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针灸逢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0-针灸逢源-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冲穴。吴氏改小指次指以手少阳之络从耳后入耳中故刺手少阳井关冲穴)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 
时或有闻者尚为可治。其不时关者络气已绝故不刺)耳中生风者(如风声者虽聋犹有所闻)亦 
刺之。如此数。(令人耳聋句至此。旧本在人有所堕坠节之下)邪客于臂掌之间。(手厥阴经 
。)不可得屈。刺其踝后(本节踝后内关穴也。)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此以应痛为 不拘 
穴法)以月生死为 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刺申脉 人有所堕坠。恶 
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利瘀血也。)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然 
骨之前血脉出血(即少阴络)刺足跗上动脉(王氏吴氏为冲阳穴。以腹满胀故刺之张氏作足厥 
阴之俞太冲穴亦安)不已刺大敦。见血立已。善悲惊不乐刺如上方。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 
在分肉间痛。刺之以月生死为数(言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 数也)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 
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 
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厉 
兑。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窍阴。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 
衣饮食一日已。不已。复刺如法。又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环跳寒则久留针。以月死 
生为数。立已(令人留于枢中痛句至此旧本在邪客于足太阳次节之下)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 
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 
立已(王注腰俞左右即足太阳经下 穴吴氏去是腰俞三字。注为脾俞穴○按腰痛论曰腰痛引 
少腹控 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又骨空论曰。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 
与痛上八 在腰尻分间。此言是腰俞。即指足太阳经上次中下 穴也。详见刺腰痛论)治 
诸经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经不病。则邪在络。故主缪刺)耳聋。刺手阳明。(商阳合 
谷。阳 。偏历)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听会)齿龋(痛也)刺手阳明。(穴如上。)不已 
。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手阳明脉入下齿中。故刺龈交穴)邪客于五脏之间(五脏络也)其 
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但视病处。各取其井而缪刺之) 
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 
(足阳明病。则齿唇热痛。今下齿而引及上齿。是手阳明病故齿唇寒痛取手阳明之络有血者 
先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此足阳明支脉所出也一作厉兑穴。)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商阳) 
各一 。立已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 
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阴白涌泉厉兑各一 。后刺少商中冲 
神门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有痛 
而经不病者缪刺之(身有痛处。而其经脉所至之分不皆病者是为络病非经病也)因视其皮部有 
血络者尽取之。(泄络中之结邪也。)此缪刺之数也。(数。节目也) 

卷二素问经文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
属性: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即经脉也)夏者。经满气 
溢入 
孙络。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人气在孙络。)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人气在肌肉中。) 
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人气在皮肤)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 
(人 
气在骨髓中。)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 
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夏分。气未至而误 
刺之故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木旺则土虚复。刺肌肉是为重虚。血气环周皆逆 
不相营运故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春气发越。而复深取筋骨。以伤其阴故血气 
内 
着而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气不在经脉而误刺之故血气内竭形迹困倦)夏 
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长夏未至而先夺其气血气却弱。故令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 
。令人善怒(夏刺冬分。则阴虚于内阳胜于外。故血气逆而为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 
忘(心主脉误刺经脉则心气虚故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卫外令人卧不欲动(气已去络而复刺之则 
气虚不能卫外故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气未至筋骨而误刺之则血气内散而 
中气虚故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气未至而先夺之故血气脱而目不明也)冬刺 
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当阳气伏藏之时刺其阳分。则阳气外泄经脉□滞是生大痹。)冬刺 
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冬时而刺夏分。则阳气竭绝阳气者精则养神。阳虚则神衰。故善 
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刺失四时。是为大 
逆。此时气之不可不从也。若反常法。必生乱气。互相淫 为病矣)凡刺不知四时之经。病 
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搏。(从。顺也。搏。邪正相迫也。)必审九候。正气不 
乱精气不转。(九候各有其部。所以审明病之所在从而刺之。庶正气不乱。精气不致转变矣 

卷二素问经文
素问方盛衰论
属性: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金色曰。)见人斩血籍籍。(虚者必怯。籍籍惊惕也。)得其时则 
梦见兵战。(时。金旺之时也。)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肾合水。)得其时。则梦伏水 
中。若有畏恐。(时水旺之时也。)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肝合木。)得其时。则梦伏树 
下不敢起。(虽得木旺之时。而肝气本虚。故梦伏而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心 
合火。阳物。即属火之类。)得其时。则梦燔灼。(时。火旺之时也。)脾气虚。则梦饮食不 
足。(仓廪空虚也。)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时。土旺之时也)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 
阴气不足。(凡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当昼而寐。若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当夕而梦 
。所以为厥为梦者。皆阳不附阴之所致。)合之五诊。(察五脏见症。)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和阴阳。在十二经脉以求之也。○梦魂颠到变化异常。惟邪正衰旺之分耳。阳旺则吉。 
阴旺则凶。)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脉要精微论
属性:(次诊要经终论之后) 
夫脉者血之府也(营行脉中故为血府府聚也)长则气治(气充和也)短则气病(气不足也)数 
则烦 
心(内热)大则病进(邪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动而中止曰代。为真气衰乏) 
细则气少(减于常脉为细)涩则心痛。(脉往来难曰涩。涩为血少。为 郁。故心痛也)浑浑( 
浊乱不明)革至(如皮革之坚)如涌泉。(其来 无序但出不返)病进而色弊。(言必病进色弊 
)绵绵其去如弦绝死(脉微而又如弦之断绝者。真气绝无故死) 
夫精明(见于目)五色者。(显于面)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 
欲如 
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皆欲其润泽。恶其枯槁)五色精微象见其寿不久也。(言精气化作色。相毕见于外更无藏 
蓄。是真气脱也。故寿不久)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若)以(视也)长为 
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精衰则神散)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藏气充。则形体强健)头者精明之府(脏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 
头倾 
(低垂)视深。(目陷无光也)精神将夺矣。(夺失也)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此亦脏腑之失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维络关节者。膝 之筋 
为最)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偻曲身。附。附物而行。惫。坏也)骨者髓之府。不 
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髓不充于骨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平人气象论
属性:(首节)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呼 
。出气也。吸。入气也。定息将复呼吸之际也。闰余也)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 
气(十四难以为离经脉。正气衰也)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身有热。)曰病温 
。尺不热。脉滑曰病风(气有余也)脉涩曰痹(血不足也)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一呼四至曰 
脱精)脉绝不至曰死(元气已竭)乍疏乍数曰死(阴阳败乱。)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玉机真藏论
属性: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 (软同)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故曰 
弦。(端正也)反此者病。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 
在中(外病多有余。内病多不足)太过则令人善怒。(旧本忘。从吴氏改怒。)忽忽眩(目转) 
冒 
(昏昧)而癫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吴注作痛)夏脉者心也。南方火 
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钩义如木之垂枝。即洪脉也)反此者病。 
其气来盛去亦盛。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脉自骨肉之分 
出于皮肤之际谓之来。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谓之去)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热不得泄越 
)为浸淫(浸渍而淫。蒸热不已也)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心虚不能自安。故 
烦。虚阳乘肺则咳乘脾则唾。下陷则为后阴气失也)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 
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未至沉下故来急去散。即毛也)反此者病。其气来 
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逆 
气而背痛。愠愠然(悲伤不乐之貌)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及闻病音 
(喘息则喉下有声也○旧本下闻病音。今从吴氏改及)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 
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搏言伏鼓也沉伏而鼓。是营守乎中之意故曰营○扁鹊曰。 
盛冬水凝如石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反此者病。其气来如弹石者。(坚强之象)此谓太过 
。病在外其去如数者(类于数。疾)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解 (四体懈怠)脊脉痛而 
少气不欲言(肾之精气伤)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肾水不能济心火) 中清(冷也)脊中痛 
。少腹满。小便变 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脾居中央。贯通肝心肺肾)善者不可得见 
恶者可见(脾无病。则灌溉周而四藏安故善者不可见恶者即病脉也)其来如水之流者(散而无 
踪)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坚锐而不和○喙音海 也)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 
四肢不举(湿胜)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藏气皆不和顺) 
脉从四时。谓之可治(从顺也)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合于时令)形 
气相失。谓之难治(偏胜则生克贼)色夭不泽谓之难已(气血皆坏)脉实以坚。谓之益甚(邪盛)脉逆 
四时为不可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 
者。命曰逆四时(悬。脉来悬异绝阴阳偏绝。无复冲和之气。但见真藏脉来也。沉为绝阳 
涩 
之时脉反沉涩。秋冬收藏之时脉反浮大与四时相失。亦名曰逆四时)病热脉静(阳症阴脉)泄 
而脉大(真气衰。邪益进)病在中脉实坚(宜不及而反实坚。是真藏形也)病在外脉不坚者(宜 
太过而反不实坚是真阳不足以鼓也)皆难治。 
脉盛(心实)皮热(肺)腹胀(脾)前后不通(肾)闷瞀(肝)此谓五实(邪气实也○瞀音务。又 
音茂) 
脉细(心虚)皮寒(肺)气少(肝)泄利前后(肾)饮食不入(脾)此谓五虚酱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 
活(土气犹存。虚可回也)身汗(表邪解)得后利(里邪去)则实者活。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三部九候论
属性:(吴氏作决死生论)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外有余而中不足)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阳有余而 
阴不足。故脉反大而多气喘满也)参伍不调者病(言于三部九候。或有一二不调为愆和有病)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以天人言上中下。谓之三才。以人身言上中下谓之三部。三部而各分 
其三谓之三候三候有天有地有人。合为九候也○上古诊脉。不独寸口于诸经之动脉皆诊之。 
如本篇云。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以候头角之气。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以候口齿之气。上 
部人。耳前之动脉。以候耳目之气。中部天手太阴也。取寸口以侯肺。中部地。手阳明也。 
取合谷以候胸中之气。中部人。手少。阴也。取神门以候心。下部天。足厥。阴也。取太冲 
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阴也。取太 以候肾。下部人。足太阴也。取其门之动脉。又取跗上 
之冲阳。以候脾胃之气。此三部九候是也。十八难曰。三部者。寸阙尺也。九候者。浮中沉 
也。乃单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诊。后世言脉者皆宗之)察九候独小者病(九候之中。一部独 
小。下同)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陷下。沉伏也 
)形肉已脱(脾气大坏)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谓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寒独热独陷下也)九 
候皆从者不死(从。顺也。脉顺四时之令。及合诸经之体者是也)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经脉别论
属性: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精。精华也。胃家散布干肝。浸淫滋养于筋也)食气入 
胃。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心主血脉。故食气之浓者归心。精气浸淫于脉也)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