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徐州会战-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军第2军司令部向第10师团转达了以上情况,并令第10师团濑谷支队分出一部分兵力向临沂方面增援。据此,日军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命令濑谷支队长:“必须确保韩庄,台儿庄运河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应以尽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即临沂)方向突进,协助第5师团战斗。”

  濑谷支队长接到命令后,对部队行动方向作了如下部署:

  一、停止韩庄方面的推进,以第10联队一部,配属炮兵等,作为韩庄守备队,守备于韩庄附近,运河一线。

  二、以第10联队第2大队为基础组成沂州支队,从临城出发,向沂州方向前进,策应坂本支队作战,第10联队主力集结于临城。

  三、第63联队配属炮兵等,以主力集结于峄县,确保台儿庄附近运河之线。

  四、支队司令部及直属部队集结于枣庄、峄县附近。

  这样,南下的濑谷支队主力在临城便掉头向东,伸展于枣庄、峄县附近。

    中共危急关头献策

  对于台儿庄会战的前景及其战法,当时的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心里并没有底,他深知中共内部有高人,于是想听听周恩来的意见。他吩咐秘书尽快安排与周恩来见面。

  对当时的局势,中共方面也深感忧虑。眼下徐州吃紧,战局在一步步恶化;徐州若失,武汉就很难保住。武汉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失陷,整个华中腹地将门户洞开。然而,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惟其指令是从,在抗击日寇的同时,两眼又死死地盯着身旁的共产党人,做梦都想完成其“10年未竟之业”。另一部分地方部队,诸如川军、滇军、粤军、桂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等,抗战以来虽已开赴战场,有些确已表现了中国军人所应有的爱国精神,打得英勇悲壮,为世人所赞叹,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在与鬼子交战时,往往心存顾虑,担心把手里仅有的一点血本全输光,失掉日后向蒋介石讨价还价的“资本”,身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又擅长用鬼子的刀枪来剪除异己。这种存在于军队内部的猜忌、牵制、矛盾,极大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成为“七。七”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多次大战中一败再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宗仁、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主战派,抗日的态度是坚决的,桂系在国民党内又有一定地位,做好李、白的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接到白崇禧邀约后,中共决定派周恩来、叶剑英前往。

  见白崇禧之前,周恩来已认真看过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特意派人送来有关徐州战场的战况材料,对这次大战已作过一番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白崇禧问周恩来对于即将到来的台儿庄之战有何高见。周恩来分析指出:

  “板垣和矶谷的企图很明显,是要从两个方向夹击第5战区的大本营徐州。他们会师的目标是台儿庄,然后再策应津浦路南段的敌军,共同向徐州合击。临沂一仗中国军队虽然获胜,但不容乐观,因为整个战局没有根本的转变。板垣的锐气是受挫了,但据我看,矶谷师团不会改变向台儿庄进攻的计划。相反,也许正是板垣的受挫,矶谷才更乐于南犯呢!”

  白崇禧经周恩来一点,立即明白了。他道:“你是指矶谷邀功心切、骄而寡谋,必然会孤军轻进台儿庄,我们正好狠狠地打它一仗?”

  “是的!不过,台儿庄是一个位于矮坡上的小市镇,没有什么险要可资扼守,所以,我们必须先有一支善于防御的部队守住台儿庄、运河一线。在把敌人的攻势遏制住之后,再另出奇兵渡过运河,从峄县方面向台儿庄迂回,使敌腹背挨打。这样即使不能全歼敌人,也可使其遭受重创。所以我建议:在津浦铁路南段,由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津浦路南段的日军时时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而在徐州以北,以主力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白崇禧对周恩来的建议极为赞赏。

  周恩来最后补充到:“我准备命令新四军张云逸的第4支队,协同贵部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两淮流域,使津浦线南段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

  白崇禧深为感动,他知道周恩来作为中共军委副主席,他的命令叶挺军长是必须执行的。有新四军的协助,津浦线以南威胁可以避免了。他也为周恩来的才干所折服,暗叹:“周公果然是将将之才、治军之才、谋略之才也,名不虚传!”

    李宗仁设计瓮中捉鳖

  针对当前的态势和敌人的企图,李宗仁深知这时能否顺利完成鲁南防守作战计划,能否挫败濑谷支队的凌厉攻势,有三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第一,张自忠、庞炳勋两军能否守住临沂一线,挡住坂本支队的南下;第二,中国军队能否在台儿庄,运河一线阻止住日军的攻势;第三,中国军队侧翼部队能否以有力的攻势牵制并不失时机地歼击敌人。其中第二个问题又是关键的关键。因为如果日军攻下台儿庄、运河防线,近迫徐州,则中国军队在临沂一线防守的张自忠、庞炳勋两军以及准备侧击敌军而进入峄县以东地带的汤恩伯军团,都将处于日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中国军队整个鲁南防守作战计划就将破产。

  3月24日,蒋介石来到了徐州。在第5战区司令部,李宗仁给蒋介石、白崇禧率领的参谋团汇报战况:

  “……目前,虽然临沂一战,津浦北段敌军左臂已被我张自忠部砍断,但是,敌军沿着津浦线而下的矶谷师团,仍在迅速向南推进。汤恩伯将军在津浦线上与敌人作了一阵抵抗之后,即陆续让开正面,退入抱犊崮东南的山区。汤部重炮营则调回台儿庄运河南岸,归长官部指挥。矶谷师团舍弃汤恩伯部而不顾,尽其所有,循津浦路临枣支线而下,直扑台儿庄。敌军总数约有4万,拥有大小坦克车七八十辆,山野炮和重炮共百余尊,更有大批飞机助威,徐州城和铁路沿线桥梁、车站已被日军炸得一片稀烂……”

  蒋介石说:“敌人拼命想打通津浦路,沟通南北战场,窒息陇海路,威胁我平汉路侧方,是为了攻占徐州,准备进攻我武汉心脏地区。因此,现在全国战场的中心已经转到了徐州。综合观察整个战局情况,徐州已成为我方战略之凸角,我们理应掌握战机,势在必守,以策万全。我决心再抽调一部分兵力投入徐州战场,扩大战果,并控制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等精锐部队于豫东归德、兰封一带,巩固第5战区的后方,予敌更大的消耗;争取较久的时间,以便进行武汉守卫的准备工作,而利全局。第5战区虽然久战疲惫,难以久持,但韩复榘伏法后人心大快,士气旺盛,有李司令长官的指挥,有后方的大力支持,也不难克服种种困难。我走后,参谋团留在徐州协助李司令长官作战。我想有李司令长官指挥,又有白副总长协助,台儿庄和徐州之战,一定能予敌重创,取得胜利。我在武汉等候你们的捷报!”

  第二天,蒋介石留下白崇禧和林蔚,自己回武汉去了。

  蒋介石一走,李宗仁立即把白崇禧独自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研究作战方案。白崇禧指出:“在统帅部研究的结果,主要是认定了刘斐的作战方案,即以运动战为主的方案,但我心里没底,于是这次我离开武汉前,特地请了中共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当面请教过。”

  “他俩对徐州会战有何高见?” 李宗仁急切地问。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他很想了解中共对徐州会战的看法。

  “周恩来建议:在津浦线南段,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在徐州以北可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周恩来有眼光!”李宗仁毫不掩饰地表示赞同。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正如周恩来所言,我31军在明光与敌人血战逾月,我即令李鹤龄(李品仙)向西撤,敌人以狮子搏兔之力猛扑明光,结果扑了个空,没有捉住中国军队主力。后来,哪知中国军队却在敌侧突然出现,将敌人的后路切成了几段,使敌不能北进。徐州以北的滕县和临沂之战,则以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都打得不错。”

  白崇禧进一步道:“滕县已失,矶谷师团必然骄狂无比,我估计敌人很可能不等待临沂受挫的板垣师团会师,也不等津浦南段的日军北上呼应,便孤军直扑台儿庄,以图一举而攻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线的首功。”

  李宗仁连连点头。“对这一点,我已估计到了,依你之见,是否严令汤恩伯部进行阻击?”

  “我看,与其阻击,还不如放进来打。”白崇禧说。

  “你是说,要汤恩伯军团在津浦线上不阻止敌人前进,统统让开正面,使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台儿庄,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围歼?”李宗仁问道。

  “正是此意。”白崇禧继续说道:“守卫台儿庄的孙连仲部,原是冯玉祥西北军旧部,该军最善于防守。再说,台儿庄虽是弹丸之地,可在山东,也是个大镇,有上千个铺户,筑石为城,城中有碉堡75座,并且每户人家的房屋大多是用巨大石块垒砌起来的,也可以说1000多户人家就是1000多个碉堡,我们并不难守。如果孙连仲部能在台儿庄与矶谷师团反复缠斗,消耗了敌人有生力量,那么,我们把握时机,使汤军团猛扑敌后,断其后路,使敌人进退不得,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就可以将其包围而歼灭。”

  李表示同意,说:“我也早已判断敌人攻下南京、济南、泰安、滕县后必然骄狂,一定不等蚌埠方面的援军北进呼应,便直扑台儿庄,以期一举攻下徐州,夺个打通津浦线头功。利用敌军的这种骄狂心理,为了诱敌深入,我已命令汤军团在津浦线上只作间断的、微弱的抗击,然后让开正面。待孙连仲部在台儿庄发挥防御至最大效能时,我再命汤恩伯潜行南下,拊敌后背,包围敌军,紧接着,准备在台儿庄附近给敌军以歼灭性打击。”

  “看来你早已给敌人设下圈套,请君入瓮啦!”白崇禧见李宗仁的看法与他的想法处处吻合,显得非常兴奋。

  李宗仁谦逊地说道:“没有你画龙点睛的那一笔,我们的作战方案就不会那么完整。你一来,再加周恩来的一点拨,更坚定了我‘守点打援’的信心。我马上再一次命令孙连仲,尽一切可能抢修坚固工事,死守台儿庄。”

  会战台儿庄的大胆而周密的作战计划就这样定下了。具体方案为:

  利用日军急于打通津浦线的骄狂心理,采取“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乘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的作战方针。先令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的第27、30师,布防于运河一线及台儿庄以西;以第31师主力固守台儿庄,以一部于台儿庄东西两侧支援核心阵地作战;将汤恩伯的第20军团部署于向城、洪山镇一线,阻击北面之敌,并相机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待敌主力进到台儿庄时,即南下袭敌侧背。

    厉兵秣马迎恶战

  由前所述,在第5战区台儿庄会战的作战方针是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因此,实现预定作战方案有两支决定性力量:一是担负机动歼敌任务的汤恩伯部(第20军团);二是担负完备任务的孙连仲部(第2集团军)。而这两支部队并非李宗仁原来的桂系,都是在徐州会战开始后,分别从程潜的第1战区和阎锡山的第2战区临时转隶而来的部队。因此,对于战区最高司令的李宗仁,当务之急是要理顺关系、凝聚人心。

  最令李宗仁头痛的是汤恩伯及其第20军团。在滕县保守战中,由于第22集团军守备任务艰巨、兵力不足,早在日军开始进攻时,李宗仁曾致电蒋介石,请派军事委员会直接控制于豫东的汤恩伯第20军团第85军的第4师增援津浦路。蒋介石基于徐州会战的特殊地位,也深知第5战区实力太弱(当时全为杂牌军),同意将第20军团投入第5战区管辖的鲁南战场。汤军名义上虽属第5战区管辖,实际上对李宗仁的指令常打折扣,惟蒋命是从。

  汤之所以如此狂傲,主要因为第20军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汤恩伯的第20军团是6个月之前才组建的一个新军团,直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下辖第13、第52、第85三个军和一个独立骑兵团。第13军军长由汤恩伯本人兼任,下辖第110师(师长张轸);第52军(军长关麟征),下辖第2师(师长郑洞国),第25师(师长张雷明);第85军(军长王仲廉),下辖第4师(师长陈大庆)、第89师(师长张雪中)。其中,第52军、第85军的军师级干部,大部分是黄埔军校学生,蒋介石视他们为“得意弟子”,因此,对这支部队予以重点装备。配以一定数量的野炮、重炮、坦克,枪械齐全,成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精华。

  3月14日,正当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路快速南下,滕县处于危急之时,李宗仁曾电令汤军团长:

  敌于津浦北正面增加兵力,大举反攻,以牵制我鲁南之作战。邓部(指川军第22集团军邓锡侯部——引者注)兵少械劣,正面薄弱,两翼空虚,恐难拒敌。已电呈委座,调贵军团85军驻商丘之一整师,由火车输送至滕县附近,作22集团军之总预备队,望即出动为荷!

  汤恩伯接到李宗仁的电令后,很不高兴。称李是瞎指挥。抱怨李宗仁:“今天这儿抽我一个师,明天那儿挖我一个师,这么三抽两挖,叫我这个军团长怎么当?再说,我的部队正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一带整训,大兵团在陇海和津浦两条交叉的单轨铁道上输送必须两度换车,我又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一夜之间把兵力集中到滕县?”

  于是迟迟没有发兵,这也就是22集团军滕县血战时迟迟盼不到援军的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