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巨人归来-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前,史玉柱和珠海巨人集团做的任何好事都被人们忽略了,大家看到的只有史玉柱和珠海巨人集团的缺点,而且都是致命的缺点。   
  有人说史玉柱该老实地坐在办公室搞他的研发,去搞什么房地产,保健品,完全是在扯淡。还有人说他那么大力气地做广告,就是为了吹肥皂泡。当然,还有更毒的,说史玉柱都是性格缺陷惹的祸。更好笑的是这样的观点知识分子怎么可能把商业搞好呢。 
  当然,所有的评论中,还不乏人身攻击,说史玉柱纯粹是个骗子,应该把他抓起来。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里,史玉柱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一样到处〃做检查〃,同时四处奔走向人求教,寻找东山再起之策。   
  几乎就是一夜之间,史玉柱就被打入了地狱。一直猫在地下,生怕哪天媒体把他曝光了。   
  多年以后,在回忆为什么运作脑白金却不敢用自己的名义去注册的时候,史玉柱说出了心里话怕债主,怕媒体。   
  史玉柱说,枪打出头鸟,这句中国古话,太有道理了。〃只要你出头,就会有枪对着你。〃   
  而这个枪就是媒体。〃当年是媒体把我搞死了,搞休克了。1997年初,我们的净资产还有两个多亿,媒体突然一说巨人破产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破产,然后再造几个谣说,史玉柱的护照已经给扣押了,又说,巨人大厦已经停工了。〃 
  〃在这以后一个月中,铺天盖地的新闻围剿开始了,国内外骂巨人的文章有好几百篇,香港媒体还专门开出了〃巨人专版〃,连美国、日本、澳洲、新加坡的报纸也有加入。〃史玉柱后来说。 
  媒体这一报道,情况马上变了。   
  那些欠史玉柱钱的人,一看巨人破产了,马上就高兴起来,可以不还钱了。而史玉柱的债主们,一听说巨人不行了,全部涌到珠海来了,赶快抢资产,能抢多少抢多少,到财务部,看看还有台电脑,赶快搬走。一下子整个公司就运作不了了。 
  史玉柱后来说:〃巨人走下坡路是我的错,我的责任。我如果不走下坡路,你这么搞也搞不死我。可突然休克了,是媒体的错。我本来身体虚弱,你突然一下子把我的鼻子和嘴巴给捂住了,我彻底休克掉了。〃 
  在接受外界采访时,重新站起来的史玉柱说:〃如果媒体晚搞我们两三个月,我们不会死。〃因为在史玉柱看来,当时的经营上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过了春节我们的产品马上就进入销售旺季了,本来也是有机会的。〃 
第36节:感谢《南方周末》         
  3?感谢《南方周末》   
  2000年5月,一篇题为《南京街头雄心勃勃的神秘客》新闻专访出现在互联网上,并被高速传播,访问的对象竟是〃失踪〃了将近三年的史玉柱。   
  有人发表文章说:〃史玉柱像是出土文物一样被挖了出来。〃此后,他又两度走进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接受访问,阔谈巨人能不能站起来的问题,以及什么时候还钱的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史玉柱曾这样描述他的生活状况:〃我现在的办公室就是一个手提箱,我就拎着我的办公室四处去跑吧。〃〃现在我到书店只买两种书,一是基因的书,再就是毛主席的书。一个政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深层次上的问题是一样的。〃 
  史玉柱的再度露脸,让很多人欣喜。   
  有记录说,当时,一位叫江红的史玉柱的老部下在电视机前默默地看完了电视台主持人对史玉柱进行的冗长的访谈,忍不住给杂志写了一篇短短的感想         
第37节:我不给,你别抢(1)         
  人才:我不骗他们,所以他们相信我   
  第三章   
  1?我不给,你别抢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后,史玉柱接受采访时毫不忌讳地说:〃我们造就了21个亿元富翁,186个百万以上富翁。〃   
  如果不是统计错误,这应该是史玉柱第一次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和自己的下属合作。想来,史玉柱也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   
  现在,他信奉的人才原则则是:我不给,你别抢。   
  工资可以不分级别,但是制度一视同仁   
  如前所述,当初史玉柱进军网络游戏时的研发团队是从陈天桥的盛大挖角来的。但是,这帮和盛大产生了分歧最后选择离开的团队,来到征途公司之后,史玉柱又是如何驯服他们的呢? 
  和所有现今活跃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网络游戏的研发人员一样,这个2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本身就是游戏玩家,年龄较小,当然也年轻气盛,又不能不按照常规公司的管理规则办事。 
  而这时史玉柱作为一个〃骨灰级〃玩家的优势在管理这帮〃小孩〃时体现了出来,他亲自了解每个研发成员的情况,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分派不同的工作。   
  资料显示,当时《征途》游戏的开发主要分为创意策划和程序设计两部分。创意策划由史玉柱亲自主抓,从整体上对《征途》进行设计,《征途》里所有活动和功能设置都必须经史玉柱同意。而程序设计则交给这20人的研发团队,另外还有游戏测试环节也由他们负责。 
  不仅如此,史玉柱还直接将在经营脑白金时的企业管理规范直接运用到这个20人研发团队上面。   
  待遇方面,在运营脑白金时期史玉柱的做法是:重点技术人员不受公司级别制度限制,只要技术能力强,就不怕付出高额报酬。这点被直接搬到了征途公司。史玉柱要让这些研发人员感到,征途公司给他们的报酬绝对在整个行业居于前列。在《征途》游戏开发过程中,史玉柱出手颇为大方,给整个研发团队开出了很高的工资。 
  有人后来对媒体表示,这个20人研发团队在当时的薪水、所占期权与同行业相比是非常高的,相比《征途》游戏后来的其他研发人员更高。   
  尽管可以在待遇上给予优厚,但是,对于公司的管理制度,史玉柱的态度很鲜明:待遇可以很高,但是公司制度绝对要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搞特殊化。对20人研发团队同样如此,史玉柱并没有因为这是网络游戏领域稀缺的研发人员,就可以按照网络游戏行业的特殊性来对待。在他看来,征途公司的研发团队一定要按照传统行业的管理规定要求,这样才会有战斗力。 
  比如对于游戏开发进度的保密问题,史玉柱要求研发团队不能透露半点信息。为了保密,在研发过程中不能上网,不能打手机,不能与外界联系。   
  不仅如此,和推广脑白金时候一脉相传的强调执行的管理风格也体现在了《征途》游戏的开发和推广上。   
  史玉柱对整个公司的要求是:决策一旦形成,就必须毫不犹豫地去执行,不能有任何拖沓。   
  但是管得太严,是不是就压制了员工的创造性了呢?毕竟网络游戏是一个创意行业,思想上的碰撞和观点上的分歧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在征途的研发过程中,史玉柱与《征途》游戏研发人员的分歧也不少,尤其是后期即将完成开发的时候,双方的分歧更多。   
  在这个问题上,史玉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而将对方的看法〃一棍子打死〃,他强调沟通沟通再沟通,反复分析不同观点的利弊。   
  碰到实在僵持不下的情况,就会在开会的时候,邀请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让大家了解到这个环节上为什么会产生分歧,不同观点的不同侧重点是什么。   
  据说,为了说服大家接受免费模式,史玉柱至少用了三周时间。征途公司内部有个投票的传统,少数服从多数。免费模式当初只获得了极少数票,而且这其中还有史玉柱自己投的一票。 
  史玉柱没有办法,只好〃曲线救国〃,反复找团队沟通,每次感化一两个顽固分子,〃死皮赖脸,软磨硬泡〃。开了十几次会议之后,整个团队终于屈服,也许这些人之前从没有见过这么顽固的老板。 
  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史玉柱充分调动了整个20人研发团队的创造性,同时又保证了研发进度的高效率。   
  公开的消息说,当时这个研发团队在《英雄年代》的开发过程中曾经提出很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大大丰富了游戏的模式,但是始终不为盛大管理层看重。到征途之后,史玉柱率领这帮研发人员将这些想法转为《征途》中的诸多游戏模式,而这些已经成为《征途》网络游戏的卖点。 
  《征途》游戏的项目负责人纪学锋,就是史玉柱成立征途公司时挖来的第一批网络游戏骨干之一。他对公司管理的评价是:各方面都很开明公平,只要有实力,就会有机会,在管理上不会拘泥于太多的规则,大家做事的时候拼命做,小事则不拘泥于细节,整个过程让人能实现个人价值。很多企业包括外企用规则管理,但把人管得太死。 
  另一个让人不太明白的事实是,既然这20人的研发团队本身就是通过挖角而来的,而在网络游戏研发人才日益紧缺的今天,竞争对手之间的〃挖墙脚〃现象越来越多。谁又能保证,这个20人研发团队不会又被人挖走呢? 
  史玉柱有自己的办法。         
第38节:我不给,你别抢(2)         
  于是,有人看到,史玉柱经常和这帮〃孩子〃一起打游戏,甚至是玩到天亮。当然,如果发现游戏中存在问题,即使是在凌晨三四点,史玉柱也会给研发团队的人打电话。   
  正是在这样的与其说是雇佣关系不如说是朋友关系的相处中,史玉柱和这个20人的研发团队逐渐融合。媒体评价说,他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上的老板,更是拥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就在无形之中,使得研发人员感受到一个商界领袖的魅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热爱。 
  从现在的状态看,除了对新来的这个20人研发团队非常重视,经常〃沟通〃之外,史玉柱并不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管理公司的领导者。他总是提拔〃可信任〃的人来管理公司,〃可信任〃的标准就是德和才。 
  在他看来,如果让一个人连续做几件事,如果都成了,80%是有才的。但是对于德,则是靠感觉,要5年才能看对一个人。   
  在征途公司,史玉柱不当总裁,只指挥大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史玉柱的管理非常弱,但是追随史玉柱15年的征途公司的副总经理汤敏并不这样认为,她说,史玉柱是极其实在的,外表宽松,但流程非常严格。 
  征途公司的副总裁袁辉也说,史玉柱做公司,运营表面上看比较忙乱,但实际上计划性很强,并且善于总结,尊重客户需求,但又不完全跟着客户走,而是引导客户。   
  当然,这也许与自己当年喜欢什么都管而酿成大祸的教训不无关系。   
  多年以后,对于当年珠海巨人集团的失败,史玉柱有两点反思:一是战略方向失误,如先后开发出了服装、保健品、药品、软件等30多类产品,最后大都不了了之。为此,史玉柱曾风趣地说:〃我的领带是最多的,因为巨人公司服装实业部当年生产的那些领带,至今还有不少堆在家里。〃二是内部管理不善,如拖欠的1亿多货款不能追回。 
  经历过一次失败后的史玉柱对管理上很细心,比如,每次去商场的脑白金销售点调查时都首先看看有没有灰尘,是否有假货以及生产日期等。   
  有报道说,当年,史玉柱对终端的检查还经常出其不意,当销售区经理在最好的销售店面做充分准备后,他却要求换店观看,甚至上车后才决定查看哪个销售店,常常选择乡镇这一最令人忽视、却又最能体现管理细节的地区。 
  对此,史玉柱的解释是:〃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我害怕失败,我经不住失败,所以只能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   
  史玉柱最爱看的一本书是《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失败得很悲壮,他觉得这跟他好像能找到某一种共同语言。   
  但是,正是因为深刻知道什么叫失败之后,史玉柱从小时候就有的绰号〃史大胆〃变成了如今的〃史小胆〃。他不仅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上追求完美主义,还希望打造完美的公司文化。 
  现在,史玉柱旗下的公司招新人的时候,很少看重这个人才的经验有多少,白纸一张的人最好,因为史玉柱希望用公司文化来影响新人,培养他做事认真、执行力强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史玉柱手下的人出去总能给人一样的感觉,甚至是说话的腔调等基本都一样,外表温和,做事认真。   
  我不给,你别抢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史玉柱第一次涉足保健品行业,运营脑黄金项目。第一阶段考核结束后,按照制度规定,对完成任务的经理要兑现奖金。其中江苏和浙江分公司的两名经理个人奖金累计近40万元,相当于当时广东市场一个月的回款。 
第39节:我不给,你别抢(3)         
  数额如此之大,并且财务也指出有分公司存在回款作假的问题。   
  在常人的思维里,奖金即使要发,也不能马上就发,至少应该查出哪些分公司在作假后,才能给没有作假的分公司发放。   
  所以,在公司的办公会上,面对奖金问题谁也不敢做声。   
  但是,最后还是史玉柱打破了沉静。他说:〃能者多得,只要能为巨人做出贡献,不拒绝索取。要在巨人内部培养一批富翁。〃     
  在榜样和制度之间,士气与议论之间,史玉柱最后力排众议,把该获奖的经理的奖金一分不少的发了。   
  随后,会场掌声鼓噪。   
  在史玉柱看来,制度下面,该谁获得利益就该支付,而不该支付的就永远不要想。   
  1989年8月,《计算机世界》刊出了史玉柱写的M6401中文软件广告之后,银行的汇款纷至沓来。业务的快速发展,8月底,9月初,史玉柱招聘了三个员工。   
  看到越来越火的生意,员工们开始不满足只拿工资了,一个仅上了一个月班的员工就对史玉柱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股份,大家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