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你一个清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你一个清华梦-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关键时刻成绩一直不理想的事实,并且不再那么严苛地要求得到那个全校第一。但同时潜意识里我也相信,假若我高考成功了我绝不会奇怪,因为我一直都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在学习。    
    没有了过于沉重的负担,我反而能更从容地迎接高考——高考已经从一个信仰变成了我的囊中物,在这场决斗中我绝不会空手而归(我始终对自己能考上一所稍好的大学这个底线充满信心)。高考前的整装待发及在考点吃饭休息时我一直是兴奋的——这个平常一听它名字就让人紧张的怪兽一旦真的来临时,我已经无所谓恐惧,其实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摩拳擦掌了。我对在考点住两宿吃几顿饭就要花180块钱是极度不舍得,于是我极力要求组员们把饭菜吃光,绝不浪费。现在的我回想起班主任当时看我狼吞虎咽的微笑眼神,也一定是在佩服我的心态平和吧——因为后来我听说有的复读生那两天一直是粒米未进!    
    进考场提笔答题时,那股骚动的兴奋也沉寂了,心绪没有任何跌宕……本人第六感太差了,出考场后对此感觉一般,猜不出自己考得是好还是坏——反正不至于太坏,但我做了考的一般和稍差的心理准备。    
    考分出来后,朋友半夜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我——671分,荣成市第一 ——我愕然。不过不久我也就释然了:这似乎是我应得的,因为我一直都没放弃努力。之后听朋友转述班主任的评价,说我们班最有毅力的就属我了。我感谢班主任对我的表扬,这个有毅力是通过我不厌其烦地巩固基础知识体现出来的。“不厌其烦”,是对我高三成功经验的一个精辟而又具讽刺意味的总结。    
    然后我就带着父母师长的期许来到了清华。清华是一个大牛棚。是的,听着同学们谈天说地品评国家大事、文化现象,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爱写小诗,有的在钢琴、古筝上有造诣,有的是运动健将……哇,他们哪来的时间发展与高考无直接相关的能力?而我,身无一技,只有不怕苦的学习劲头了。    
    我厌恶家乡那儿的高考教育体制——它抹杀了我在绘画、书法、剪纸方面的天赋,不但没有基本的训练,就连平时自娱自乐的时间都没有;我厌恶家乡的高考教育体制,它占用了我大量青春的时光。但我也不得不承认——是高考,是我们学校严格的教风,让我走出了乡村,来到了咱们的首都,来到了清华。于是我无奈,我只能缄默。    
    事已至此,我真的无话可说,那么就用我仅有的资本——学习劲头与能力,去奋起直追吧!    
         
    


矢志不渝篇高考日我的手有“烤鸭味道”

    何雪冰    
    提笔之间,才发觉时光飞逝;距高考结束,已有整整半年时间。    
    6个月前的那一刻,放下手中那只飞跑了150分钟的笔时,考场的广播很适时地放起了《童年》。在老师走到我身旁之前,我抓紧时间,对试卷作最后的道别——眼看着最后一页试卷如蝴蝶般在轻快而又伤感的音乐旋律下被老师收走时,心中忍不住轻叹:中学生活,这一次真的结束了。    
    我无所顾忌地抬起了眼,向这个考场,向这个考场中与我并肩作战了两天的同学做最后的回顾。他们中有与我一同度过了难忘的复读岁月的,有因为高考方才知道彼此来自同一个学校的,更多的则是素不相识的过客。我看见有的脸上挂着无奈,有的眉间微露轻松,有的泰然自若,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眼神和我一样在四处游荡。当老师收到我前面的一位女生的草稿纸时,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唉呀!”接着是大度宽容的笑——在那张草稿纸上,画着一位大眼汪汪的美少女!几乎整个考场的人都笑了。    
    再然后,大家起立,慢慢走出考场。许多人顺手撕掉了贴在考场考桌上的考号与照片。我已记不清我是否也这样做了——很可能没有,因为我曾很喜欢在每个学年开学之初去看那些残留在课桌上的高考考号与考生照片,看他们的学校,看是否有曾经耳闻的学长——猜想他们如今去了哪里;更多的是祝福,在心中祝福他们一路走好。走出教室取回自己的存物,我稍微停留了一下,等待那位熟识的“难友”出来。当我们再度相遇在考场门口时,我俩都笑了!那时真的已是如释重负。对于一个高四的学生而言,结果早已不那么重要。当应届生们或意犹未尽地讨论试卷答案,或兴致勃勃地商量将去哪儿度假时;我们这些复读生见面后说得更多的一句话是:“终于考完了!打死我也不复读了!”心中荡漾着一股豪迈之气,尤其是走出校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我们考生身上之时。    
    三中的校园也很有意思,依山而建,成阶梯状,一进校门便是高高的台阶,与水平成七八十度。上了几十级,才有一个百米见方的操场。所以当考生们被放出考场如洪水般涌下时,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对于我们,看见的是密集的人头,是闪光的DV、相机——家长们都忙着寻找自己的孩子,“翘首以待”这词用在这里毫不夸张!    
    我试图同时以一个亲历者与旁观者的身份去观看这一切。如果说前几场考完还无心留意这些的话,现在则可以尽情来观看这一年一度的全国盛事了!许多家庭在悬挂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黄石三中考点”横幅的校门前合影——趁着人群还未散去。很多好朋友在欢呼拥抱,共同在烈日下度过了两天守候时光的家长们则相互握手、告别、互留联系方式——这两天中他们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一同聊天打发等待的时间,相互安慰对方的焦虑,已由互不相识成了相互帮助的朋友……我乐呵呵地蹦来蹦去,在人群中拨开一条路,向不远处的校车冲去——在那儿,母亲在等我,在等我平平安安地走出考场。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马上和所有的亲人、老师、好友在一起,向他们倾诉我这两天的感触。这并不是因为我自我感觉考得不错;其实每次大考小考,一般考完后大脑都暂时空白,姑且把试卷当作满分而不去理会,等到所有的考试结束了,再细细检查,一分分去减,心中说道:“嗯,还剩100多分呢,加起来该有600多分了!”高考,也同样如此。    
    那天晚上,我并没有随母亲回家,而是回到了学校。许多家长与同学正忙着撤退——肩上扛的被子,地上骨碌骨碌跑的箱子,三年前进校门的水瓶脸盆都在向校门外流动。我一转身与他们做起了同向运动。一路上,我走得很慢——也许是太累的缘故。夜开始黑了,路两边有许多与我一样的同学,三三两两,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暂时的轻松。    
    当我再度回到宿舍时,才发现昔日热闹的楼中,竟只剩我一人!四周一片漆黑,我打开了所有可以开的灯——寝室的、客厅的、洗手间的——让灯光陪伴我度过这一夜。寝室里一片狼藉,我就在这一片狼藉之中翻出了一摞信,抱着它们我爬到了床上。这些信是这一年中我的朋友们寄自各个大学的,每一封都写满了思念、回忆、鼓励、信任与支持。许多记忆又随着它们的展开而启封了,过去一年的种种又呈现在眼前。    
    时光是多么奇妙,一天前的这个时候还在直面黎明前的黑暗,此刻,高考又一次走到了身后;一年零两天前的这个时候,还对高考充满了好奇与神秘感;此时却又一次觉得不过如此嘛!想起了第一次高考前,我面对考试规则与严格的考场纪律充满了陌生与神秘,找老师要来高考考场纪律手册,细细地研究了一个下午,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临进考场前,还生怕自己会犯上一不小心成千古恨的错误;进了考场,埋头做题,突然间发觉那番研究似是枉然,只要跟平常一样老实就够了。进考场之前,因被老师反复强调了一定要对监考老师有礼貌,万不可有小动作,便把监考老师当作面目可憎的巡捕;进了考场,才发现监考老师跟平常考试的监考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平常考试时更加关怀考生——有的亲自逐一为我们贴上准考证号码(扫描用),贴得端端正正;有的很仔细核对试卷上考生基本信息,小心翼翼地指出漏填部分;有的用温和而充满信任的目光巡视考场,似是确信无会违纪;有的委婉地提醒我们每一步做什么,要避免哪些犯规;还有的及时为笔临时不能用的考生递上自己的笔……你只要和平时一样去答题就行了,所有其他事情都早已有人替你安排得很好,你只要按部就班遵照老师的话去做即可。    
    今年,老师再一次向我们宣读考纪考风时,我并没有怎么听;确切地说,我是很轻松地听着,确认了一下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当看到应届同学如我们去年一样如临大敌,再三向我们确认考纪事宜,每一项规章每一个细节都问上好几遍时,我们总是说:“没什么啦,没什么啦!”我们回答得很认真,他们却多半不相信——大概是媒体将高考连同严格的考风考纪炒作得太厉害,因而太紧张的缘故。不经历高考,真的很难以知道高考有多么平常!    
    但有时也的确得小心!那年考试坐窗边,一阵风将身后考生的试卷吹到我脚边,正欲拾起归还——突然想到要避免误会,连忙举起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唉呀”了一声,赶紧拾起。事后想想:好险!也许只有经历过高考才体会得到另一番感受,那绝非媒体所能阐述的!第一年高考,早早地来到了考场。在考场外面,与朋友们小聚在一起,我们沿着台阶坐成一排,静静地看书。周围是9株参天大树,晨光透过茂密叶间的缝隙,斑驳地落在我们身上。一个,两个,更多的人在我们身前身后的台阶上坐下了,一本本书被打开,轻轻地搁在双膝上。看书,在此时已然是一种慰藉。那次高考,我的考场在三中食堂旁。两天中,卤鸭的香味缭绕在附近,我又偏偏坐在窗边。每考完一场出教室后,把手伸到友人鼻下;他们嗅嗅,都说“好香”……    
    


矢志不渝篇轻舟已过万重山(1)

    刘  伟    
    2004年1月31日,一个还残留些寒意的日子,虽然阳光已很明媚。很早我便赶到了学校,这已是我的习惯。校园还很安静,只有高三的师生在此时此地出现。    
    过了一个不甚愉快的寒假——高三上学期期末市里的统一模拟考试中一败涂地,也是我在整个高中考得最差的一次。在同学眼里战无不胜的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挫折: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有人以略带揶揄的神色对我指指点点。得知考试成绩后的那一天夜里,我辗转难眠,泪水悄然滑过脸庞却又悄然风干。窗外只是呼啸的北风,寒冷而无情。待到黎明破晓,却又好似那昨夜的一场噩梦,迟迟不敢相信。面对同学的揶揄、师长的责问、父母的安慰,我无言以对。而几乎整个冬天,我都在反思这场惨败。    
    而现在,我又重回学校,开始了最后的高中征程,心中不免感慨万千:那传说中恐怖之极的高考就要到来了,也许人生就要从此转变,驶向另一个未知的方向。    
    最初的几日,我总是无法摆脱那个阴影。也许,我并非一个坚强的人。在整个高中生涯里,我一直被认为是要在高考中“为校争光”的角色。而且,我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好强,推动着我去追求考场上的自信。也许,那是我自卑心在作怪——我的身体很差,又不善言辞,拙于交际,这一切都可以是我自卑的来由;于是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在追求某种自信,能让我摆脱这些阴影。然而,这种所谓的用分数堆积起来的自信却又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于是,好几天,我都努力沉默着,用习题来填补心中的空虚;而在内心深处,却又期盼另一场考试——另一场能让我重新拾起自信的考试。因为,我不想就这样放弃,不忍心再看到双亲痛苦而无奈的眼神。    
    机会很快就来了。一进高三,模拟考试便铺天盖地而来。于是,刚返校才一个星期,2月份的月考便开始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月考期间有嚣张的样子,我变得沉默多了。我知道这次考试对于我的意义:假如我能考出好成绩,我便能重新拾起自己的信心,继而对高考有更大的信心;否则,或许……    
    尽管如此,我并不想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上次的惨败却恰恰是因为压力太大,自己内心过于紧张,以至于发挥失常。我不停地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用曾经的成败得失来告诫自己:“保持心境的平和,往往是成功的开端。”于是,最后我差不多已经忘了曾经的成败,只不过将其作为一场好玩的游戏,顺其自然。每科考完之后,我都避免再去回想刚考完的科目,而继续为下一场考试做准备。    
    当初的面无表情变为自信的微笑,我不想再让自己愁眉苦脸;我要用微笑迎接每一天,无论阳光明媚还是乌云密布。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月考成绩恢复为我以往的水平,尽管有几门不是很理想。最为重要的是,沉闷了许久的心终于得以暂时的解脱,自己终于重又捡起了往日的自信。    
    自信心是敲开成功之门的第一块砖,而坚忍是第二块砖。高三总是压抑的代名词。在那几百个日日夜夜,千千万万的学子都在高考泥泞的征程上苦苦地跋涉。在这场“长征”中,每个高三学生都必须学会坚忍。日复一日地,机械式地生活,机械式地复习,机械式地做题,如山的课本和复习书、似雪的试卷铺天盖地,淹没了每一个高三学生。这时候,坚忍是通往成功最远却又最近的路径。至今,仍记得那个寓言:两个犯人透过铁窗望窗外的风景,一人只看到路边的泥泞,另一人却看到了漫天璀璨的星辰。也许,对高三学生而言,“既然无法拥有选择的美丽,那就坦然地接受吧!”高考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段路,无论路是多么泥泞。人生总是充满了我们无法改变的事物,因此不必再去怨天尤人,应该去学着适应这一切。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种种挫折、种种阻碍、种种伤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