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伤寒总病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59-伤寒总病论-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故今将宋刻庞论翻雕,未敢辄改原文,即有抄本,义长者亦第摘取备考。别疏为札记附于后。丕烈 
又识。 
序文∶启(薛本、顾本此上俱有“轼”字,居右。)再拜(薛本、顾本此上亦有“轼”字,略小。)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后序
属性:二行∶自少时(顾本无“时”字。)八行∶皇甫谥(“谥”当作“谧”。)十行∶悉能辩论发 
挥,每用以治病(薛本作“悉能辩明考正,用以治病。”)后一行∶不问贫富,为便房曲斋,调护 
寒暑(薛本作“不问贫贱富贵,均为调护寒暑。”)后二行∶时节其饥饱之度(薛本无“之度”二 
字。)后三行∶耐事(薛本作“耐子”。)后四行∶他日过之(薛本“过”作“见”。)后九行∶故 
不着着其行事(顾本不重“着”字。) 
目录第四叶前半页宋刻原缺,各本亦无,按目录计缺一叶有半,而此叶板心刻四叶,不知目录 
前尚有文本否。今因无从补刊,故仍其缺,不敢妄作也。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卷第一
属性:一叶,十行∶冰也(案“也”字衍,薛本、顾本俱无。)后三行∶其有(顾本“有”作“人”, 
非。)又劳房(薛本“房”作“力”。) 
三叶,十行∶故须(薛本作“又须”,按“又”字是。)后三行∶而变暑病(顾本“病”下有 
“所宜”二字。)后十行∶有平居者(薛本作“有卑湿居者”。) 
四叶,后八行∶挥散(薛本、顾本“挥”俱作“惮”。)后十行∶工(薛本此上有“粗”字。) 
五叶,三行∶欲温(原本“欲”字破损,今照顾本补。薛本、张本皆作“饮”,非。) 
六叶,后一行∶足(薛本作“更”,按“更”字是。)后十行∶虚寒(顾本作“虚汗”,非。) 
七叶,六行∶一二日发,以上连风府(薛本上有“当”字,“以”下有“其脉”二字。) 
八叶,后四行∶大汤剂(原本“大”作“人”,今根据薛本改。) 
十叶,九行∶自微汗(薛本“自”作“身”,非。)后十行∶大便已鞭(薛本“鞭”作“硬”。 
按原本 
“硬”作“鞭”者甚多,不能悉正,皆当从“硬”为是,后仿此。) 
十一叶,后五行∶而又脉(顾本“又”作“反”。)后八行∶当二三日发(原本作“二二日”, 
误,今根据薛本、顾本改。张本作“三四日”是。)后九行∶而聋(薛本作“而耳聋”,顾本作“耳聋”。) 
后十行∶相载(薛本作“相搏”。) 
十二叶,后九行∶伤寒三四日,阳为尽(薛本作“伤寒三日,三阳为尽”,顾本作“伤寒三四日, 
三阳为尽”。按当根据薛本是。) 
十四叶,五行注∶故芍药(薛本作“但以芍药”。)十行∶于寐也(宋本有脱误。按仲景原文当 
作“但欲寐”也。) 
十五叶,四行∶故以小辛之药温散(顾本作“故以温散之药”。) 
十六叶,后五行∶已合治之(薛本作“已即合消之合治之”。顾本“已”作“匕”。按当作“各 
别捣筛已,合治之。”薛、顾本皆误。) 
十七叶,后四行∶熬香(薛本“香”作“干”,非。) 
十八叶,八行∶气上冲,心中痛热(顾本重一“心”字,是。) 
十九叶,二行∶当不得食(薛本、顾本“得”俱作“能”。按“能”字是。) 
二十叶,后二行∶次治其厥(顾本“次”作“须”。)后八行∶永宜此方(薛本、张本“永”俱 
作“亦”。) 
廿一叶,五行∶医(顾本作“逆”。) 
廿二叶,四行∶与太阴(顾本无“与”字。按原本“与”字疑衍。)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卷第二
属性:二叶,七行∶指梢(薛本“梢”作“稍”。)八行∶增寒(顾本作“憎”,是。)后六行∶翕翕 
热(薛本“热”上有“发”字。) 
三叶,三行∶憎寒(原本作“增”,误。今根据薛本改。以下“憎寒”及后三行皆仿此。) 
四叶,六行注∶当发证(顾本“发”下有“汗”字。)又注∶青龙汤似桂枝证(薛本“汤”下 
有“者”字,“似”作“以”,按“似”字不误。) 
五叶,一行∶势如(薛本“如”作“加”。按当作“加”是。) 
六叶,八行∶黑 (薛本“ ”作“麦”。)后四行∶及(顾本作“皮”。)后九行注∶ 粉 
(薛本“ ”作“拌”,非。) 
七叶,一行∶以失(薛本“以”作“似”。)后四行注∶此若软紧而迟(原本“若”字破损, 
照薛本补。张本同顾本作“此浮紧而迟”,并无“若”字,误甚。) 
八叶,后一行∶少气逆(薛本“气”字下重一“气”字,按“气”字当重为是。)后十行∶气 
微绝(顾本“微”作“欲”,是。) 
九叶,后七行∶谷不得前(薛本“前”作“消”,非。) 
十叶,一行∶三胜(薛本“胜”作“升”,顾本同。按当作“升”为是。)后八行∶五倍子(薛 
本作“五味子”,顾本同。案小青龙汤本方有五味子,无五倍子,当作“五味子”为是。) 
十二叶,一行∶去仁参(薛本“仁”作“人”,顾本同。按当作“人”为是。)三行∶ 结(薛 
本“ ”作“支”。) 
十四叶,后七行∶互(原本作“玄”,误。顾本作“弦”,薛本、张本均作“互”。按“互” 
字是,今改。) 
十五叶,后十行∶大柴胡胡汤(薛本不重“胡”字,顾本同。按重者乃衍字也。) 
十八叶,后一行∶在壮热,但主利(薛本“在”作“发”,“主”作“下”。按当从“发”从 
“下”为是。) 
十九叶,四行∶表证在(薛本“在”上有“仍”字。) 
二十叶,六行注∶ 上 下(薛本、顾本皆作“关上关下”。)后二行∶咽躁(薛本同。顾本 
“躁”作“燥”,按当作“燥”为是。)后三行∶方有(薛本同,顾本“有”作“在”。按当作“在” 
为是。) 
二十一叶,五行∶拘忌(顾本“忌”作“忽”。)后二行∶烦喘(顾本“喘”作“渴”。) 
二十三叶,八行∶微喘(顾本“喘”作“热”。) 
二十四叶,二行∶ 阴(顾本作“关”。)四行同。 
二十五叶,一行∶桂枝甘草汤主之(薛本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四行∶并宜火劫治 
之(薛本“宜”下有“根据”字。)后一行∶自为黄(薛本“自”上有“身”字,“自”作“目”。) 
后四行∶蓄血若去(原本“若”作“君”,误。今照各本改。)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卷第三
属性:三叶,后八行注∶为阳(薛本“为”下有“发于”二字,张本同。) 
五叶,十行∶发后无汗(薛本“发”下有“汗”字,顾本同。)后三行∶引小腹入阴筋者(各本 
同。按此乃仲景《伤寒论》原文,但原文引上有“痛”字,此“痛”字似不可少。) 
六叶,三行注∶杂发汗(薛本同,张本“杂”作“可”按当作“可”为是。)八行∶如被杖(薛 
本,张本“如”字上俱有“身痛”二字。按此亦仲景原文本有此二字。) 
后八行∶勿以烟出(薛本“以”作“使”。) 
七叶,五行∶通逐(薛本、张本“逐”俱作“达”。)八行∶里热药(薛本、顾本“里”俱作 
“裹”,按当作“裹”为是。) 
八叶,四行∶为状(薛本“为”下有“病”字。)六行∶其面乍黑乍白(薛本、张本“面”字下 
皆多“乍赤”二字,“乍白”下皆多“蚀于”二字。)七行∶咽干(薛本、张本“咽干”下皆多“苦 
参汤洗之”五字。)八行注∶雄黄云云止(张本另提行起,有“苦参半斤,槐白皮四两,野狼牙根四 
两。上锉,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之”云云。二行方另提行起,接“病者脉数”云云。薛本此方附 
注于上。)又则热(薛本、张本“则”俱作“无”。按《金匮》本文作“无”。)后二行,细末一行 
后(张本多“通治狐惑,黄连一两,荩草二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温 
服之,云云。三行薛本亦多此方,附注于上。)后五行∶美(薛本、顾本俱作“美”。)后九行∶浙 
然(各本俱作“淅”。) 
九叶,四行∶两渍字(原本均作“溃”,误。今照各本改正。) 
十叶,二行∶如煎洗(薛本、张本“煎洗”俱作“前浸”。按下有“渍”字,若用“浸”字则 
重意,当 
作“如前洗”为是。)后五行∶所至(薛本“至”作“致”。)后八行∶反不恶寒(按仲景原文无 
“不”字。) 
十一叶(按此叶非宋刻原刊。)三行∶而故(薛本、张本“故”俱作“热”。)又∶而避害(原 
本“避”字模糊,今根据薛本、张本补。)又;而为郡,若汗太多(原本模糊。薛本、张本“郡”俱作 
“汗”,“大”俱作“太”。顾本“郡”作“□”,“大”亦作“太”。)八行∶强项(薛本、张本 
俱作“项强”。按“项”字原本系坏字,作“HT ”,而抄本误作“曰”。今根据薛本、张本改作“项” 
字。顾本亦误作“曰”。)又∶热令(薛本、张本俱作“令热”。)后九行∶ 齿(各本俱作“ 齿”。 
案“ ”字误,当作“ ”为是。)后十行注∶方在可下门中(薛本同,张本顾本,“门”俱作“证”。) 
十二叶,一行∶湿证(张本“证”作“候”。)三行注∶水证(张本“水”上有“可”字。按 
“可”字当有。)五行∶身汗出(薛本、张本“身”下俱有“重”字。)后六行∶湿家下之,额上汗 
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按此乃仲景原文也,但原文乃“小便利者,死。”以额汗微喘,为孤阳 
无根而上脱,加以小便利,为阴气不藏而下泄,故主死也。若小便不利,乃湿家本症,何云死耶?薛 
本、张本并同。又案∶尤在泾《金匮心典》曰一作“小便不利者,死。”谓阳上游而阴不下济也,亦 
通。) 
十三叶,三行∶含水畜(薛本“畜”作“搐”。)六行∶可与杏仁薏苡汤(薛本作“可与麻黄杏 
仁薏苡甘草汤”。)后七行∶故使之耳(薛本、张本“之”俱作“然”。)后八行∶则极(薛本作 
“痛剧”。) 
十四叶,三行∶溢水(薛本“溢”作“添”,顾本作“温”。)五行∶ 证(张本“证”作“候”。) 
后二行∶弦而细,芤而迟(薛本无两“而”字。)后三行∶口前开(薛本作“口开前”。)后四行∶ 
反热甚(薛本“反”作“发”。) 
十五叶,六行∶宜苦酒、艾(原本“苦”作“若”,误。今照薛本、顾本改。按苦酒即醋也。) 
九行∶茯苓桂枝汤主之(薛本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后八行∶酒二盏,煎二盏四分,薛 
本同。张本作“酒二盏,煎一盏四分。”顾本作“酒二盏四分,煎二盏。”后九行∶膀胱(薛本作 
“脐旁”。) 
十八叶,后九行∶理中治中焦(薛本“治”上有“者”字。) 
二十一叶,后八行∶伸吟(薛本、张本“伸”俱作“呻”。按当作“呻”为是。) 
二十二叶,后四行∶肉豆KT (薛本“KT ”作“蔻”,顾本作“谷”,误。) 
二十五叶,六行∶血不止(原本作“上”,今根据薛本改正。) 
二十六叶,九行∶ 疮(薛本作“ ”。按此误当作“ ”,后四行同。) 
二十九叶,一行∶草一分(薛本、张本“草”上皆有“甘”。按原本脱去。) 
三十叶,六行∶且至晚(薛本“且”作“旦”。) 
三十三叶,二行∶灰烧(薛本无“烧”字。)三行∶阴头(薛本“阴头”下俱有“穴”字。) 
七行∶ 
阴卯(薛本“卯”作“卵”,是。)后一行∶去皮尖(薛本“去皮核”。按当以“去皮核”为是, 
盖大枣亦无尖可去也。)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卷第四
属性:一叶,八行∶为暑病其热(此五字原本破去,系描写出者。)九行(此内联除“伤”字、“而” 
字、“三阳传”三字,余皆描写者。)十行∶如见(按“如”字原本破去,描作“如”字。薛本“如” 
作“而”。) 
二叶,十行∶豉(半此二字原本破去,今根据薛本、张本补。)后五行∶见形(薛本“形”下有 
“证”字。)后六行∶豆坏一如(薛本“如”下有“候”字,张本在“坏”字下。) 
三叶,三行∶肾热病者(按《内经》下有“颐先赤”三字。)后五行∶洗淅(薛本同,张本、顾 
本俱作“先淅”。按此亦《内经·刺热》文本作“先淅”,似当从“先”为是。)后六行∶头痛不任 
(各本皆同。按《内经》作“头痛不堪”。)后九行∶ 酸(薛本“ ”作“脚”,非。按《内经》 
作“ 酸”。) 
四叶,二行∶亡逆(薛本、顾本“亡”俱作“无”。)后四行∶ 蒂(薛本、顾本“ ”俱作 
“瓜”。按当作“瓜”为是。) 
五叶,五行注∶焉(薛本、张本俱作“云”,顾本作“也”。)八行∶走疰(薛本“疰”作“注”。) 
后一 
行∶五拾粒(薛本、张本下皆有“去皮”二字。) 
七叶,五行∶甘草(薛本无此味。) 
八叶,五行∶谪居(薛本“谪”作“调”,非。)十行∶肉豆KT (薛本同前。)后五行∶七 
铢(薛本作“三钱”,又注于上方曰∶“二十四铢为一两,合今之三钱,是古之七铢也。”) 
十叶,二行∶每(各本皆作“毒”。按“毒”字是。)七行∶何由衰散,大腑久秘(薛本“大” 
作“六”,顾本“衰”作“表”。按当作“衰”为是。) 
十一叶,三行∶隐 (薛本“ ”作“疹”。) 
十二叶,四行∶杏仁(麸炒原本“炒”字破去,今根据薛本、顾本补。)后八行∶一盏(薛本“盏” 
下有“小”字。)后九行∶永不发(薛本“发”下尚有一“发”字。)后十行∶或下后(薛本同。顾 
本“下”字下有“利”字。) 
十三叶,四行∶憎寒(原本作“增”误。今根据各本改。)后十行∶白浓(薛本同,顾本作“脓”。 
按当作“脓”为是。) 
十四叶,后十行∶自汗(薛本、张本同,顾本作“自安”。)又∶黑厌(薛本“厌”作“靥”。) 
十五叶,四行∶嗽或喉痛(薛本“或”作“而”。)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卷第五
属性:二叶,八行∶手太阴水(薛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