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00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005-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 

胆的计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 

北的测点是铁勒 (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 

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 

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 

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 

 《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 

 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 


… Page 22…

格里历 (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 

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 

分裂成四个汗国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 

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 

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 

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 

商人。兄弟俩常常到国外去做生意。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 

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 

——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 

     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 

奇,对他们说:“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 

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尼古拉兄 

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 

跟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 (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 

个欧洲客人,果然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 

情。 

     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 

他们回欧洲跟罗马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 

离开中国。在路上走了三年多,才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 

病死,留下的孩子马可·波罗,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 

     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华情况,十分羡慕,央求父亲 

带他到中国去。尼古拉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决定带他一起 

走。 

     尼古拉兄弟见了教皇之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三 

年多,在公元1275年到了中国。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到尼古拉兄弟 

来了,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把他们迎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边 

多了一个少年,诧异地问这是谁,尼古拉回答说:“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 

下的仆人。”元世祖见到马可·波罗英俊的样子,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 

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留他们在朝 

廷里办事。 

     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 

很快,十分赏识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元世祖喜欢了解各地 

风俗人情,过去,朝廷使者到各地去视察,回来的时候,问他们风俗人情, 

都讲不出。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考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 

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元世祖听了,直夸马可·波罗能干。以后,凡是有重 


… Page 23…

要的任务,元世祖总派马可·波罗去。 

     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 

经常出使到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他在扬州呆过三年,据说还在那里 

当过总管。 

     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 

但是元世祖宠着马可·波罗,舍不得让他们走。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 

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求亲。元世祖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 

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伊尔汗国使者认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 

尼古拉他们熟悉海路,就请元世祖派尼古拉他们一起护送王妃回国。元世祖 

只好答应。 

     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就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 

离开中国乘海船经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了伊尔汗国,经过三年的跋涉, 

才回到威尼斯。 

     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当地人长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 

都以为他们死在国外了。现在看到他们穿着东方的服装回来,又听说他们到 

过中国,带回许多珍珠宝石,都轰动了。人们给马可·波罗起个外号,叫做 

 “百万家产的马可”。 

     没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个城邦热那亚发生冲突,双方的舰队在地中 

海里打起仗来。马可·波罗自己花钱买了一条战船,亲自驾驶,参加威尼斯 

的舰队。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 

热那亚人听说他是个著名的旅行家,纷纷到牢监里来访问,请他讲东方和中 

国的情况。 

     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 

罗讲述的事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 

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 

这本书一出版,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为马可·波罗 

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 

     打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阿拉伯的 

天文学、数学、医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 

印刷术、火药,也在这个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 

到欧洲要更早一些)。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 

荣。但是这种繁荣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 

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 

臣,帮助他搜刮财富。这批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 

     元王朝还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 

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 


… Page 24…

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就是原来在 

南宋地区的各族人民。四个等级的人政治地位和待遇不同,汉人和南人受到 

百般歧视。 

     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 

贪污横行,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这种 

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 

冤案五千多件。 

     当时,在大都流行着一种戏剧,叫杂剧。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 

满官府的黑暗统治,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平现象。 

     大都有个读书人叫关汉卿,从小喜爱音乐戏剧,会吹箫弹琴,还会唱 

歌跳舞。关汉卿在京城太医院当过官,可是他对医术不感兴趣,对编写剧本 

却特别热心。那时候,演戏的人社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跟他们混得挺熟; 

有时候他自己也上场演出,扮个角色。因为他对音乐戏剧很有研究,所以编 

出的戏也就格外精采。 

     在大都,一班贵族和普通百姓都喜欢看戏,关汉卿编的戏剧不是为了 

光给贵族消闲作乐,而是常常帮百姓说话。他把看到的,听到的人民的悲惨 

遭遇,写进他的剧本里。《感天动地窦娥冤》(也叫《窦娥冤》),就是他的杰 

出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小死了 

母亲,她父亲窦天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给孤苦 

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和她婆 

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 

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 

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 

驴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 

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 

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 

门。 

     楚州知府桃杌 (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 

通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 

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 

想到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 

看没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一要 

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 

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 

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 


… Page 25…

张驴儿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 

但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所 

以,千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 

戏剧家。 



                            221 一只眼的石人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 

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 (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 

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 

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 

暗地组织农民反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 

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 

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 

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都盼望着有 

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 

洪水泛滥,两岸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 

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 

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 

到黄陵冈开河。 

     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 

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 

吃不饱,怨声载道。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 

工,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 

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 

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 

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 

中传开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 

的日子自然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 

     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对韩山童说,现在元朝 

压迫百姓那么厉害,百姓还想念着宋朝。如果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 

人就会更多。韩山童很赞成这个主张,就跟大家宣布,说韩山童本来不姓韩, 

而是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