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23-疡医大全-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手丫发,又名病蟹叉。此手阳明大肠经风热积毒之所致也。(《准绳》) 
陈实功曰∶合谷疔,俗名虎口百丫是也。此患多系疙瘩泡起,亦有红丝走上,故 
有疔名。此足阳明胃经湿毒攻注作痒。初起挑破,蟾酥饼膏盖,金黄散敷之,必须 
内外消托为主。(《正宗》) 
胡公弼曰∶虎口毒即丫刺毒,最能烂手,毒归肝脾,亦能杀人。(《青囊》) 
又曰∶赤 热痛,更有虎口胀裂者。 
薛氏曰∶此患多生大指次指连界处,忽生肿毒,痛不可忍。若不早治,必烂人手, 
名曰拍蟹毒。 
朱丹溪曰∶虎口疽生(合谷穴)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属大肠经湿热凝结而成。一名 
丫叉毒。初起如豆,漫肿色青,木痛坚硬。若初起黄粟小泡,痒热 痛,根深有红线 
上攻腋内,即名合谷疔。 
r虎丫毒p04…a41a125。bmpr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虎丫毒门主方
属性:初起,鲜蟹捣烂敷之,其毒可散。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手心毒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手心毒, 赤肿痛,俗名病穿掌,又曰穿窟天蛇,又名贫子盂。若 
偏于掌边者,名穿边天蛇,又名穿埂天蛇,亦名 痈。此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乃积热所致。(《准绳》) 
r手心毒p04…a41a126。bmpr 
李氏曰∶手心毒,一名擎珠毒。 
陈远公曰∶有手心中忽红肿高突变成一疽,疼痛非常,日夜无间,世所谓擎疽 
也。此证多是冤家相寻,内外治疗,往往不能收功,有流血至死者,似乎不必治也。 
然有证无方,安见吾道之大乎!苟能告解怨艾,安在不可救。此疽虽是冤孽,亦因 
病患有火热之毒,乘机窃发,消火热之毒,何不可奏功耶!但火热非起于一旦,而解 
毒难于小剂。盖毒成于热,热起于火,火之有余,终是水之不足,不大料以滋水,惟 
小剂以灭火,安得取胜乎!必大用补水之剂,少佐解毒之味,则自愈耳。释擎汤∶元 
参一两,金银花二两,生地一两,当归一两,紫花地丁五钱,贝母二钱。水煎,二 
剂疼止,已溃者又服四剂,未溃者又服一剂,无不全愈。愈后仍须告解,则无后患, 
否则恐变生他证,非方之过也。此方滋水以治火,补正以解毒,自居于无过之地,又何拟议哉。(《冰鉴》) 
陈实功曰∶手心毒,一名穿板疔,又名擎珠,又名瘭疽,乃心火热毒也。是于 
五心痛不可忍,其疮如泡,色如血赤,外形虽小,内有热毒发于心窠者,难治;发 
于手足心者,可疗。如在手掌心敷药,当从手腕敷起;如在足心,须从脚胫骨四围 
敷住,以截血路,免毒上攻。(《正宗》) 
胡公弼曰∶右手心毒,乃太阳、阳明二经受证,气流足厥阴经。左手心毒,乃 
少阴、太阳二经受证,气流足太阴、阳明经。或因七情内伤,气血凝滞,亦能患此。(《青囊》)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鹅掌风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鹅掌风乃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以致皮肤枯槁。初 
起紫斑白点,久则手心皮肤枯浓,破裂不已。(《正宗》) 
又曰∶时疮余毒未尽,亦能致此。 
申斗垣曰∶杨梅疮,食鹅肉亦生。(《启玄》) 
《心法》曰∶此证手掌及指上层层剥皮,血肉外露。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鹅掌风门主方
属性:x二矾汤x(《正宗》) 
白矾 皂矾(各四两) 孩儿茶(五钱) 柏叶(八两) 
用水十碗,同上药煎数滚候用,先以桐油搽抹患上,用桐油纸捻点着,以烟焰 
向患上熏片时,方将前汤乘滚贮净桶内,手架上以布盖,得汤气熏之,勿令泄气,待 
微热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手忌下汤水,永不再发,此方越重越效。 
如轻者不可用。 
又方(《秘录》) 
川乌 何首乌 苍术 赤芍药 草乌 地丁花 防风 天花粉 荆芥(各一两) 陈蕲艾(四两) 
煎汤熏洗。 
膏药(《济生》) 治鹅掌风指甲变浓,及风癞顽癣,死肌麻痹。 
凤仙花(连根、花、叶露晒干) 苍耳叶(嫩头,各四两) 血余(三两) 鹿角屑(生刮) 络石 
虎骨 百部 茜草 剪草(各二两) 人指甲(五钱) 穿山甲 羌活 龙骨 麻黄 蕲艾 威灵仙(各一两) 
上用麻油一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渣离火,再下铅粉四两,银珠四两,黄 
蜡二两,乳香二两,和匀,瓷器收贮,临用隔汤炖化,摊贴。 
又方 先以油核桃擦手足患处,炉内焚常山熏之,上用青布盖好,熏常山一 
斤,七日手不下水,褪去老皮,永不再发。 
又方 灰条草捣汁,擦十数次。 
又方 茄花带露水摘下,擦数次。 
又方 五倍子研末,桐油调搽,用炭火烘之二三次 
又方 瓦花、头发捣烂,用手搓之。 
又方 
凤仙花(一棵) 草(一两) 蝉蜕(三钱) 
煎洗,熏洗。 
又方 白豌豆一升,同楝树子煎汤,早中晚熏洗,一七全愈。 
又方 鲜核桃外面青皮,同鸽子屎煎水频洗。 
又方 鲜嫩芭蕉叶煎洗十余次。 
又方 
朱砂 明雄黄(各一钱) 轻粉(五分) 
共研细,同桐油调涂患处,以微火烘一炷香为度,年远者五七次,年近者二三 
次即愈。屡试屡验。 
又方 蕲艾四五两,水煎入大口瓶内,上用麻布盖之,以手心放瓶口熏之,冷 
则换热再熏,数次即愈。 
又方 铅弹子如胡桃大一个,每日在手内搓弄搓热,将铅弹子握紧,昼夜不 
歇,如此十余日,即愈。但不能除根。 
鹅掌风并治四弯风(刘方秘方。) 
土木鳖(净肉) 苦参(各一两) 白附子(五钱) 轻粉(三钱) 
各研细,和匀,生桐油调,听用,先用马齿苋煎浓汤,先熏后洗,仍将马齿苋 
擦一二次。随用樟木屑、丝瓜藤、大蒜秸、大皂荚烧灰熏之。 
熏过用红升丹、川贝母末各一钱,以笔管幔小筛罗装药,然后以桐油扫患处,不 
可过多,润过,即将小筛罗内药筛在患处,即将前桐油调药敷上,约一铜钱浓,仍以 
前樟木屑等烟熏之,令热。如太热则远些,熏药将干,过一夜,次日洗去,不过二次,无不全愈。 
鹅掌风(邓重光。) 大麦芒烧烟熏手掌,七日不可见水,即愈。 
又方 
牡蛎( ) 密陀僧(各二钱) 
共研细,桐油调搽,炭火灸之。 
又方 豆腐沫热洗。 
又方 生桐油搽,以松毛烧烟薰。 
又方 
川乌 白附子 草乌 僵蚕 铜绿 密陀僧 轻粉 胆矾(各一钱) 麝香(三分) 
共研细末,先用生附子切浓片于鹅掌风上,以艾圆灸之,再用葱汁调敷。 
又方 猪胰一具,去油,勿经水。花椒三钱,用温酒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时擦手,微火烘之。 
又方 白砒三钱,打如豆粒,用麻油一两,熬砒至黑,去砒,用油擦手,微 
火烘之,不过二三次即愈。 
又方 葱五六根捣破,花椒一把,同入瓦罐内,入醋一碗,再用滚水冲入熏洗,数次即愈。 
又方 谷树叶煎汤温洗,以火烘干,随用地沥青擦之,用火烘干,又洗又烘,如 
此日行三次,不过五六日自愈。 
又方 大黄鳝一条,去头、尾、肠,切一寸长,以香油一两入锅内,将鳝鱼坚 
起,熬至鱼枯,取油放磁盏内,用穿山甲烧存性,研末少许调搽患上,以炭火炙至 
手痒而痛,又搽又炙,三次自愈。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马蚁窝门主论
属性:澄曰∶马蚁窝,乃无意脚 马蚁而成,或风湿结成,多生手足,形似蚁窝,俨如 
针眼,奇痒入心,破流脂水。宜用穿山甲外敷,亦有手背手腕生者。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马蚁窝门主方
属性:x锡灰膏x(陈楚阳。)治马蚁窝,血疯 疮,痒极不可忍者。 
灰(筛取细者,二钱五分) 轻粉(一钱五分) 葱白(一根) 
同生犍猪油去皮、膜捣膏,用刷子脚搽疮上,外以三退纸封之,三日全愈。 
x三退纸x 
蝉蜕 凤凰衣(各三钱) 密陀僧(六钱) 
桐油八两熬成膏,以刷蘸膏,于连四纸上阴干,用时照疮大小剪贴,三日一换,换三次全愈。 
如痒极搽锡灰膏收功。 
又方 
密陀僧(三钱) 百草霜 风化锻石(各五钱) 霉酒曲(一两五钱) 
共为末,先以松毛须捣烂,煎汤先透,再用松毛须烧烟熏之,任其流水,拭干,再 
以桐油调敷,频用桐油润之,每日一换,七日除根。 
又方 大黄 研末桐油调敷。 
又方 桐油篓盖包患处,数夜即效。 
马蚁窝并痒极成片之疮。(吴越千。) 
轻粉(二钱) 穿山甲(一两。新瓦上炙,剪成豆大,再用土炒成珠) 
共研细,以甘草汤洗净,用熟鸡蛋黄炒出油,调搽。 
指缝搔痒成疮,有窍出血不止 多年粪桶篾箍烧灰敷之。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酸痛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酸痛乃风寒气郁于皮毛,致血不荣于肌表,谓皮槁则多痛,手足似无 
皮之状,是酸苦生焉。可将葱汤浸洗良久,随以润肌膏擦之,就暖勿见风冷,自愈。如 
每逢冬时即发者,须预于三伏时,晒捣烂大蒜,间擦三次,永不再发。经曰∶寒因热用,其理甚明。(《正宗》) 
王肯堂曰∶酸痛,因暴寒侵袭肌肤之中,寒郁不行,偶触衣物,或以手捺,疼 
痛连心,俨如无皮之状是也。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酸痛门主方
属性:x润肌膏x 
当归身(一两五钱) 粉甘草(一两) 白芷(八钱) 血竭(六钱) 紫草茸(五钱) 白蜡(切片,二两) 
真麻油八两,先将当归身、白芷、甘草熬深黄色,滤去渣,再入血竭熬化,又 
滤净,再入紫草、白蜡片略沸十数滚,即起火,滤去紫草渣,其色即鲜明可爱,若 
熬过则紫黑矣。 
验方 胡椒四钱,烧酒四两,共入磁碗内重汤炖煮,以软绵蘸酒温 患处,即愈。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手足破裂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手足破裂,乃干枯之象,气血不能荣养故也。此因热体骤被风寒所逼, 
凝滞血脉,以致皮肤渐枯渐槁,乃生破裂,日袭于风,风热相乘,故多作痛。以玉肌 
散、润肌膏润之。内服当归饮子。(《正宗》)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手足破裂门主方
属性:手背破裂 大枫子肉捣泥涂之。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手发背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手发背初生如水刺,无头脑,顽然满手背肿,满后聚毒成疮,深入 
至骨是也。(《准绳》) 
《鬼遗方》曰∶俗名蜘蛛背。 
r手发背p04…a41a127。bmpr 
李氏曰∶手背肿毒,乃三阳经风热郁滞而发。(《十书》) 
申斗垣曰∶手发背即手背毒,乃心肝两经风热相乘,气血壅聚而成。初起憎寒 
恶热,昏闷疼痛,呕逆,先宜发表解毒。(《启玄》) 
胡公弼曰∶大抵此证,多由恼怒七情,皆能动火。各经之火不同,当分别治之。(《青囊》) 
又曰∶如溃后出血,发热谵语,宜清心流气饮;不应,乃热入血室,宜加减小 
柴胡汤,血止而热亦解矣。 
汪省之曰∶手发背,发于手背中渚、液门二穴,乃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初 
起寒热,或作呕,或作痒痛。(《理例》) 
朱丹溪曰∶手发背,由风火与湿凝滞而成。初起形如芒刺,渐觉疼痛高肿。红 
活热溃速为脓者顺;若漫肿坚硬,无红无热,溃迟为疽。其证情势大小,但溃深露筋骨者难全。 
王杏庵曰∶病虾生于手背,属手三阳经积热毒盛而成。情势如虾,高埂赤肿疼 
痛。初宜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香油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即消。 

卷十九腋臂指掌部
手发背门主方
属性:x紫桐散x(李常山。) 专敷手足发背,止痛消肿。梧桐叶鲜的捣烂,或初秋采取阴 
干,紫花地丁各等分,研细,砂糖调敷。 
手发背。(吕氏秘方。) 
生甘草 炙甘草 大贝母(各五钱) 皂角刺(土炒) 穿山甲(炒黑) 知母(各二钱五分) 半 
夏(一钱五分) 
姜引,酒水同煎,二剂全愈。 

卷二十
胸膺脐腹部
属性:自胸膺起至乳房、脐腹、胁肋止,凡一切痈疽疔毒,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卷二十胸膺脐腹部
甘疽门主论
属性:《灵枢》云∶甘疽发于膺,(膺,胸两旁高起,亦谓之臆。)色青,其状如谷实瓜薮,常苦寒热。 
急治之,去其寒热;不急治,十日死。死后出脓。 
r甘疽p04…a41a128。bmpr 
《心法》曰∶此疽生于乳上肉高耸处,属肺经中府穴之下,无论左右,皆由忧思气结而成。 

卷二十胸膺脐腹部
胸发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胸发,发于玉堂、(穴在紫宫下一寸六分,又名玉英。)膻中、(一名元儿穴,在玉堂下 
一寸六分,两乳间。)中庭、(穴有膻中下一寸六分。)鸠尾(穴在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形,故名臆, 
前蔽骨下五分,人无蔽骨者,从岐骨之际下行一寸是也。)等穴,皆任脉之络,名阴脉之海,乃人身之 
子午也。急早内托,防毒归心,伤膜者死。(《启玄》) 
r胸发p04…a41a129。bmpr 
汪省之曰∶中庭疽,在乳之中央,任 
脉之经。(《理例》) 
薛立斋曰∶胸发生于正胸堂,去结喉三寸,与心窝不远,乃手足六经交会之所, 
其患最凶,丧人性命,宜速治。若三四日失治,则皮开肉裂,甚可畏也。若使长大, 
百不救一。宜用牛黄熊胆研细,香油调涂四边弦上,以免开花。如痛用乳香、没药 
为末,铺粗纸内外,以青布片卷好,蘸清油点着,在疮四围照之,痛自止矣。内服 
清热护心,祛毒镇心汤剂;若开花穿穴,神仙莫救。 

卷二十胸膺脐腹部
肺疽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肺疽即天火疮,乃任脉之经,当胸而生。在紫宫、玉堂之穴,十日 
可刺,脓水黄白色者可治。如无脓渐大,旁攻上硬下虚,自破流水不绝,咳唾引痛者死。(《启玄》) 
r肺疽p04…a41a130。bmpr 

卷二十胸膺脐腹部
膻中疽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膻中疽,生心窝上两乳中间,属任脉经膻中穴。盖膻中为气之海,气 
所居焉,能分布阴阳,若脏腑阴阳不和,七情不平,则发此证。稍迟则溃烂,恶证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