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块内容是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所不清楚地,因此就听得更是认真了。
“如今在大洋上,敌我相遇,比得是谁的炮准、谁的炮程远,谁就有优势能先一步把对方的船打沉。”
钟进卫这话很容易理解,因此两位听众还是没说话,继续专心地听着。
“其次还要比谁的船快,这点也非常重要。船快了,我打不过还跑得了,我打得过就能追上你。”
钟进卫说到这里后,歇了口气,看了下温体仁,再转向崇祯皇帝道:“陛下,我们大明的船和炮,和西洋人比起来,至少在目前没有优势,甚至还处于劣势。”
崇祯皇帝听了,一颗心就提起来了,他皱着眉头,鼻翼微张,问钟进卫道:“那如何是好?”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的表情,知道他担心了,就笑了下,然后宽慰他道:“陛下也无须忧心,如果只是在大明近海作战的话,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但从远期来看,还是必须要在这两方面胜过西洋人,至少也要有一样的水平才行。”
温体仁听了钟进卫的回答并不满意,他问道:“中兴侯,陛下要得是解决的法子,有么?”
钟进卫听到温体仁问话,就转向他说道:“温大人,要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成立船舶研究所和火炮研究所,集大明的精英来研制出比西洋人更好的船和炮。”
都已经有其他研究所成立在那里了,现在多几个研究所也没关系,崇祯皇帝就直接吩咐钟进卫道:“研究所之事,就由钟师傅来操办吧。”
“是,陛下。”钟进卫答应了下来,马上他又想起一事,就补充道:“徐霞客前往欧洲后,也可以令他收集相关的人才和资料,做两手准备。”
“如此甚好,钟师傅,西洋的事情,还是你最为熟悉。有关这次出使的事情,还是你去交代给那徐霞客吧。”
崇祯皇帝对钟进卫说完,又转向温体仁道:“温卿,内阁拟份旨意,下发给两京十三省,让船舶和火炮方面擅长的人员,无论官民,一律前来京师。”
这些事情一安排完,有关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事总算告一个段落。崇祯皇帝不由松了口气,正待说几句表扬钟进卫和温体仁的话,却听到殿外有急促地声音传来:“江南八百里急递!”

第五百零一章 南京民变
不一会,一个内侍匆匆进入文华殿,跪地高举一份急递奏道:“周阁老从南京发来八百里急递!”
殿中的内侍赶紧上前取过急递,转呈给龙椅上的崇祯皇帝。
钟进卫和温体仁互相看看,心中都很疑惑。南京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要用八百里急递?
两人没有说话,面对着崇祯皇帝,静待结果。
只见崇祯皇帝脸色严峻,几下就拿出奏章看了起来。
他越看脸上的怒气越盛,忽然猛地一下把奏章拍到了御案上,高声怒喝道:“一派胡言,岂有此理!”
温体仁和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如此震怒,心中都为之吃惊。皇上如此生气,看来发生了不好的大事。
钟进卫抢先问道:“陛下,出了什么事了,可是和那复社有关系?”
之前的时候东厂就传回消息说复社大集会,隐约还和周延儒有关系。王承恩那边表示已经派得力番役去细查。
现在突然间周延儒来了个八百里急递,使得崇祯皇帝如此震怒,莫非是发现东厂在查他,就先来告状了?
钟进卫虽是如此想的,却也没有把握,问出话后看着崇祯皇帝,等他回答。
崇祯皇帝闻言看向钟进卫,面色稍微舒缓了一点,摇了摇头,然后用恨恨地语气道:“周延儒状告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为非作歹,引起民变。他要朝廷撤销皇家银行,惩罚提出如此恶政之人,以安民心。”
他说完后,一挥手让内侍把周延儒的奏章转给温体仁和钟进卫过目。
钟进卫和温体仁听了崇祯皇帝概要性地叙述,明显怔了一下。然后他们的眉头都锁了起来,没想南京竟然还出现了民变。
这周延儒说要惩罚提出恶政之人,岂不是说要惩罚中兴侯,甚至温体仁也跑不掉。
这一奏章的打击面还真广,周延儒是准备干吗,开地图炮?
钟进卫心中暗想,如果要真要这样,是不是太不理智了。因为开地图炮的人,拉得仇恨太高,基本不会有好下场。
他很好奇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是如何为非作歹,竟然会引发民变。
急递首先是到了他的手里,钟进卫马上就展开看了起来。
他越看越觉得这是扯淡,哪有如此胆大包天的人,真以为大明的御史,厂卫都是死人,可以如此胡作非为。
钟进卫一边看一边评论道:“荒谬,荒谬!”
温体仁听了就更好奇了,崇祯皇帝看完后说一派胡言,岂有此理;中兴侯一边看一边说荒谬。这奏章里面到底说得是啥内容?
幸好钟进卫很快就看完了,把急报递给了正等得不耐烦的温体仁。
“陛下,臣以为,这民变绝对没有如此简单。这急报中所描述的事情,不见得是真的!”钟进卫斩钉截铁地对崇祯皇帝奏道。崇祯皇帝点点头,他也同意钟进卫的看法:“大明皇家银行在京师好好的,派到南京后竟然会有如此作为,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温体仁一边听着两人的讨论,一边快速地看完了急报。
原来急报中说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的官吏到达南京后,就利用手中权力,为非作歹,向南京的钱庄索贿,甚至直接侵吞钱庄的钱财,还有奸淫妇女的事情发生,搞得民不聊生。最后百姓忍无可忍,聚集起了几万人围住了大明皇家银行分行所在,要求他们滚蛋。
以周延儒的文采,把这些事情写得栩栩如生很容易,把皇家银行南京分行的官吏描绘成了十恶不赦的贪官污吏,又洋洋洒洒地一大段控诉皇家银行成立是极其错误,是与民争利,是违背祖制的等等。
最后他恳切地请求崇祯皇帝为平民愤,要把皇家银行南京分行的人绳之与法;为抚民忧,撤销皇家银行作为银行业的管理地位和功能。
温体仁把急报还给了内侍,心中明白了为什么刚才崇祯皇帝和钟进卫会那样说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当慎重。”温体仁奏道。
“朕明白,大明皇家银行的职能和好处已经在京师体现出来了,绝不可能因噎而废食。就算南京分行真出了什么事情,也只能就事论事!”崇祯皇帝的态度非常明确,绝对不会同意周延儒所请。
温体仁对崇祯皇帝的表态很满意,这新创的大明皇家银行虽不是自己搞出来的,可这是自己在首辅任上成立的,也算是自己的一项业绩,岂能容别人随便就推翻。
他接着奏道:“陛下,南京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能听信一面之词。现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南京的真实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
崇祯皇帝看着温体仁点点头,表情严肃地说道:“朕知道。”
钟进卫忽然想起一事,连忙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东厂不是有派人在江南调查么,此事应该看看东厂那边有什么消息?”
他这时候其实并不怎么相信南京那边其他文官的奏报,反而更相信厂卫。
因为在历史上,明末的文官实在太没节操了。
崇祯皇帝经钟进卫这么一说,也想起来之前就已让王承恩派了得力番役前去江南调查周延儒一事。
现在南京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还搞出了民变,东厂番役不可能不知晓。
于是,他传旨让东厂提督王承恩觐见。
谁知传旨的内侍还没出文华殿,就见到王承恩急匆匆地赶来了。
只见王承恩脸上微微出汗,面色严峻,手中拿着一份东西,一进文华殿,就高声道:“陛下,江南民变!”
这说曹操,曹操就到,还真是巧了。
王承恩走得近了,就继续奏道:“南京番役八百里急递,奏报南京民变一事。”
崇祯皇帝一听,连忙命令道:“速速呈上来。”
王承恩其实已经知道周延儒有急递送达御前,因此他在收到手下的急报后,也连忙赶过来。因为走得快,以致脸上都出汗了。
现在听到崇祯皇帝的催促声,不敢怠慢,连忙把手中的急报亲自呈了上去。
钟进卫和温体仁看到王承恩手中的急报好像比较厚,内容应该有不少。
他们俩此时非常想先睹为快,可上面还有一个崇祯皇帝,只好又去观察崇祯皇帝的表情,借此猜测这次的急报中又会说些什么。
只见王承恩来到御案边,把手中的急报展开,一份一份地平铺到崇祯皇帝的面前。
崇祯皇帝便一份一份地看起来,只见他看到后面,眉毛倒竖,怒喝道:“胆大妄为,岂有此理!”

第五百零二章 真相到底如何
钟进卫听得一怔,难道周延儒的急报是真的?这样的话,那些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的人真得是脑袋被门夹过了,竟然以为自己如此胡作非为就不会有事,还是说他们本身就不想活了?
温体仁却和钟进卫的想法不同,毕竟他对崇祯皇帝的把握比钟进卫要强多了。如果东厂的急报和周延儒一样的话,就不大可能再重复说什么胆大妄为,岂有此理的话。
果然,崇祯皇帝看完东厂急报中的最后一份内容后,一边示意王承恩把东厂急报转去给钟进卫和温体仁看,一边怒喝道:“周延儒太让朕失望了,凭他一个阁老,就能在江南一手遮天不成!”
温体仁一听,心中一喜,皇上不顾礼仪,直呼周延儒的名字,说明已经非常生气了。看来周延儒在之前的急报中肯定有不实之词,犯了欺君之罪,否则皇上也不可能说他一手遮天。
想到这里,他的心就放了下来,大明皇家银行这项功绩显然不可能有事了。
不过温体仁的表面还是装出非常关心地样子奏道:“陛下,南京民变的实情不是玉绳所言么?”
崇祯皇帝气得面色铁青,声音很大地说道:“颠倒黑白,恣意妄为,朕绝不轻饶他!”
说到这里,他看温体仁还是露出疑惑地表情,就解释道:“他的急报和东厂的急报所描述的完全是两样,此乃有人鼓动造谣闹事所致,朕一定要严惩。”
此时,钟进卫已经看完急报了,把手中的资料递给了温体仁,然后有点疑惑地对崇祯皇帝道:“陛下,南京不是也有六部,还有应天府么,怎么他们就不管事,任由那些人闹事?”
“哼,朕瞧着是周延儒以阁老的身份压住当地官员不管。”崇祯皇帝不是笨蛋,这急报两边一对比,心中便有了数。
因为南京的那些官基本都是闲职,是养老用的,并没有实权。而周延儒是京师内阁的辅臣,有实权。一有纠纷,肯定是以周延儒为尊。
温体仁此时已看完东厂的急报了,心中对整个事情也有了了解。
原来当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成立后,勒令南京的钱庄交准备金,并准备核实各钱庄的账务时,突然就出事了。
先是大街小巷出现了很多大字报,说南京分行的人如何如何的作恶,然后有生员聚众口诛笔伐其恶行,宣传不实言论。
最后在众多生员的带头下,领着钱庄的职员、家属和不明真相的百姓,人数多达几万人前往南京分行所在闹事,甚至烧了南京分行,把两个来不及躲避的职员给打死了。
本来南京的官员都在讨论要学京师成立一个类似为民银行的银行,却听到了这个民变的消息。
他们对于生员带头闹事之事并不陌生,因为在大明的官场,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并不少见。只是以前的规模并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严重。
除了在万历皇帝当年派出矿使挖矿收税时,所闹的那次。因为当时万历皇帝所做的事情是触动了所有人的利益,不但是生员,包括地方官员都反对,所以当时闹事的人甚至杀了那些矿使和他的手下,把巡抚衙门烧了都没什么事情。
这次大明皇家银行南京分行的事,只是影响到了钱庄,官员还能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地方官员并不反对。
他们原本在民变刚发生之时想派兵驱散,没想却被周延儒给压住了,说什么这么做不好,杀士坑儒,不是我们儒家弟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当地官府不管,士子就闹得越凶,最终形成了那么大的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然,这个严重后果,都是皇家银行南京分行所承担了。
温体仁看完急报后,心中有点犹豫,这事还真不好处理。
因为有过先例在,当年的矿使事件闹得比这还凶百倍,规模更大,涉及好多个地方。最终的结果却是万历皇帝获得了骂名,矿使被收回,闹事的人只是象征性地杀了几个收场。
大明官场的人,无论谁,都是从生员过来的。要先提议说对付生员,本身也会被人诟病。
温体仁想到这里,不由得沉默了。
不过大明官场也有人不是从生员过来的,此时的文华殿内就有一个,他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此事一定要严惩,哪有如此目无法纪之人。要是这样,以后谁还会为朝廷办事?以后那些生员一有不如意了,就起来闹事,那还有王法么?那两个被他们打死的人,公道何在?”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他年轻有血气,想得和钟进卫一样,对于那些敢和朝廷公然作对的人,他岂会轻易绕过。
现在他见钟进卫也支持他,就赞同道:“钟师傅说得对,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区区士子。”
他说到这里,转向温体仁命令道:“温卿,此事须得严办,内阁拟旨,拿周延儒进京问罪,南京当地失职官员就地免职论罪,另有司缉拿闹事之士子。”
钟进卫听得点点头,这些措施都是依律而行,算是公道。
可没想温体仁犹豫了一会,却出言劝道:“陛下,此事还得慎重。南京民变涉及到众多生员,还有当地官吏,甚至有一个当朝内阁辅臣。另则眼下只有两份急报,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还待查清为好。”
温体仁这是老持成重,也不能说错。
毕竟这事涉及面有点广了,光凭东厂的一份事情经过描述的急报就否定了内阁辅臣的急报,也说不过去,至少得要有证据才行。否则就算在内阁强行通过了崇祯皇帝的旨意,给事中那边也很有可能会驳回来。
王承恩在一边听得有点生气,不过他却没有做声。文官和厂卫不对付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再说这份急报中确实如同首辅所说,除了一份街头揭下来的大字报外,却没有其他证据,只有一个事情经过的描述而已。
崇祯皇帝听了温体仁的话,心中也冷静下来了。
他是相信东厂急报中的内容,可京师的官员却不一定,如果就凭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