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同人)清穿之幽篁居 作者:皎月初斜(晋江vip2012-06-26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康熙王朝同人)清穿之幽篁居 作者:皎月初斜(晋江vip2012-06-26完结)-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吧。”康熙走回龙案,继续批折子。
    魏东亭见遏必隆走远了,才问出心里的疑问,“皇上要放过他吗?”
    康熙头也不抬,“目前,朕留着他有用。”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各位亲的支持,再次强调,作者无大事不请假,保持日更。




☆、告祖

    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紫禁城外,铁丐叩响了魏府的大门,在管家的引领下走进房,里面魏东亭、索额图及坚定的保皇党们赫然在座。
    乾清宫内,康熙半躺在御塌上,出神地盯着柜子上的朝冠。上面十五颗圆润饱满的大东珠,在烛火的照耀下,泛着橘红色的微光,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苏麻和苏锦挨坐在下首的绣墩上,十分有默契的沉思不语。殿外廊下侍立的宫女太监,也是一声咳嗽也不闻。儿臂粗的红烛淌了满身的泪,偶尔噼啪一声爆起个烛花,见没得人分心理睬,又静静的湮灭下去。
    苏麻想起今早为皇帝打散了头发,重新结辫子,发现乌黑的青丝中已经有了两根白发,心内止不住为这个从小看大的天子心疼。她不敢动手拔了白发——怕弄疼了皇帝,反而引起他的注意,这就不美了。倒是康熙发现了她的愣神,调侃她是不是被白发惊到了。现在见康熙眉心紧锁,眼睛里密密实实的累着许多国家大事,更是揪心扒肝又无限烦躁。
    远远的传来梆子声——已经二更了!苏锦唬了一下,忙抬头看康熙,却见他一个翻身,从榻上一跃而起,像只出鞘的宝剑般,迅猛有力,吩咐道:“起驾奉先殿!”
    突如其来的声音仿佛从天际传来,又仿佛响彻在耳边回响,震得苏麻姐妹眉心一跳。外间的鸟架子上,正在梳理美丽羽毛的鹦鹉,“嘎”的叫了声,似是在响应天子的话。
    两人立刻起了身,苏麻为康熙换了身宝蓝色的常服,走在人群中也不怎么打眼。康熙抖了抖袖子,感叹道:“当日朕登基为帝,是你们和东亭陪着朕,今儿个东亭不在,就劳烦你们陪朕走这一遭儿了。”
    于是,李德全和苏麻执灯走在前面,苏锦走在康熙左边,后面缀着四个心腹太监,穿过日精门进了神宵殿(斋宫的前身)。神霄殿到毓庆宫的北墙,一个平平常常的角落,苏麻往昏暗的四周看了看,然后不知道在哪里按了一下,那半堵墙竟忽地开了个缝儿,只容一个人通过。
    苏锦惊愕不止:苏麻什么时候知晓这些宫廷密道的?康熙见她半天没跟上,还吃惊得红唇微启,看了一阵儿,觉得嘴中发渴,心跳加速,忙移开眼睛,低低的道:“墨尔,还不快跟上。”
    “哦。”苏锦心肝儿颤了颤,知道了这等机密,不会被皇帝灭口吧?连忙敛目垂头,老老实实的穿门而过。等康熙几个人进去,暗门复缓缓合住。
    进了毓庆宫,几人顺着殿东墙悄悄向南,只要跨出了南门,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到达奉先殿。一路行来,无声无息,平安无事。
    奉先殿高高的大门口,康熙深深的吸了口气,嘱咐身后的人在外等候,自己一个人推门进去。大门吱嘎一声在几人面前合上。苏麻比了几个手势,几个太监退到阴暗的角落里。苏麻吹熄了灯笼,自己和苏锦像两尊门神般,一左一右的守在大门口。
    夜里起了风,拂起苏锦鬓角的秀发,月华之下,只见她埋首,瞧不清表情,一动不动的肃立着。历史上,康熙擒拿鳌拜,虽然过程有些惊险,但是结局是胜利的。在心里与关注康熙的熊猫沟通了下,苏锦决定按兵不动。
    康熙推门而入,不禁愣了一愣。殿外看着鸦雀无声,殿内竟是灯烛辉煌,凡窗棂透光之处均用夹被严密遮盖。更令人惊讶的是,太祖太宗的画像下面,放了一张椅子,高高坐着盛装服饰、神色肃穆的太皇太后。
    苏锦动了动耳朵,九转决练到第二重,五感强大了许多,此时殿内康熙和太皇太后的对话,字字入耳。苏锦察觉到殿内还有一股气息,几不可闻,显然是个内家高手,大约是太皇太后的心腹——武林高手胡宫山。
    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几年前,我就是在这里劝说你皇阿玛,那次我失败了,可这次我不想失败。”
    “孙儿决心已定,不做刘阿斗,不做汉献帝,更不做后周的柴宗训……孙儿要自己主宰天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皇上!孙儿今儿特来禀报,太皇太祖的在天之灵……”
    太皇太后发上的钗子晃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只听她欣慰的道:“好!大清有孙儿这样的皇帝,祖宗们能不高兴吗?孙儿呀,你认定的事情,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过此事至大至重,皇帝要谨慎从事,周密安排。”
    康熙有些激动,气息不由急了些,“是!孙儿已作了安排,没有敢惊动老祖宗……胜负未决,恐遭不测……暂时起驾奉天,回避几日……”
    “皇帝,你孝心可嘉,皇祖母很受用。”太皇太后语气一转,提高了声音,“但是我哪里也不去!我就在这里,见证孙儿建不世之功……我已下了懿旨,密令热河五千精兵,星夜入京勤王……”
    没想到这位不动声色的老祖宗已经先机在握,且寻了这么大的一股助力,康熙顿时精神百倍,朗声道:“孙儿谢皇祖母大恩!”想到明日即将背水一战,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这位少年天子背上冒了冷汗,“明儿就请老祖宗呆在奉先殿,孙儿派人保卫老祖宗的安全,万一事有不谐,请老祖宗不必顾忌孙儿,保住自身……”说着声音有些哽咽。
    听到这儿,苏锦知道大事已定,便收敛心神,朝苏麻望去——只见这位稳重的大宫女,握住灯笼手柄的手有些颤抖,恐怕内心里也不怎么平静。
    一弹指时间刚过,康熙从内拉开大门,说道:“你们都进来吧!”
    殿外不知何时已经聚拢了许多人,除了苏麻和苏锦两个姑娘家,还有御前侍卫以及武英殿的布库少年们——以魏东亭为首,后面跟着穆子熙、“犟驴子”、郝老四等人。
    魏东亭刚从府中赶来,此时额头微微见汗,但步履十分有力,跟在康熙的身后进了大殿。高高的横梁下,数十个红帽子,整整齐齐的跪成四排。
    康熙跪在明黄色的软垫上,禀报列祖列宗奸臣鳌拜的罪过,阐述自己除贼的决心,请祖宗们保佑他一举成功。语罢,站起来回身对侍卫们道:“列位壮士皆是我大清忠贞之臣,望能奋发用命,卫我朝纲,靖我社稷!”
    下面跪的侍卫们听到这里,浑身热血沸腾,群情激昂,齐声答道:“奴才谨遵圣谕!”
    康熙前行几步,恭施一礼,请太皇太后慈训。
    苏锦侧首看向这位大清最厉害的女人,却见她拄着龙头金拐,心平气和道:“你们的皇上早已稳操胜算,热河勤王之师五万,旦夕可至。众位放心去做!”
    听到“五万”二字,苏锦暗自好笑,这位老太太是个煽情的高手,也是个说大话的高手,一下子就将兵力夸大了十倍!瞧下面的少年们振奋的模样,她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厉害!
    瞧见老太太要起身,苏锦忙上前去扶她,苏麻自去另一边,倒了几十碗壮行酒。
    “小子们!”太皇太后提高了语调,“为了大清,为了百姓,为了前程,跟着你们的皇上,去干大事吧!老婆子就在这里,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拿酒来!”康熙大喝一声,苏麻端上酒碗,一人分得一碗,大口干了。康熙将手中大碗狠狠向地上掷去,“当”地一声,摔得粉碎。众人纷纷效仿。康熙的目光滑过几十个侍卫,把他们的相貌记在心底,满意的点头,“朕下特旨:着御前侍卫魏东亭全权领命,擒拿权奸鳌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有抗旨者,格杀勿论!”
    众侍卫一齐跪下,大声有力的道:“捉拿鳌拜,诛杀奸党!”
    语罢,魏东亭带着侍卫,分头准备去了,康熙辞了太皇太后,留下苏麻姐妹在此伺候,自己带着李德全离开。这两个姐妹陪着他一块儿长大,照料他的生活起、读学习,感情不可谓不深厚。此时将二人留在太皇太后身边,也是有回护之意。毕竟明日的战场在武英殿,奉先殿平日里冷冷清清,相比起来安全得多。
    临出门前,康熙回头看了看十几年生命中,占了绝大部分位置的三个女人——他的祖母、他的干姐姐和他喜爱的女子。三人皆注视着他,目光中有欣慰、鼓励、信任、担忧,众多情感汹涌奔来,烫得他胸口滚热。最后瞟了眼苏锦,康熙决绝的回首,升起冲天的豪情,跨出人生的第一大步。
    此时的九门提督衙门也是灯火通明,吴六一按照计划,将手下的将领召集起来,紧急调整京城布防,封锁内外城门,增添守卫。最后宣读圣旨,将鳌拜的走卒们,一网打尽。
    相对的,鳌拜府上聚集了众多党羽,都在为明日的篡位做最后准备。康熙和鳌拜,君臣二人,不愧是积年的对手、敌人,竟然都选在明日动手。
    作者有话要说:请留下你们的足迹,让我知道你们来过。




☆、胜利

    杀机四伏的紫禁城,好像一头潜伏的巨兽,正耐心等候它的猎物,连呼吸都轻得几不可闻。当破晓的第一缕阳光,奋力的撕破黑暗,点亮东方的天宇,开启宫门的吱嘎声响起,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寂静的晨曦里,显得格外的响亮。
    奉先殿里,兢兢业业燃烧了一夜的蜡烛陆续熄灭,太皇太后终于停下转了一整夜的蜜蜡佛珠,缓缓的掀起了眼皮。靠着椅子打盹儿的苏麻和苏锦若有所觉,同时睁开了双眼。
    毕竟是有了春秋的老人,一夜未眠,太皇太后的眼眶泛青,面色很是憔悴,精神头却足得很,一点也没有疲倦,她沉淀了雨雪风霜、充满智慧的双眼环视一圈,吩咐道:“打开殿门!”侍立门口的小太监双手使力,麻利的拉开厚重的朱漆大门。
    阳光射入这座寒冷的、阴暗的宫殿,苏锦感觉浑身一暖,见太皇太后拄着龙头拐杖站起来,连忙和苏麻一起扶住老太太,走出这座殿宇。
    视线所及之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肃立着许多腰挎大刀、面色肃穆的侍卫,明处的侍卫已有近百之数,暗处还有暗卫保护,可见天子对太皇太后的重视程度。
    太皇太后凭栏远眺:清晨起了霜,浅白的一层水汽,润泽这座宏伟而庄严的宫廷。早起的宫人们开始忙碌,皇城里染上了人气儿,总算不那么阴森可怖。
    秋风卷起落叶纷纷,细小的灰尘差点迷蒙人的双眼。太皇太后沉默了半晌,方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这个时辰,皇上该起了吧?”她的好孙儿,恐怕又是彻夜难眠。
    纯金打造的、镶嵌着红宝石的表壳,在初阳下闪着夺目光彩。苏麻眯了眯眼,嗓音微微沙哑,“回老祖宗,皇上已经起了。”
    苏麻撩了撩被风吹乱的发丝,劝道:“老祖宗进去歇会儿吧,离早朝还有段时间呢。”
    “嗯。”太皇太后望了眼武英殿的方向,才慢慢的转身,回到椅子上坐了。揉揉发胀的脑袋,老太太忽然开口叫道:“顾问行。”
    “奴才在。”一个面黄无须的中年太监从角落里出来。
    “你派几个机灵点的小子去打探消息,无论好坏,”太皇太后握住拐杖的手紧了紧,“务必及时来报!”
    “遵旨。”顾问行打了个千,迅速退下去。
    苏麻朝小九子比了个手势,小九子立刻退出去,不过片刻时间,便捧来洗漱用具。苏麻亲自接过来,就着温水绞了帕子,双手递给太皇太后,“老祖宗,擦擦脸吧。”
    太皇太后看她一眼,“你有心了。”接过帕子抹了脸,果然感觉舒服了些。苏麻又端来清水,服侍着老太太漱口。
    苏锦就在旁边,把温热的蜜水送上,“老祖宗喝杯蜜水,润润喉咙。”
    今日的一战,不仅关乎天子的性命,还关乎大清的兴衰荣辱。太皇太后虽然表面淡定,但心湖是不平静的。平日里慈祥和蔼的老太太,打昨儿起,就没见个笑的模样。被两姐妹周到的服侍,老太太不由稍稍展颜,赞了声:“好丫头!”语罢,接过杯子一饮而尽,顿觉心内舒畅。“你俩陪了我一晚上,身子也乏得很,下去洗漱吧。”
    “是。”两人也不推辞,福了福身,自去了偏殿。
    胡宫山从角落里出来,见二人的身影已远,略带感慨的对太皇太后说道:“老祖宗真是慧眼如炬,这两姐妹神态如常、临危不乱,不是对此役毫不惧怕,就是笃定皇上胜利……不过,微臣敢断定是后者。”说着朝太皇太后拱拱手。
    “是啊。”太皇太后笑了笑,复又叹口气,“她们是不错,若有一个能常伴皇帝左右,我老太婆也能安心了。可惜啊,她们一人心思落在宫外,一人至今依旧懵懵懂懂。咱们皇上呀,怕是没这个福气哟……”
    等待的滋味,就像干涸的土地渴求上天的雨露,急切而盼望。等待是件最磨练人心、考验人心的事情。
    太皇太后没心思用早膳,又不厌其烦的念起了佛经,苏麻折腾着那张绣着粉菊的帕子,苏锦看似在发呆,其实在与出关的熊猫说话。
    又是一阵秋风起,侍卫的袍袖被吹得飒飒作响。出外打探消息的小太监疾步走来,打了个千,禀报消息:“皇上的肩舆一路经过乾清宫,却没有停下,直接去了武英殿,后来招了鳌中堂去武英殿面圣。是皇上身边的李德全公公传的话,说皇上正与布库少年们练习拳脚。”康熙每日早晨都要练一圈布库,这并不十分奇怪。
    太皇太后聚精会神的听着,“然后呢?鳌拜去了武英殿,进去多长时间了?”
    苏麻和苏锦的注意力也落在小太监身上,等待他说出有价值的消息。
    “回太皇太后的话,奴才亲眼见到鳌中堂进了武英殿,然后殿门就关闭了,奴才立刻前来禀报太皇太后知晓。”小太监说话清晰平顺,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太皇太后似乎再也坐不住,站起身来,来回的踱着步子,手里的佛珠也转得飞快,“再去探!去武英殿门口守着,一旦有皇上的消息,立刻回来禀报!”
    善于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