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紫玉钗-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脱欢儿诚恳地道:“事关本部数万臣民的生死存亡,妾身敢不特诚以剖,尚求公子大力成全。”
  小王子也道:“李公子,母后所言仅为一邦之利,小侄还有一点意见,却是为了大唐与突厥共同的利益,据小侄所知,东莫尔部汗也先悍勇好斗,野心勃勃,贪鄙而好色,宫中佳丽美女,数几近百人……”
  李益笑道:“这倒不算多,天朗上国,后宫佳丽三千,这虽是夸大之词,但千余人是有的。”
  小王子笑道:“这个小侄知道,臣属小国,规模本不足与天朝上邦相较,不过小侄所说的百人乃是指他的姬妾嫔妃而言,加上侍从的宫娥婢仆,歌技舞娘,亦不下千人,几足与大唐天子媲美了。”
  王慕和皱眉道:“小孩子,关心这个干吗?”
  小王子笑笑道:“父亲,孩儿不是羡慕他的多姬,而是向李公子剖析此人之雄心,以他对声色之好,却远去求姻吐蕃的公主,据知那位公主又胖又丑,在他们吐蕃本部的贵族都无与论婚,也先却厚币纳娶,成婚一年,居然恩爱异常,把宫中的绝色佳丽都冷落了,由此可知此人心计之深,他能舍弃私欲而为此,可见其功利之心极重,这样的一个人,又岂是主盟突厥就满足了?”
  李益不禁对这十五岁的少年另眼相看,他年纪虽轻却极有见地,连他的母亲也悚然动容道:“王儿,真想不到你的观察如此详细!”
  小王子笑道:“臣儿受母后之重寄,准备将国事见付,对吾邦之安危必须关心,因此对一切左右邻邦的动静都要注意留心,除了看表面的事态发展,还要进一步去思索其用心企图,见有与吾邦利害相触者,才能预为之计。”
  李益动容道:“王子高瞻远瞩,异日必为一英明有为之国君,李益预为贵邦贺庆得主,而且,也为贵邦预庆得势,现在就有个绝好之良机以抒发殿下的英明。”
  小王子似乎很能了解到李益的用意,笑笑道:“多谢李公子,小侄把愚见说完后,如果公子认为小侄尚堪造就,还请多予教诲提掖。”
  “殿下言重了,李益洗耳恭听。”
  小王子笑道:“方才家父剖析史帅如真有助长东莫尔之举措,自表面看,似乎有利于大唐,但是往深处想,则两受其害,因为也先势力日长后;其兼挟突厥与吐蕃两族之劲旅,岂甘株守边夷荒瘠之地,中土之丰沃,一向是受边夷觊觎之地,到了他势盛兵广,进掠中原,史帅就悔之晚矣!”
  李益道:“高论!高论!李益正是担虑史帅之举,为饮鸠止渴,才来找令尊密商大计。
  史帅为本身功利计,故昧放大局,但李益则为国家安危计。断然不能容许他这么做。”
  王慕和叹道:“老朽也知道不妥,可是他是主帅,而且在他未曾造成事实前,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入之以罪,更没有方法阻止他……”
  李益笑笑道:“方法当然有的,只要肯做、敢做,不会没有办法,只是要担点风险。”
  王慕和忙问道:“什么风险?”
  李益答非所问地道:“将军,我好象听你说过,你现在所担任的职务,也是史帅以前所担任的,在一般的节镇署中,担任府卫的将军,都被称为副帅的。”
  王慕和苦笑:“公子别开玩笑了,史公在令岳卢恩相手中虽任府卫将军,但是他已为令岳荐为留后,视为当然的接任者,故而以副帅称之,老朽却没有这份荣幸。”
  李益笑道:“但是史帅并没有荐请他人留后呀!”
  “他接任才半年,而且他的春秋正富,目前不必急于斟酌留后的人选。史公虽是先任了好几年的府卫将军,一直到被奏荐留后,才被称为副帅,所以府卫将军并不一定是能称为副帅。”
  李益道:“但是奏请留后的人,一定是居于府卫将军之职,这总不会错吧?”
  “是的,那是为了留后的人选要继长镇使节帅之职,从府卫将军上着手,较易驾轻就熟,只是老朽却无此可能。”
  “为什么呢?史帅并没有什么私人……”
  “李公子,这问题谈来太没意思,老朽戎马半生,而今年事已高,目前这个职务,老朽已经很满意……”
  “将军谦淡为怀,令人钦佩,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荣枯穷通,一半在势,一半在命,将军何必又太谦虚呢?你如果无意进取,以为就此满足,恐怕想得保令名以终也不见得能如意,但事在人为。如果将军有意进取一下,则节使镇帅,自头功名,未必不可期。”
  王慕和多少明白一点,双手连摇道:“公子。老朽不敢存此奢望,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老朽在此已立了根,小儿学的是文事,耕读故园,祭扫先人庐墓,老朽的家属于此,拙荆不惯他居,老朽也无意他就……”
  李益沉着地道:“将军,我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凉州帅府,以将军与女汗的关系,再加上令公子不日即将正名于塞上,河西所署由将军来主持才是适合的。”
  王慕和道:“不可能,否则令岳卢恩相也不会荐史公留后以继,若论资格,同僚中无人能比老朽更久,若论胡情,也无人比老朽更熟……”
  “所以再晚才替将军感到委屈。”
  “公子过奖了,老朽说那番话,并无不平之意,而是老朽有自知之明,老朽虽居武职,但实非将才。能够有今日之地位,老朽已心满意足……”
  “将军,你这个地位已经保不住了!”
  “这个还不至于,老朽一生与人无争。”
  “但是将军却在无心中犯了一个大错,错得谁都帮不了你的忙,如果史帅真有意联东莫尔而伐西莫尔称霸突厥,女汗的名位恐将不保……”
  “这……老朽想不至于因为老朽是大唐的将官,而且这次将大公会议协调至敝堡召开,是出于史分之授意与请求,不管他有何举动,一定会最先考虑到拙荆这一族……”
  李益笑道:“将军绝对有把握吗?”
  “是的,因为老朽与突厥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容更代的,即使东莫尔的也先大汗主盟突厥,也不会对拙荆的瓦剌部有所不利,史帅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老朽才认为史帅即使秘密到东莫尔部协谈而有所举措,都将保全瓦剌部。”
  李益道:“将军的分析不为无理,可是我知道这次的情况不会如将军所想的,促使史帅联东而挫西,固一则为借故而中止朝廷易戍之策,自保其权势,而将军本身惹下了的麻烦,也有一点关系,他才敢这么做的。”
  王慕和脸色微变道:“老朽自信从来也没有什么大错。”
  “是的,不过这是一个无心之失,只是错得不可原谅,史帅如果确实不同意更戍,大可以用很多理由推拒的,他之所以不惜促使外族兵变而保全本身,就因为他知道这个错失可大可小,朝廷如果要决心动他,即以这个理由,也可以下旨撤免了他的职务。”
  “究竟是什么事件呢?”
  “事情的错失不止将军一人,但将军的情况最重,所以他要发动这次事变,而且决心牺牲将军与突厥部所建的良好关系,也是仗着这个凭借,将军与女汗联姻,一则固为将军之英武,获得了女汗之垂青倾慕,再则也是朝廷借联姻之事,促进二邦之间的和平……”
  王慕和看了他妻子一眼道:“是的,当初联姻之时,突厥诸部,甚至拙荆内大臣反对的也很多,幸得朝廷大方支持,以重兵为后盾才平息了各王公的阻挠,而且瓦刺部也因为同族绪部的压力日深,非得大唐之助才能自保,因而才取得各大臣之谅解,老朽与拙荆的婚姻,在开始的时候,是邦国之利而促成的,所以老朽有把握认为史师不敢牺牲老朽这一点渊源。”
  “但咎在将军,他就振振有词了,而将军的错失,就是建下了这一座城堡!”
  “这虽是老朽的私人城堡,但却是为了公务……”
  “名义上它是属于将军的私有的,而且又设在凉州境内,归究责任,将军无可推托。”
  王慕和道:“公子,老朽究竟犯了什么过失?”
  李益笑道:“将军不该在外面建了那座高墙。”
  “那是为了地处凉州境内,而汉胡同处,生活习俗各异,为了避免混杂不便,也为了不致惊世骇俗,胡人习惯席天而幕居,设营广大,如果外面要设防来禁止城内居民来往,动用的人力太多,所以才设一墙以隔。”
  李益道:“但是将军不该动用了筑城的材料。”
  这句话使得王慕和为之一震,半晌也说不出话来,李益又道:“再晚此来,名义上是督促修城的专使,实际更戍是秘密的任务,史帅本来态度也是很强硬,径予拒绝,可是再晚提出了各卫营的将官在此营屋者颇多,而且动用筑城的砖块者也比比皆是,这才使他着了慌……”
  王慕和愕然失色,女汗立道:“这很严重吗?”
  李益道:“很严重,自秦始皇赢政建筑长城以来,即订有严律,私拆城砖者大辟,此律虽经数朝而千年,未尝更易!”
  脱欢儿女汗急了道:“将军,既然这是件很严重的罪行,你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王慕和叹了口气道:“这一条律令保持千年不易是不错的,可是很少有认真执行的,当然,民间私拆城砖来盖房子是不行的,可是我建这所城堡时却是得到历任主帅默许的,凭心而言,这地方只是挂着我的名义,并不是我的私产,而由私人作主买卖的……”
  李益道:“不错!严重的是别的人,但是有了将军这一道高墙,别的人就有话可说了。
  责任严重的是史帅。”
  王慕和道:“这倒怪不得史帅,他上任不过才半年,而这些砖块被移来营造私居,不知是那一年的事了。”
  李益笑笑道:“不错,谁都知道怪不得他,平心而言,这并不能构成多大的罪状,但是对史帅却不然,他拒绝谪戍之策,心生疑惧,朝廷如果在这个题目上大做文章,他就难辞其咎,因此他必须要弄点大事情出来,使朝廷在一时间对他无以为计,再立刻设法弥补……”
  “这又怎么能弥补呢?”
  李益笑笑地道:“为别人的砖块来源找个出路,战乱一起,如果东莫尔人并吞掉西莫尔,再对瓦刺部来次彻底的征服,毁了女汗的部族后,这座城堡就可以拆除了,只要捣毁了一部份,他就可以振振有词地辩说那些营将的私宅所用的砖块,都是由此处搬去的!”
  王慕和色为之变道:“这是什么话?”
  李益笑道:“这个既非城塞。又非城堡,只是一个在战乱中被捣毁的胡人内战的战场而已,把此地砖块移去营建将官们的私居是说得通的,即使那些砖块原为筑造城塞之用,咎也在将军了。”
  “笑话,老朽难道就不会开口说话了?”
  “如果是大公会议在此召开时发生兵乱,将军也一定会在此地,能够声辩的机会恐怕不多了。”
  王慕和道:“这么说来,他是打算牺牲老朽了!”
  李益笑笑道:“只要他能够把新得势的东莫尔人安抚下来,朝廷不会轻易地为突厥的内乱而发兵的,因此对将军的捐躯也只能不了了之。”王慕和道:“这……老朽实在难以相信人心会阴恶至此,老朽与他素无仇隙。再说,其它的同僚也会知道的,他岂能一手遮天……”
  “恐怕是如此,其它那些将军们也一定会极力支持他,因为擅拆城砖建私室的事他们都有份。”
  他从身边摸出了一张字条,递过去道:“这是再晚的副手方子逸先生在调查时发现的牵涉拆砖者名单,另外六位戍卫的将军,五位都在内,将军请过目一下。”
  王慕和看看名单,呆了,到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相信这个年轻人所作的推测,意识到灾祸降临了。
  小王子也道:“父亲,李公子的话很有道理,恐怕史帅是决心要将父亲作牺牲了,否则他要联东莫尔以制西,在大公会议时制造争端,怎么会不与父亲商量呢?他应该知道父亲忠心唐室,如果他的措施是能对大唐有利,父亲也必定会赞成的。”
  脱欢儿女汗道:“是啊!将军,瓦剌部在突厥只是一个中等部族,虽然与西莫尔较为接近,也是受到将军与大唐的支持才能受到托庇,否则西莫尔对妾身这一部也同样地存有排挤之心,因此史帅的决策中只要能保存妾身这一族,妾身同样地会支持的,史帅隐瞒此事;显然是要把将军与妾身这一部族一起牺牲了。”
  王慕和仍在沉吟未决,小王子道:“父亲,你必须当机立断,不能再犹疑不决了。”
  王慕和苦笑一声道:“掀动突厥内乱而中断朝廷更戍之策。与东莫尔人和交,助之称雄突厥的确是条好计,这样一来,尤有助于史帅威望之建立,造成河西一镇的特殊重要地位,在他有生之年,谁也无法动摇他的地位了,牺牲我而使其五处卫所的将军脱除了擅拆城砖以营私宅的罪名,这个办法也行得通,自然更会得到那五人的支持。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无可为力了!”
  “为什么?难道将军就束手听任别人宰割摆布?”
  王慕和叹道:“李公子,你也知道的,老朽虽掌府卫,将兵不过一万三千余人,这一万三千余众是老朽有指挥之权,那是指与外族作战的时候而言,如果要他们对自己人发动攻击,他们断不会从命的,此其一。何况就是全部听命,恐怕也不足与五万大军为抗!”
  脱欢儿女汗愤然道:“可是我们又何辜要作为牺牲呢?”
  王慕和长叹不语,小王子道:“如果史帅决心如此做,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这个消息预告来参加开会的各族王公,取消会议,然后会同各族,兵剿东莫尔。”
  脱欢儿女汗叹道:“那将是一场同类相残之战,东莫尔汗也有十万之众,而且他交好的各部王公加起来也有十万之众,虽然其余的各部与西莫尔汗联手共有四十万众,超过他们的一倍,但是东莫尔汗还可以从吐蕃处得到助力,实力并不比我们稍逊,战事既发,无论胜负,都将异常惨烈。”
  王慕和道:“岂仅是如此,如果史帅把他的七万余众,甚至于还可以从其它的四郡,借调人马,最少可以遣出十万大军,帮那一边,那一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