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的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产、发行、放映的现代企业制度,如果没有一个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电影企业制度和产业制度和一个市场建构,那么中国电影其实不需要好莱坞来,因为大家现在看到这个现实是,虽然我们每年进好莱坞电影也很少,但是国产电影依然很少有人去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好莱坞电影进来也许电影院早就没有人去看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好莱坞电影现在目前还让大家对电影产生一点怀念,觉得进电影院看电影和跟在家里看盗版碟还不一样,如果将来我们连进口电影压根就没有了,也许我们就更多不去看电影,所以现在关键问题不在于是不是有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最重要是在有国家政策保护的情况之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电影真正做成一个产业,把它做成一匹狼,它要与狼共舞,首先自己要变成狼,不能说我们现在把狼赶到外面,但是我们呢依然当着小羊,但是有一天这个狼因为挡不住了,为什么这个狼总会扑面而来,因为有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因为将来我们的老百姓,我们从网络中、从平面媒体、从各种渠道我们都知道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看的电影,但是就是不让我们看,于是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压力,而且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会受到一些限制,将来这些电影我们可能就控制不住,那么我们就会让他来,即便不让它来,大家现在很多都在大学里面呆着,大家经常跟同学教电影的时候,同学问:老师你给我推荐一部电影,我说你上哪找?没有关系,我上网上down下来就可以了,所以同学就开始从网上dowm下来,虽然现在质量不好,但是随着将来技术发展,可能down下来的电影也很好,所以挡是挡不住了,那么所以对中国电影最迫切的一点对我来说,我就是说市场就是最大的政治,只因为有了市场,国产电影你才有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你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匹狼,为什么要让国产电影成为一匹狼,不是一个简单的抵御好莱坞的问题,我们是想要保持世界电影文化多元格局,在我想好莱坞能有今天,恰恰是因为有欧洲电影,有包括有东欧西欧的电影,有南美国家的电影,也有我们像中国这样国家的电影,印度这样的电影,实际上这样一些丰富的电影文化为好莱坞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果有一天好莱坞电影真的变成一个世界电影,它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影,世界各国都没有自己了电影,没有了自己的电影市场,我们会觉得电影文化的根就会枯萎,换句话说,这个河流是靠各种小沟小溪汇集起来的,将来小沟小溪都没有了,就一条干河,那以后慢慢蒸发就没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讲发展民主电影,目的并不是地单纯抵抗好莱坞,而是想为世界电影格局保持一个多元的有活力的这样一个格局,其实这对于世界电影,对于世界文化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来说,应该说都是有好处的,好我的这个讲述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咱们来看一看来自凤凰网站的网友对尹鸿老师的提问,第一网友叫“阿诺舒华辛蒂加”,这个“阿诺舒华辛蒂加”这样说,中国入世在即,我们谈到的大多数是工业,我发现中国人至今还很少像西方人那样,把电影当作工业,把电影明星视为国家财富,这会在外国电影涌入中国后,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我注意到秋天的时候,谢晋导演曾在报上批评中国电影的专审制度,不知道尹鸿博士是否赞同他老人家的意见,反正我是举双手赞成还不够,还要举起双脚,甚至还把别人的双手双足也举起来赞同他,这种愚蠢的制度,就像是把自己即将上场的拳击手绑起来,这的确会防止这位拳击手回手打自己人,但也绝对注定了他一定会被对手击倒。 

    尹鸿:这个因为电影审查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应该说都有类似的这样制度,现在我觉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有这样制度本身可能不一定就一定没有利,其实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可能也有利,关键这个制度的基础在哪里,现在可能大家批评最多的就认为我们的电影审查制度,它的标准,它的尺度可能大家掌握起来非常困难,或者说它给予的那个尺度跟电影这样一个文化产业的定位,比如说我们限制它不准说脏话,比如说我们限制它这个电影里面不准出现什么样的某些镜头,但是实际上这些限制有可能过去我们曾经常说,它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的限制,这在世界上可能比较少,就是我们一般来说,我们对公共电视限制会比较严,因为它毕竟是妇孺老幼在打开电视就能看到,但是对电影一般来说,你是要花钱去买的,而且世界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分级制度,那么你可以有选择,但是中国有时候,可能我们那个审查制度,它对电影的要求比电视更严,我们觉得可能是有改善的必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影创造人员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而且严格来说,从我的意见来说政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该是把电影做成一个产业,而不应该更多的去管一部电影,他究竟怎么创作,怎么样写台词,人物怎么样结构,所以这个过程我想随着政府的对这个电影的产业的这样一个认识加深,可能会有所改变,我们期待这个改变,因为不改变,就是正如这个网友所说,自己把自己捆着,再去跟人家拳击。 

    主持人:下面这位网友叫“山本航空母舰”。他说,据我分析,我们国家的电影管理体制,不会向其他产业那样,积极为入世准备,因此,我极想请尹鸿博士为我们描绘一下,入世后我们国家电影行业的黑暗前景,光明的那部分不用您说,那对我们改变不良现状没有什么用处,另外我偷偷地想,如果中国的电影制片厂垮了,张艺谋、陈凯歌什么的不是可以中为洋用,为外国电影集团做导演,继续为中国拍电影吗? 

    尹鸿:说的是非常正确,换句话我们说将来如果中国的电影工业真的没有了,那么张艺谋、陈凯歌肯定是有活干的,实际上他们现在拍电影的钱也基本上不来自中国,那么所以我们讲将来他们包括北京电影制片厂也可能会存在,将来可能称为某好莱坞公司北京工厂,它一般叫电影工厂,但是为什么我还是在这讲,非常义正辞严地讲,要有民族电影,就跟我刚才讲到的,他们如果一旦为好莱坞拍电影以后,他就必须按照好莱坞的逻辑去生产一个文化产品,而在这样一个生产状态之中,他实际上还是肯定会移制一个民族自己对文化的认识、对现实的认识,这个危机应该说是深刻,为什么全世界不仅是中国,欧洲各个国家都要立足保护自己的经营产业,其实不完全是经济考虑,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为自己的民族文化素质留下一块空间,虽然导演跟他拍了,但他拍的也是美国电影,他是按照美国趣味去拍的中国电影,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还是希望中国电影不要那么一片黑暗,还是要留一点光明的前景。 

    观 众:尹鸿教授您好!大家都知道,电影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泊来品,而且中国的电影发展有一点那个邯郸学步的味道,前段时间我看过对电影的一个评论,之中说到中国的电影发展是很不完整的,有点畸型化的味道,其中讲到中国的电影发展没有完全经历过像西方的那个纪实电影的这个阶段,我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就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电影行业它本身行业自身又有哪些改变哪些发展,尤其是在官业上的。 

    尹鸿:这个问题比较大,实际上我想中国没有经历过的西方的阶段很多很多,它不只是电影了,其实中国现在有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经历过,我经常有一个比喻,我说西方国家可能300年的历史,今天被我们压缩到一个平面上来了,现在我们把300年的历史变成一个平面的东西,比如说,中国有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前期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包括我们说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全部被我们压缩成一个平面,但是西方国家可能是一个几百年的历史过来的事情,所以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恰恰是一个很特殊很特殊的地方,但中国电影实际上在中国电影90多年的历史当中,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纪实主义的训练,其实也有,从30年代就开始有一部分现实主义电影,而且到了大致改革开放以后,刚才提到的,比如说跟谢飞导演同代的一位导演,像郑洞天导演拍的《邻居》、《鸳鸯楼》当年都是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走纪实道路的,那么类似的还有很大一批电影,但中国这样一些东西就是说在中国由于我们过于急匆匆把它压缩成一个平面以后,所有这些过程性的东西,都可能没有积累得很扎实,其实在跟我们现在目前中国各种社会状态都是一样的,因此这个过程就是对于电影人来说非常关键,就是我们尽快地要找到一个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能够跟西方国家几百年的时间相称的这样一个发展这样一个可能性,但电影人实际上也在做,其实中国人很聪明,在中国我就老讲,在中国人这样的环境之下,还能出电影导演,还能拍出一些好电影,那么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你只要给他机制、给他条件,他可能就能创造奇迹。 

    观 众:尹老师您好,我问一个比较简单也比较傻的问题,就是说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够加快一些它的节奏,少一些很具有我觉得是所谓艺术性的那种长长的镜头,让人看得特别郁闷的那种感觉,就那种节奏特别特别慢,然后好像有点是放很长时间,但是内容又不是特别多,但是可能是会给人很多遐想的那种余地,但是我觉得给人感觉是比较郁闷。 

    尹鸿: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当中国的电影导演拍的电影必须要靠市场上老百姓买票给他的钱,他才能够得到工资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现在解决不了,是因为中国导演拍电影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报酬不来自于电影将来卖出去的那个钱,而来自于有人无偿地提供给他一笔资金,他可以去拍电影,因此呢他可以无偿的去折磨观众,去忍受他的臃肿,有一天他要进市场了,他就不敢让观众这么难以忍受了。 

    观 众:尹老师您好,那我就是非常关心电影,但是我觉得有的国产电影,特别令人失望,特别是有的电影在国外获了奖,然后回来以后大概才所知道,开始一点都不知道,然后回来获了奖以后,我们才知道再去关心、去看,那样的话,我想问您的看法是怎么样的?而且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像张艺谋,那样的电影,在国外好像是宣扬的是一种很旧很旧的那种观念,在国外的里头,因为我认识一个外国人,他就说中国人现在还可能穿旗袍留着那种长辫子,那我就告诉他,中国现在很现代,跟美国差不多那种观念,但是他就不相信,因为他看的中国的电影,那我想什么时候中国有那种非常明亮的电影出现,谢谢! 

    尹鸿:其实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要进入一个发达国家的时候,它什么东西最吸引发达国家,都是它不发达那部分,最适应发达国家,因为你发达比不上它,所以只有不发达的地方它才感兴趣,那么这个情况就是一个普遍的,可以说一个困境,要么咱们压根就不给他看,要给他看就很可能把不发达的一面暴露给他,但是我想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大,至少一个美国人想,中国哎呀好玩,说中国人还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衫马褂,于是说明天我要一定到中国去看,看看这个不发达的地方究竟怎么好玩,可是明天他到北京一看,北京依然是高楼大厦依然是那么多的立交桥,那么现代化的一个城市,当然虽然跟美国比还差得很远,但是呢我想他至少世界上人家知道原来有个中国,原来中国还值得去看一看,那么看完以后就会改变它的形象,所以我现在不要怕,自己的形象不够高大,有一天他来了看了以后,发现中国人也有高大的,美国人也有矮小的,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我觉得应该是。 

    主持人:最后一个网友叫做“卢米埃尔姐妹”。她说,从改革开放以后,可以说奥斯卡奖,吊了中国人的胃口,足足有20年,直到去年才有《卧虎藏龙》获了奥斯卡的四项大奖,但那却不是内地人所为,请尹鸿教授给大家一个估计,内地中国人估计什么时候能够获得奥斯卡奖?千万别对我说香港中国人也是中国人,这我知道,我就是想知道内地中国人什么时候才可以获奖?另外尹鸿教授为什么不组织自己的学生,为中国搞出一个类似于美国20年代搞出的那个关于电影院的详实报告呢? 

    尹鸿: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中国人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得奥斯卡奖。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奥斯卡奖的电影也未必是最好的电影,而且奥斯卡经常评出来的电影,都是平庸的电影,比如说《拯救大兵瑞恩》,当年远远有比他那部电影优秀得多的美国电影,但是我向来认为奥斯卡奖可以当做一个流行文化的一个热点,但是不必把它当成一个标尺,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您不带领自己的学生做一件丰功伟绩(的事)呢? 

    尹鸿:是因为去年我做这个关于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研究,是拿的一个美国基金会的钱,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愿意给我提供一笔微小的经费,来做这样一个对中国电影可以说有非常大的作用这样的一个工作,我希望我们从今天以后,明天开始,有人打电话说我愿意为你提供这个经费。 

    主持人:好。在节目结束最后,请您用一句话回答我一个问题,就是用一句话为我们描绘一下中国电影的未来,只能说一句话。 

    尹鸿:希望将来是中国电影跟国外电影群狼共舞,而不是狼对羊的蚕食。 

    主持人:好,谢谢您!谢谢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