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年以来,国务院已连续数次出台扶持生猪养殖优惠政策。但是,面临着基层以整治村容为名随便拆迁猪场问题,面临着〃禁养令〃的掣肘,戴着〃枷锁〃的〃猪舞〃是跳不起来的。要使农民对养猪恢复信心,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农民解除这类〃枷锁〃。
  解除养猪户〃枷锁〃并不难,难的是GDP情结。在某些基层,以GDP衡量官员政绩仍然是一个〃潜规则〃。
  论GDP,养猪行业当然无法与工业制造业相比。然而,扶持农民养猪的意义也是十分明白的:不仅是时下治肉价高涨的根本措施,同时也是保护一个产业的重要手段。
  从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也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指示,力促养猪业发展。
  (亦菲《南方农村报》2007年12月6日)
  东莞禁猪与厦门劈叉
  猪年猪业的系列报道中,农民在面对产业危机引发的公众事件时,公共参与权利的缺失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
  从2008年1月1日起,东莞养猪业的寿命进入最后一年的倒计时。2007年底,东莞市政府一纸禁令明确: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停止所有生猪养殖活动,养猪场〃发现一个、清理一个、查处一个〃。
  猪年禁猪的故事绝非东莞一家独有。2007年5月至7月间,惠州市惠阳区1600余家养猪场被当地政府强行拆除。8月8日,惠阳养殖户王汉堂在〃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的讨论会上,为无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失声痛哭。
  在南方周末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厦门人〃凭借其独有的智慧和理性成功当选。那个被网民们戏称为〃厦门劈叉〃的海沧PX项目,终于经过公众参与的程序,确定项目迁建。厦门市民用自己的理性行动赢得的胜利,被称作〃2007年最不可思议的民主童话〃。
  禁猪与PX项目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两者相关联的恰是公民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参与民主议事的权利。两个同样由环保引发的公众事件,其结果一悲一喜,决定其走向的正是公民是否具备公共参与的权利。比较两事件的进程,厦门市民从一场儿童节的散步到6个月的坚持,理性抗争换来市民座谈会,恰恰凸现出东莞、惠阳两地生猪禁养决策中公众参与程序的缺失。
  诚然,生猪禁养令引发的媒体关注和各种各样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地公共参与的不足,但是就和厦门PX项目是否上马最终应该由厦门市民决定一样,东莞、惠阳是否〃禁猪〃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养猪人的意见?遗憾的是,本应该是事件主角的养猪户却被彻底剥夺话事权。
  〃劈叉〃事件中,〃我反对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的表态让厦门市民欣喜地盼望到公众参与程序的启动。与之相比,东莞市政府〃禁养生猪不是一刀切〃的解释则显得苍白无力,而惠阳区政府甚至不屑于解释,猪场强拆成为当地的一道行政命令,在推土机、吊钩机和司法力量的有效保障下,强力执行。
  我们不否认养猪产业给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愿意面对产业调整和升级背景下传统养殖业需要转移的事实,但我们更期待的是,在决定弱势的农产业生死的问题上,决策者们能够给农民一个公共参与的机会。
  (平头《南方农村报》2007年12月31日)
  第四篇 凤凰山猪会
  猪价暴涨,供求反转,疫病肆虐,举国关注。猪价屡创历史新高,养猪业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2007年8月8日,南方农村报在广州凤凰山主办召开〃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讨论会。与会代表有来自广东省内外的家庭养殖户、养猪大户、养猪企业、养猪合作社、养猪协会、动保企业负责人、基层兽医及农业专家、经济学家,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广州市民等,共100多人。会议涉及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病等关系国泰民安之宏大议题,代表们热议猪事困局与城乡百姓相系的民生问题,探讨养猪行业未来创新发展之路。由会议内容整理归纳形成《〃猪业与民生〃凤凰山共识》,为会议主要成果。
  〃猪业与民生〃凤凰山共识
  (2007年8月8日广州凤凰山〃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讨论会集体通过)
  2007年,农历丁亥,猪年。
  21世纪初叶的猪年〃猪事〃,将注定在当代养殖史上留下一笔。
  养猪业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畜牧养殖业,它的状况正是整个畜牧业的缩影。2007年以猪价异常暴涨为表现的养猪业危机,折射出包括畜牧业在内的整个农产业的普遍问题。据2007年6月〃世界肉类组织第四届猪肉大会〃公布的信息,去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5197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1%,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一猪一粮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大局稳定,政府百姓,未敢以小事视之。
  食品安全是人民健康与国家形象的双重要求
  养殖场(户)有责任向社会提供符合相关检疫标准、无药残的健康猪产品。这是养殖户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当今市场对养猪业的起码要求。养殖者在养殖环节应该严格遵守养殖技术规范,不用违禁药物,坚决不销售病(死)猪。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所暴露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百姓对此极为关注,十分敏感。食品安全问题极易转化为食品安全危机,甚至社会公共危机,严重损害公众消费信心,对产业打击巨大,这已有先例为鉴。行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调养殖者主观自律无疑十分必要,然而涉及生产管理、市场流通的监督执法机制更是亟待完善。
  同时必须看到,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行业问题,而上升至社会问题乃至国际问题,成为某些国外势力诋毁〃中国制造〃,打压中国农产品、攻击中国人权的把柄。政府必须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的民意表达,正视并有效应对该问题给中国食品行业国际化进程带来的严峻挑战。
  动物疫病是养猪行业生产力的头号〃公敌〃
  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正呈现出发生频率高、病原复杂、变异快、防控困难加大等特点。2005年的猪链球菌疫情,以及2006、2007年正在呈蔓延之势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接连给养猪行业造成重大打击,2007年的这一波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养户不敢补栏,动物疫情令市场自有的调控机制失灵,直接造成市场产品供应较大幅度减少,国内猪价长时间异常上涨。动物疫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个别养户的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重大动物疫病频发,暴露了养猪业生产方式存在的多种缺陷,包括过度依赖药物、被动应付等。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格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规范用药的理念。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要主动积极地应对新的挑战。
  政府站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高度,重视动物疫情防控,立足点应在于构建高效的防控体系。应当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研发的经费投入,加大对畜牧兽医部门的投入,强化其对养殖环节猪病防疫的监督指导功能,及时启动疫病预警以及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政府要及时公布准确的疫病情况,扑杀疫区动物按标准给予养殖户一定经济补偿,应被视为防控的必要手段。鼓励并呼吁行业各方力量,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行业协会,动用各自资源,更加主动地帮助养殖户应对动物疫病,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动保行业必须进一步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加快产业升级。
  理顺国家生猪生产流通管理体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效率
  建议把食品安全管理和生猪养殖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生猪质量及检疫标准,理顺国家生猪生产、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分头、多头管理,避免垄断所带来的弊端,让民间资本进入屠宰环节,打破地区封锁,减少流通环节,让生产者分享到更多的市场利益。政府还应该增加检疫力量及经费的投入,扩大抽检比例,增加检疫项目,保护所有合法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
  根据中国养猪业的现状,积极进行生产关系的创新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养猪业仍将维持农户小规模家庭养殖、中等规模专业户及现代化养猪场并存的格局。目前由中小养殖户生产的生猪,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在过去20年,〃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对提高中小农户养殖技术水平,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公司加农户〃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设计,由于公司绝对的强势,农户始终处于附庸地位,农户的实力难以在合作中变得更加强大。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可以视为农产业进行生产关系创新的指导性纲领。组建养猪合作社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养殖户的共同需要。应该鼓励、支持农户在自愿的原则下组织起来,通过交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共同享有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低成本效应,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同时,在组织的架构下,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养殖业要求,既了解市场,又掌握技术的高素质养殖户。
  生产关系的创新还应包括整个产业链条的协调与联合,通过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适应现代市场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把整个产业变成一个有机的联合整体,通过组织创新实现资源利用优化,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宏观政策调控以及地方政策变化应该综合平衡养殖业的地位
  在工业化过程中,中国养猪业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制约,资源制约主要是土地,污染则构成环境制约。地方政府寻求产业转型时,在追求GDP指标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观意识驱动下,养猪业往往因为〃污染环境〃的原因,难以摆脱被挤压的命运。养猪业是排在首位的副食品供应产业,政府部门在进行产业决策时,应从科学平衡的角度进行取舍,给养猪业保留应有的位置,充分考虑当地养殖户生存发展的要求,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市场供应,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政府不仅要关注肉价高时城市居民的承受力,还应关注市场低潮、猪肉价贱对养殖户的打击。有关部门有责任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预警,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国家应通过税收及财政手段,给予养殖户政策及资金支持,为一定规模的养户提供低息贷款,鼓励发展规模养殖。作为养猪产业的减震器,政府应推动政策性养猪保险尽快从商议进入实施。国务院已经出台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地方政府务必落实执行。
  构建健康养猪业是产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普遍利益
  构建健康养猪业,既是产业链上所有从业人员对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养猪业的热切期望。〃健康〃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养猪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市场供应充足平稳,产业链上各环节获益均衡合理;二是保证市场上全部猪肉产品质量优良,符合卫生检疫标准,没有药物残留,不含违禁药物。要求虽然简单而明确,但要达到这一目标却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必须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并为这个目标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南方农村报》2007年8月9日)
  真相·民生·责任·共识
  〃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研讨会2007年8月8日在广州举行,与会代表达成〃凤凰山共识〃
  〃这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行业?〃
  〃这是不是一个对国家只有污染没有贡献的行业?〃
  惠阳养猪户王汉堂诉说自家猪场被当地政府强拆时,难以抑制悲愤的心情失声痛哭,会场百余名参会代表被来自养猪产业第一线的真实声音强烈震撼。
  这是昨日发生在广州〃猪价真相与普遍民生〃研讨会现场的真实一幕。
  一猪牵动全国。今年3月以来,全国猪价呈现暴涨态势,广东生猪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百姓为猪价苦心焦虑;已经肆虐近一年,遍及全国25个省市的猪病疫情,终于引起业内外的重点关注;市场上生猪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使得养猪产业遭遇的困局终现端倪。
  猪,一头牵着养殖产业,一头牵着百姓民生,〃猪业与民生〃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主题。来自省内外关心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百余名参会代表,围绕着猪价与民生、健康养猪、产业政策探讨和产业自救四个议题,热议猪事困局与城乡百姓相系的民生问题,探讨养猪行业未来发展之路,旨在深入剖析养猪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呼吁政府在打造健康养猪产业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猪成为会议中当之无愧的主角,两只来自龙门县顺兴农场、刚刚出生20天的小猪被带到会议现场,主人说它们生不逢时。
  猪价上涨的真相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猪病是这轮猪肉涨价的罪魁祸首〃,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文武汉研究员一针见血的观点赢得了绝大多数与会代表的支持。四会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谢灯养表示,虽然现在猪价那么好,但是养殖户却高兴不起来,疫病带来的风险严重打击他们的养猪积极性。
  来自养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代表一致认为,目前的养猪行业顽疾缠身,构建健康养猪产业任重而道远。罗定市泗轮镇兽医站站长黄金来把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现状陈述给大会代表,同时表示如果政府觉得基层畜牧兽医站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话,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尽快遣散人员,让其自谋生路。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但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公司副总经理杨起银却认为,目前的政府政策补贴就像撒胡椒面,养殖户得不到实惠。广东长江食品集团董事长江建常认为,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政府,但是真正为责任埋单的却是养殖户和消费者。
  针对分散养殖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会议代表呼吁加强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养猪行业协会的发展,使农民合作养猪成为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与进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