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好莱坞-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容下,他也就表态了:没有舞蹈的音乐,不是音乐。

因此,他也随着音乐起舞了:他的古怪的扭臀舞,和古典音乐的乐曲声,本来是绝对不相配的东西,这两者代表的,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可是此时,黑人的舞蹈,配合上了古典音乐,在这里却显得无比搭配。

这是文化的融合,也是友谊的胜利。友谊是真正凭着内心发出的东西,文化的隔膜不能阻止友谊。

李斯特和菲利普的友谊,这样的建立了起来。

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菲利普的生日过后,另外一个麻烦已经找上了李斯特。

当一次带着菲利普外出回来,李斯特发现自己的弟弟来到了这里,这让李斯特立即知道了,只怕麻烦已经找上门来了。

果然,事情也像他预料的那样。他弟弟在外面被人利用了,别人利用他弟弟贩毒,而他弟弟也因此遭遇了危机。他想要脱离这样的处境,可是却反而因此受到了威胁。

在电影中,年轻人只出现了两个,一个是菲利普的女儿,年少轻狂,不解世事,在自己的父亲瘫痪时也没有什么懂事的表现。反而是为了自己的小女儿情怀悲春伤秋。而另外一个,就是李斯特的弟弟。小小年纪,就为了钱而卷入非法交易,做下错事,却回头无路。

白和黑的差距。再一次被呈现在了桌面上,让人觉得头疼。

而现在,需要李斯特做出选择了,毕竟他是个黑人。黑人的家庭,注定有着各种麻烦。他自己可以离开那个社会,在菲利普的庇护下。在这个家庭里面生活得很好,可是他的家人不能够脱离自己的社会。

而亲人找上了门,也该是他做出来决断的时候了。

为了自己的亲人,李斯特决定离开这里回家去。他要回到自己的家去,在那里更好的照顾自己的亲人。

他对菲利普挑明了这一点。而菲利普虽然很不舍,却还是答应了。他知道,李斯特是不可能长时间留在这里的:自己是个瘫子,而李斯特还很年轻。虽然他和自己是朋友,但是,一个年轻的人,总该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而不是留在一个瘫子旁边。

他总有会死去的那一天。而李斯特则能够活很久。他不能够把他绑在自己身边,更不该阻断他和亲人的关系。

对他来说,是时候换个护工了。

李斯特和家里的每个人都告别了。离开了这个屋子。和他来到这里时,别人对他的低俗和粗鲁感到厌恶不同,当他离开时,他收获了很多份友谊,这里的每个人对他都是很友好的。他们一个个和他告别,送她离开。而菲利普更是在窗边,一直目送他走出去很远。

看上去。这段友谊到头了。除了护理,他们的生活本来也是没有太多的交集的。离开了这里,他们再次见面也不太可能了。

新来面试的护理工们,已经在客厅里坐了一排了,菲利普也需要找一个新的护理工了。

可是,新来的护理工,和李斯特对比起来,显然是两个样子的。不同于李斯特的随性自然,这个护理工在菲利普面前显得格外拘谨。

他穿着白色的袍子,时刻不忘自己是来干护理工的,可是这却只能提醒菲利普,他是个病人。

他在菲利普面前,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敢机械的完成喂饭,照顾健康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态度,完全把菲利普当作了老板,而忽略了病人的交流,可以说也是做的不能够再错了。

照顾病人的时候,对病人的身体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照顾固然很重要,可是对病人的心理的照顾,也是不能够忽略的。和病人的交流,对病人的尊重,这些都是照顾的方面,可是这位护理工,全都没有做到。

甚至当菲利普想要一根烟抽的时候,他也在提醒着菲利普,这对身体不好,而你现在已经没法做运动了,不要再抽烟——这样的事情,全都让菲利普焦躁不安,这些事情他又岂能不能知道?可是,反复的提醒一个病人‘你有病’,而不注重和病人的交流,这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

疾病夺取的,是菲利普的行动能力,而这些人则根本想要把菲利普放到病床上,当做一个布娃娃来照顾,让他无法再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满意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从李斯特离开了之后,菲利普的胡子越来越长。这样的简单的变化,在暗示着菲利普收到的照顾也越来越差。衰老和肮脏,本来就是和病痛一样不好的东西,而这些也在暗示着,菲利普的病比起来以前,反而是更加不如了。

某种程度上,他已经离不开李斯特的照料了。

而在此时,李斯特却回到了家里,也在处理着麻烦。

一方面,他打发了纠缠着自己弟弟的人,不让自己的弟弟再陷入到那些麻烦和纷乱中。家中的事务,被他打理好了,而另外一方面,他也开始步入了社会,开始想要寻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

他以前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甚至就连驾照都是刚刚获得的,可以说,他的身边,充满了各种不利条件,可是,靠着他在菲利普那里学来的对艺术的些许知识,他很轻松的就获得了面试人员的好感,找到了工作。

如果说这两个人分别代表着知识和情感的话,很显然,离开了黑人代表的情感之后,白人根本活不下去,而白人代表的知识,则是被黑人学会了——种族之间本来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一些种族以前缺少受教育学习的机会。学会了知识之后,黑人也可以很出色。而失去了情感,才会使人活下去的最大难题。

电影里面,并不是黑人离不开白人,而是白人离不开黑人。

菲利普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而在无奈之下,女管家再次叫来了李斯特。

“嘿,你现在的样子,可真是够好笑的。”

看到菲利普的第一时间,李斯特就开始了对他的打趣。菲利普一脸胡子的样子,成了李斯特的笑柄,可这样看上去很不尊重的打趣,让菲利普感受到了久违的欢乐。

比起来生活的僵化,这样的打趣也是可以很有趣的。而这种只存在于朋友间的打趣,也让菲利普再次感到了友谊的温暖。

李斯特是知道如何才能够更好的让菲利普高兴的。

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开着菲利普的玛莎拉蒂,载着菲利普,快速的在马路上超速行驶着。一辆辆汽车被他们甩在身后,他们体验着从来没有过的飙车的快感。

当然,这样的飙车引来的当然只会是警察。只是,当警察们靠近了之后,菲利普和李斯特也马上就开始了表演。李斯特声称菲利普发病了,现在正在紧急送往医院,而菲利普也马上开始配合着他,演出来了一副重病的样子,糊弄着警察。

这一下,警察马上慌了。他甚至主动要求为两个人开道,送他们去医院。而这一些,被菲利普尽收眼底,他也感到了久违的欢快。

这并不是因为飙车,或者说是违法而获得的欢乐,而是因为他的生活中还有着种种体验,让他快乐。

警察们散去了,李斯特点燃了香烟。他抽了两口,递到了菲利普嘴边。菲利普吸着烟,也逐渐的开怀了起来:这正是他想要的:比起来那种整日没有交流,残疾之后就是等死的日子,这样的不同寻常的刺激和欢乐,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而在刺激过后,点上一根香烟,惬意的抽上一口,这样的日子,过得才舒服。

果然,真正能够理解他,懂得他的,还是李斯特。

回到了家里,李斯特给菲利普剔着胡子,而就是这一次,他也没有好好的干活。他不断地修改着菲利普的胡子的造型,连鬓胡子,一字胡,希特勒式的胡子,每一次的胡子造型他都做出来一些改变。而在这些改变的时候,每一次他也都要调侃一番,也惹得菲利普笑声不断。

对于菲利普来说,理解大于身体的照拂。

回来了的李斯特,帮助菲利普再次找到了生活的正轨。菲利普再次恢复了自己的生机,他开始回到了以前有说有笑的日子。而且,逼近如此,和他长期通信的那位女士,也在李斯特等人的帮助下,终于走到了他的面前,和他见了面。

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非常完美的。他似乎完全恢复了受伤前的心情,甚至于,他也带上李斯特,一起去再次玩了跳伞。

他的瘫痪,就是因为跳伞而起的,可是现在,他却丝毫不在意的再次直面这个伤害到了自己的杀手。他的疾病,或许不会好起来了,可是,他的心理,却已经走向了健康。

蓝天之下两只降落伞飞翔着,两个人的友谊,一样也飞上了天空。

友谊的力量,不能够治愈身体,却能够治愈心灵——这也是友谊最伟大的地方。

第二九九节漠视也是不歧视

一直以来,好莱坞的电影评论界,都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存在。他们对新上映的电影,总是会进行种种评论,种种指摘或者是赞赏,用她们的笔锋,来给一部电影打上好或者坏的烙印。而这样的评论,每当到了12月份的时候,关注的人就会特别多,这似乎也已经是评论界的一个规律了。

而今年,自然也是如此。只是,人们似乎又在今年,发现了另外一个规律——每次当利维的电影放映过后,人们总会发现,在媒体上面,都会立即出现对他的电影的评价和分析,这些分析远比一般的电影来得更多。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两点。一来是利维的电影确实很好,经常是媒体眼中的佳品,二来,就是因为利维的电影,总是能够拍摄出来一些新鲜的东西,让媒体感到耳目一新。

而这一次,也是一样的。利维的电影触不可及上映之后,媒体上立即就出现了一片对他的电影的评价。

“一部非常温暖人心的电影。”

“平淡之中道出了真诚,情感得以宣泄,值得细细品尝。”

“轻松诙谐的好故事,对友情的出色描述。”

媒体上面,对利维的新片马上就进行了评价。电影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震撼人心的电影,因此,也没有哪个媒体对它的评价特别高,可是对电影中描绘出来的两个人平淡而真实的友谊,媒体还是报以了高度的赞赏。

而他们给予高度评价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利维的电影给了他们一种拍摄电影时的全新思考。

这些年拍摄种族歧视和残疾人题材的电影不少,可是像这样潜移默化。温情脉脉来书写民族融合的却不多。电影里面的两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对对方的任何歧视行为。富翁不在意护工是黑人,护工不在意富翁是残疾,他们玩笑,他们嬉闹。他们互相刻薄的嘲讽,却从来不去触及对方最软弱的地方,这样的交流和友谊,初看之下似乎太过平淡,但是仔细品味,却只会让人觉得味道无穷。

人们喜欢用一些惊险的。生死边缘的事情来刻画友谊,因为在这种时候,友谊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可是,日常生活中,毕竟是没有太多的生死边缘的机会。一切的友谊,都是蕴含在平淡之中的。能够从平淡中找出来友谊,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

这部电影多少就有了这种意思,这种平淡叙事中蕴含的情感,让人回味起来的时候,会比看电影时觉得更加感动。

而且,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是,它用友谊这个题材。把种族歧视和残疾人的问题,全都轻轻地揭过了。电影中的这种不在意,正是让人最为高兴的地方——要说最大的不歧视。不就是根本不在意么?

有些人拍电影的时候,总喜欢把这些东西当成重点,当成最为重要的东西来突出以下,仿佛不这样做,就不足以使人注意一样。可是,利维却没有这样选择。他拍摄电影的时候,只是在瞄准那些友谊。对于这两个人本来应该有的歧视部分,反而是有些刻意的去漠视。可是这样做,却反而取得了成功。

护工的文化程度低,做事不认真,这些会被嘲笑,可是却没有被嘲笑黑人的文化和身份。残疾人的爱情太文艺,管教自己子女不利,这些被吐槽,可是却没有被刻意的照顾身体残疾,这些对待方式乍看之下不觉得奇怪,但是越是仔细思索,也会觉得他们的这种漠视其实是因为完全把这些当做正常的——这才是最大的不歧视。

不歧视这种事情,本来就该这么表现——一部同性恋电影,拍的像是爱情片,一部种族歧视题材,拍的像是一部反映友谊的电影,这种完全把这些受歧视人群当做正常人来拍摄的做法,让人惊艳无比。

人们看过了电影之后,关注的会是两个人的身份,对于黑人白人这种超越种族的友谊反而觉得正常无比,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敬佩的?

而且,一般的电影如果这样处理,那么就算是反映出来了友谊,也很难反映好民族差异和民族矛盾这个问题。可是这一部电影却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他的切入点,就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一个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东西,可以说是精神象征。而文化的融合,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民族融合的影子。而电影中,很好的反映了文化的融合。黑人可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也可以把自己的激情用于创作画作,还可以随着音乐起舞;白人也会满意黑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喜欢上黑人式的生活作风,用黑人的方式接近女性。这些方面,是两个文明的互相接触,也是两个文明的互相融合。

这两个人,是两个人物的形象,也是两个民族的象征。他们的交流,就是民族融合的标志。

当然,电影做的好的另外一点,也是在刻画两个人的种族属性的时候,没有忽略他们的共同点,使得电影变得不可信。

电影注意到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种族融合也好,残疾人复健也罢,最为重要的地方,都在于融入社会,这一点上,电影也表现得很好。黑人护工从一开始不被家里的任何人接受,在社会上刚刚入狱,甚至自己的母亲都责怪他,到后来离开时获得了所有人的友谊,在社会上很好的融入,这是他的进步。而富翁从一开始对周围的事务充满了猜疑和不满,到最后可以和黑人一起撒谎欺骗警察,完全玩心大起,也可以说是逐渐得到了自己的乐趣。这两个人在这件事情上找到了重合点,也让电影获得了成功。

这个成功在有些人看来简直是太简单了: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