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面脸颐削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面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额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但是,识人不能单从貌相出发。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请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疲,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赶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错举。盖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镬头尖,鼻惬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特征暴露身份


  初次会晤即能与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大多数是人貌观察的高手。他们以对方的外表、服装及细微的动作为线索,巧妙地掌握对方的性格或生活状况。就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会注意对方为人所疏忽的“特征”。譬如,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指头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又如看对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臭味,则揣测是牙医……。
  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譬如,前几年在日本发生的运钞车被袭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可疑迹象的东京证券公司某员工,就采用了表面观察的方法。
  这位证券公司的职员,对抱着2000万元巨款、而且其中全是肮脏的千元或百钞票、前来购买股票的顾客感到可疑。同时,这名顾客搭乘的汽车挂的是名古屋的车牌,名古屋也有多家证券公司,何必长途跋涉到东京购买?更何况身上带的是肮脏的千元钞票。这职员觉得其中颇为蹊跷而紧急向警方通报。
  在各个场合会无意间暴露个人的性格、愿望或生活状况。训练自己从生活琐事中掌握对方心理,可以说是促使自己圆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想看透别人的人,很容易忽视一些周围的人。其实,别人同时也在观察你!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只顾观察对方,那你一定会招致种种的失败。
  ◎表情蕴藏玄机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人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品人高手厚积而薄发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一部《三国演义》,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空城计”,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于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操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盘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唯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齐国攻打宋国。受强大齐军入侵的宋国,惶恐万分,马上派遣臧子向南方的楚国求救。楚王接见宋国使者之时,不但一口答应救援之事,并且大备筵席,热情款待。完成使命的臧子于是返国复命,可是在回国的途中,始终愁眉不展。
  跟随在旁的侍从,看到这种情景深感疑惑,于是问道:
  “救援之事,楚王已经应允,为何您还这样愁眉不展呢?”
  臧子回答:“宋是小国,齐是大国。因为援救小小的宋国而得罪强大的齐国,必然是楚国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是现在楚王却出乎寻常地大表欢迎,所以我认为楚王必定心怀不轨,想要等到宋、齐两国互相残杀之后,坐收渔翁之利。因此我满心怀着忧虑。”
  不久,齐国进军宋国,攻陷了宋国5个城池,果然不出臧子所料,楚国并没有实践派兵援救宋国的诺言。
  我们不但要观察对方脸色,还要从对方的其他举止来判断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只看外表就决定这个人的内心,往往会出入甚大,必须同时考虑到种种客观的情况,再加以推断,正确的可能性才会大些。上述的司马懿和宋国使者,都是由于观察了对方的表情,并且深入地了解了他当时的处境,所以才发现了其中的真象。
  在淮军刚刚建立时,李鸿章带领三个人来拜见曾国藩,正好曾国藩饭后散步回来,李鸿章准备请他接见一下那三个人,曾国藩摆摆手,说不必再见了。李鸿章奇怪地询问是为什么,曾国藩说:“那个进门后一直没有抬起头来的人,性格谨慎、心地厚道、稳重,将来可做吏部官员;那个表面上恭恭敬敬,却四处张望,左顾右盼的人,是个阳奉阴违的小人,不能重用;那个始终怒目而视,精神抖擞的人,是个义士,可以重用,将来的功名不在你我之下。”那个怒目而视、精神抖擞的人,即后来成为淮军名将的刘铭传。
  这两个例子足见曾国藩识人文术的高明。曾国藩识人,重视几句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志量看神采,风波看脚跟,如若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反骨照显叛逆


  刘邦在世时为了防止外人专权,大封刘氏子孙为王,但刘氏子孙也没让死去的刘邦省心,在景帝时还是反了,以吴王刘濞为首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及胶东、淄川、济南六王造反。
  刘濞是刘邦哥哥的儿子,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封赏之时,刘濞伏身下拜,据说刘邦忽然发现刘濞眼冒戾气,背长反骨,就料定他久后必反,直言相告说:“看你的样子,将来必反。”惊得刘濞汗流浃背。刘邦又抚其背说:“汉后50年东南有乱,莫非就应在你身上吗?为汉朝大业计,还是不要反!”
  现在,刘濞真的造反了,吴、楚七王造反也得有个理由,因为他们知道公开反叛毕竟不得人心,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欺骗和煽动性的口号,叫“诛晁错,清君侧”。也就是说皇帝无过错,只是皇帝身边的大臣有错,他们起兵是为了帮助皇帝清除身边的奸臣,而并非反叛。
  一天夜里,晁错忽听有敲门声,原来受人奉诏前来传御史晁错立刻入朝。晁错惊问何事,来人只称不知。晁错急忙穿上朝服,坐上中尉的马车。行进途中,晁错忽觉并非上朝,拔开车门往外一看,所经之处均是闹市。正在疑惑,车子已停下,中尉喝令晁错下车听旨。晁错下车一看,正是处决犯人的东市,才知大事不好。中尉读旨未完,只读到处以腰斩之刑处,晁错已被斩成两段,身上仍然穿着朝服。
  景帝又命将晁错的罪状宣告天下,把他的母妻子侄等一概拿到长安,唯晁错之父于半月前服毒而死,不能拿来。景帝命已死者勿问,余者处斩。晁错一族竟被全部诛戮。
  晁错族诛,袁盎又赴吴议和,景帝以为万无一失,七国该退兵了,但等了许久,并无消息。一日,周亚夫军中校尉邓公从前线来见景帝,景帝忙问:“你从前线来,可知晁错已死,吴、楚愿意罢兵吗?”邓公直言不讳地说道:“吴王蓄谋造反,已有几十年了,今天借故发兵,其实不过是托名诛错,本是欲得天下,哪里有为一臣子而发兵叛乱的道理呢?您现在杀了晁错,恐怕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缄口而不敢言了。晁错欲削诸侯,乃是为了强本弱末,为大汉事世之计,今计划方行,就遭族诛,臣以为实不可取。”
  景帝听罢,默默不语。


形象改变命运


  立志成名者必须了解每个形象塑造渠道的特征,然后专注于那些最适合他发挥能力,并能尽快使他达到目的的那些传递渠道。
  一位立志成名的歌手,会发现夜总会是传递自己形象比较完善的渠道。听众不太多,夜总会为你提供了积累经验的机会,而不必冒上广播电台的风险。因为上电台,你就有可能把不受欢迎的表演一下子传送到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听众的耳朵里。接到一份曲目不多、仅仅演唱45分钟的节目单,一名歌手很容易把它安排得当,并且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夜总会不太拘泥于某种形式,这也给新手以完善自己语言技巧的机会,还比较容易把握住本场演出主题的格调与内容。因为每天晚上演出的节目都要重复,所以新手可以很快地使自己的表演趋于完善,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杰埃·莱诺主持的“今晚娱乐”节目中,歌手亮相的时间是7分钟,其中3分钟唱歌,4分钟和莱诺谈话。因为歌手只能演唱一首歌,无法把其全部的歌唱能力都表现出来,所以歌手必须慎重地选择这首歌,显然这是表现自己唯一的机会。歌手还必须巧妙地着装,因为服装可以表现你的风格与特点。由于无法预先决定谈话的内容,所以他必须事先把他要表现的东西组织好,以便使谈话显得自然流畅。如果他事先没有把资料准备好,那么他很可能使公众失望。如果他准备得充分、恰当,那么通过这个节目,他就会很容易进入其他更大的形象传递渠道。
  政治家也必须评估各种形象塑造渠道的特点。大多数政治家都倾向于先做一次措词严谨的演说,用来主持一个现场直播记者招待会。因为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可能会遇到事先没有料到或是令人尴尬的问题。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在竞选连任成功的过程中,曾寻求过一种会面形式:使事先经过精心安排的问答,表现为一次自由访谈。后来这种策略被称做“希尔斯波罗形式”。通过这个定做的形象传递渠道,尼克松会见了一个公民小组,回答了他们一些稳妥的问题。
  人们可以操纵媒体,向公众传递不真实的形象。事情发生在法国,一位80岁的政治家竞选公职,这个政治家是“法国抵抗运动”的荣誉成员。由于已经老态龙钟,所以他避免与新闻界接触,不做公开演讲,不与公众见面。与此同时,他的竞选班子发出新闻报道,引证他本人的原话,再附上一张他20年前拍的照片。他们所宣传的这位老政治家,基本上是他们重新制作的形象,和他本人当时的状况相去甚远。竞选运动完全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结果这位老政治家竟然当选了。
  立志成名者必须学会判断某个形象传递渠道,究竟会增加还是损害他的利益。很多知名度很高的演员,拒绝上电视做广告。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会损害他们的形象,好像他们是在用知名度换钱,而不是宣扬他们的艺术。一些名人拒绝某些杂志记者的采访。纽特·金里奇认为他如果接受“活跃分子”杂志记者的采访,将会损害自己的可信程度;摇滚乐名人戴夫·马修斯如果出现在《十七》或者《吼声》杂志上,那么他也会有和金里奇同样的想法。著名的画家都不可能接受委托,在办公楼的侧面画一幅画。一些演员,比如罗伯特·迪奈罗和保罗·纽曼给沙拉酱、爆玉米花和通心粉调味计做过商标名称广告,但是他们把所得的酬金全都捐给慈善事业了。


海水可以斗量——品谋贵人:从仪到襟


  仪表分为仪和表两部分,前者指人体,后者指人的装饰。
  名山大川、江海波涛、飞鸟白云、清泉古松,这些景象使人领略到大自然中多种多样的美。美学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