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真相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品真相大揭秘-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用添加剂时,欠缺的部分就需要靠时间和智慧来弥补。个人手法、熟练的程度、经验及手艺人直觉的不同,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味道。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把无添加的食品做得好吃。

    这和烹饪的规则是一样的。

第八部分 26。大家都喜欢食品添加剂

    希望食品制造商们全都具有良心标准。

    这是我的恳切愿望,另外,我还有话对消费者说。

    制造商们一直说:

    “消费者都是看价格买东西,要便宜,我们就不得不使用添加剂。”

    “颜色不好的鳕鱼子谁也不会买,因此,我们不得不用着色剂、发色剂等。而且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在用。”

    对于这一点,我在不用着色剂、发色剂、化学调味料做完全无添加的明太鱼子的时候,深有体会。大家都不喜欢颜色暗淡的鳕鱼子和没有化学调味料的明太鱼子。

    “这个明太鱼子是不是腐烂了。”

    “味道好怪。”

    我不知受过多少这样的指责。大家都觉得鳕鱼子和明太鱼子理应是漂亮的粉红色,有着化学调味料的味道。

    颜色发黑的咸萝卜没人会瞟上一眼,放在店里也卖不出去。因此,不得不用着色剂把它染得黄黄的、亮亮的。

    火腿也是一样。无添加的、像叉烧颜色一样的东西是卖不出去的。光颜色好,不便宜也不行。

    还有,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只看价钱,越便宜的越好卖,贵的怎么也卖不出去。但在刚才已经说过了,手工制作的话,价格肯定要高一些。因此,食品加工业者一个劲儿地往便宜的原料里加入添加剂,这样成本低,卖的自然也便宜。

    用胶状物增重的火腿,用大豆蛋白增重的汉堡包,都是因为便宜而受到欢迎的。?菖?菖料、?菖?菖汁也都是因为简单、方便才大卖特卖的。

    谁也不关心在其“背后”发生了什么。

    没有为什么,消费者就是非常喜欢食品添加剂。

第八部分 27。四个人中有三个人支持食品添加剂

    这里有一个有关饮食安全意识的调查。

    该调查以177名15岁以上的人为对象,设定了以下四种消费类型,询问参与者“你觉得自己符合哪种类型”。

    请读者也考虑一下,对号入座。

    ①积极型消费者

    认为“饮食与农业”是生命之源,安全的东西,稍微贵点也买,有虫子也无所谓。另外,尽量参加援农等活动。

    ②健康志向型消费者

    为了家人的健康和饮食的安全,注意饮食生活,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等。

    ③不关心型消费者

    每天很忙,虽知饮食很重要,但只要能吃到便宜、好吃的东西就满足了。

    ④分裂型消费者

    虽然注意饮食的安全性及家人的健康,但没有采取什么特别举措。

    怎么样,你属于哪一种呢?

    下面是参与者的回答情况。

    ①积极型消费者 →5。5%

    ②健康志向型消费者 →16。6%

    ③不关心型消费者 →23。0%

    ④分裂型消费者 →52。4%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得知,为了饮食安全肯出稍高价格的“积极型消费者”和“健康志向型消费者”加起来只占22。1%;而虽然注意饮食安全,却没有特别举措的“分裂型消费者”占了整体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人,在有关饮食安全的意识和行动上不一致。确实,虽然知道农药、添加剂对身体不好,但消费者最终还是会选择便宜、省事的产品。

    这种“分裂型消费者”,加上本来对食品安全就不感兴趣的“不关心型消费者”,数量达到了75。4%。

    也就是说,大约四个人中就有三个消费者是支持农药和添加剂的。

第八部分 28。你的小小选择会改变饮食与心灵

    既然现状是消费者也支持添加剂,那么“制造商=加害者,消费者=受害者”的等式也就不成立了。

    因为消费者可以说是助长添加剂蔓延的帮凶。

    换句话说,消费者的行为正是制造商与销售商行为的原动力。

    真的有必要在鳕鱼子里哗啦哗啦混入10多种白色粉末,把它染成不自然的婴儿肌肤一样的粉红色吗?

    真的有必要用从碾碎的虫子中提取的物质,把饮料染成鲜艳的颜色吗?

    真的有必要把蔬菜放在装有杀菌剂的池子里消毒吗?

    在超市买东西以及确定当天菜单的时候,请大家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的未来,做出有价值的选择。

    我相信,你小小的选择,会关系到恢复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心灵重建等重大问题。

第八部分 29。后记

    就像本书反复说明的那样,食品是怎样制作的,为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我们消费者根本无法知道。

    做的人应该时刻为吃的人着想,要做无添加、放心、安全、好吃的食品。吃的人也应该理解做的人的苦衷,颜色稍微差点、味道淡点也不要介意。卖的人也应该向吃的人进行详细地说明。

    然而,“做的人、卖的人、吃的人”这一链条,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变大,渐渐断开了。分工化、专业化的推进,使人们难以看清做的人、卖的人、吃的人的脸。

    因此,制造商的想法不能传达到消费者那里。同样,消费者的呼声也很难到达销售商、制造商那里。即便生产了无添加食品,也得不到消费者的支持。结果反而无视消费者权益的抛售违法农药、违法添加剂,做产地伪证等行为层出不穷。

    希望能够恢复“做的人、卖的人、吃的人”这三者的链条关系。这是我恳切的愿望,因此首先需要做的是信息公开。公开食品背后的情况、食品添加剂的现状,让消费者进行取舍。然后,做的人、卖的人、吃的人真诚地面对面,分别谈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商品。

    和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裕、方便、舒适。

    但不能忘记,今天方便、舒适的生活是建立在很多化学物质基础上的。

    食品也是这样。

    现在我们能够轻松、便捷地吃一顿饭,全是添加剂的功劳。因为有了添加剂,我们才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易地填饱肚子。如果这个世界少了添加剂,做饭就要花上好几倍的时间和工夫。而且,几乎所有的食品都会变贵,外观变得难看,且不能长久保存。

    但如果得到了添加剂的“好处”,就不可能逃避其“坏处”。其危险性自不必说,添加剂还有破坏饮食文化,甚至摧毁心灵的力量。

    我们确实变得富裕了。但是,生活变得过于舒适,那种感觉让人如履薄冰。很有可能使用了几十年的被称为“梦幻物质”的东西,突然有一天由于“具有致癌性”被禁止使用。

    日常生活变得方便、舒适、富裕,我们得到的东西很多,这是事实。但在其“背后”,我们是否失去了什么珍贵的东西呢?我不禁这样想。

    到底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希望本书能引起大家的些许思考。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59txt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