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真相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品真相大揭秘-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妈妈花了1个多小时,亲手做土豆沙拉。看到这一情景,不用大人再说什么,孩子们也能够明白很多重要的东西。

第八部分 18。要用10年的时间来教育孩子(1)

    我虽然主张亲手做饭,但并不是说让大家做一些像鱼糕这样很难做的东西,就做一些普通的家常饭菜就可以。

    前几天,我在家为我外甥庆祝12岁生日。

    外甥来到我家后,面对一桌的饭菜,惊呆了。

    这也难怪。因为餐桌上摆的净是一些我们亲手做的颜色暗淡的腊肉、竹笋、煮蔬菜、鸡肉饭、蒸芋头、煮糖豆等。

    说到生日晚会,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色彩鲜艳的、灿烂夺目的餐桌,摆着各种饮料、切成章鱼形状的维也纳肠,插着当红人物头像牙签的鸡肉块,还有很多火腿、奶酪等加工食品。

    而我们家全是一些普通的家常菜。我妻子经营蛋糕店,除了那里的手工做的蛋糕之外,其他食物的颜色都是朴素的茶色。

    外甥吃完饭,回到家对他爸妈这样说:

    “舅舅家好像很穷。”

    对此,我和妻子只好无奈地苦笑。

    这些家常菜是妻子和我提前采购原料,花很大的工夫做成的,女儿也帮了忙。腊肉是五天前买来的无添加的。家人在生日前一天开始就认真准备,泡豆子,大清早起来剥土豆皮。这桌菜看上去似乎穷酸、朴素,却饱含着我们的真心。

    想要做出外表好看的饭菜来,容易得很。

    只要花300日元,就能买到很多炸鸡块、虾仁什锦火锅、汉堡包等加工食品。晚会用的色彩鲜艳的沙拉拼盘也有卖的,还有黄色饮料、红色饮料。有了这些,要多鲜艳有多鲜艳。

第八部分 19。要用10年的时间来教育孩子(2)

    然而,一桌色彩鲜艳的上了色的加工食品和家里人做的普通的家常菜,哪一个更丰盛,哪一个更用心呢?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但是,就这样把结论强行灌输给孩子们是行不通的。

    “添加剂不能吃。”

    “零食不许吃。”

    这样对孩子说话,他们肯定不会听。

    饮食习惯是一天天积累形成的,想凭这一两句话说服孩子们是不现实的。

    父母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要让他们看到父母做饭的情景,一点点地花时间去引导他们。这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要花上10年时间。

    最近流行“慢餐①”,那么,“慢性教育(慢慢教授)”也应该同样流行吧。

    我12岁的外甥现在还不明白,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第八部分 20。打下手和收拾饭桌也是一种饮食教…

    前文说应该让孩子们看到父母做饭的情景。等孩子再大一点,让他们帮忙做饭也是很有必要的。

    给土豆、牛蒡削皮,切黄瓜———帮忙做做这些事,也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食物的重要性。

    仅仅是给牛蒡削皮,孩子们也会有小小的发现和惊喜。

    “为什么只能用刀背,皮才掉呢?”

    “为什么牛蒡一旦切开,马上就会变黑呢?”

    孩子们会不断地产生疑问。

    把变黑的牛蒡放在加了醋的水里浸泡,就又会变白。这种传统的方法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在往汤里放豆腐的时候,我们会用手掌托着豆腐,用刀轻轻把它切成骰子大小,孩子们就会很吃惊:“这样手不会被切到吗?”

    这种小惊喜、小发现,也能培育他们对饮食的兴趣。

    另外,收拾饭桌也很重要。

    我认为真正的饮食教育,应该做到在我们讲解的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参与,打下手、收拾饭桌都是有效的方法。

    现在的父母是不是让孩子们做的太少了呢?

    “过来帮忙。”

    妈妈一这样说,孩子就会说:

    “我还要写作业呢。”

    很多妈妈就再也不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试着说:

    “作业等会儿妈妈会辅导你一起做,先来帮妈妈做饭。”

    做作业是大事,让孩子与食物接触难道不是重要的大事吗?

第八部分 21。必须恢复孩子们的味觉

    如果你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添加剂,用心亲手做饭,孩子们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到了导致孩子们味觉麻痹的“三件套”,但绝不是说舌头一旦被麻痹了,一辈子都治不好。

    我们必须恢复孩子们的味觉。

    我家有三个孩子,现在几乎都不吃方便面和零食。以前他们吃过这些食品,但现在每次吃完都说“嘴里留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感觉不好”。这说明他们的舌头已经厌倦了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的味道。

    他们小时候也经常吃以添加剂做成的肉丸为代表的加工食品。然而,自从我从添加剂公司辞职以后,家里的饮食慢慢发生了变化。

    饭桌上不再是现成的副食品及加工食品,而是以蔬菜为主的家常菜。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变得崇尚自然和传统饮食了。

    这不需要什么苦口婆心的特别教育。

    父母变了,孩子们也会跟着变。

第八部分 22。爸爸也要做家务

    20年前我辞了工作,之后我们家的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父亲的我开始和孩子一起走进厨房,我和家里人的交流也增加了。

    在“拼命三郎”年代,我回到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入睡,我起床之前,他们已经出门了。我每天的生活没有交流,连和家人碰面的时间都没有。

    我时常还会出差。不止那么一两次,我出差很久回到家后,妻子会问:“啊,他爸,你去哪了?”“噢,去韩国出差了。”我回答。

    不让家里经济窘迫,是男人的职责所在。

    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现在想来,我错误地理解了富裕的本质。

    也不能说是对那个时期的补偿,总之现在我积极地做起了家务。妻子也要上班,所以家务由我们共同完成。不是“协作”,而是共同完成。

    我做饭、打扫卫生,还让女儿用抹布给我做了一双抹布拖鞋,可以一边开着吸尘器,一边穿着拖鞋擦地。

    刷浴缸、厕所我也很拿手。我尽量不用强性洗涤剂,而是用小苏打、醋,这样就能清洗得干干净净。

    有一段时间,我出差一周,儿子给我发来邮件说:“爸爸,你好吗?爸爸不在,家里厕所臭死了。”

    我看了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确实家里清洗厕所要数我最棒了。

    不依赖加工食品自己亲手做饭,相当花费工夫和时间。如果负责做饭的是妈妈,那么爸爸就更要多参与家务劳动了。

    妈妈一个人要打扫卫生、洗衣服,还要亲手做饭,这样她的负担就太重了。因此,爸爸就必须有共同做家务的意识。

    以我们家的经验来说,我打扫卫生时,孩子们竟然不可思议地不乱扔东西了,根本不用对他们大吼。

    这可能是因为打扫卫生的一直都是妈妈,换作爸爸打扫时,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和收敛自己的行为。

    有这样一件趣事。

    一个星期天,我像平常一样穿着抹布拖鞋擦地。

    这时,我女儿的朋友来家里玩。于是,女儿来到我跟前,小声对我说:

    “爸爸,这太不像样了啊。”

    “不,爸爸打扫卫生没有什么不像样的。”

    我毅然回答道。可女儿说:

    “不是的,您不要穿着短裤打扫啊!”

    我败下阵来,匆匆忙忙地去换裤子了。

第八部分 23。呼唤良心标准

    虽然离开添加剂公司已经很久了,但现在还有很多业界人士来询问我有关添加剂使用方法等问题。

    “我们总是掌握不好用量?”

    “这种添加剂该怎么用。”

    以前,只要是问我添加剂的问题,使用方法也好,选择方法也好,不管什么我都事无巨细地告诉他们,但现在我已经不再是“添加剂顾问”了。

    “告诉你也可以。”

    我对来访的客人这样说。

    “但是告诉了你,我就是在出卖手艺人的灵魂。所以,在这之前,请再问一问你的良心。”

    有时我还会这样回答:

    “作为制造商,你使用添加剂来制作食品。但同时你也是消费者,而且你爱的人,对你来说重要的人,也都是消费者。

    “你会让你年迈的父母吃你做的食品吗?你会让你的孙子断了奶就吃掺杂了添加剂的食品吗?不要骗人,不要弄虚作假,要做家里人吃着放心的食品。”

    使用添加剂比较容易弄虚作假,能够轻松地做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产品,降低价格,也给社会带来了利益。而且,只要严格地遵照规定的标准,就根本不违法。

    但是,除了有法律标准,是否还应该加上另外一个标准呢?

    我将其称为良心标准。

    要有信心让年迈的父母、孩子吃自己生产的食品———现在难道不应该呼唤这种良心标准吗?否则,优良的饮食文化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希望食品加工者们从现在开始具备良心标准,回到制作食物的原点。

    如果我们向消费者说明了使用添加剂的产品和无添加产品的区别,相信一定有消费者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在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对于制造商来说,这种消费者不才正是重要的客户吗?

第八部分 24。一定存在有心的消费者

    对于制造商来说,不用添加剂制作加工食品,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用添加剂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用添加剂时,要花上几倍的工夫。少用一种添加剂,就意味着必须解决的问题又增加了一项。

    “延长保质期。”

    “增强口感。”

    “多少带点原材料的颜色。”

    “催熟,让它好吃。”

    这一系列用添加剂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用添加剂时,就必须靠智慧和劳动。

    希望消费者能够理解我们的这种努力。

    不用添加剂,当然就必须使用质量好的原材料,要花工夫,还需要手艺人的技术。这样,成品的价格肯定比含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要高。

    同时,颜色和形状也可能不好,味道也可能变淡,可能还会存在由此而产生的不方便等问题。但是,这是花费了工夫和时间、真心制作的食物———制造商只要将这个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就行了。

    肯定会有消费者能够理解的。

    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我现在在一家叫做“最先进制盐”的公司从事制盐工作。盐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从本地海域里提取海水,在平底锅里用小火煮。不需要什么电解离子交换膜,也不需要在进口盐里强行加入矿物质,使用的只是以前那种最原始的方法。制出的盐味道鲜美,有益健康,媒体还介绍说有降低血压的功能。但由于这种盐是在国内制造的,还必须24小时作业,所以价格会高一些。

    遗憾的是,对于价格优先的制造商来说,由于成本较高,这种盐的制作方法根本不被予以采用。有一次,一家生产竹荚鱼干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我们这种盐的好处及其鲜美的味道,说要把现在用的盐全部换成我们“最先进制盐”的盐。

    然而,一旦把他们现在使用的盐(进口的晒制盐)换成我们的盐,一年的成本就要增加1000万日元,这样,平均一条竹荚鱼干的价格就会涨15日元。公司内部反对的声音很多,超市销售的负责人也断言“涨价的话,家庭主妇们当然会选择便宜的,我们的产品绝对卖不出去”。

    但是,总经理决心已定。

    用好盐,借此机会向无添加转变。不要再和其他公司一样使用化学调味料、抗氧化剂、pH调整剂、甜味剂等添加剂。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样一来,产品的颜色也许会稍差,味道也会变淡,保质期会变短,价格也可能要上涨。这全都是无添加的缘故。但如果进行耐心地解释、说明,肯定会有消费者明白的。要让中间商和超市明白价格上涨的原因,然后一起来向消费者解释。

    总经理这样下了决心,开始生产无添加的竹荚鱼干。

    结果,销路出乎意料地好。大家都说像以前那种地道的味道。

    当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支持这种产品。那些只看价钱和外表的人根本不会关注。

    然而,确实有一些追求食品安全、高品质的消费者,坚决地支持了我们。

    有心的消费者,不管什么时代都是存在的。

第八部分 25。不能纵容无添加食品

    而同时,我还想对制造商说“不要纵容无添加食品”。

    “因为是无添加的,味道差一点也没有关系。”

    “很快会腐烂也没关系。”

    这样的食品,我是不能忍受的。

    难道仅仅因为无添加食品对身体好,我们就要捏着鼻子吃吗?因为是无添加食品,就要勉强咽下去吗?绝非如此。我认为,既然是食品的制造商,就必须做出好吃的东西来。

    不能纵容无添加食品。

    做无添加食品的难度也在于此。

    一家杂志社的记者说他见过真正的“盐海胆”。

    “哪里能看出是真的?”

    别人这样问他,他回答道:

    “因为就用了盐,里面发酵了,一打开瓶盖,气体全都涌了出来。”

    那不是真品,只不过是腐烂了而已。

    之所以发酵了是因为盐量不足,必须多加点盐以阻止其发酵。如果盐加多而变咸了,只要再好好混合,或延长制作时间,改变温度等条件就行了。

    去除了咸味,有点发甜,且耐保存的才是真正的盐海胆,不要搞错了。

    “非添加剂=无添加=好东西”。

    现在流行这样一个等式,那些由于无添加而不好吃、腐烂的东西也都变成了“好东西”。

    这是不对的。既然是食品,当然就应该好吃。

    不用添加剂时,欠缺的部分就需要靠时间和智慧来弥补。个人手法、熟练的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