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你一个清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你一个清华梦-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着适应这一切。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种种挫折、种种阻碍、种种伤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怡然自得。因此,尽管作业一天多于一天,我依旧不忘去放松一下自己——翻翻报纸、散散闲步、看看夕阳——这时仿佛觉得生活并非如此枯涩单调,高三也可以是闲淡美好的。    
    日子永远流逝,征程还得继续。一场又一场的模拟考试,一份又一份的模拟试题,一叠又一叠的复习资料,每天早起——上课——做题——午休——上课——做题——晚自习——放学,每天寝室——食堂——教室——食堂——教室——食堂——教室——寝室,“高考倒计时榜”划去了一天又一天:“离高考还剩100天……90天……80天……50天……40天……20天……10天……8天……5天……”    
    


矢志不渝篇轻舟已过万重山(2)

    2004年6月6日,天气好得很,很凉爽。一整天都很闲,心情也好得很。下午熟悉考场后,学校放假了。于是,我便很自在地散散步,碰到每一位朋友都微笑不已。毕竟,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一天,离高考的最后一日。    
    路过操场时,碰到了几位正在踢球的老友;我便一时脚痒,上去和他们踢了好一会儿球。虽然踢得很差劲,但是我高兴得很,不禁回忆起高一、高二和朋友们一起踢球的种种美好。抬头仰望,云卷云舒,煞是美丽;再加上已是近黄昏,斜晖脉脉,美得令人无法呼吸。继而一笑,继续散步,尽情享受这份久违的温馨与感动。    
    那天晚上,夜自修一结束,我便听见各种各样的吹呼声,慢慢汇合成一阵又一阵汹涌的波涛。每个人面带着微笑,兴奋地互相祝愿明天好运。    
    当我躺上床,很欣慰地笑了笑:“祝你好运,伙计!”    
    2004年6月7日,天稍阴,微凉,不闷,绝好的天气。燕子斜飞四处,呢喃满天际。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的新奇,那样的令人兴奋。    
    当我走进考场,坐下,兴奋与紧张四处袭来,尽管我一直努力保持着微笑。不管怎样,这毕竟是可能关系到一生命运的高考。但很快地,我习惯了这种氛围;毕竟,我们已模拟过N次了。来不及多想其他事,“祝你好运!”自己不停地在心里念叨着。    
    似乎也很快,考试完毕的铃声便响了。长长松了一口气,我欣慰地笑了笑,轻轻走出了考场。似乎一切都像以往一样,很平常;只不过多了一种异样的氛围:大家都不再如以往一样热衷于讨论考题,只说些“考得不怎么样”、“马马虎虎”诸如之类的话。此时大家都不敢说如何过分的话,因为我们都无法明了命运的列车将驶向哪条轨道。    
    就这样,高考的两天波澜不惊地度过,仿佛梦中一般,与之前我们所想像过N次的高考全然不同。高考就像独木桥——未过桥之前,单单听桥下流水湍急,我们都有点战战兢兢;待到小心翼翼过了桥之后,才知道其实也不过如此!2004年6月8日下午,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终止铃声准时响起,整个教学区都沸腾了,无数的欢呼声汇成一条河流四处泛滥,汹涌而至。    
    激动,非同一般的激动,我甚至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虽然笑意如潮水一波又一波地袭来。无论怎样,我都认为:我们都是胜利者,不管最终结果如何。    
    当我们如潮水般涌向校门时,看到校门外已是黑压压的一片,将道路堵得严严实实——都是期盼了许久的家长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孩子疲惫的身影背后都隐藏着父母更加艰辛的背影!    
    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心情并非如先前所想的那般轻松。一下子从试卷堆里解脱下来,我真的不知如何面对这些空白的日子。最重要的是,成绩未出,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尤其当得到标准答案手册后,不停地想自己犯下的错误,心中很是难过。这一段空白的日子更加难熬、更加紧张。谁能预料明天是阳光明媚还是满天阴霾?第一次,我觉得自己的命运并非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明天,我将驶向何处?    
    2004年6月22日,在忐忑不安中,我终于得知了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我已很满足,最重要的对于父母那是莫大安慰。一颗悬了许久的心终于可以坦然落下,我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尽情享受这莫大的喜悦!    
    两个月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清华园,开始了大学生活——轻舟已过万重山!    
    


矢志不渝篇一切皆有可能(1)

    孙晓莹    
    走进清华已经有半年了,习惯了大学生活;陡然回忆起高三生活,发觉高三竟是那样的紧张充实、那样的充满激情与梦想。那是一段寻梦与追梦的日子,为理想中的大学而勤奋学习是一种实在的幸福。    
    在高三的前半段,我的成绩十分稳定地停留在班级五到八名,全校十名左右,超模拟重点线20多分。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着实让我父母很伤脑筋,报好的大学实在太难了。爸爸要我考虑北师大和南开。面对成绩,我不得不低头;高二时狂吹要考北大清华的大话已随现实的成绩不知飘落何处。    
    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高考临近的感觉,虽然班主任再三强调:“现在已经是高三了,12点以前睡的同学很不正常了!你们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了。”我还是十分地不屑,依旧慢条斯理地学习,享受精致的生活,从来没有12点后睡过。也许比起我们班上那几名成绩在我之上的同学,我的努力的确不是很够;但我觉得这却为我高三下半学期的崛起和超越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和体能储备。    
    我当时的心态特别的好。高三上半学期,许多同学已经很紧张了,像背着定时炸弹,每天拼命地学习,不给自己留一点儿空闲。而我除了课堂上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外,没给自己多大的压力;还曾傻乎乎地上书班主任反对提前3分钟进教室,还说“即使高三,我们也要生活”。那时我还常常在活动课上到操场去看球赛,甚至站在窗口无所事事地看人来人往。许多人说我活得很潇洒,其实该学习的时候我还是很用功的,我只是想保持快乐的生活,不想把我的神经扯断。高三上半学期我还一直坚持晨练,这是被初中时班主任逼出来的习惯,后来便坚持了下来。每天早上去操场跑圈,直到上早自习才回教室。不懈的锻炼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使我一天的学习都充满了活力,而且为难熬的高三下半学期的体力战做好了准备。更重要的是,长跑让人学会坚持。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许多时候只有靠毅力来支撑,而长跑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5圈都能跑下来,还有什么不行呢?如果说我高三上半学期做得最好的一点,我觉得应当是为高三下学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模式。我开始使用日志本,订立好计划——学着把生活安排得有条理,形成良好习惯;学会硬着头皮学不喜欢的科目,均衡安排各科时间。当时,我觉得自己最厉害的是练就了一节课做完一张英语卷和一张语文卷(除了作文)的硬功夫。    
    高三上半学期有一件事改变了我整个高三的态度。那是2003年12月25日,圣诞节,大雪,同学们大多都出去玩雪了,我在教室里十分郁闷地做数学题,因为期中成绩很烂,期末考试又快到了,我心里特别烦闷。突然收到一张贺卡,是在哈工大就读的表哥寄来的,上面只有一句话:“老妹,你是全家的骄傲!”当时我特别感动,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我忽略了身边一直关爱我的亲人,他们给了我那么多的支持,他们以我为荣;我应当让他们感到幸福,感到骄傲!我应当为了他们而努力学习——为了爸妈,为了所有关爱我的人!老师常说:“你们不是为了爹妈学,是为你们自己。”可表哥的一句话唤醒了我长期忘却的责任感。光荣与梦想,是支持我走过高三的精神支柱。    
    我不得不承认,高三下半学期真的是很苦,说得夸张点就是身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同学们对此有个极好的比喻:“我们就像铁架台上的试管,脖子被吊着,屁股被烧着。”老师说:“高考不仅是对一个人知识的考试,也是对整个人素质的考试。”我很赞同这一说法,经历了高考,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学会承受压力,承受挫折,学会坚持和满怀希望。    
    此时,明显觉得生活紧张忙碌起来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日志上的计划总是满满地记了一行又一行,没有尽头。班主任又一次强调:“同学们,现在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很正常的,你不学别人学,你就落下了。”我真的很努力了,我觉得我实实在在地用心了。我开始每天都给自己定了很多任务:一般语数外各做一套卷子,还要把文综3科的作业做完。这样实在是很累,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就睡过去了。还记得当时可怜的样子: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书包,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总结本和练习册;手里提着巨大的提袋,装满了所有的教科书。整个人精神恍惚,晃晃悠悠的。每天有许多总结要写,语数外文综等4个改错本、英语阅读生词本短语本、语文字词成语本,我总是认认真真去做。同学们甚至给了我这么一个评价:“优点:勤快;缺点:太勤快”。勤快给了我极大的好处:写得多,记得也牢固,总结得巧,形成一套系统,为考前快速复习做好了准备。    
    紧张有序,整日整日地做题,有时觉得自己忙得麻木,就像一台为考试而生产的机器,但是为了高考,为了考完之后的解脱,我在拼命。早上醒来,还未坐起,便先去把贴在床边的地图看一遍。来到学校便摆开架式学习,连课间也要拿出生词本来背一背。活动课时我是阅览室的常客,自习课上我把老师都问怕了。那段时间,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疯狂。其实每个高三人心里都苦闷,时间不够用,真的特别希望一天可以有48个小时!老师说:“你们要利用一切时间,到这个时候了,哪还有时间天天洗头洗澡?”这并不夸张,我真的想把洗澡睡觉吃饭的时间都节约下来去读书做题。到了高三末,许多时候,我做题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会做,而是力争做得准确、迅速、完美。对这种不能量化的东西的追求是无止尽的。    
    


矢志不渝篇一切皆有可能(2)

    偶尔从书堆中抬起头来,不经意地瞥见鸽子在蓝天中飞翔,心中就几多惆怅,我何时也能起飞?我何时能够看到希望?    
    一切改变发生在“一模”前的一次大考。为了准备“一模”,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仿“一模”的考试。在这次考试中,奇迹出现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一名,离年级第一名只差0。5分——我从未想到自己会考这么好。有一天,老师找我和另几个同学谈话,鼓励我们要相互支持不断努力。老师鼓励我,说我虽然基础比起他们几个差一点,但我是最有潜力的,因为我是文综比较弱,数学成绩好。在那天她还对我们说:“到这个时候了,你们都该有些想法吧,也要想着奔北大、奔状元啊!”北大?状元?我哪里想过呀!我还逍遥在“考上北师大就完事”的快乐之中呢。对北大,那是怎样的不敢想啊!然而,老师的话却在我内心深处悄悄萌芽了,虽然我压抑这种想法,但我明白我应该奔点什么——更好的前程。父母的想法也明显地在变;虽然他们并不说,但是从他们看的资料就看得出。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这样保持着和谐的沉默。    
    接下来是“一模”,一片黑暗——考了个第7吧,成绩又回去了。父母没说什么,只是说:挺好。我明白的,他们心中是充满期望的。他们虽然说着“考试什么样就上什么样的大学,凭咱这成绩次不了”,但我知道他们心中的期望早已抬升到那回的第一名。我有压力,我很郁闷。我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真正水平。那段时间经常学不进去,真的是强迫自己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晚上郁闷的时候,便拿来信纸大段大段地抄歌词,一抄就一两个小时。    
    爸妈看到的我永远是在奋笔疾书,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在难过;我知道他们很操心,不断变样的菜、切好的水果、端到桌旁的水、新的转椅、软乎乎的枕头被子,都在替代他们在无声地诉说着期待与焦虑,父母对我的关注是无声的,如果我不主动地提起我的学习,他们很少主动问。以前烦闷的时候最喜欢逛书店,淘一本好练习册,然后回家开始鼓起斗志好好学习。现在,书店也不愿意去了,练习册基本都做过了,出名的、不出名的,翻两页不用看完题,就知道选ABC,没劲。家里的习题册成了灾,书柜、书桌、床边、窗台上全是……烦,真烦。我觉得无聊,生活像一张黑白照片,停滞不前,没有颜色。每天支撑我不断学习的只是长久养成的惯性。班上很多人开始逃课了,但我明白,越是临近考试越不能浮躁,得稳得住。我一直在学。    
    这一个月真难熬。“二模”终于到了,应该说我考了个好成绩吧。数学考了年级第一,但我长期以来的懒于背记、只喜欢做题的习惯终于惩罚了我——地理考了40多分,不及格。班主任又找我好好地叮嘱了一番,让我好好地学文综,说文综进步是很快的。还有一个月,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不敢松劲。订了计划,把历史和地理从头背记了一番。当时各省的模拟考试卷已在网上登出来了,爸爸都给我打印下来;我每天要认认真真地做两份,一直坚持到高考。    
    最后的一周,学校放了假,我们回家学习,我却没有什么特殊的高考感觉,将要被释放的喜悦充斥着我。除了每天按高考正常时间模拟考试外,我就看看历史地理。依旧6点起床,一点睡觉,老师说过不要打乱生物钟。    
    终于到了高考。这天风和日丽,我快乐极了——不管怎么样,要结束了,要问心无愧地结束了。我做了一切我可以做的。语文异常简单,英语亦然。晚上我失眠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想到明天就结束了,我可以……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