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针对分散养殖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会议代表呼吁加强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养猪行业协会的发展,使农民合作养猪成为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与进步。经过一整天的深入讨论,代表们最终达成主题为〃健康猪业政府须担更多责任〃的〃猪业与民生〃凤凰山共识。
  本次会议由南方农村报主办,金银卡(广州)饲料有限公司、东莞市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协办。主办方负责人、南方农村报主编陈永表示,会议实现了〃说出养猪人的心里话,反映养猪业的真问题〃的宗旨。
  (记者:赵威 实习生:李子君《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与会代表热议猪价上涨真相
  疫病是最主要因素
  连续几个月以来,猪价肉价上涨,民生告急,事关国计,工、农、官、学、商等各界都关心这件大事,而各方对〃猪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它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猪价真相扑朔迷离。
  错过疫病防治时机
  在8月8日〃猪肉真相与普遍民生〃研讨会上,广东经济学会、价格协会副会长、研究员文武汉开宗明义地指出,把猪价上涨归因于〃成本说〃、〃周期说〃、〃城市猪肉需求增长〃、〃农户更少养猪〃,这都是有关部门的误判,疫病才是猪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据此,他呼吁,让猪肉回归正常价格,首要途径是平息猪瘟。养猪专业户黄洪欢说,猪病肯定是猪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但不能忽视饲料成本增加的影响。
  广东商学院副校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徐印州说,猪病疫情的公布比较晚,错过了防治时机,这对猪价上涨的影响不可忽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董小麟教授则认为,猪价上涨不是孤立的,应该看到其他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上涨。猪肉价格一直走低也是不正常的,这次涨价是对历史的一次反弹,有它合理的一面。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谭炳才说,正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引起了价格的上涨。猪肉涨价折射的是城乡利益结构的再调整,这是一件对各方都有利的事情。
  政府须担更多责任
  董小麟说,政府没有及时、准确地把握猪业出现的问题,是工作失误。猪肉是我国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政府应该把猪肉价格和供应作为日常监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重工业、轻农业,没有真正关注猪业的问题,才造成了管理上的滞后。
  谭炳才说,政府要从保险、补贴、补偿、防疫体系、生态环境等方面支持养猪业发展。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梁皓仪说,养猪业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行业,不是一个对国家只有污染而没有贡献的行业。我国的养猪业距离专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养户欠缺很多科学养猪的知识,而政府却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这是政府应该做的最基础的工作。
  涨价不会导致通胀
  作为媒体的代表,祝匡武先生说,现在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猪价上涨的真正原因。他认为,现在官方和民间对猪价上涨的原因各有各的说法,媒体应挺身而出,承担社会责任,澄清事实,拨乱反正,把疫情消息传达给社会公众。
  南方网、天涯网正在对会议进行直播,南方网友在线提问:〃猪价上涨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长期从事物价研究的文武汉先生回答说,肯定不会。第一,食品涨价只占总体消费价格的2?3%,而且上涨是温和的;第二,农村粮食、化肥的价格都很稳定,这能够稳住大市场;第三,工业品的市场价格是稳定的。梁皓仪则认为,说猪价拉动通货膨胀是今年中国金融界最大的冤假错案。
  天涯网友提问:〃一些地方的养猪散户被清理后,猪肉的价格被一些大户垄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建常说,物价部门对生猪价格一直管得很紧,而且就广东来说,大户年生猪上市量最多100多万头,这样的产量没有办法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他认为,起码在5年内,广东不会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养猪企业垄断市场。
  (记者:向振中 实习生:叶月草《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养户:不希望猪价疯涨
  猪价不断上涨,吃肉的市民叫苦不迭,而作为人们普遍认为的受益者养猪的农民,是否就拍手叫好呢?来自增城新塘的养猪户黄洪欢,现有存栏肉猪1000头,母猪120头,年可出栏生猪2000多头。说起近期不断飙升的猪价,养了8年猪的黄洪欢表示,现在8?1-8?2元/斤的猪价是前所未有的,〃和去年相比涨了一倍。
  出栏一头猪,现在可以赚600元。这样的价格,是这么多年来最高的〃。不过,黄洪欢并不认为这样的高价是好事。〃我们也不希望猪价疯涨,高了之后肯定会跌得很惨,价格还是不要波动太大比较好。〃
  面对好行情,四会市的养殖户也不敢盲目乐观。据四会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谢灯养介绍,现在的养猪业有点像赌博,在这一波行情上涨中,确实有养殖户赚到钱,但除非赚到钱后马上改行,否则谁也不敢说以后会不会亏。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波猪价上涨风潮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流通商。广州嘉禾生猪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张新清表示,流通环节并未哄抬物价。因为政府物价部门在生猪批发的环节有限价,超过限价工商会查处。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7月份的毛猪、良种猪批发价上升了95%,但是猪肉批发价才上涨了不到60%。
  作为养殖户,黄洪欢认同猪贩赚钱最多的看法:〃前年生猪价格低到三四元一斤,但是猪贩屠宰之后可以卖到八九元;而今年虽然猪价高了,但肉价更高,猪贩们是最赚钱的,就算我们养户赔了,也影响不到他们。〃
  事实上,猪贩承担的市场风险要比养殖户低得多。市场上的猪肉涨价了,挣钱最多的是猪贩;猪肉价跌了,亏的是猪农,而猪贩仍然〃旱涝保收〃。不管猪肉价格如何起伏、反复,〃养户喝汤,猪贩吃肉〃的现象始终没有改变。肉价上涨后,政府采取了包括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企图恢复生猪生产。目前,已有多个省市下发了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对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
  黄洪欢告诉记者,2003年增城也曾实施过母猪补贴政策,金额是100元/头,但只补贴大规模养猪场。而今年广州市财政对存栏15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猪场进行补贴,他同样因为数量少得不到。同在增城养猪的丘百旋认为,这种补贴制度其实是〃扶富〃政策,50元对大规模场来说作用不大,而真正需要扶持的小规模养户却得不到帮助。相比之下,四会的母猪补贴方案显得更公平。
  谢灯养告诉记者,不管规模大小,只要是养母猪都可以得到50元/头的补贴,预计15日可发到养户手中。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公司副总经理杨起银介绍,10年前,保险公司就曾和罗牛山商谈过购买保险的问题,终因风险过大而放弃。现在国家相关政策和补贴出台,对行业的发展是极有利的。但谢灯养认为保险的作用不大。
  因为只有蓝耳病、弓形体等病才会导致母猪死亡,猪瘟、伪狂犬等常见病只会使母猪带毒,不会死亡,因此得不到赔偿。但母猪带毒后容易产弱仔、死胎,这些损失却得不到赔偿。
  除非能够为整个猪场购买保险,这样一旦发病,养户才能下狠心扑杀病猪,才有可能控制疫病不外传。(记者:陈雁芬实习生:王达邱晓萍《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广州低保户:盼望肉价降
  近三个月来,各地肉价飙升。近日,广州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新高,无论菜市场还是超市的猪肉价格都翻了一番:上肉12元/斤,瘦肉14元/斤,梅柳17元/斤,排骨19元/斤。然而,这样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而且每次的涨幅为1元左右。不断更新的肉价牌刺激着普通市民的神经,而挣扎在城市里最低生活水平线的低保户瞅着日益攀升的肉价,只能〃望肉兴叹〃。
  对此,广州市政府决定从8月到10月给予低保户每月20元的肉价补贴。究竟肉价疯涨给低保户带来什么影响?8月1日,笔者采访了广州市部分低保户。
  雷有明:忍住不吃!
  〃阿明,肉价又涨了。〃每次听说肉价上涨,雷有明的心就〃扑通〃地猛跳一下,然后计算收入和肉价涨幅。
  算来算去,赚的钱就那丁点雷在福寿二巷口摆了个摊子,补鞋兼卖小孩玩的〃公仔〃,守整天也赚不了几个钱,而肉价却越爬越高,两者愈发难以平衡了。本来,雷不能守摊的,7年前他得了直肠癌,手术后,他被叮嘱要多休息,但为了讨生活和挣药费,他豁出去了。医生得知情况后,嘱咐雷有明多吃些肉补充营养。
  提起肉,雷有明两眼放光,他最爱吃红烧肉。他计划了一下,如果每月吃五顿五花肉,那药费就成问题。思来想去,他决定:捂紧钱包,忍着不吃!实在忍不住,就买三块钱的。
  由于营养不足,雷有明身体很孱弱,手臂瘦小、颧骨高耸、两腮深陷,经常脸带菜色。他今年才63岁,但看起来像是70上下的人。病痛和拮据的生活让他过早地衰老了。更大压力在于儿子没固定收入,儿媳在家带刚满周岁的孙子,老伴在一工地煮饭。
  全家人月收入不超过1200元,除去水费电费药费,剩下的伙食费少得可怜。吃肉对他们来说原本就是一种奢侈,现在肉价涨得这么厉害,这奢侈的生活变得更加无法企及。
  〃既然买不起,就强制自己不去想(吃猪肉)。〃雷有明已五天没吃肉了,一提到肉他就一副回味不已的表情,但思量着〃天价〃的猪肉,雷有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望了望不远处的菜市场,无奈地摇了摇头。
  肉价没涨时,雷有明家还可以偶尔买点五花肉来增加营养,一次买5元10元的,分开几顿来煮,弄个肥肉焖萝卜,解解馋。现在路过肉摊,他只能看看,也不好意思问价连最便宜的肥肉都买不起。
  雷有明非常怀念肉价相对便宜的日子,那时还可以筹划着隔多久能吃一次肉,现在他不敢想了,只能选择吃青菜。由于青菜的价格也上涨了,贵一点的都买不起,他和家人通常吃咸菜和菜干下饭。
  〃现在全家唯一有肉吃的,是刚断奶的孙子。〃雷有明说这话的时候,既面带愧疚,又充满了羡慕。他孙子的〃待遇〃是:粥里放一点点肉丝。好在去年初,雷有明被政府定为低保户,他家才有了活路。
  虽然现在全家五口人还挤在一间不到12平方米的房子里,日子紧巴巴,但他们总算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没想到,从5月份开始疯涨的肉价,打破了他们一家生活的计划。雷和家人又得重新制定柴米油盐的支出统筹。现在雷有明很期待政府的肉价补贴,领到补贴之日,便又是全家开荤之时。
  董义霞:豆品鸡蛋代替
  一天清晨,董义霞起床擦把脸就往附近的一家超市赶,她边走边思量着超市里的特价鸡蛋。越想越兴奋,董阿姨脚下生风。她暗暗高兴,这下儿子的鸡蛋汤有着落了。她儿子读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赶到超市,董阿姨四周一看,嘿,自己得了头名,便稳稳地排在超市门口的最前面。超市门一开,她立即冲向鸡蛋的货架。货架上空空如也,董阿姨愣了一会,随即咨询销售人员。没货了!
  相对廉价的鸡蛋买不到,那就意味着要买肉。董阿姨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她开始在超市中搜索,寄望能找到一些尚未被发现的特价鸡蛋或特价猪肉。
  但是,来回转了几圈,董阿姨两手空空,她还绝望地发现:猪肉价格又涨了!鸡蛋又买不到,自己拿什么来给儿子补充营养?董阿姨望着货架上新鲜诱人的猪肉发呆:这肉价不会再涨了吧?14元,15元……19元。
  肉价每涨一次,董阿姨就叹气一次。董阿姨有个爱好:每天晚上7点左右,她都要到附近的厚德市场〃淘肉〃。
  在肉价还没上涨时,董阿姨抓住猪肉档老板收档时刻,一个接一个地搜索猪肉摊档,看到有没卖出去的碎肉或者是别人不愿意买的肥肉,她就问:这肉多少钱?运气好的话,董阿姨能以一个便宜很多的价钱买点剩肉回家,给儿子和丈夫开开荤。如果碎肉够多的话,来自东北的她也能做上几顿饺子解解馋。
  独特的淘肉方法,让肉贩记住了性格爽朗的董阿姨。但猪肉涨价后,她淘肉变得困难了。现在肉价太贵了,卖肉的不肯低价处理,没法淘了,她只能每天到市场上看看猪肉涨价的行情她知道自己买不起,但总忍不住去看看。
  猪肉档的老板知道董阿姨无能力〃帮衬〃生意,有时都懒得报价给她。董阿姨计算着花钱,她一家三口,全靠政府每月补贴300余元/人养活。钱很紧,自己得了甲亢要看病,丈夫有高血压、心脏病要吃药,因此,她想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肉价涨了,她就在豆制品和鸡蛋上花心思。凉拌豆腐、豆豉、炒豆腐条等小菜经常出现在董义霞一家的饭桌上。她还挤出些钱买黄豆,早上磨豆浆给儿子喝。平时,董阿姨积极向其他人打听什么样的青菜营养比较丰富,努力保证全家人的营养,特别是儿子。她深知,儿子学习任务重,又在长身体,长期没肉绝对不行。但疯涨的肉价让董阿姨有心无力,心揪得紧紧的,盼着肉价回落。
  (记者:阮定国 实习生:叶月草《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7日)
  罪与罚:灾难反思
  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小说中传达的那种空前的紧张和极度的痛苦,是否也适合当前的养猪从业者?猪价屡创新高,可是这些人们想象中的既得利益者却笑不出来。他们比谁都清楚,在一场被称为〃集约化养猪以来最大浩劫〃的疫病中,不知有多少同行血本无归!现行高企的猪价正是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是,这场灾难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落到自己头上。更可怕的是,我们还没找到有效的方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