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说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可以说不-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权运动,美国社会从表面上来看已经取消了种族歧视制度。然
而制度上的取消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国家不再存在以肤色取
人的习惯,白色人种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虽不像60年前那样露
骨,但是社会各个层面仍保留着若隐若现的歧视现象。而且与
以前情况不同的是,白色人种对其他人种的歧视并不亲自登场,
而是充分地利用一些有色人种的代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
了种族歧视过于表面化的缺点,从崦使这种隐蔽的歧视更凑效。
宗毓华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客观地来说,凭借着自己的刻苦而
挤身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著名主持人行列的宗毓
华,自身的奋斗也很不容易,但是人们也可以看到她身上似乎
刻意与华人社会保持距离的另一面。现侨居美国的美籍华人陈
燕妮女士就曾经记述过华人社团一次原本为宗毓华授奖的大
会,到头来宗氏不到场的憾事。每当宗女士提到中国人时,总
是用“那些中国人”来显示自己的黄皮白心。不过话说回来,各
人有各人的价值观,无法勉强,只是问题在于如果用这种方式
来伤害自己的同胞就有些过分了。也许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社会,
能将一个人与她的血统生生割断,能使一个人向自己的母体渲
泄无情,能使一个人在功利面前失去起码的道义。真不知宗氏
婢女怎么想的,当美国因她的节目而掀起排华风潮时,她走到
大街上领受到的就是热情吗?也许她不需要热情,那么好,中
国驻美大使馆可以拒签她的护照,禁止她今生踏入中国的土地。
  这几年来,在美国各地的电视节目或者报刊上,也时而会
出现指称华人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传闻,有的文章甚至言词
确凿地说中国在美国 决谍活动已经在规模上与前苏联不相上
下。本来,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新闻从业人员
多少都不些故弄玄虚,不时制造些耸人听闻消息的习气。华人
社会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去驳斥每篇报道。不过,这次有关华人
间谍网的说法已经有些太离奇,尤其是每8名中国人中就有1
名从事间谍活动的说法更是给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发展出了一道
难题。
  对这类报道一向都抱着比较宽容态度的华人这次没有保持
沉默,在一些旅美著名华人的参与下,团结行动起来,向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表示抗议。总部设在芝加哥的旅美华人工程师及
科学家协会在写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信中表示,新闻报道不
能仅靠一两个人没有根据的说法为依据,尤其是这种新闻报道
已经在美国社会中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每个中国人都存在着从
事间谍活动的嫌疑,而且即使现在没有从事谍报工作,若干年
以后也会活跃起来。该协会在信中要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必须
进行公开的道歉,否则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在华人社会作出反应之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与宗毓华并
没有把它看得很严重,潜意识里认为华人的这次行动只不过与
以前一样,都会以虎头蛇尾的结果收场。宗毓华本人在接受一
家华人刊物采访时也只是语气平静地对此事说了一声“抱歉”而
已。
  这种平淡的说法自然不能让华人社会感到满意。在接下来
的几个月里,华人社会持续不断地爆发出对这一事件的强烈抗
议,事态的发展迫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宗毓华不得不作出公
开表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在写给一家华人团体的信中不
得不表示:“我们充分认识到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居留在美国的
中国人绝大部分是守法的学生、访问学者及公民。如果说我们
的节目未能对这一点予以证实,那么我们愿意表示道歉。”这位
决裁同时在信中表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在10月22日的晚
间新闻节目中作出认真的努力,纠正以前的说法。
  10月22日晚上,宗毓华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直播间里,
向诸多观众播出了一则声明:“我们无意使人们得到这样一种印
象,认为每年合法地进入美国的中国学生、访问学者及移民都
受到中国情报机构的雇用。如果说我们给观众造成了这样的错
误印象,那么我们愿意表示遗憾。”
  这种声明并没有干干脆脆地表示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歉
意,但是考虑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向自认正确,从不肯对自
己的节目表示歉意的历史来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很明显已经
感受到来自华人压力,作为一家依靠收视率生存的新闻媒介,
在作出决定时自然也不能不对社会的反应予以考虑。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的这一事件表明,中国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姑息了事
了,各个华人社团在这一事件中也空前地团结一致。
  这次事件同时也使广大华人认识到,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
少数民族,华人群体在受到美国社会诬陷的时候,如果不能团
结起来,一致对外,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任人评说,任人践踏。
  华人在这一事件上的空前团结,也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
就是中国的日益壮大。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生活在大陆的国
人,有责任将国家建设得更好,为了自己的同胞不再受气,为
了自己的同胞不再变质,为了未来的一代或二代能理直气壮地
走在相同或不同的肤色中间。
“孤儿院事件”——美国人自己说不
致编辑:
  关于《中国人否认虐待孤儿院里的孤儿》一文
(注:指《纽约时报》1月刊出的文章)。
  毫无疑问,上海孤儿院摆出最佳面貌让外国记者
看,以驳斥总部投在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的指责,该
组织指控在中国一些儿童被故意饿死。
  但我也认为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儿童福利院院
长韩伟城(音译)的解释是可信的,1989年他照顾的
孤儿中有多人死了,因为“那年很冷,我们没有电”。
  我虽然经常在本栏目中批评中国的不道德行为,
但我认为说什么政府的政策故意饿死儿童,以使弃儿
人数减到最低的说法是难以置信的。
  即使如罗森塔尔在1月8日专栏文章中认为的那
样容忍共产党人的冷酷无情,因缺乏资金和设施造成
的错误和疏忽也不应该看成是官方的计划。
  拿出中国刊登在贵报1月6日新闻报道中的图
片,以及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节目连续播出的镜头,并
不比1月10日在黄金时间直播节目中播出的美国国
营收容所中弱智者受到虐待的画面更令我感到震惊。
  如果中国的宣传机构下结论说,美国的这些虐待
事件是美国政府批准的政策,那将如何呢?
蒂莫西·通
   纽约
   1996年1月10日
致编辑:
  关于贵报1月9日的新闻报道和罗森塔尔1月8
日有关中国孤儿的专栏文章。
  罗森塔尔先生的争论文章是根据人权观察组织的
报告写的,而人权组织的报告宣称,那些儿童是被故
意饿死的,贵报的报道说该说法不能得到独立的证实。
这不是很成问题吗?
  除了报道指责的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中国儿童
遭到抛弃和死亡呢?
  许多死在孤儿院里的儿童,到那里时就已经患有
重病、残废和营养不良。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是中国
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失败者。由于医疗费用要个人承担,
因此穷人不可能为这些孩子提供必要的治疗。
  家庭连最起码的医疗都负担不起,就会遗弃孩子,
寄期望于国家来拯救。到这个时候,许多孩子已经太
虚弱,活不成了。
  我希望罗森塔尔先生在使用孩子们的痛苦作为其
地缘政治斗争工具之前,考虑这种“证据确凿”的报
道。
马修。科尔曼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1996年1月11日
致编辑:
  关于贵报1月6日和9日就人权观察组织有关中
国孤儿院的报告刊登的几篇新闻报道。
  我是一个将要领养一名中国女婴的母亲,我花了
数百小时研究收养中国孩子的问题,同已经收养中国
孩子的父母及一些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机构交谈。
  我认为,中国政府和孤儿院的保育人员都尽可能
地努力工作,来照顾数以千计的这些弃婴,并且为那
些能够为孩子提供爱和家庭温暖的美国人尽快领养到
弃婴提供便利。
  我恳请你们再调查一下,不要让美国公众因对耸
人听闻的消息的兴趣而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长远幸福
和那些想领养孩子的父母们的梦想。
  艾利斯。贾丁
               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1996年1月10日
  上面是美国《纽约时报》1月15日刊发的三封读者来信,值
得指出的是,这三封读者来信在译成中文时没有进行任何文字
上的改动,完全是美国读者原汁原味的信件。
  1996年1月,美国《纽约时报》曾经发表过连续性的新闻
报道,报道中让人十分觉得幼稚地强调说,是中国政府的政策
故意让孤儿院里收养的孤儿饿死。在此之前的1995年6月,英
国广播公司也播出过题为《死神笼罩下的孤儿院》的电视节目,
这个电视节目也十分耸人听闻地声称,中国政府故意饿死孤儿
院里的儿童。
  这三位美国读者的来信,对于《纽约时报》和英国广播公
司的报道来说,恰巧是致命的一击。
  这三位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来信说明了什么呢?
  一、艾利斯。贾丁在无意之间道出了美国新闻界一向喜欢
耸人听闻的习性。美国的报纸为了生存,而记者为了一夜之间
成名,刊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已经成为了一种恶习。任何一
位略有些头脑的中国人都不会相信,自己的政府会制定出故意
让孤儿院儿童饿死的计划,美国人的这种报道跟天外奇谭根本
没有什么两样。孤儿院内对儿童照顾不周的事情或许会偶尔发
生,但是美国人必须记住,中国政府并不是希特勒政府,中国
孤儿也不是当年二次大战中受到迫害的犹太人。记得当年欣克
利刺杀里根总统时曾经说过,这样做会使他一夜之间闻名全国。
很有可能,《纽约时报》的这位记者也有同样的阴暗心理。不过,
也只能是丑名远扬了。
  二、蒂莫西。通相当坦率地揭出了美国的“家丑”:美国国
营收容所倒是存在着对弱智者虐待的现象。
  放心,中国人不会得出结论说,美国国会制定了一项故意
虐待全国收容所里的弱智者的政策,也不会说洛杉矾警察局制
定的政策就是毒打黑人平民。
  三、《纽约时报》自己也承认,人权观察组织关于中国儿童
被饿死的说法无法得到证实。《纽约时报》也不是美国超级市场
入口处到处散发的无聊小报,既然刊发这些无法得到证实的消
息,那也只能说《纽约时报》这样做无异于自甘下流。
  四、马修。科尔曼总算说句公道话,儿童的痛苦不要被用
来作为地缘政治斗争的工具。
  中国人应当告诉美国人,中国人曾经抚养远当年侵华日军
的遗孤,污蔑这样一个宽容的民族实际上是非常卑鄙下流的,中
国的孤儿院关不需要美国人这种假惺惺的关心,中国人再穷再
苦也能养活这些孤儿。美国人如果真的很关心儿童,倒是应当
去关心那些在越南战争中丧生在美军“地毯式”密集轰炸下的
儿童,去关心那些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儿童的人权。
  还是那位美国读者说得一针见备,请不要把儿童作为政治
斗争的工具,如果美国人果真那样悲天悯人的话。
日本正在加入遏制中国的大合唱
  尽管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尽管日本近年来看到亚
洲经济的发展前途而号称“脱欧入亚”,但是从政治的概念来说,
日本仍然属于西方国家的同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正在有意识地加入到美国遏制
中国的大合唱当中去。1994年和1995年,中国分别进行了两次
核试验以后,日本国内纷纷鼓噪中国已经成为对亚洲和平的威
胁,政府方面也冻结了对华的援助,一些政客则竭力鼓吹要冻
结对华日元贷款。如果说美国人是用赤裸裸地显示军事力量来
威胁中国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日本正在悄悄地以经济手
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到底有没有权利进行核试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
中、英、美、俄五国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没有签署,而中
国政府已经很明白地对各国承诺,一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
约,中国就会立即停止进行核试验,因此中国进行核试验并没
有法律上的障碍。如果与另一个核大国美国相比,中国的核试
验次数只有44次,而美国的试验次数则在1800次以上,中国
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也只有美国的1。2%左右。从1964年10月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那一天起,中国就单方面明确提出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相形之下,美国人从来没有作出类似的承
诺,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就多次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吕。中国
之所以发展核武器,目的就是要打破核垄断,使自己免受外来
侵略,这完全是正当的行为。
  中国政府总理李鹏1995年在接见日本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时就直言不讳地对日本人表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曾经给
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与日本向中国提供贷款一事是无法
相比的。对中国的核试验作出过度反应,采取经济办法对中国
施加压力,更是不可取的。”事实的确如此,日本在近代史上
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使中国损失了至少1000亿美元。日本人
总是以为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乃至贷款能够压制住中国,其实这
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中国至今仍在现化代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自然也很希望能得到外来的援助,但无论是当年苏联撤走技术
人员,还是美国人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在
外来的压力之下低过头。
  日本人用停止对华援助的办法来威胁中国,表明日本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