《宋史·礼志十八》)。 

     问名,询问女子名,以归卜于宗庙,以看联姻的吉凶。宋代男方先把自 

己“男家三代官职品位、名、讳、议亲第几位男及官职,年月日吉时生、父 

母或在堂,或不在堂,或书主婚何位尊长,或入赘”女方加帖写上“议新第 

几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时生,具列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 

动用帐幔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梦梁录》卷二十)。 

     纳吉,男方卜得吉兆,告诉女方家长。 

     纳征又叫纳币,即宣告正式订婚,至此婚姻关系得到社会认可、法律保 

障。纳征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宋代纳聘十分隆重,一般分为下定和送聘两 

步。下定比较简单,男方送上罗、绢、银胜等,有钱人送上“珠翠、首饰、 

金器” (《东京梦华录》卷五)。女方回定礼淡水、活鱼、筷子、酒等。送 

聘礼是鹅酒或羊酒。重礼是三金“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金钏、金镯、金帔坠)” 

一般人家也以银或镀银代之。此外还有银铤,叫下财礼,同时用两个信封装 

上聘书、礼状。即使最没钱人家帛、银、鹅酒、茶饼也要送去。女方家穷、 

无嫁妆,男方此时要送首饰,衣物等叫兜裹。 


… Page 100…

     媒人作媒任务完成,当事者要送媒人“媒箱”。其中有缎匹、杯盘、钱 

物等。 

     请期,男方把迎娶的日子告诉女方。 

     迎亲,据《梦粱录》卷二十说,宋代迎亲前男女双方互送礼物,男方送 

花粉、花髻、销金盖头等,女方送幞头、靴、袍、笏等。迎亲前一日,女方 

到男家“铺房挂帐幔”,布置新房,放置房奁、珠宝首饰等物。并以亲信女 

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迎亲之日男方让人捧着花瓶、花烛、香球、纱罗、 

洗漱妆合、裙箱、百结青凉伞、交椅浩浩荡荡前去迎亲,并雇乐队吹吹打打, 

有“引迎花担子,或棕担花胜轿”前往女家迎娶新人。新人迟迟不出则有催 

妆、催促登车,新人出阁,车轿故意不行“求利市钱酒毕方行起担”。 

     新娘迎娶回家,结婚大事完成。结婚时还要举行撒豆、拦门求利市,女 

子入门还有坐虚帐、饮交杯酒、拜堂等一系列活动。 

     唐代迎亲习俗据《酉阳杂俎》卷一述:“迎妇,以粟三升填臼,一枚以 

覆井台,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舅姑以下悉从便 

门入,更从门入,言当践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舍及灶。这些习俗无 

疑是告诉新妇入门以后要操持家务,舂米、担水、喂猪、做饭,服从丈夫与 

公婆。明显地有着封建色彩。宋代也有婿坐高座之习俗 (见《东京梦华录》 

卷五),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意识和社会风气。 

     结婚后三日有女家“送三朝礼”之俗,婿有拜门之俗。 

     隋唐宋三代尊古制一个男子可以取一妻,不可重婚,允许纳妾。蒙族习 

俗不同,加宾尼 《蒙古史》第三章称:“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 

可以娶多少妻子,一个人有一百个妻子,另有人有五十个,还有人有十个— 

—一个人多些,另一少些。按照他们的风俗,可以和任何亲戚结婚,但他们 

的母亲、女儿和同母姐妹除外,甚至在他们父亲去世后,可以同父亲的妻子 

 (生母除外)结婚,弟弟也可以在哥哥去世后同他的妻子结婚。”《鲁不鲁 

乞东游记》曾记“有时候一个儿子把他父亲所有的妻子都拿来当妻子,只有 

自己的生母除外。因为父母的斡尔尕总是归最小的儿子继承,因此他必须供 

养他父亲所有的妻子,这些妻子都带着他父亲的财产来到这里。”关于这种 

情况《马可波罗行记》上册238页也有记述,马可波罗又云,“可以取妻至 

于百数,然视第一妻为最尊贵。” 

     关于蒙族结婚礼仪,《鲁不鲁乞东游记》说:“当任何人同另一个达成 

一项交易,取他的女儿为妻时,姑娘的父亲就安排一次宴会,而这位姑娘则 

逃到亲戚家躲起来。这时父亲便宣布:“现在我的女儿归你所有了,你在哪 

里找到她,就把她带走。”于是朋友们到处寻找她,直至找到了她。这时他 

必须用武力把她抢过来,并把她带回家去,佯装使用暴力的样子。”入关以 

后习俗改变。元大都士庶之家聘女前一天“家人送女儿入堂中澡浴,”“迟 

明则出嫁”男家“散汤钱”。(《析津志辑佚》)其俗与汉俗相近。 

     ④丧葬习俗。隋唐宋在人死之后仍有属纩、招魂(名复)、沐浴、饭含、 

小敛、大敛、殡葬等礼仪。宋代在丧葬方面与前代不同的地方有下面几点: 

     宋代以纸做“明器”随葬的风习逐渐多起来。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 

五云:“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主,谓之冥器”。 

     宋代葬礼废弛情况严重,人们普遍追欢逐乐,不愿意按礼法认真地举行 

丧仪。“举奠之际,歌吹为娱,灵柩之前令章为戏,其伤风教”(《宋史》 

卷一百二十五)。 


… Page 101…

     宋代火葬风行。受佛教寺院僧人火化的影响,加之宋代人民生活贫困, 

无力殡葬,南方火葬之习俗更盛。以至宋朝廷也感到问题严重“方今火葬之 

惨,日益炽甚,事关风化,理宜禁之” (《宋史》卷一百二十五),朝廷十 

分关注几经颁令,未能禁止。 

     辽、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的丧习俗与汉民族大不一 

样。辽的契丹人原来实行风葬,后来受到宋殡葬习俗的影响实行土葬,并效 

法宋朝处处以礼仪为之。除保留契丹民族送殡时杀黑羊,过神门之木等特殊 

习惯外,其葬仪一切与宋相似。金代女真人丧葬时有烧饭、殉葬、送血泪之 

习俗,烧饭谓将饮食之物尽焚之,“其亲戚、部曲、奴婢设牲宰、酒馔以为 

祭典,名为 ‘烧饭’”(《虏廷事实·血泣》文惟简)。殉葬“死者埋之, 

而无棺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