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故事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故事会-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云平在深圳的市面上看了一下,还未到全国统一的正式发行时间,但全市的书摊上到处都是《故事会》。回到住地,静下心来算了一下,发觉这里面有些不对劲。原定在深圳的发行是八万册,可是粗略一算,全市的发行肯定远远地超出了这个数字。    
      后来经过调查,此事为一家报社所为。    
      为了获取证据,姚云平对盗版的车辆进行了跟踪。    
      他了解到广东人做生意不像内地只盯住铁路运输,而是大都采用高速公路。他发现这些装有盗版《故事会》的车是一些三点五吨的货车,上面都装有一个车厢,车厢上面都用铁锁锁住。    
      跟踪这样的车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姚云平只好事先看准了目标,选在夜间的时候行动。为了弄清情况,当这些装有盗版《故事会》的车辆夜间开始行动之前,他便潜入车辆中去,悄悄地设法打开箱盖,用手电筒一照,发现里面全是盗版的《故事会》,有的由于印刷和装运时不注意被雨水浸湿,上面的纸张都已发黄。    
      后来,姚云平又找到了那个负责为这家报社运送盗版刊物的个体商,他承认了这家报社出钱让其将这些刊物运往四川的情况。    
      弄清情况之后,他便立即返回那家承印的工厂,直奔二楼装订车间。    
      装订车间正在进行最后一批的装订工作,早已装订好的部分都进入了仓库。这家工厂承印数为六十万册,早已将仓库里堆得满满的,只等着全国统一分发的时间一到,就可以立即将这些印好的刊物发往发行点的邮局。    
      找到厂长,厂长说没有出现盗版的现象,一切都是在很严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问到那家与盗版有关的报社的情况,厂里也进行了否认。    
      姚云平手中没有凭证,自然空口说了不能算数。但他相信这次出现盗版一定与这家工厂有关,他发现整个仓库只有一个大门,于是就拿了一根木棍,在仓库的外墙上用力地敲了几下,发觉墙面传出的声音不对,不像不是一道实心的墙面,从里传出来与实心墙不同的声音。    
      这立刻引起了他的怀疑。    
      根据多年来与盗版分子打交道的经验,断定这是一道夹墙,原来这些盗版分子与他正展开着一场“地道战”,里面肯定还有一道墙。    
      姚云平这个大个子有些气愤了,他瞪大了眼睛,对厂长说:“你看怎么办,还是你自己打开吧。”    
      当打开那道门时,只见里面还有一个暗藏的小仓库,小仓库里还堆着将近六万册的盗版《故事会》。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姚云平再次赶到这家工厂,责令厂里将盗版的《故事会》全部销毁。    
      厂里只好专门抽了三个工人,将盗版的《故事会》全部切掉,这项销毁工作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三点多钟才结束,整个被切掉的纸堆放起来比那间仓库还大。然后将这些销毁了的刊物全部送往造纸厂化浆。    
      姚云平对厂长说:“朋友,明年我们就不能再合作了。”    
      由于失掉了多年合作的《故事会》这个大户,这家工厂不久就面临严峻的经济问题,后来为了生存,只好让一家民营企业兼并。    
      这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故事会》的盗版久打不绝。    
      为了杜绝盗版,何承伟曾多次召集负责发行的同志和编辑部人员,共同一起研究对策。接着,《故事会》除了在做暗记,加网页,定时定点印刷和发行等方面之外,还在内文的纸张印刷上采取了相应措施。    
      1999年,《故事会》改用49克双胶淡黄色卷筒纸,这种纸张防伪效果好。这种看似有些微黄的纸张,阅读起来不刺眼,在灯光下一照就可以变成较白的颜色,便于读者辨认。    
      内文纸张的更换不仅质量好,便于读者辨认正版与盗版,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全国读者的认同。全年四千多万册下来,真正出现质量问题,退刊的只有十六册。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盗版仍未停止。    
      1999年,就在采用新的纸张印刷的时候,有人举报在江南某市出现盗版的《故事会》及其丛刊。    
      由《故事会》编辑部编辑的《故事会》及其丛书,是出版社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每一次的盗版都给全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出版社便派办公室主任余震琪会同有关部门一同前往处理此事。    
      事前,他们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定于12月1日到达该市。    
      根据过去的经验,为了防止意外,余震琪派两名人员于11月30日先进入该市,对该市的图书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举报的情况完全属实。那些盗版的《故事会》及其丛书,成捆成捆地堆放在图书批发市场。    
    


第六章发行中的喜和忧 (5)

    4。盗版何时休    
      1997年5月,姚云平正在青岛出差,突然接到社里的电话,说是有人举报,在成都市场上出现了盗版的《故事会》,而且初步确定这批盗版的刊物来自山东济南,让他速到济南了解情况。    
      姚云平立刻前往济南,到有关的厂里一查,工厂里根本还未曾开始印刷,于是又让成都方面将盗版的刊物快件邮往上海检验。经最后调查,确定其盗版印刷的地点不在济南,而在武汉。于是姚云平又给武汉有关方面打电话,对方一再申明没有这回事。    
      姚云平当即决定飞赴武汉。    
      到达武汉后,姚云平根据过去的经验,连口水也没有喝就直奔厂里的车间,发现此厂已经提前开机印刷,成形的刊物正垒在车间里。    
      姚去平回过头就找厂领导质询。经查,确有一名印刷工人将成形的刊物私自盗走一本,然后卖给了一个发行商,因此造成了全国性的盗版现象。正版尚未发行,盗版就已分运至各地市场。    
      千万火急,姚云平马上与有关的新闻出版部门和公安部门联系,希望他们能共同来制止这种现象。    
      出版社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很快,有关部门在武汉三镇对这次盗版进行了检查。    
      然而,在铁路货运站和一些个体书店的仓库里,竟然没有发现一本盗版《故事会》!    
      事情有些令人不解。    
      姚云平立刻处于一种为难的地步。可是他坚信仍然存在着盗版,只是未曾被发现,要求有关部门继续从严仔细追查。经严查细访,他们在火车货运站和一些书商的仓库里,发现堆有大量的“教材”。    
      这些“教材”引起了姚云平的怀疑。    
      国家有关部门曾有过规定,凡是教材都绝对不允许分省托运。于是他再次跑去请当地的有关部门协助,对那些“教材”进行抽查。结果一打开,一下子真相大白——原来那些“教材”都是一包又一包盗版的《故事会》。    
      再查车站的托运单,发现已有不少在此之前就发往了贵阳、山东、深圳等地,于是又火速给这些地方的有关部门打电话,让他们组织力量帮助拦截。    
      不久,这些地方来电话,说打开那些“教材”后,发现全是《故事会》。    
      这次查获盗版的《故事会》一共六十五万册!    
      这一次姚云平是出差到四川的内江地区,可是无意中在书摊上发现所卖的《故事会》是南方广东一家印刷厂印刷的刊物。心想根据联谊会的有关协议,内江的发行应是由成都负责,从广东将刊物托运到四川来发行,从铁路上大都是走的陇海线,沿途的运费远远高于四川成都的发行费,这不是在做一种亏本的事情吗?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于是,姚云平急电广东这家工厂,询问刊物的印刷和发行的情况。对方回话说一切正常,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姚云平不久又接到广东有关邮局电话,说是发现有盗版的《故事会》,在邮发之前抢入市场。    
      姚云平在深圳的市面上看了一下,还未到全国统一的正式发行时间,但全市的书摊上到处都是《故事会》。回到住地,静下心来算了一下,发觉这里面有些不对劲。原定在深圳的发行是八万册,可是粗略一算,全市的发行肯定远远地超出了这个数字。    
      后来经过调查,此事为一家报社所为。    
      为了获取证据,姚云平对盗版的车辆进行了跟踪。    
      他了解到广东人做生意不像内地只盯住铁路运输,而是大都采用高速公路。他发现这些装有盗版《故事会》的车是一些三点五吨的货车,上面都装有一个车厢,车厢上面都用铁锁锁住。    
      跟踪这样的车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姚云平只好事先看准了目标,选在夜间的时候行动。为了弄清情况,当这些装有盗版《故事会》的车辆夜间开始行动之前,他便潜入车辆中去,悄悄地设法打开箱盖,用手电筒一照,发现里面全是盗版的《故事会》,有的由于印刷和装运时不注意被雨水浸湿,上面的纸张都已发黄。    
      后来,姚云平又找到了那个负责为这家报社运送盗版刊物的个体商,他承认了这家报社出钱让其将这些刊物运往四川的情况。    
      弄清情况之后,他便立即返回那家承印的工厂,直奔二楼装订车间。    
      装订车间正在进行最后一批的装订工作,早已装订好的部分都进入了仓库。这家工厂承印数为六十万册,早已将仓库里堆得满满的,只等着全国统一分发的时间一到,就可以立即将这些印好的刊物发往发行点的邮局。    
      找到厂长,厂长说没有出现盗版的现象,一切都是在很严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问到那家与盗版有关的报社的情况,厂里也进行了否认。    
      姚云平手中没有凭证,自然空口说了不能算数。但他相信这次出现盗版一定与这家工厂有关,他发现整个仓库只有一个大门,于是就拿了一根木棍,在仓库的外墙上用力地敲了几下,发觉墙面传出的声音不对,不像不是一道实心的墙面,从里传出来与实心墙不同的声音。    
      这立刻引起了他的怀疑。    
      根据多年来与盗版分子打交道的经验,断定这是一道夹墙,原来这些盗版分子与他正展开着一场“地道战”,里面肯定还有一道墙。    
      姚云平这个大个子有些气愤了,他瞪大了眼睛,对厂长说:“你看怎么办,还是你自己打开吧。”    
      当打开那道门时,只见里面还有一个暗藏的小仓库,小仓库里还堆着将近六万册的盗版《故事会》。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姚云平再次赶到这家工厂,责令厂里将盗版的《故事会》全部销毁。    
      厂里只好专门抽了三个工人,将盗版的《故事会》全部切掉,这项销毁工作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三点多钟才结束,整个被切掉的纸堆放起来比那间仓库还大。然后将这些销毁了的刊物全部送往造纸厂化浆。    
      姚云平对厂长说:“朋友,明年我们就不能再合作了。”    
      由于失掉了多年合作的《故事会》这个大户,这家工厂不久就面临严峻的经济问题,后来为了生存,只好让一家民营企业兼并。    
      这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故事会》的盗版久打不绝。    
      为了杜绝盗版,何承伟曾多次召集负责发行的同志和编辑部人员,共同一起研究对策。接着,《故事会》除了在做暗记,加网页,定时定点印刷和发行等方面之外,还在内文的纸张印刷上采取了相应措施。    
      1999年,《故事会》改用49克双胶淡黄色卷筒纸,这种纸张防伪效果好。这种看似有些微黄的纸张,阅读起来不刺眼,在灯光下一照就可以变成较白的颜色,便于读者辨认。    
      内文纸张的更换不仅质量好,便于读者辨认正版与盗版,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全国读者的认同。全年四千多万册下来,真正出现质量问题,退刊的只有十六册。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盗版仍未停止。    
      1999年,就在采用新的纸张印刷的时候,有人举报在江南某市出现盗版的《故事会》及其丛刊。    
      由《故事会》编辑部编辑的《故事会》及其丛书,是出版社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每一次的盗版都给全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出版社便派办公室主任余震琪会同有关部门一同前往处理此事。    
      事前,他们与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定于12月1日到达该市。    
      根据过去的经验,为了防止意外,余震琪派两名人员于11月30日先进入该市,对该市的图书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举报的情况完全属实。那些盗版的《故事会》及其丛书,成捆成捆地堆放在图书批发市场。    
    


第七章阳光下的利润 (1)

     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八家广告公司的老总们面对着这种全新的形式,将拿到手中的几张纸来回地翻看,屁股便有些坐不住了。在此之前,这些老总们就开始打听标底的具体数字,了解经济情报,相互揣摩对方的心理。竞标一开始,为了击倒对手,老总们不断地上“厕所”,跑到外面去与随行人员一起商量对策,研究方案,确定标数。    
      这次广告招标会议,不仅开创了中国平面媒体广告招标的先河,同时也为《故事会》的广告事业闯出了一条新路。    
      这次竞标会上,获得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数字,这个数字后来被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时称之为“天价”。    
      1。 老总们为何总上厕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相继在全国的部分杂志上出现。这些广告不但使刊物扩大了影响,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