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现在就在路上直接就撞见了农民军,还抓获了绝大部分以后牛逼哄哄给大明一直添麻烦的人。
就一个李自成跑了也就跑了,自己只要好好辅助崇祯皇帝把农民起义的根子给解决掉,就算跑了李自成,他也翻不起浪。
钟进卫想到这里,也就不再关注李自成的事情。
但摆在他眼前的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置这三千多俘虏。
钟进卫自己是要去陕西,可沿路的官府供应自己这支近千的军队就已有不少的压力,要再带这三千多张嘴随行的话,估计吃得问题不是很好解决。
于是,钟进卫和马祥麟等人开了一个小会,商量这个事情。
钟进卫让他们群策群力,自由发表意见,看如何安排最好。
在钟进卫说完之后,没有人开口,稍微有点冷场。马祥麟看看几个人都沉默不语,就说道:“侯爷,这些其实只是饥民,朝廷一般的原则就是遣返原籍,严加看管。”
钟进卫摇摇头道:“就是没得吃了才变成流贼,现在要遣返原籍的话,就有吃得了么?”
马祥麟知道关键还是吃得问题,但朝廷一般就是这个做法,遣返回去,当地官府有余力地就救济一点,没有余力的就让他们听天由命,只是会看管他们,不让他们再次造反。
马祥麟见钟进卫看着他,就回答道:“让朝廷拨点粮饷过来,能垫肚子就行。”
有了马祥麟带头,讨论的气氛就热烈了点,顾百川此时也插话道:“朝廷拨粮饷,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钟进卫点点头,然后问道:“还有其他办法没有?”
锦衣卫千户谢栋见马祥麟的建议不好,也没有受到中兴侯的任何斥责,就大了胆子道:“侯爷,既然没吃的,放他们回去铁定又会造反,不如趁现在。。。”
他说到这里,用手成刀往下一比划。
钟进卫见了一怔,连忙摇头道:“不行,不行,这些都是大明的百姓,不能这么干。”
既没吃的,又不想杀俘,这个难度很大。一伙人一下没有了主意,没人继续说话气氛就冷了下来。
钟进卫看着这几个人都是皱着眉头在思索,但就是不说话,看来是没主意了,他只好自己也想想办法。
站钟进卫身后侧的胡浩虽职位低,可他是钟进卫的救命恩人,平时也是护卫在钟进卫的身边,对钟进卫的脾气也有了了解。现在见他们都没主意,就凑过去插话道:“侯爷,我们后面不是有粮车么!”
众人一听,眼前一亮,但见钟进卫却摇摇头道:“不好,这些粮车是打算用在陕西的,这还没到陕西就用了不妥。”
但钟进卫受此启发,一拍手掌道:“有了。”
“呵呵,还是侯爷厉害,一下就有主意了。”李老四见胡浩都凑过去说话了,他也跟着说上一句,感觉自己参与侯爷的会议说话,显得自己的身份好像变高了不少,心里微微有点得意。
“侯爷,有什么办法了?”顾百川也来凑趣,顺着钟进卫的话头问道。
“之前不是说过要分流一部分灾民去张家口么,就把这些战俘都打发过去得了。我再向皇上写个奏疏,让京师那边把水泥厂的人早点派到张家口来。”钟进卫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这方法确实是个解决的办法,张家口那边正好有大批的粮食,不怕多这么多张嘴。
但谢栋有点担心,提醒道:“侯爷,这些人虽然之前是饥民,可他们现在也是有组织的对抗过朝廷,一起发配过去了是不是会有问题,要是在张家口造起反怎么办?”
谢栋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些人都是有上下级组织,有些人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而且过惯了流贼的生活,会不会不再过以前的苦日子,值得探讨。
钟进卫想了一下,对谢栋说道:“无妨,那边有白杆军在,这些人翻不了天。另外,农民军中的头目不能这么便宜就放了,不和这些农民军一起发配到张家口去。”
“那侯爷的意思是。。。?”马祥麟一边说着一边学之前谢栋的手势,单手成刀,往下一劈。

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何处置
对于这些农民军中的头目如何处置,钟进卫的心中还是有点犹豫的,只是他知道不能再让这些头目和这些农民军士卒在一起了。
他见马祥麟又是提出了杀的建议,稍微想了下,还是摇摇头道:“现在我也不知道,等我再想想。”
反正流贼的头目也没有多少人,中兴侯啥时候想处置了都行,几个人如此想。
既然对农民军的处理结果已经出来了,马祥麟就向钟进卫告退,去把那些头目给单独带出来,另行监押。
这些农民军一直在惶恐不安中,虽说有说过投降不杀,但现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万一这个什么侯爷像那个洪剃头一样,先招降了,转头又把投降他的人都杀了,那就惨了。
然后他们看到那些虎视眈眈地骑军把他们中的头目都分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心里就稍微好了点。
既然把这些头目分开了,那肯定是要区别对待。要区别对待,至少他们不会比那些头目更糟了,否则要分开干嘛,一直一块杀了不更省事。
倒是那些农民军头目此时更是惶恐起来,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想过,他们造反能把三百来年长的大明王朝如何。不过他们也都有觉悟,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只不过没想到会这么早来。
钟进卫没有先理会那些头目,在马祥麟回来禀告已分开妥当之后,在一众人等的护卫下,来到农民军士卒俘虏所在地,看着这些奉令蹲在地上的农民军。
“你们胆敢造反,按律都是抄家灭族的下场,可本侯爷也知道你们造反是有情可原。所以。。。”钟进卫根本没有看过大明律,只是根据自己在电影电视剧中得到的信息张口就说。他在说到这里时,停了下,扫视了一遍这些蹲地上的农民军士卒。
蹲着的人全部抬头看着他,惶恐不安地等着自己命运的宣判。
“所以,本侯爷判你们劳改。。。”钟进卫一漏口,把后世的名词说了出来,他赶紧改口道,“就是流放你们到张家口,给官府免费做工十年。”
说到这里,他看着这些农民军个个衣衫褴褛,同情心又上来了,马上改口道:“此去张家口路上表现良好,不跑不闹,则到了张家口后减为五年。”
这些农民军一听,流放到张家口,这也叫流放?而且路上不跑不闹,就只需要五年,至于免费给官府做工,那不就是服徭役么?自古以来服徭役都是给官府白干地,而且还得自己带吃的,根本就不用强调免费。现在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带吃的,既然要自己做满五年,那就是说官府管饭要管五年了。
经过他们这么一解读,钟进卫嘴上的劳改政策,一下在他们眼中变成了行善之策,当即一个个脸上先是露出古怪的神色,而后就是狂喜。
这些农民军士卒在当流贼的时候,不但生命得不到保障,时刻担心官府的围剿,而且也不是经常有的吃,还居无定所。现在能去张家口做事,换口饭吃吃,就他们现在的条件,他们甚至都开始考虑,要不要在路上闹一闹,不让官府减去那五年。
钟进卫看他们的神态,虽有点奇怪,不过他也不在意。
他看了下天色,就让马祥麟派出骑军押送这些农民军,再让谢栋派了十名锦衣卫协调在路上的供给。
押送的白杆骑军走出没多远,就碰到了大同军和商队。锦衣卫的一个百户传达中兴侯的命令,让八百大同军接手农民军的押送,白杆骑军就只留一百,其余人等接替大同军押着饷银返回黄河渡口。
商队的人看到官兵押着这么多流贼过来,惊奇之余议论纷纷。没想到前面这战事打得这么大,幸亏是打赢了,否则这么多流贼迎面遇上,自己这支商队就是羊入虎口了。
然后他们又看到那些被官兵押走的农民军,个个脸上不见一丝沮丧或悔恨之色,反而是一脸喜气,不由得又感到纳闷。要是光从他们的脸色来看,还以为是这些流贼打赢了呢!
商人的一些疑问慢慢地都汇总到了王岩这里,因为他和官兵的关系最好,这些商人潜意识地都以他为主了。
王岩自己也觉得纳闷,刚好看到一个眼熟的锦衣卫,就上前打听了一下。
商人们看到打听完消息回来的王岩是一脸地惊奇,更是好奇,有头有脸的几个商人就围着王岩八卦。
当王岩把中兴侯给流贼的待遇说了之后,这些商人纷纷称赞中兴侯的仁义。
其他身份低点的商人就在这些有身份的商人八卦完后,找各种理由来八卦。没办法,现在走路闲得无聊,这么多有疑问的事,不八卦下会死人的。
就这么一边聊一边走,很快就到了黄河渡口。
钟进卫早已等候多时,见他们到了,也不给他们休息,命令他们跟随大军直接进入陕西境内。因为打了这次仗,耽搁了不少时间,得赶下路才能到达预定的宿营地。
深夜,钟进卫写完奏章,交给信使用八百里急递给崇祯皇帝送去。
然后他屈指一算,发现自己离开京师已有月余,也不知道京师那边是否按照自己和崇祯皇帝商量好的步骤在逐步实施。
钟进卫又想到经过今天这次遭遇战之后,应该会比预期早回京师。到了京师之后,就是自己告别光棍的时候了。
还别说,在忙得时候不想倒也罢了,这么一静下来,一想起婚事,钟进卫就想起了远在通州的阿奇,不由得很是想念。
在这个世界上,钟进卫最聊得开的人就是阿奇。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阿奇就去服侍他,而钟进卫那时又是无所顾忌的时候,什么都和阿奇聊。
而后崇祯皇帝下了封口令,钟进卫来自后世的内幕就只有崇祯皇帝、王承恩、温体仁知道了。
钟进卫又不可能和这几个人随心所欲地去聊后世的那些东西,但他在阿奇面前却没问题,加上阿奇又温柔体贴,又善解人意。这几个原因一加起来,没法不让钟进卫想念她。
想着结婚后把阿奇抱在怀里,聊着后世的各种事情,钟进卫就觉得有点归心似箭了。
就在钟进卫想着早点回去的那个地方,京师这几日的话题都集中在了八大晋商身上。
抄家所得的财物是在头天夜里悄悄押解进京,存到了大明皇家银行。
而后第二天才声势浩大地押送犯人进京师,让京师百姓的话题一下从死营的成败转移了方向。
当朝廷公布了公开审讯八大晋商的罪行后,当真是万人空巷,京师百姓纷纷拥去旁听,不少人还带着能丢、可以扔的东西,前去伺候那些汉奸。
据后来扫地打扫卫生的人透露,他家的几口猪一年的口粮都有了。
审讯很顺利,结果也马上就出来了,送达御前后也在当天就有了批示。
八大晋商的家主连同建虏赫舍里希福一起被判为剐刑,八大晋商的直系亲属和同谋的张家口守备等人判为斩刑,其余人等则多为流放琼州,女性则入教坊司。
京城内,几乎所有人一见面就声讨八大晋商的罪行,每个酒楼、饭店都充斥着义愤填膺地控诉,骂这些晋商为财不要命,数典忘祖的可耻行为。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讨论这次朝廷抄了多少财物出来,怕是要吃撑了。
不过没过多久,京师的一部分人事先得到消息,又把这些事丢到脑后去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忒大的玻璃
还是定府大街附近的那件酒楼,一楼大堂靠近柜台一侧的一张桌子,有一壮汉和一矮个子在边喝酒边聊天。
“二哥,大哥怎么还没来?”那个壮汉夹了颗花生丢嘴里嚼了几下后问那矮个子道,说完又伸手去拿酒壶,准备给自己满上已空了的酒杯。
那个矮个子一见,伸手打了下壮汉拿酒壶的手道:“别喝那么多,大哥找我们,肯定是有事,你要喝多了,到时候有好事别冤我们不喊你。”
壮汉讪讪一笑,缩回了手,强自道:“其实没事,我的酒量好着呢。”
说完之时,他看到矮个子拿眼睛瞥他右手边摆着的几个空酒壶,壮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眼睛一眨,连忙转移话题道:“二哥,城外那水泥路已修好了,瞧着真不错。这水泥用于建房、修路都是极好的材料啊。”
矮个子明白自己这个三弟转移话题了,不过他也不介意,顺着三弟的话题聊道:“是啊,大哥之前说过,他打探来水泥消息,要带我们一同发财的。”
壮汉在矮个子说话的时候,又去夹了颗花生,然后回道:“是啊,大哥是这么说过,可一直没有动静。”
“应该是没有打听出来具体的消息,否则大哥应该会告诉我们的。”矮个子倒是没吃,放下筷子,看着壮汉道。
壮汉点点头,忽然他也放下了筷子,把头凑近矮个子道:“二哥,大哥这次约我们不会是有消息了吧?”
矮个子摇摇头:“这我哪知道,等大哥过来自然就知道了。”
这时,酒楼大堂的门帘一掀,进来一个商贾模样的人,稍微扫视了一眼大堂后,径直往壮汉这桌走过来,一边走一边道:“二弟,三弟,让你们久等了。”
壮汉和矮个子一听,抬头看去,发现是他们大哥,连忙站起来迎接。
商贾走到桌子边,略微扫视了下桌面,发现都是些下酒菜,就对柜台那边大声喊道:“掌柜的,快点上些主食来。”然后才坐了下来。
壮汉一见,连忙问道:“大哥,咋了,这么急?”
商贾一坐下来,就拿起筷子开始夹菜,见壮汉问,就回答道:“一会就去城外,去水泥厂那边。”
壮汉和矮个子一听大喜,连忙问道:“水泥有消息了?”
两人心情有点激动,以致说话比较大声,让离他们比较远的几桌都看了过来,不知道他们嚷这么大声是干嘛。
商贾摇摇头道:“水泥就不要想了。”
壮汉和矮个子一听,心里一凉,忙问道:“为什么?”
商贾正想回答,店小二来到了他身边,给他们上主食来了。
壮汉和矮个子只好耐下性子,帮着小二挪出空位,放好主食。
商贾等小二下去,伸手夹了一个馒头到手里,才对两位结拜兄弟说道:“我刚才来晚了就因为此事,朝廷给京师的各大商行发了请帖,邀请今日午后前去水泥厂那边竞拍玻璃器皿一事。我东家搞到了一张,让我前去查探下风声。”
“那水泥呢?”壮汉对水泥念念不忘,因为他实地察看了那水泥的功效,特别是前些天下雨的时候,还特意去看过一次,觉得水泥实在不错,因此就又问商贾了。
“据说水泥产量不够,不准备售卖。”商贾回答了他的问题,让他死了打水泥的心。
“大哥,我俩没有请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