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之大醉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龙之大醉侠-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煦就案而看,殿下朱丹臣低头垂目,正襟而立,静候待命。正在此时,耳中却传来一个声音道:“朱四哥,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否?”声音清晰可闻,如在耳边相语,但却是让人分辩不出究系从哪方传来。

朱丹臣不由得吃了一惊,心道这大殿之上,谁敢无视皇帝威严这般放声说话。左右一瞧,却见左右两列文武百官并无反应,看来却是并无听见。略一思忖,便即想到这说话之人用的乃是武林中的一门高深内力运用之法,唤做传音入密。这传音入密的功夫并不甚难练,唯一的要求就是需内力高深方可使用。这人既能用出,便说明他内力定然高深。再加这人声音甚是耳熟,又叫他“朱四哥”,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却是让他已然想到了这传声的人是谁,自是沈醉。只是却令他有些难于置信,猜不到沈醉为何竟会在这大宋皇宫文德殿内。

眼光左右相瞧,正要寻这沈醉在哪里,沈醉声音又即传来,道:“朱四哥,你往左边瞧!”这一回,他却是故意透露了声音的来源方向,好让朱丹臣闻声好找。

朱丹臣却是并不敢转头,怕让人瞧见失了礼仪。当下闻言只是转动眼珠,寻着声音往左边斜眼瞧去。只见左列文官中段,沈醉正身穿大宋朝服赫然而列。见他眼光瞧来,浅浅笑了笑打招呼。朱丹臣见他身穿朝服,心中更是惊讶。又见他列于中段,显然官品不低,眼光顺而直下,往他腰旁所挂锦绶瞧去。他却是也了解这大宋官员朝服的品阶区别处在哪里,并知晓何花纹代表哪一品,瞧见沈醉腰间所挂的锦绶花纹乃是正三品衔,又是吃了一惊,心道:“这位沈公子当真是有点儿神通广大,短短数月不见,竟然成了宋廷的正三品大员。”他心中虽有许多疑问,只是却苦于不会传音入密,因此并不能以此法向沈醉问询。

这时沈醉声音又传来道:“朱四哥,我现下就正住在这东京城里。我给你说个地址,待会儿你出宫之后便可去那里,婉儿也在。”说罢,便即向朱丹臣告知了地址,然后便不在说话。

不大刻,殿上赵煦业已将保定帝亲手所书的国书阅毕。向朱丹臣点头道:“此事朕已知晓,贵使可先回驿馆休息,朕这便与众卿家商议此事。”

“谢陛下,如此下臣便先行告退了!”朱丹臣拱手说道,随即下跪行了一礼,往后退出殿去。

赵煦直看着朱丹臣退出殿外,下了石阶远去。拿起御案上的大理国书,递给旁边的侍立太监吩咐道:“你将此宣读一遍!”

侍立太监躬身应是,双手接过,然后走至台前,高声宣读。

读罢,让众官员都清楚内容之后,赵煦便与大臣们商议此事。是延用宋廷对保定帝的封号还是重新册封,是否要加封,又用何封号以及送何贺礼之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派何人带队出使庆贺大理新君登位。

赵煦刚刚发言向众官员问询派何人出使大理时,沈醉当即出班请命道:“臣请出使大理,望陛下恩准!”说罢,还怕赵煦不答应,却又用传音入密道:“皇上啊,您可千万得答应,也给为师趁机放放假。而且,我与大理国皇子段誉乃是相熟的好朋友,这出使大理之事,由我去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他本想说与段誉是结拜兄弟的,只是怕赵煦听了认为他这大宋皇帝,凭白矮了一个他大宋属国的皇子一辈,心中不高兴不会答应,才改口说是好朋友。

赵煦也知用传音入密说话,旁人是听不见的,所以并不惊讶。听罢沈醉所言,道:“沈学士肯出使,那是再好不过了。众卿可有异议?”最后一句则是向众官员相问。

众官员并无异议,并有人出言赞成,赵煦当即准奏。着礼部为沈醉出使之事安排一应事宜,并着殿前司安排护卫随行的军队,然后便宣布退朝。

早朝散后,沈醉仍即照例往内书阁见驾。到得之后,便先行向赵煦谢过了殿上之事。赵煦只道这是做徒弟的本分,是应当的。

沈醉明日早朝请了圣旨,便要带队出使大理。分别在即,沈醉便多教了赵煦几招剑法,并亲自陪他喂招练了会儿剑这才告辞出宫。回到家中时,朱丹臣早已到得多时,同来的却是还有傅思归,只是早朝时并未随同朱丹臣一起进宫觐见。

他二人正由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在院中相陪说话,武松与李清照二人却是也在一旁相陪末座,看着他们说话。沈醉进得院中,便即上前与傅、朱二人见礼。

礼毕,朱丹臣当前吟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轻叹一声,向沈醉拱手道:“料不得沈公子竟还有这样的好文才,难怪能够一举得中状元,授封翰林学士。”他二人来得这一会儿,自是早从三女处得知了沈醉如何当了官的事情。只是赵煦之事,三女却是并未提及,只说沈醉是凭真本领考中的。关于赵煦身份之事,包括武松在内,他们五个知情者早有言要严守秘密,不可随便告之于人。

沈醉闻得朱丹臣之言,再次为之汗颜一番,口中客气了两句,即笑道:“我已向皇上请命得到了出使大理的差事,明日早朝请了圣旨后便可带队与你们一起动身回大理。”

朱丹臣、傅思归二人听道是由他带队出使大理,自是十分高兴。相谈一会儿,到得午饭时间,由沈醉作东,众人一并往宝香斋用饭。

饭罢,朱丹臣、傅思归二人即告辞回瞻云馆,说道明日一早再见。沈醉这次带队出使大理,自是要带着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一同前往。三女既知明日要早,便说要与石清露道别,却是带着李清照一同去往玉颜堂。

沈醉则带着武松回家,等候沈括与韩公廉二人前来研制钟表。因他每日散朝后皆要往内书阁见驾,每日回家向不准时,是以沈括与韩公廉二人同他商议之后,便干脆等到午饭过后才一并前来。

回到家中,候不多时,沈括便与韩公廉相携前来。二人也都参加了早朝,自知他明日要出使大理之事。是以今日便也并未动手研究,而是商量了下他走后的研究事宜,最后决定将目前研制出来的所有东西都移交沈括目前在东京的家中,他走后,每日由韩公廉到沈括家中二人共同研制。商量毕,便即招呼了下人动手搬东西,搬到沈括停在外面的轿内。随即三人又在门外说了会儿话,沈醉便送二人上轿离去。

目送二人乘轿离去,沈醉却是也不回院,招呼了武松直接往周侗家而去,向周侗道别。说了番道别话语,又吃了几杯道别酒后,即又告辞离去。随后,沈醉却是又带着武松去拜访苏轼。

出使准备之事,赵煦着礼部一应安排。沈醉带队出使,自是要同苏轼这礼部尚书碰碰面商量商量具体事宜。想着到得大理后,会见到自己的结拜兄弟段誉,沈醉又亲自向苏轼求了两幅字。一幅准备当作礼物送于段誉,一幅则顺便求来自己私家收藏。送段誉的那幅请苏轼写了《水调歌头》,他自己这幅则请苏轼写了《念奴娇》,两首词自都是苏轼之作。他如今与苏轼关系不错,求两幅字自是不成问题。见苏轼答应的痛快,他还想着以后有机会多求几幅来收藏。

从苏轼家中出来后,天色已是不晚。回家之时,沈醉带着武松在家中附近的大街上找了家装裱书画的店铺,给了他们双倍的工钱让他们连夜装裱,说道明晨来取。

回到家中后,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以及李清照已然回来,阿碧正在院中教李清照弹琴。见他二人回来,俱来迎上,院中就座之后,燕千寻道:“相公,我们今日本是去向石姐姐告别的,谁知石姐姐听说之后却是也要跟我们一并前去。我们也想跟石姐姐一起去,所以没有问你,便自作主张答应了。”

沈醉还未答话,木婉清又接道:“石姐姐说哥哥是他们逍遥派的掌门人,爹爹既要做皇帝,别的门人不知,她既知道了,自当要代表其他门人前往庆贺。”

“既然如此,那便一并去就是了!”想到要跟石清露一路而行,不知为何,沈醉心内竟十分欣喜。

燕千寻笑道:“我就知你定会答应的。”

沈醉觉着有点被窥破了心事的感觉,转过脸去轻咳了两声以作掩饰。见太阳早已落山,已至黄昏时分,便命武松送李清照回家,他又亲自送二人出门。

到得外面后,李清照仰着秀致的小脸瞧着沈醉,眼中满是希冀之色,道:“师父,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大理!”

沈醉微微一笑,道:“如果你能说服你爹爹、妈妈的话,那师父没有意见。”

“噢!”李清照不禁长叹一口气耷拉下了脑袋。

沈醉好笑地摸了摸她脑袋,拍了拍她的小肩膀,道:“走吧!”

“哦!”李清照应了一声转身而走,走得两步又回身来冲沈醉摇了摇手,笑道:“师父再见!”

沈醉也冲她挥了挥手,目送着她与武松离去,消失在巷子口处。

第177章 路遇萧峰

 次日早朝,文武百官参拜过后,赵煦即将昨日写好册封大理新君的圣旨交赐于沈醉。

沈醉从侍立太监手中接过圣旨,郑重收于怀中。赵煦即又命赐酒送行,沈醉饮了杯御酒之后,便即向赵煦拜辞而出。

出了皇宫,先回家中。到得巷口时,便见得巷口停了两辆马车,显是家中众人已然准备妥当。车旁正有家中下人在照看,见他回来,即上前见礼。走过巷子,进得院内后,便见石清露、燕千寻、木婉清、阿碧及武松、李清照皆在院中等候。

沈醉见得李清照竟也在,不由大出意外,上前相问,才知她只是前来为他们送行,她父母并没答应让她随去大理。又与石清露打过招呼,他进自己房中脱下朝服,换上了紫色的公服,腰间配挂金色鱼袋。这公服虽又被称做常服,乃是除朝堂及正式场合外日常办公所穿,但他却尚是第一次穿。只因他每日早朝过后,去内书阁与赵煦谈些事情教几招剑法后便会出宫回家,却是并无需穿公服的时候。

换过衣服,沈醉让众人先行出城,与他们在城外汇合。因按理出使是不能随带家眷的,不过这种因公循私的事情多了,他又不是第一个。再加他与皇帝关系非同一般,便是被人告发了也不怕,顶多被罢官而已,反正他也不在乎。只是虽然不惧,他却也不想做的太过明目张胆了。还在城中就带着家眷与出使大队会合,被人看见总是不好。这种事,大家基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你若摆明了来,就容易落人口实惹人非议了。

当下,沈醉先行送了四女与武松离去。又与前来相送的李清照道了别,吩咐了留守家中的下人好生看家后,便乘了轿往礼部衙门而去。出使大队与傅思归、朱丹臣所带的大理使者队都在礼部衙门前集合,他这正使一到,众人皆上前来见礼。一名礼部委派的副使,向他呈上了贺礼单与出使队的人员名单,并请他清点。

沈醉却哪里费这事,只约略看了一眼,便即登上马车吩咐起行。大理这边共有五百人的随护军队,由傅思归统率。朱丹臣为正使,另配有两名副使,马车两辆,御手两名。而沈醉这边则是一千人的随护军队,率军统制一名,副统制两名。沈醉为正使,另配四名副使。马车七辆,沈醉一人独乘一军,四名副使合乘一车,剩余五车则是为大理新君登位所选送的贺礼。

旌旗飘扬,车马齐整,一行一千五百余人浩浩荡荡往南薰门而行。出南薰门不远,便即遇到了在城外等候的石清露四女与武松等人。武松单人骑着匹马,四女合乘一辆马车,另一辆马车则是装载着行李。

沈醉当即让大队停下,下车上前去与四女及武松打过了招呼说了几句话,便让他们加入了队列之中。这种事情众人果然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除有一名副使过来问了一声外,其他人便都未多言,朱丹臣他们更是不会过问。

安排好之后,沈醉又即上了马车下令重新启程。一行人浩浩荡荡,蜿蜒而行,一路南下。往大理的行程路线,与朱丹臣他们来时一样,不过是首尾调转了一下。过湖北,经四川,最后入大理。

一路晓行夜宿,投宿时皆在沿路的官府驿馆。沈醉第二日上,便邀了燕千寻、木婉清、阿碧三女与他一起同乘一车。只是三女却觉着丢下石清露孤零零一个不好,便非拉了石清露一并来。沈醉本想着跟她们同乘一车,除可一路说说话,共同欣赏沿途美景外,还可顺便逞逞手足之欲,沾些便宜。但这样一来,有石清露在,沈醉就难免缚手缚脚了。只能说说话,或趁着石清露不注意,偷偷摸摸身边佳人的手,却是不能如他所想那般快活了。不过多了一个美人相陪,却也是好事,正是有得有失。

路上非止一日,这一日已到了鄂、陕、川交界之地。六月的天气愈加炎热了起来,中午时分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时候赶路根本就是受罪,士兵们身着铠甲,更是闷热异常。沈醉有觉于此,最近中午时分,若遇驿馆城镇,便即休息,等过了这段最热的时候再行上路。若在路途中时,便令寻个树林之类的阴凉处休憩。

这一日也是如此,中午日头毒辣,他们便寻了处树林休息。士兵们下马卸甲,三五成群靠坐于树干上休息喝水。众人俱是干渴,很快水囊将尽,率队的统制军官便吩咐了人去附近寻找水源。午饭时间已至,他另又吩咐了人到附近猎些野味来增善伙食。朱丹臣一方,也派了他们自己的兵士去猎野味。

沈醉与四女在地上铺了张大方巾围坐一处,中间摆了些在上一站中买来的熟肉熟食,然后请了朱丹臣与傅思归二人过来一并食用。武松好动,却是随着士兵们一道打猎去了。

七人用不多时,正在谈笑之际,忽闻后面林中传来呼喝打斗之声。有一人高声叫道:“大伙儿快来,这里竟然发现几个辽人细作,大伙儿快过来帮忙,把这几个契丹蛮子合力捉住了!”

七人对望一眼,皆是不由心下奇怪,沈醉道:“咱们也过去瞧瞧!”此时,这边林边众兵士听得后面林中那人的叫喊,不待统制军官下命,便纷纷拿起武器赶了过去。

七人到得之时,便即见得后面林中是个小山谷。谷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