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2…

                                  内容提要 



     本书描述了丰富多彩的中世纪世界的生活习俗,帮助读者了解中世纪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欧洲、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东亚、美洲的 

生活习俗史分别进行叙述,内容包括节日习俗、生活习俗、人生仪礼、文娱 

竞技等几方面。本书对各地区生活习俗形成与变迁的历史及原因进行了说 

明。中世纪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发展的时期,本书着重分析了各大宗教对 

中世纪各地区的习俗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书中虽有宗教习俗的内容,但大量 

的是在宗教习俗影响下形成的日常生活习俗。中世纪发生过大规模的民族战 

争、民族融合,欧亚许多国家形成于中世纪,经过交流与融合,各民族的生 

活习俗也于中世纪形成并得到发展。本书勾勒出各地区生活习俗形成的基本 

轨迹,对于近千年来生活习俗发展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说明。在叙述历史过程 

中着重介绍了历史上的重要生活习俗现象。 


… Page 3…

                                  一、概述 



     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的这一历史时期。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 

并广泛传播的时期。中世纪习俗具有一般生活习俗共有的特点,如历史性和 

传承性,时代性和变异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由于中世纪历史的特殊性, 

又形成中世纪生活习俗固有的特点。 



                1。各地区、各民族生活习俗的交流与融合 



     中世纪是世界大动荡、国家大改组、民族大迁徙的时代。欧洲从统一的 

罗马帝国分裂成许多国家。西亚从分裂走向统一,最后又分成几个国家。南 

亚、东亚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过程。在这分裂——统一的过程 

中,各民族在战争中增加了交流与融合。 

     促进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交融的原因,首先是政治的因素。中世纪战争大 

多是相对落后的民族战胜了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更先进的民族。他们 

带着勃勃生机和无穷的活力战胜了许多老大帝国,如蛮族人对罗马的征服, 

阿拉伯人对波斯对叙利亚的征服。蒙古对我国宋朝的征服。蛮族、阿拉伯人、 

蒙古人在征服别国之前尚处于部落社会,其政治组织比较简单,当它们建立 

封建国家的时候,只能借鉴已经有过国家体制的老帝国。法兰克人建立国家 

时必须改变其部落联盟式的酋长制政治体制,借鉴罗马的国家形式。阿拉伯 

人也是如此,他们原是游牧的贝杜因人,穆罕默德建国后一直保持本色,是 

一个没有宫室、没有奢侈品的沙漠中的酋长,与本族人平等地住在帐篷里。 

但是在统一了中东以后,这样的政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它对中东的统治。叙 

利亚、波斯都是有悠久历史的古国,阿拉伯帝国借鉴了他们的政治制度,其 

朝廷重臣,许多是有高度文化教养的波斯人。波斯的习俗潜移默化地融入阿 

拉伯民族之中。波斯崇拜绿色,以后绿色成了阿拉伯帝国旗帜上的颜色。蒙 

元入关建都以前,一切是“并从旧俗”(《元史志》二十八),各部首领在 

帐篷朝见大汗,没有礼仪规定,所穿之衣服杂乱无章,皇帝出巡也无仪仗。 

建元以后“近取金、宋,远法汉、唐。至英宗亲祀太庙复制卤薄”(《元史 

志》第二十八)。特定出天子的冕服,太子的冠服,官员的法服,以及士庶 

人的服色。使其“秩然其有序”,于是形成“朝廷之盛,宗庙之美,百官之 

富,有以成一代之制作矣”。封建朝廷讲究礼仪、讲究尊孔,每年有祭孔典 

仪,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天下之道。蒙古统治者全部接受了君臣父子等儒家观 

念及有关的礼仪制度。 

     第二,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化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的融合。中世纪 

的国家有的以农业经济为主,有的以畜牧业经济为主,从而形成农业文化和 

牧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农耕地带的居民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比较 

先进。中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总趋势是畜牧业地方的居民向农耕地方迁徙, 

如日耳曼人迁入罗马、蒙古征服宋王朝。游牧民族征服农业国家后,怎样安 

排生产和经济呢?元太祖中使别迭曾进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 

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元中书令耶律楚材则采取恢复汉地生产习俗, 

课以地税、商税的制度。从此元朝的各级官员从游牧的牧民一变而为农业经 


… Page 4…

济的管理者,他们当然是缺乏经验的,因此学习汉文化,实行汉制就是必然 

的过程。入主中原的蒙族人的文化从牧业文化类型转向农业文化类型,其习 

俗也随之而改变。比如:元月十五观灯、端午节、七夕乞巧、九九重阳节等 

习俗都被元代宫廷所重视,至时都有各种庆祝活动。元朝袭汉制,按《周礼》 

 “冬至圆丘礼天,夏至方丘礼地” (《元史·志·祭祀一》),更进一步表 

现出其向农业文化类型转化的过程中礼仪的变化及其与汉民族礼仪的融合。 

     第三、杂居和通婚,是民族之间生活习俗交融的直接因素。比如,568 

年伦巴德占领北意大利,建立伦巴德王国。伦巴德人定居意大利后,逐渐意 

大利化,讲意大利语,信奉罗马天主教。12世纪《腓特烈时代大事记续编》 

曾记述伦巴德人来到意大利后“逐渐放弃其野蛮残忍的习俗,并和当地人通 

了婚。这样,他们的后裔就从母亲的种族,从当地风土人情的特点中获得了 

几分罗马人的文化和修养,并保持了拉丁人语言举止的优雅。” 

     中世纪各民族文化习俗的交融,虽然有各种有利的因素,但实际的融合 

过程还是很漫长的。主动仿效,学习外族文化习俗是一种情况,如日本派遣 

唐使,学问僧到唐、宋学习汉民族文化,查理大帝虚心学习拉丁文,并创办 

各类学校,这样使两种民族文化达到较快的融合。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 

缓慢的融合。也有通过斗争或战争的交融,如诺曼人征服英国之后把法国制 

度、法国文化、习俗带到了英国,使英国封建制度形成,并使诺曼人与盎格 

鲁·撒克逊人融合为一。 

     总之,中世纪发生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大冲突、大裂变,它们促使 

许多新国家出现,也促成了民族生活习俗的变革、交流与融合。在民族的冲 

突与融合之中,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抗之中,产生了新的文化,促进了欧洲 

古典文化向封建文化的转化,使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呈现出新的面貌。 



              2。各地区生活习俗概况及其所受宗教的影响 



     中世纪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已形成,并已得到 

广泛传播和发展。在科学尚不发达的中世纪,宗教有很高的权威和很强的感 

召力。宗教的权威性规范着各地区人们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各地习俗的形成 

和变迁。 



     (1)欧洲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欧洲人的生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 

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绝对 

不能够超越。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 

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除最后一项外,都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 

臣必须施行的。可以说人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会的宗教仪式所包 

容,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人的一生都在宗教的制 

约之下。各种习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几乎所有习俗都带着浓厚的宗教 

色彩。许多节日都与宗教有关,如仲夏节是为纪念施洗者约翰、冬至日是纪 

念圣女露西亚、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万圣节是为纪念所有死去的圣徒、 

情人节是纪念圣瓦伦丁神父等等。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教会和宗 

教相关,即使是演剧也都演圣经中的故事。 


… Page 5…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与西欧不同,它较好地保存了古代文化,一 

直延续着罗马庄严的礼仪和专制政治制度,其皇权高于教权,其教会也不受 

制于罗马。然而与西方的教会一样,欧洲东方的基督教在精神方面影响和感 

化了整个斯拉夫世界,使他们的全部生活也在基督教的规范之内。其节日习 

俗、生活习俗也与教会密切相关。 



     (2)西亚及北非 

     西亚和北非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地区。 

     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个国家阿拉伯穆斯林(教徒)享有特 

权,地位最高。非阿拉伯人,改信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可以免去人头税。 

非阿拉伯人,不肯改变原来信仰,不肯皈依伊斯兰教,要交税,没有政治权 

利。地位最低的是奴隶。实际上阿拉伯帝国统治地区的人绝大多数改宗伊斯 

兰教。伊斯兰教的法律就是阿拉伯帝国的法律。《古兰经》就是阿拉伯帝国 

人们的生活准则。 

     西亚及非洲的许多国家的生活习俗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教徒按规定每 

天要祈祷并向麦加方向礼拜五次。每年有一个月的斋月,其间白天禁食。他 

们的节日都是伊斯兰教的节日。其婚姻每个男子可以娶四房妻室,其葬礼各 

国都大同小异,阿拉伯的习俗并非凭空而来,穆罕默德根据阿拉伯民族的生 

活特点,传统习俗,取其符合教规的部分让全体穆斯林遵循。其生活习俗注 

意讲究卫生,其人伦习俗纯洁干净,并视穆斯林均为兄弟。其宗教习俗单纯 

而严肃,十分易于实行。 

     阿拉伯帝国在阿拔斯(750—1258)时期已分裂,至10世纪这个大帝国 

已分裂为许多国家,只剩下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地区。不久结束了政治上的统 

治地位,只有宗教的统治地位。然而伊斯兰教却深入到整个西亚地区、北非, 

部分欧洲、中亚、南亚地区。所有改宗伊斯兰教的国家仍崇奉伊斯兰教。伊 

斯兰的广大穆斯林之习俗,以其古朴、肃穆、严正,纯洁之特色,呈现于中 

世纪。 



     (3)南亚、东南亚 

     南亚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 

     印度是佛教发祥地,但到八、九世纪,佛教衰微,印度教兴起,印度教 

在印度成为主要宗教派别。印度教是由婆罗门教和佛教融合而产生的。它主 

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生前作恶来世托生为畜类。主张人生忍受苦难, 

以求来世幸福。 

     穆斯林统治北印度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彼此对立,也相互影响。 

     印度教有许多礼仪,从出生、剃发、入教、居家、结婚、生育都有教规, 

印度教徒要按教规行事。印度教徒的生活,处处渗透着宗教意识。 

     印度古老的历史传统,特殊的种姓制度,特别是印度教的影响,农业文 

化的特色,与伊斯兰教的对立和互相影响,长期战争及分裂的局面,都影响 

了中世纪的印度民俗,使印度中世纪民俗充满丰富多彩、神秘悠远、仁慈爱 

物等特色。 

     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缅甸、南亚的锡兰等国的生活习俗也都深受佛 

教和印度教的影响。 


… Page 6…

     (4)东亚 

     东亚中国、朝鲜、日本,不仅地理位置相近,风俗习惯也十分相近。中 

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发展很早的国家,中世纪前期已是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 

社会。中国的文化在东亚处于中心地位,对当时的日本、朝鲜影响十分深刻。 

当然,通过“丝绸之路”,也进一步加强了东西方的文化习俗交流。 

     中国虽然盛行佛教、道教,但中国不是一般的教权国。中国是封建帝王 

专制的国家,是深受儒教影响的国家。在中国各种宗教必须在帝王的统御之 

下,帝王自命天子,代表上天统治中国,任何把神奉为至高无上,而把皇帝 

看作没有神性的宗教,在中国都是不允许存在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中国人以家庭、家族为生产生活聚集的单位,宗法 

制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整个中国都在宗法制笼罩之下,形成君臣父子的种 

种关系,社会有严格的等级,人们有确切的名分和职责。反映这种宗法制的 

儒家思想,就是历代的统治思想,它深入到所有的村镇,每个家庭、每个人, 

一切人必须按儒家伦理道德去生活。和西方基督教神学文化不同,中国形成 

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伦理文化。即儒教文化,就儒教的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 

信仰及其外在崇拜的对象和仪式来看,儒教也是一种宗教。儒教提倡祭天地、 

祖先、孔子、先贤的价值观,通过祭祀以教化人民树立等级观。中国的习俗 

与儒教文化密不可分。 

     中世纪的中国正处于隋唐宋元时代,民族众多,但汉民族的封建伦理文 

化,儒教思想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无论哪一个朝代、那一个民族当权,都提 

倡尊孔,都奉行相似的礼制。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所有的礼仪都体现着儒教的伦理道德的精神。如婚 

礼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丧礼要大办要隆重,以示对父母的尊崇。朝廷 

更有一套尊卑之礼,服饰冠履也要遵制,高低贵贱一眼可明。 

     另外中国以农业立国,几千年的农业文化体现在丰富多采的民俗中,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