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藩王宗室们一听,都纷纷点头。这御寒之物可不是像船一样,可以来回利用。
他们看了世界地图,把北美和大明一比较,就能得出来大致那边的气候会如何。
一个臣民至少一套不能少,总不能让他们到了地方就脱下来再送回给大明的下一批人吧。到了那边再被冻死冻伤才不划算呢!
这个问题相当棘手,一摆到众人面前后,一下变成了制约藩国人数的重要因素了。
藩王宗室们包括那些文臣都看着钟进卫,想着能不能得到一个好主意。
钟进卫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他笑着道:“此事有两个解决途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朝廷已经放开和蒙古的互市,往张家口的道路也在重新扩建中。。。”
钟进卫说这些话时,脑子灵便的人已经想到了,蒙古最大的特产是什么?就是毛皮!而毛皮就是御寒衣物的最好原料。
这些人想到这里,不由暗暗吃惊,原来朝廷早就开始布局了。要是之前不答应封建海外的话,说不定朝廷还真可能会用强。
其实他们想多了,在钟进卫的建议下,一开始增加和蒙古的互市,只是基于分化拉拢以及腐化蒙古人而做出的决策。
钟进卫在刚才也是灵机一动,想到扩大互市可以带来的这个好处。
也因此,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等人都没听钟进卫说过,此时听了不由都暗暗点头,当初开放互市的决定还真是好处多多。
钟进卫接下来的话果然就是他们所料的,让他们在这十年时间内去获得足够多的毛皮来做衣物。
当说完这点后,钟进卫继续说道:“还有另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在刚才第一个法子的基础上,先到北美的人,可以先和那边的土著做生意,换取他们手中的毛皮。在那边做好了御寒衣物送回来,或者直接送回来在大明进行加工成御寒衣物都可以。”
唐王听了,觉得这法子确实也可以,不过他还是有点怀疑,因此开口问道:“中兴侯,你确信那边也有大量毛皮?”
钟进卫笑笑,看向唐王道:“印第安人那种生活方式,恐怕最多的就是毛皮。如果你们不信,可以问问李维。”
有些藩王宗室一下没反应过来,李维是谁?便东张西望地看了起来,好像没有这个绯袍官员吧?
幸好李维听到中兴侯点名,就开口说话,把他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中兴侯所言极是!这条航线上,一直到北美,在路上遇到的部族都会有数量不等的毛皮。”
藩王宗室们见去过北美的这个百姓也如此说,才相信了毛皮的这个来源。有这两条路子,当是能多做一些御寒衣物了。
崇祯皇帝在御椅上听着钟进卫说话,心中暗暗决定,再多开几个互市,以便这些藩王宗室能获取最多的御寒衣物。
这么一来,却是欢喜坏了那些和大明交好的蒙古人。他们手中的毛皮价格,那是水涨船高,生活为之大大改善。
然后蒙古人开始享受大明出产的各种奢侈品,还互相进行攀比。比如待客,要不拿出几套精美的瓷器,都不好意思招待客人。
当然,这些奢侈品在蒙古人中的大卖,少不了钟进卫这个幕后黑手。
他在后世的时候,就很感慨不少人迷恋欧美的奢侈品。辛苦赚到的钱,只是换来一个攀比的奢侈品而已。
他非常佩服那些会运作此道的欧美人,让成本低廉的一件可有可无地商品,变成了一个吸金石、聚宝盆。
不过后世之所以会出现大批崇拜欧美,以购欧美奢侈品为荣的人,除了欧美人本身懂得运作之外,还跟国人的历史有关。
如今这一世,钟进卫相信,就是再过几百年后,情况只会反过来,全世界的人都会以用大明的奢侈品为荣。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与大明交好蒙古部族的生活条件,极大地得到了改善。这一事实又吸引了那些中立的蒙古部族,甚至远居漠北的蒙古部族,也纷纷向大明示好,以其能获得交易的资格。
这些额外的好处又是此时殿内这些大明决策者所没有想到的,此时的他们,对于眼下良好的联动都已很满意了。
钟进卫看看殿内的情况差不多了,就走到一个屏风前面,从内侍手中要过细棍,然后说道:“另外再提醒你们一点,就是有关美洲的情况。”
现在殿内的藩王宗室,只要是钟进卫说话,就都表现得很安静,生怕错过了什么没听到。

第四百九十九章 藩王会议(9)
钟进卫在全殿的目光注视之下,用细棍指着地图说道:“就我所知道的情况,美洲地区,以这里最为富饶,类似大明的江南地区。”
藩王宗室们一听,哪还顾得上矜持不矜持,纷纷围上了钟进卫所在的屏风。动作慢了的人,看着满满围成一圈人的背影,只好在外围跳脚瞄地图,以期望能第一时间看到钟进卫说得是哪个地方。
文华殿内一下变得乱哄哄地,没了个秩序。
礼部尚书何如宠见此很无奈,只好又出来维持秩序。可这次就不是他咳嗽一声就有效果了,费了好大力气才让殿内安静了下来。
钟进卫也觉得这种方式不是很好,就让内侍把屏风排成一个半弧形。他自己指地图的时候,其他内侍能看到他指的地方,然后在自己这边的地图上也能正确指出来,让所有的藩王宗室都能看清楚。
钟进卫指得地方就是密西西比河流域,这里的土地肥沃,是农作物的重要产地。
藩王宗室们看了之后,就暗暗记在心中,想着要是到了北美后,就第一时间冲向这里,占据北美的江南。
接着钟进卫又用细棍指着后世巴拿马区域道:“美洲的这个地方最为值钱。因为这个地方最为狭窄,也最容易开挖出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只要拥有这个地方,就等于拥有了一个聚宝盆,坐地收钱,钱财源源不断!”
钟进卫这一描述,藩王宗室们的眼睛马上就盯上了地图中巴拿马区域,心里想着是不是要先吃下这里为好,还是要那江南地区呢?
这次包括在御椅上的崇祯皇帝,都为之心动了。甚至冒出了是不是自己派兵占了那地区,岂不多一大财源!
不过他也就这么想了一下,然后就把这个念头按了下去。要是好地方被自己给占了,那么这些藩王宗室还不得有一大把意见,搞不好会影响封建海外之策,这是崇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钟进卫看那些藩王宗室的眼睛,就明白他们想把这些地方都纳为己有。
他心中暗自一笑,先把细棍还给了内侍,然后大声地说道:“这两处地方好是好,但其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什么坏处?”福王世子一听,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
“因为肥肉是人人都想吃的!陛下有令,诸位王爷之间不得互相打架,但你们不要忘记了,还有西洋人。他们也会来抢夺这两块宝地,甚至说不定现在就已经准备抢这两处地方了。因此,王爷们想占了这两处地方之前,先惦记下自己的能力,到底吃不吃得下。”
钟进卫的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泼到了藩王宗室们的头上。不过想想也是,好地方当然是有人眼红的。
不少藩王宗室开始暗暗盘算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实力,以便能扛住西洋人攻击的前提下,抢在其他藩王前头去占下这几处地方。
不过钟进卫接下来的话,又让他们有点犹豫了:“当然,南北美洲还有不少好地方,只是我不记得具体在哪里了。反正我听说过,南北美洲,有很多金银铁等等矿产。”
钟进卫说完之后,便不再管这些藩王宗室,让他们自己去衡量吧。
然后他走回原来的位置,向崇祯皇帝一躬身奏道:‘臣该说得都说完了。”
崇祯皇帝听了后,把目光转向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的嗓子刚才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经好多了。他在看到崇祯皇帝的示意后,转身对殿内的藩王宗室说道:“谁还有问题?”
藩王宗室们此时已经灌了满满一脑子有关封建海外的事情,而且刚才温体仁和钟进卫说得也比较全面,他们根本记不得还有什么要问得了。
因此,温体仁说完之后,没有一个人出声。
温体仁等了一会,还不见有人说话,就对崇祯皇帝奏报会议可以结束了。
收官的话当然是崇祯皇帝来说了:“藩王封建海外一事,还需保密。朕会派厂卫看着的,如若有人泄密以致此事出现波折,朕是绝不会答应的。”
东厂提督王承恩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冒了出来,向崇祯皇帝回道:“请陛下放心,奴婢(臣)一定尽心办事!”
崇祯皇帝扬了下手,让两个大明最大的特务头子退下,然后继续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先行安排人员前来京师报到,准备前往美洲一探究竟。后续事情,在合适的时候,朕会派人通知你们。”
藩王会议就在崇祯皇帝话音落了之后正式结束,这次藩王会议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会议内容和意义被后世的学生所牢记,因为他们每次大的历史考试都会考到相关的内容。
藩王会议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相关的小会却还要不断地开。
当日午后,钟进卫、温体仁齐聚文华殿和崇祯皇帝商议藩王宗室封建海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温卿,首批前往北美的船队安排得如何了?”崇祯皇帝首先询问温体仁。
“臣已从东南调了部分有大洋经验的船只到天津卫听令,且船员的家属随船一起到,将安顿到京师来。”温体仁向崇祯皇帝一躬身,然后回答道。
这是以船员家属为人质,避免那些船员一去不返或者出什么幺蛾子。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前期往北美查探,并核实沿途要建大型补给点的地方是否真得合适,并不需要太多的船只,用这种救急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并且首辅还考虑到了保密、忠诚问题,已经算是做到位了。
他想到这里,就看向钟进卫,问他道:“钟师傅,如何同化北美的土著,是否已有具体的想法?”
钟进卫看了温体仁一眼,才回答崇祯皇帝道:“臣是有一些想法,并且温大人那边也会安排一些人一起群策群力,商议出一些妥善的措施。”
崇祯皇帝“哦”了一声,就问温体仁道:“温卿,你准备安排什么人?”

第五百章 扫尾小会
“陛下,臣想那北美土著应该和我大明西南土司中的一些落后部落差不多。因此臣建议给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朱燮元下道圣旨,让他调拨熟悉土司事务的官吏进京商讨此事。”
温体仁之前并不是随口给钟进卫说安排人,而是因为他心中早有计较。因此崇祯皇帝这一问,他就能马上回答了。
“此策甚善。”崇祯皇帝一听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赞同道。
钟进卫也在一边听得点头,不过他还是有补充:“陛下,肯定也有部族是不愿被同化的。对付这些部族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既能减少藩王征服他们的难度,又要尽量保存这些部族的人口为藩国所用,也需要好好研究。”
崇祯皇帝听得很满意,对钟进卫道:“钟师傅考虑地甚是周全,不过此事该如何做为好?”
总不能说就在大明官衙内随便动动脑子,就有良策了。因此,崇祯皇帝才会有此一问。
钟进卫沉吟了一下,并不是很有把握,他就向崇祯皇帝奏道:“此事我再找那李维看看,另外最好再找找其他到过北美的大明百姓,多收集点信息,由此得出来的对策才会有针对性。”
崇祯皇帝听了,无声地笑了下,才对钟进卫说道:“朕已让东厂去查探有到过北美的百姓了,相信不久会有消息。”
“陛下英明。”钟进卫一听,马上拍了一个马屁过去。反正费点口水,不用花钱,成本很省。
温体仁倒是在一边微笑,并没有跟进。等了一会后,他对钟进卫道:“中兴侯,你打算什么时候可以让藩王宗室派人前往新军进修?”
崇祯皇帝一听,也很关注这件事情,就看着钟进卫。
“初步的想法还是要等新军训练出来后,有过实战经验,再进行一番总结后训练下一批新军时,再让藩王宗室们的人过来进修。”钟进卫想了下回答他道。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钟进卫,诚恳地说道:“钟师傅,你的新军又和藩王封建海外一事有了莫大的关系,千万不能让朕失望啊!”
钟进卫听了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放心,新军的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燧发枪也已研制出来了,另外臣还让兵仗局提供纸质子弹,极大地提高了装填速度,等这火器正式装备后,必能大展神威。”
崇祯皇帝的眉头一扬,有点欣喜地问道:“钟师傅,果真如此?那纸质子弹又是何物?”
温体仁也面带微笑,看着钟进卫。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正不断地给他们带来惊喜。
钟进卫就把纸质子弹给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介绍了一番,这东西并没有技术含量,一说就都明白了。
崇祯皇帝饶有兴趣地道:“钟师傅,你安排下,朕要见见这新式火器和旧有鸟铳的对比演练。”
钟进卫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就答应了下来。因为在昨日的时候,刚好有过一次实弹射击对比,效果很好。
温体仁在一边看这君臣两人高兴地样子,想起钟进卫早上说的话,不由提醒道:“中兴侯,别忘了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钟进卫一听,哑然地看向温体仁,见他有点担心的样子,马上便收住了笑容,庄重地回答道:“温大人放心,小子虽年轻,却不是得意忘形之辈,我一定会注意的。”
温体仁见此满意地点点头,这点他确实可以相信他。因为他虽贵为侯爵,却从无忘形之事发生过。
钟进卫转向崇祯皇帝,面色稍微有点忧心地说道:“陛下,对于西洋人,臣唯一担心的是远洋海战的问题。”
“哦,钟师傅为何有如此一说?”崇祯皇帝一听,连忙问道。
“陛下,海战不同陆战。在大海上,一望无垠,你发现我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你,不存在陆战上的多种因素。”
钟进卫这话指得是什么,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明白,因为就在上午的时候,钟进卫就已经介绍过了。
他们两人都没说话,听着钟进卫在继续讲解道:“而且今时不同往日,以往海战的胜负,最终还是需要经过跳舨战分出胜负,但如今不一样了。”
这块内容是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所不清楚地,因此就听得更是认真了。
“如今在大洋上,敌我相遇,比得是谁的炮准、谁的炮程远,谁就有优势能先一步把对方的船打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