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3.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1,过多放液可
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一般放腹水1000rr…l补
充白蛋白6~8g,也可以大量放液。
    4.在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5.大量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
一下穿刺针尖,然后再向腹腔刺人。
    6.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和继发感染的并发症。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腹腔感染。
(傅志君)
ij篆淼篇dio剁centpelica diocen e抽si耋器器繁冀燃瓣疑
    心包腔穿刺术(  ‘  r    s)主要用于对心包积液性质的判断与协助病因的诊  豁
断,同时有心包压塞时,通过穿刺抽液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某些心包积液,如  嚣、
【方法】
    1.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手术巾盖住面部,仔细叩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目
前,多在穿刺术前采用心脏超声定位,决定穿刺点、进针方向和进针的距离。通常采用的
穿刺点为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或心尖部内侧。
    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铺洞巾。自皮肤至心包壁层以2%
利多卡因作逐层局部麻醉。
    3.术者持穿刺针穿刺,助手以血管钳夹持与其连接之导液橡皮管。在心尖部进针时,
根据横膈位置高低,一般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2.Ocm左右进针,应使针
白下而上,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
向后并稍向左刺人心包腔后下部。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如针
尖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退针少许,以免划伤心脏。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固定其深
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然后放松橡皮管上血管钳。缓慢抽吸,记取液量,留标
本送检。
    4.术毕拔出针后,盖消毒纱布、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心包腔穿刺术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并
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穿刺部位、穿刺方向和进针距离,
选液平段最大、距体表最近点作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显像引导下进行心包腔穿刺抽液更
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术
前半小时可服可待因O.03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200nll,重复抽液可逐渐增到300~500ml。抽液速度
要慢,如过快、过多,短期内使大量血液回心可能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压塞症状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
    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胡申江)
六、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穿刺抽脓术
    (一)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通过肝脏穿刺吸取活体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方法称为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1iver biopsy)简称肝活检。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肝脏肿大。
    2.原因不明的黄疸。
    3.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
    4.肝脏实质性占位的鉴别。
    5.代谢性肝病如脂肪肝、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等疾病的诊断。
    6.原因不明的发热怀疑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者。
    【方法】
    1.快速穿刺术
    (1)术前应先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
素K,10mg,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同时应测定血型以备
用。疑有肺气肿者应行x线胸片检查,术前B超定位,确定穿刺方向和深度。
    (2)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床沿,并将右臂上举于脑后,左背垫一
薄枕。
    (3)穿刺点一般取右侧腋前线第8、9肋问,腋中线第9、10肋间肝实音处穿刺。疑
诊肝癌者,宜选较突出的结节处再用B超定位下穿刺。
    (4)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用O.5%利多卡因由穿刺点的肋骨上缘的皮肤至肝包
膜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备好肝脏快速穿刺针(针长7.Ocm,针径1.2mm或1.6mm),针内装有长约2~
3cm实心带小针帽钢针芯活塞,空气和水可以通过,但可阻止吸进针内之肝组织进入注射
器(附图3),将穿刺针连接于10ml注射器,吸人无菌生理盐水3~5ml。
活塞针芯
    附图3快速肝活检穿刺针剖面示意图
    (6)术者先用皮肤穿刺锥在穿刺点皮肤上刺孔,再持穿刺针由此孔进入,并沿肋骨上
缘与胸壁垂直方向刺入O.5~1.Ocm,然后将注射器内生理盐水推出O.5~1.Oml,以冲出
针内可能存留的皮肤与皮下组织,防止针头堵塞。
    (7)在穿入肝脏前,将注射器抽成5~6ml空气负压,并嘱病人于深呼气末屏气(术
前应让病人练习)。在病人屏气同时,术者双手持针按B超所定方向和深度将穿刺针迅速
刺入肝内并立即拔出,深度不超过6.Ocm。
    (8)拔针后盖上无菌纱布,立即用手按压创面5~10min,待无出血后用2%碘酊消
毒,无菌纱布覆盖,再以胶布固定,用小砂袋压迫,并以多头腹带束紧。
    (9)推动注射器用生理盐水从针内冲出肝组织条于弯盘中,用针尖挑出肝组织置于
4%甲醛小瓶中固定送病理检查。
    (10)穿刺后每隔15~30min测呼吸、血压、脉搏一次,连续观察4小时,无出血可
去除砂袋,再1~2h测呼吸、血压、脉搏一次,观察4h,卧床休息24h。‘
k—叠薯霹0;。。。。,0。f。。,。itIftll…_…。、
附录    一i 0毫ii
    2.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术
    (1)B超定位穿刺点,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同快速穿刺术。
    (2)用手术刀尖将穿刺点皮肤刺一小口,将无菌穿刺探头再次确定进针点和穿刺途
径,稍稍侧动探头,当病灶显示最清晰,穿刺引导线正好通过活检部位时立即固定探头。
    (3)先将带针芯穿刺针从探头引导器穿刺腹壁,于肝包膜前停针,嘱患者于深呼气末
屏气,迅速将穿刺针沿引导线刺入肝脏病灶边缘,拔出穿刺针针芯,将穿刺针与10m1空
注射器紧密连接,迅速将穿刺针推入病灶内2~3cm,用5~6ml空气负压抽吸病灶组织后
拔出穿刺针(附图4)。
    附图4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示意图
    (4)将注射器内抽出物推注于盛有4%甲醛小瓶中固定送病理检查。
    (5)穿刺点处理和术后观察同快速穿刺术。
    (二)肝脏穿刺抽脓术
    肝脏穿刺抽脓术(1iver abscess puncture)是指对肝脓肿进行穿刺协助疾病诊断和治
疗的操作手术。
    【方法】
    1.术前准备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穿刺术。如疑为阿米巴性肝脓肿时,应先用抗阿米
巴药治疗2~4天,待肝充血和肿胀稍减轻时再行穿刺;若疑为细菌性肝脓肿,则应在有
效抗生素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穿刺。
    2.穿刺部位同前。如有明显压痛点,可在压痛点明显处穿刺。如压痛点不明显或病
变位置较深,则应在B超脓腔定位后再行穿刺。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无菌洞巾,局部浸润麻醉要深达肝包膜。
    4.先将连接肝穿刺针的橡皮管夹住,然后将穿刺针刺入皮肤,嘱患者在呼气末屏气,
迅速将针头刺入肝内并继续徐徐前进,如有抵抗感突然消失提示穿刺针已进入脓腔。
    5.将50rr?l注射器接于穿刺针尾的橡皮管上,松开钳夹的橡皮管进行抽吸,如抽不出
脓液,可在注射器保持一定负压情况下再前进或后退少许,如仍无脓液,则表示未达脓
腔。此时应将针头退至皮下稍改变方向(不得在肝内改变方向),重新穿刺抽脓。抽脓过
程中,可让针随呼吸摆动,不需要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头,以免损伤肝组织。当注射器抽
满脓液时,应先钳夹橡皮管,再拔下注射器,排出脓液,再将空注射器与橡皮管连接,再
松开钳夹的橡皮管进行抽脓。
    6.注意抽出脓液的颜色与气味,尽可能抽尽脓液,如脓液黏稠,则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
后再抽;如抽出脓液量与估计不符,则应变换针头方向,以便抽尽脓腔深部或底部的脓液。
    7.拔针后用2%碘酊消毒,无菌纱布按压数分钟,胶布固定,加压小砂袋,并用多头
带将下胸部扎紧,术后观察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穿刺术。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8.如脓腔较大需反复穿刺抽脓者,可经套管针穿刺后插入引流管,置管于脓腔内持
续引流脓液。
    【注意事项】
    1.术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
    2.穿刺前进行胸部X线、肝脏B超检查测血压、脉搏。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嘱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并训练深呼气末屏气的动作。
    4.术前1小时服地西泮10mg。
    5.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胆汁渗漏、气胸、损伤其他脏器和感染的征象。
    6.肝穿刺抽脓时进针最大深度不能超过8cm,以免损伤下腔静脉。
(傅志君)
七、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肾活检,renal biopsy)是诊断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必不可
少的重要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对确定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有重
要意义。肾活检技术应用已有50余年历史,其方法有开放性肾活检、经静脉肾活检、经皮
穿刺肾活检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经皮穿刺肾活检。
    【适应证】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下降,怀疑急进性肾炎或治疗后病情未见缓解。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3)无症状性血尿。
    (4)无症状性蛋白尿,持续性尿蛋白》1g/d。
    2.继发性肾脏病  临床怀疑但不能确诊或为明确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可
以行肾活检,如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病变等。
    3.疑为遗传性家族性的肾小球疾病(Alpot’t综合征、薄基底膜病、Fabry’s病等)。
    4.急性肾衰竭  病因不明或肾功能恢复迟缓时应及早行肾活检,以便于指导治疗。
    5.缓慢进展的肾小管、。肾间质疾病。
    6.移植肾疾病
    (1)原发病再次导致移植肾发病。
    (2)移植肾的肾功能下降。
    (3)移植肾排斥反应。
    (4)环孢素等抗排斥反应药物引起的肾毒性损害。。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孤立肾。
    (2)精神病,不能配合者。
    (3)严重高血压无法控制者。
    (4)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5)固缩肾。
574
附  录
    2.相对禁忌证
    (1)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结核、肾盂积脓、肾周围脓肿等。
    (2)。肾脏恶性肿瘤或大动脉瘤。
    (3)多囊肾或肾多发性囊肿。
    (4)肾位置不佳,游离肾。
    (5)慢性?肾衰竭,虽然原发病不一,但发展到肾衰竭期则肾脏病理基本一致,可以不
穿刺。如慢性肾衰时肾体积不小,基础肾功能尚可,肾功能损害存在可逆因素可以穿刺。
    (6)过度肥胖、大量腹水、妊娠等不宜穿刺。
    (7)严重心衰、贫血、休克、低血容量及年迈者不宜穿刺。
    【穿刺方法】
    1.穿刺针:有Me:nghini型穿刺针和Tru—cut型穿刺针等负压吸引穿刺针;也有手动、
半自动和自动穿刺针等,一人操作。
    2.经皮肾穿刺定位多用B超定位,测右肾下极至皮肤的距离及。肾厚度。一般先选右
?肾下极,约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第12肋缘下O.5~2.Ocm,距脊柱中线6~8cm。近年
多用B超穿刺探头实时定位,采用自动穿刺针,直视下可见穿刺针尖部位,准确定位于。肾
脏下极,ls内自动穿刺针套管针快速自动切割。肾脏下极,组织长约1.6~2.Ocm,突出优
点是定位更为准确、并发症少,几乎无肉眼血尿。
    3.体位:病人取俯卧位,腹部肾区相应位置垫以10~16cm长布垫,使肾脏紧贴腹
壁,避免穿刺时滑动移位。
    4.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根据B超测量的皮肾距离,于病人吸气末屏气时用腰穿针试探刺人,观察到针尾
随呼吸摆动后,退出腰穿针,边退边注入2%利多卡因,同时测皮肤至肾距离。
    6.穿刺针刺人,到?肾包膜脂肪囊时随呼吸摆动。令病人吸气末屏气(用负压吸引穿
刺针时,此时助手抽吸造成负压),立即快速将穿刺针刺入肾实质3cm左右取组织并迅速
拔出,嘱病人正常呼吸。助手加压压迫穿刺点5min以上。
    7.标本的分割与处理?肾脏病理应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对标本分割和保
存有不同要求。电镜:切割至O.5mm大小,用2%~3%戊二醛固定,4℃保存;免疫荧
光:切割至3~5mm大小,用生理盐水,一20℃保存;光镜:其余部分标本放入10%甲
醛固定液内用作光镜检查。
    【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应作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
酶原时间检查;训练病人呼吸屏气动作;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排除上尿路感染。拍摄
肾区平片帮助定位,作肾B超排除孤立肾、多囊肾等。有严重高血压时应先控制血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