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警察。这种感觉太棒了!景色这么美,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开着车!
  天空下起小雨,好像问题不大。可是——突然,前面出现一个急转弯,志强猛转方向盘,两个车轮悬空,汽车急速地向着悬崖冲去。所有人都尖叫起来。然后,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汽车开始后退,四个轮子着地,退回到公路中间。汽车终于停下了。
  震惊过后,这帮小伙子兴奋得大叫:“!”当然,他们没有再冒这个险,志强说他得把车原封不动地还给爸爸。
  回家后,志强把车擦得很干净。爸爸出差了,妈妈也上班去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直到后来,志强拿到了驾照,才跟爸妈提到这件事。爸妈相视一笑,对他说:“儿子,我们知道。当时我们多么担心你啊!”
  给男孩系上安全带 男孩的冒险倾向经常让他的父母做恶梦。家长们不明白为什么小男孩那么不顾一起地往前冲。他们不知道前面有危险吗?
  然而对于男孩还说,尝试更重要。如果一个2岁的小男孩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没有什么可以吓倒他。妈妈说,你太小了,现在还不能玩这个。——如果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我爬不上去呢?妈妈的说法显然没有说服力。男孩根本不理会这个。通常情况下,家长们只好拉着孩子离开。可是如果孩子想去爬,他可能会偷偷地采取行动。
  做不倒也要做,男孩就是这么固执。从襁褓期开始,他们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男孩们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也不能够很快地接受,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这种冒险存在催化剂。例如一个骑单车的中学男孩飞车捡地上掉落的书包,只是为了在漂亮女孩的面前表现一下。
  在安全的前提下,让男孩自己接受事实是最好的办法。家长不妨提供一些机会,让男孩自己去体验。如果最后还是不能做,男孩会自己离开的。这没有什么。但如果家长把他拉走,没有给他尝试的机会,男孩就会有挫败感。
  对于父母的说教,男孩更倾向于接受从实践中得来的结果。其实,我们的小男孩也有自己判断问题的能力。他只是需要缓解情绪的时间。

  停不下来的男孩

  在“走出性别平等的误区”部分,我们曾提到男孩在学校里也会面临被歧视的境遇。我们谈到,中国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女性优势发挥的,而男孩优势相对容易被抑制。
  男孩特性在学校里没有“用武之地”,不仅仅表现在学习知识的方面。本部分我们要谈到的现象是,男孩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充分的精力释放。有一位少先队辅导员收到一份来自35名孩子的“联名上书”,孩子们投诉他们的老师,在中队长的选举中诱导同学将选票投给一个老师喜欢的女生,而不是同学们拥戴的男生。对于这件事,被投诉老师振振有词:“那位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频繁提问,甚至离开座位跟老师争论,这么不听话的学生怎么能当中队长呢?”
  这位老师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正如一名男生说:“老师喜欢安静乖巧听话的女孩,不喜欢淘气、任性、有想法的男孩。” 那么,如果“淘气、任性、有想法”被称为“不守纪律”、“不听话”, “听话”的男生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的中队长就是个男孩。知道我们都叫他什么吗?我们叫他‘姑娘’。”
  男孩的说法切合了我们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的观点。我们的教育在约束孩子的行动,试图将孩子们统一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不会给女孩带来困扰,但却给男孩造成问题(如果女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男生,也难保不会出现问题)。男孩女孩怎么可能一样呢?换言之,如果男孩的性别表现同女孩一致,那么性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去走不同的路。他很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困惑。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曾经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男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其中除了学习问题之外,更多的就是行为个性给他们带来的麻烦。
  然而,这些“麻烦”真的是问题吗?它们应该被当作问题处理吗?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男孩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们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为了防止孩子们发生意外,学校往往采取限制学生行动的做法,校外活动自不必说,甚至在学校操场的活动对男孩来说也是奢侈。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并没有得到承认,他们在被强迫放弃自己的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这样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得“安分守己”,而他们的特殊才赋也终于被钝化甚至扼杀。
  同意刚才那位老师做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很多在学校里“”因为调皮而被勒令“请家长”,被请的家长则会为自己的男孩感到羞耻。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受到伤害的可能是男孩。或许男孩的行为是让人生气的,然而这些无奈举动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男孩们的精力得到释放了吗?如果学校没有给男孩提供这样的机会,家长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对男孩们表示理解和支持了吗?还是刻意忽略,让男孩把宝贵的课余时间用到学书法、练钢琴上去了呢?

  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1)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释放精力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从中他们感受到成长和满足。如果男孩不能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合法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感受,他的冲动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这种欲望受到压抑,男孩就会变得抑郁,自我贬低,并伴随一种痛苦的无助感。
  聪明的家长们会试图帮助男孩寻找恰当的释放渠道,给予男孩充足的缓解时间,最重要的,是帮助男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他们最牢固的防线。另外,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也是必要的。
  看起来,男孩子到处跑来跑去,片刻也不得安静。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孩子们将来都是一副火爆脾气。事实上,男人们的性格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是急脾气,很容易就发火;有的却慢条斯理,性格沉稳。当然,很多因素会对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产生影响,正如耐心——下面的一些措施可以帮助男孩提高耐心指数:
  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正如成长没有速成班,任何事情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对家长而言,看着孩子成长就是一种乐趣,为什么不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孩子呢?学习着是美好的,工作着也是美好的,没有过程的获得便失去了收获的乐趣。成长给予我们另外的启示是:由浅入深才是科学的学习规律。
  坚持有规则的运动 运动的作用是神奇的。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心情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也是对孩子耐心的考验和培养。
  别对孩子过分期望 父母过分的期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压力:你要考一百分,要拿第一名……似乎孩子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孩子背负着这样的压力,焦躁情绪可想而知。
  让孩子做自己但兴趣的事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了孩子自己的希望和爱好。如果孩子对目前做的事丝毫没有兴趣,并且还带有被迫的情绪,又怎么会有那耐心呢? 
  这是我应该做的
  需要帮助吗?
  妈妈到外地出差,途中不小心摔伤了脚。眼看返程的火车就要开始检票了,妈妈看着手中那只没有轮子的大旅行箱犯了难。
  “需要帮助吗?”这时,一个关切的声音在妈妈耳边响起,妈妈抬头一看,原来是刚才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
  司机是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有些黑瘦,刚才在车上,他曾经主动跟妈妈聊天,谈到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让妈妈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颇有一些见地。
  原来,刚才这个小伙子觉得乘客大姐行动不方便,还拿着这么重的行李,心里有些担心,想给予帮助,但又觉得大姐可能有其他的朋友,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放心,索性买了张站台票,进来看一看。
  “大姐,您坐哪一个车厢?”
  “2车厢27号。”妈妈回答。
  小伙子二话没说,一手拎起妈妈的大箱子,另一只手扶住妈妈,把妈妈送到座位上,又把行李放得妥妥当当。
  列车马上就要出站了,妈妈还来不及道谢,小伙子已经礼貌地道声“再见”,很快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需要帮助吗?”一句简单的问候,让妈妈心里倍感温暖。多么可爱的年轻人!如果人人都像这个小伙子,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无私的帮助,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幸福……
  妈妈想到4 岁的儿子,多么希望儿子将来也拥有小伙子这样的优秀品质啊!虽然妈妈平时很注意儿子的教育,把儿子的自然健康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但妈妈还是暗下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更为出色、拥有更多优秀品质、更充实的小男子汉。此刻,妈妈想起她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来到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准备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陷入沉思,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铲草,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吧。”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原来的旷野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终于明白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妈妈的小男孩是如此活泼、好动、喜欢冒险、具有破坏力、喜欢当英雄……他简直就是一台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可是他渴望成为一个男子汉,他知道帮妈妈做家务、爱护小朋友,他在尽可能地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他还没有成熟的判断力,也会为了一个皮球跟小伙伴打架,可是妈妈知道他需要帮助,他需要学会把自己乱蓬蓬的头发梳得整齐。帮助这个小男孩,就必须让那些可贵的品质占据他的大脑。高尚的人格是立身之本。是的,妈妈希望这些品质成为儿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儿子碰到问题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对自己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正直
  2003年,非典在全球肆虐。非典重症患者正在与死神作艰难的抗争。有一天,患者梁先生从昏迷中醒来,恍恍惚惚看到一个瘦长的身影在眼前晃动,他要么俯身专注地观测患者呼吸机上的参数,要么神情严肃地与其他医生讨论着什么,汗水浸透了他厚厚的隔离服。这个瘦长的身影,成了梁先生那段阴暗日子里的一缕阳光,他坚毅的面容和专注的眼神,传递着一种信心和力量。梁先生最终逃离了死神,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
  作为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日夜为寻找病源和治疗方法奔波。在北京有关权威部门发布消息,宣布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元凶是“衣原体”后,钟南山不畏权威,坚持认为不能盲从这一结论。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据理力争是有科学根据的——由钟南山牵头的广州和香港专家的合作取得突破,初步认定冠状病毒才是本次非典的重要病源。接着,世卫组织也把这一结果正式公布于众。
  面对人们的恐慌,钟南山亮相于媒体,讲解疫病,安定人心,郑重宣称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控、可治”,然而,当一些人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时,他又一次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遏制论”;甚至,当他自己也染上疾病时,他以家为病房,悄悄自我治疗……
  “也许,我这一辈子再努力也达不到钟南山的境界,他是我梦寐以求要成为的那种人。他是一个敢于忘我的、不辱使命的可亲可叹的长者,也是一个完美的酷哥。” 央视名嘴王志在采访钟南山之后,感慨地说。
  没有人能够质疑,这是存在于我们时代的关于男子汉气概的英雄故事。成就英雄的因素有很多,也许成就欲,也许是表现欲……然而我们在钟南山身上看到的,是不畏权威、笃信科学与真理的情操,这是正直的品质在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我们有理由将这种品质作为男人气概的最佳注释。
  正直是男孩首先要“种植”的那株“庄稼”。没有什么比它更富有魅力。
  担当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3美元。那是在1920年,当时13美元可是笔不小的数目,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男孩没有办法,只好去向父亲承认错误,请求父亲的帮助。然而,父亲却说斩钉截铁地说,男孩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 男孩非常为难。
  “我可以借给你。”父亲拿出13美元,“但一年之后你必须还我。”
  于是,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3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在字典中,“担当”作为动词出现,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我们没有使用名词“责任”,意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责任不需要整天挂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