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用人恰到好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待人用人恰到好处-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部分:在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 借人力量 恰到好处识人先要对人感兴趣

    一个人在市场上看到一只鹦鹉会讲两门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会4门语言,售价400元。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灵活可爱。该买哪只呢?这人拿不定主意。接着他又发现一只毛色暗淡的老鹦鹉,标价竟是800元。他不禁问:“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8种语言?”卖鹦鹉的人回答:“不。”这人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又老又丑的鹦鹉反而高价出售呢?店主告诉他这只鹦鹉是另外两只鹦鹉的“老板”,它们都尊重它,听它的话。    
    人不一定非要自己能力有多强,如果你具有亲和力,能结交各种能力的人,懂得识人、善于择友,“育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并且珍惜友情,信任别人,那么自身的价值自然通过良师益友而得到了提升。但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些能力非常全面的人不一定就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或者老师,人与人相处,贵在以心相交,你要找的良师益友是对你做人做事有帮助的人,是你可以向他推心置腹的人。    
    识人先要对人感兴趣    
    不对人感兴趣,怎么知道别人的长处与优点呢?自负的人以为自己是这个世上最聪明的人,所以对他人不屑一顾。这种人遇到困难后,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他的生活中没有良师益友。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这无可厚非。如果对方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那就更好了。可是有些人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    
    只有使别人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他认为他在你心里很重要,或者有价值,你才会感激你、欢迎你。    
    “你以怎样的态度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这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    
    关心对方关心的事。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对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表现出足够的关心,他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当他感受到你的轻视或重视后,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当你想改善和巩固跟某个人的关系时,把他放在心上,无疑是一条捷径。    
    对对方感兴趣才会去了解对方;不了解对方,就不可能与其相处好。现代企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识人才能用人”。人海茫茫,你怎样才能识人?一些人除了自负冷漠之外,还存在其他原因,识人的客观障碍有:    
    一是,人不能以科学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的表里未必如一,因为人心不同,就像人的外貌不同一样;人的内心活动,未必就流露出来。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人之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二是,人的思想行为,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人的情绪波动大,有时这样,有时那样,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也有所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所以,往往一瞬间改变一个人。并且每个人的情况又各有不同。    
    识人的主观障碍也有两点:    
    一是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具有良好印象时,对他的品质评价就高,反之亦然。因此,往往憎恨一个人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喜欢一个只看到对方的优点。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司马光也讲:“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所以,对于爱憎之间,要特别慎重。如果喜欢一个并且知道对方的缺点,憎恨一个人并且知道对方的优点,做到“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了。有时领导者本身缺乏鉴评他人之能力,或私心自用,忌恨直才、喜欢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结果埋没了很多人才。    
    二是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容易被埋没。如果把狡猾的人当作忠诚的人,把恶人看作善良的人,把愚蠢的人看作聪明的人,那么必然误人误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要想知人善任,就必须先消除识人的障碍。对他人多感兴趣,愿意去接触、了解他人,一定会从中发现人才,找到你人生征途上的良师益友。    
    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总结了独到的方法:“烦使之而观其能,卒能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态,观其好恶而知短长,观其交友而知贤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举其所美观其所终,远使之而观其终,近使之而观其敬,屈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你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企业。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宝,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你在与人合作共事时,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识别和利用。    
    1.有德者不看重金钱——不能用物质利益引诱他,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2.勇敢者蔑视困难——不能用艰险去强迫他,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3.壑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不能假装诚信去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4.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5.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6.贪图钱财者容易被引诱——不可管理钱财;    
    7.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8.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    
    


第二部分:在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 借人力量 恰到好处关注和欣赏他人

    前面已经说过,你对人感兴趣才能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你对对方的关注,更是你重视对方的一种表现,这会让对方感之于心而发于情,从而对你产生很深的好感。    
    王嘉廉是一位美籍华人,CA公司的创始人。作为软件界的大腕,他被誉为是“华人中惟一可与比尔·盖茨抗衡的人。”在他的公司,员工的忠诚度相当高,令其他企业界人士十分羡慕。他建立员工忠诚度的办法是什么呢?除了给予员工高于同行的待遇外,还有一个秘诀:让员工时刻感到受重视、受关注。    
    比如,琼是一位台湾出生的普通电脑程序员,在一般公司,像她这种基层人士是没有多少机会跟高层领导打交道的。一次,她跟王嘉廉以及王嘉廉的哥哥碰巧在电梯中相遇,王嘉廉向哥哥介绍她时,她发现,王嘉廉对她的工作及个人状况相当了解,这让她产生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不禁受宠若惊。还有一次,在闲聊中,王嘉廉问她会不会烧冬瓜。她说会,并且说这是她很爱吃的一道菜。过不久,她收到王嘉廉在自家后院种的一只巨无霸冬瓜。这虽然是件小事,却让她非常感动。    
    另一位华裔林女士说:“王嘉廉比我们的直接上司还容易相处。他知道你是谁,关心你的生活,他能照顾到每一个人,这真是很不容易。我的一些朋友在大公司做事,上层管理人员知道员工名字的很少,而查尔斯不但知道关于你的一切,还和你轻松地开玩笑,这是很令人开心的事。”    
    有一次,王嘉廉在公司餐厅表扬总部30多位任职满10年的员工,每人赠送的一只昂贵的劳力士表。林女士也是其中之一。当有人问及林女士拿到劳力士手表有何感受时,她说:“戴劳力士或戴三块钱的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差别,但在精神上却深感满足。你知道只要认真做事,老板就不会亏待你。直属上司知道你在做事,老板也会知道。在公司内被上司认可与重视,比物质上的回馈更为重要。”    
    一位社交高手告诉我:“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并不难,只要你真的把他放在心上,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来。其中,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他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这很重要。”    
    而我接着想起了小说《飘》中充满积极人生态度的梅兰姑娘的一句话:“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遍地荆棘。”漠视别人,你就不会有心情“逢人先说三个好”。能让你随时可以说出“好”字的原因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平常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得到他人的赏识,往往是促使人努力奋进的动力。关注和欣赏,会促使人迸发出意想不到创造力,取得成功。不信你可以尝试,真诚地欣赏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对方备受鼓舞。这时,你就会发现,欣赏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欣赏对方欣赏的事。他欣赏自己的成就,欣赏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风度……你只要对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风度或气质……表现你真诚的欣赏,对方一定会欣赏你,把你当成难得的知音。    
    请教对方擅长的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对方求教,既可增长见识,又能得到对方好感,何乐而不为?    
    有一次,维克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儿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见此情景,维克心里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    
    维克问自己:“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维克仔细寻找着,立刻找到了能让他欣赏的点。    
    当工作人员在磅秤上称维克的信件时,维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那人听后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说:“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    
    维克说:“虽然失去了一点光泽,但看上去仍然很好看。”    
    那人听后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长处,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感激欣赏自己的人。    
    当然,欣赏别人,如果变成了廉价的吹捧,无原则的夸奖,那就成了拍马屁,而不是恰到好处了。欣赏别人,也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要欣赏别人,必须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就像伯乐相马一样。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欣赏别人。欣赏别人,需用心去体会,发出由衷的赞美。    
    欣赏别人,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在一个无暇沟通的生活环境中,学会欣赏别人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份融洽,少一分隔阂。    
    


第二部分:在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 借人力量 恰到好处主动与陌生人交往

    不少人对陌生者有一种抵触心理,只看到别人的表面,如这个人夸夸其谈,我不喜欢,或者这个人深沉高傲,我不欣赏,或者这个人孤僻冷漠,我很讨厌,等等,按自己的喜恶观,贸然对陌生人进行定型、定性。    
    其实陌生人第一次走进你的视野,给你看的不一定是他真正的那一面;你也不一定就能看准了他真实的本性状态。所以在与陌生人初步交往时,你要有宽容互补的心理去接收他,发现他的兴趣、思想和爱好。同时要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总是把自己坚硬的一面像盾牌一样举起来抵挡着对方对你的亲近。    
    所有的朋友都是从陌生到认识再到一步步发展成为朋友的,那么,就拿参加宴会来说,怎样与陌生人接触,把其成为朋友呢?说起来太简单了,那就是要主动靠近对方。在陌生人的宴会上通过互相问候、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然两个人的距离就拉近了。话匣子一打开,必然你一言我一语,你趁机询问对方的情况,并介绍自己,这样很容易地使对方成为自己的朋友或准朋友。“一回生、二回熟”呗。    
    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是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地干自己的,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写作,他只需要天才的大脑创作更多的幽默小说。然而,马克·吐温实际上有不少朋友,并且与朋友相处得非常好。他曾说过:“一个人,惟有善于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并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因此,只要你掌握了主动与陌生人交往的说话技巧,把他成为朋友就不成问题了。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生活中有些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觉得无从谈起。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被陌生人身上的某一面所遮障而没有勇气与他交谈。    
    同陌生人交谈,要学会在交谈中没话找话的本领。与陌生人每次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与陌生人交往时,还可以在交谈时先引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