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00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005-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的朝廷里担任枢密使。他向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 

但是陈宜中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不同意文天祥的意见。 

     文天祥只好改变主意,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招募人 

马,准备反攻。第二年,文天祥进兵江西,在各地起义军的配合之下,连续 

打败元军,收复了会昌等许多县城。 

     这时候,另一路元军已经南下攻打福州。宋军节节败退,陈宜中眼看 


… Page 18…

恢复没有希望,就独自乘船逃到海外去了。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保护赵昰逃上 

海船,往广东转移。不幸海上刮起一场飓风,差点把船打翻,年幼的赵昰受 

了惊,得病死了。 

     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海上又拥立赵昺即位,把水军转移到厓山 (在今广 

东新会南,厓音yá)。 

     元朝大将张弘范向元世祖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方的小朝廷,恐 

怕有更多的宋人响应。元世祖就派张弘范为元帅,李恒为副帅,带领精兵二 

万人,分水陆两路南下。 

     张弘范先派兵攻打驻守在潮州的文天祥。文天祥兵少势孤,被迫转移 

到海丰的一座荒山岭。元军突然赶到,文天祥被俘虏了。 

     元兵把文天祥送到张弘范大营,张弘范假意殷勤,给文天祥松了绑, 

把他留在营里,接着,就下命令集中水军开往厓出。 

     元军到了厓山,张弘范先派人向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我知道投降 

元朝,不但可以活命,而且可以得到富贵。但是,我宁可丢脑装,决不变节。” 

张弘范知道张世杰平日很敬佩文天祥,就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招降。文天 

祥冷笑说:“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叫人 

拿来笔墨,硬逼他写信。文天祥接过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两句诗: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免不了一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照耀千 

秋。原诗有八句,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时候写的。)兵士把他写的诗句拿给 

张弘范,张弘范看了只好苦笑。他眼看劝降毫无希望,就只有拼命攻打。 

     厓山在我国南面海湾里,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在海上把一千 

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决心跟元兵 

决一死战。元军用小船满装了茅草,浇足了油,点着了火,乘着风势向宋军 

发起火攻。张世杰早防到这一着,在船上涂上厚厚的一层湿泥,还缚了一根 

根长木头,顶住元军的火船。 

     张弘范的火攻失败了,就用船队封锁海口,断绝了张世杰通往陆地的 

交通。宋兵在海上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海水海水又咸又苦,兵士们喝了纷纷 

呕吐。张弘范发动元兵发起猛攻,宋兵誓死抵抗,双方相持不下。 

     这时候,元军副统帅李恒也从广州到厓山跟张弘范会师。张弘范增加 

了实力,重新组织力量进攻。他把元军分为四路,围攻宋军。潮落的时候, 

元军从北面冲击:潮涨的时候,元军又顺着潮水从南面进攻。 

     宋军两面受敌,正在拼命招架。忽然听到张弘范的坐船奏起音乐来。 

宋军听了,以为元将正在举行宴会,稍微松懈一下。哪想到这个乐声恰恰是 

元军总攻的讯号。乐声一起,张弘范的坐船发起进攻,箭如雨一样射向宋船。 

元兵在乱箭掩护下,夺了宋军七条战船。各路元军一起猛攻,从晌午到傍晚, 

厓山的海上,海潮汹涌,杀声震天。 

     张世杰正在指挥战斗,忽然看见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停止抵抗,其他 

战船也陆续下了旗,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把精兵集中在中军,一 

面派人驾驶小船,准备把赵昺接过来,组织突围。 

     赵昺的坐船,由陆秀夫守着。他对张世杰派去接赵昺的小船,闹不清 

是真是假,怕小皇帝落在元军手中,就拒绝了使者的要求。他回过头对赵昺 

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陛下也只好以身殉国了。”说着,就背着赵昺一起 

跳进了大海,在滚滚波涛里淹没了。 


… Page 19…

     张世杰没有接到赵昺,只好指挥战船,趁着夜色朦胧,突围撤退到海 

陵山。他点了一下战船,一千条战船只剩下十几条。这时候,海岸又刮起了 

飓风,有人劝张世杰登岸避风。张世杰坚持不肯上岸。一阵巨浪袭来,把他 

的船打沉了。这位誓死抵抗的宋将终于落水牺牲。 

     公元1279年二月,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 



                                217 正气歌 



     元军攻下厓山以后,张弘范召集将领,举行庆功宴会,把文天祥请来。 

宴会席上,张弘范对文天祥说:“现在宋朝灭亡,丞相已经尽到最后一片忠 

心。只要您回心转意,归顺我们大元皇上,还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文天 

祥含着眼泪说:“国破家亡,我身为宋朝大臣,没能够挽回局势,死了还有 

罪孽,怎么还能贪图活命呢。”张弘范一再劝降,没有结果,只好派人把文 

天祥押送到大都。 

     过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宾馆里, 

用美酒好菜招待他。过了几天,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留梦炎去劝降。文 

天祥对这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现在见他居然老着脸皮来劝降,更是火冒三 

丈。没等留梦炎开口,就一顿痛骂,把留梦炎骂得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 

过着囚徒的生活。 

     过了一个月,博罗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枢密院,亲自审问。 

     文天祥被兵士押着,来到枢密院大堂,只见博罗满脸凶相,坐在上面。 

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头,挺直腰杆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 

文天祥拒绝了。 

     博罗恼羞成怒,喝令左右动手。兵士们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将 

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罗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坦然说:“从古以来,国家有 

兴有亡,做大臣的被灭被杀的,哪一个朝代没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现在既 

然已经失败,只求早死。”博罗怕审问出现僵局,想缓和一下空气,就说:“自 

从盘古到现在,有几个帝王,你倒说来听听。”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 

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今天不是到这里来 

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 

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 

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 

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噜苏!”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 

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 

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 

满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 

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 

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 Page 20…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 

摧毁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 

劣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 《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 

上一些坚持正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 

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 … 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 

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 

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文 

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 

皇室的后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 

     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 

世祖还没有丢掉招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 

说。文天祥说:“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 

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后,也不甘 

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 

果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文天祥慷慨地 

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下 

的忠臣烈士?”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文天祥 

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元世祖知道劝降 

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文天祥带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 

们听到文天祥将要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 

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 

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 

     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 

结束了。”公元12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 

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浩然正气。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 

事。他重用一个汉族谋士刘秉忠。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 


… Page 21…

主意。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 

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 (今河北邢台)人。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 

书,对数学、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 

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 

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习。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 

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 

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 (今内蒙古 

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 

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条,就点头赞许。最后, 

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呢。”接见 

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那里经过多年战乱, 

河道淤塞,土地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 

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 

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 

善了。 

     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 

情况。经过郭守敬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 

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 

过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 

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 

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 

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 (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史局的是郭 

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 

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 

测必须依靠仪表。 

     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 

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 

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 

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 

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 

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