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你一个清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你一个清华梦-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在桅子花开的季节里,高考如期而至。    
    仍会想起那个飘雨的天空下漾起熟悉的钢琴曲——我注视着一株草在风雨中飘摇,清新而柔美——就这样我走进考场。两天的高考平淡而过,出考场时似乎听到满世界都在大喊“简单”。于是,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立马将我包围,我每天都神经质地算分,算了又算;无论做什么事都坐立不安,生怕有什么意外。原本打算待到出分数再回家,可每天面对一扇窗户望着阴天,不停算分的日子让我再也忍受不住,只好回家借看电视来转移注意力。    
    浙江省查分的那天是端午节,我们全家去外婆家过节;一路上我仍放不下心里那事,吃过饭后我没什么心思,就一个人回家去,路过书店进去停滞了很久。等我回到家后,才发现无数人打来了电话。有个同学问我考了多少分,我说我不知道;他很诧异地说全世界都在查分,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过端午。    
    等我忐忑不安地放下电话,手机又响了,是爸爸。他说:“刚才有个清华大学的打来电话,说……希望你能报清华。不会是骗子吧?”“应该不会吧。”我说。分数恰好在我的估分范围内,我想应该是真的。一直到晚上9点半,手机短信发来分数,的确是真的——那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那一晚,在我的记忆中是有焰火的,仿佛大年夜一般。爸爸和我说了很多话,我能感觉出他是非常高兴的——他从来没有花过那么多时间和我聊天。    
    记忆在这一年里生根,每每回望,都仿佛近在眼前。然而,时间的车轮在滚动,无论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欢乐,再回首时,留与蓝天的都只是一抹淡淡的微笑。    
    


矢志不渝篇高考是人生的一块磨石

    龚  卉    
    上小学的第一天,即是我与漫漫求学路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年轮“吱吱呀呀”地转过十几载,我一路走着,走过小学,走过初中,一直到高中。    
    高中了,高考一下子由朦胧的印象真正地跨入我的生活,我生活的一切都仿佛由于高考的存在才存在着。我的心不由一阵紧似一阵。毫无准备地,我参加了我的第一次高考;还没有具体体验到什么滋味,我的第一次已经结束。    
    第一次高考就那样结束了,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有的只是它留给我的教训和愧疚。考后,我面临升学还是复读的选择——我原想选择西北一所高校就读结束高中生涯;可最后,我留下了,选择复读。在参加学校安排的补课之后,我从前的班主任与我谈了许多许多。她告诉我现实的情势,分析我失败的原因——我太漫不经心,太大而化之,太缺乏经验,太……她最后提醒我要慎重,也表示支持我的选择,无论我选择的是哪条道路。    
    于是,我坐在了补习班的教室里,一个坐着100多人的大教室中——高四生活开始了。    
    高四的一年是简单、明确而且快乐的,尽管心中有一块隐隐的痛处。“高考”成了我的座右铭,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考成了学习的惟一动力,于是我放弃了许许多多课余爱好,全心投入备考之中。    
    每天把计划表填得满满当当,不敢留一点空白;每天准时上床睡觉,不敢把自己拖得太疲劳;每天早晨按时起床,开始大声朗读,不敢浪费早晨的大好时光;节假日,坐在书房看已经被翻破的世界史,不敢放过哪怕一个细枝末节;春节时,独自守家,不敢到亲戚家串门,害怕一种叫“惭愧”的感觉。    
    高四仍旧是有快乐的。100多个人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关照,互相排遣。在这里,我可以把所有苦水倒出;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有共同感受的伙伴;在这里,我还可以找到能包容我的大姐;在这里,我找到亲切风趣的老师,可以毫无顾忌地聊天谈心;在这里,我感受到家的温馨。    
    我把自己置放在忙碌的学习与班级工作中,不再想前一年的失败,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整整一年,如履薄冰,我小心翼翼地掩住心中的伤感,细细地咀嚼着每天的快乐,把它们放在心中,放在我的百宝盒中,不让外人窥见我心中这小小的秘密。我是一个小小的贼,盗得这小小的幸福,藏匿着不让人发现。    
    6月,又一个6月来到了,高考的铃声即将又一次敲响,补习班、应届班的每个人都抖擞精神,随时待命。    
    为了摆脱上一次失败的阴影,在高考的前一天,我坐在偌大的教室中,听着音乐,看着天边薄薄的暮色和淡墨色的云,在风中舞动的隐隐的旗帜。渐渐地,心中的不安渐渐退去,留下的是平静与祥和,还有踏实感。    
    两天,高考的两天很快就过去了。太阳没有拿出煞人的热气,只是温和地照在大地上,天空湛蓝,有一层薄薄的云——正如我的心情,一片阴暗。    
    大家开始庆祝自己的解放,尽管不知道结果;我们只想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时刻,仿佛解冻的河水冲开束缚了自己一冬的冰层欢快地流动。此时我们仿佛没有负担,没有担忧,只有解放后的快感。    
    可是,结果终究是要出来的,它也意味着我高四生活的结束和一个大家庭的解体与分别。结果我还考得不错,正常发挥,考上了自己志愿的大学;但奇怪的是,知道了结果,反而不觉得有多么开心。日子还是一天一天地过,我还是我,只是以前放弃的兴趣爱好怎么也捡不起来了。“那就寻找新的兴趣吧!”我对自己说。    
    暑假里,我想学电脑,想学乐器,想要运动,想要学习外语,想欣赏古典名著……想要做的太多太多,结果是一样都没有动手去做。我每天奔跑在学校和家中,填写各种表格,写各种申请资料,忙于参加同学们的“庆功宴”;最后是为自己的“谢师宴”做准备,邀请同学、老师,这大概是2004年与高四同学的最后一次会面。3天之后,我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高考与我的缘分到此告一段落,它渐渐退出了我生命的主旋律,我不再为高考奔波了。回首走过的两届高考,第一届在“太难、太难”的怨愤中鸣金,不得不撤回高中,重新再来;第二次在“太易、太易”的自得满意中完成,最后发现实在没有可骄傲的资本。关于高考,只留下备战阶段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留下的还有高三、高四同学之间深深的友谊。结果相对于过程,真的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我总是在事后才发现,等到发现时,又已太晚太晚。    
    高中生活是人青年时代最精华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经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高考是其中的一道坎,在没有跨过去之前,这道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是生活的全部;跨过这道坎,会发现坎后面是一块更为广大的天地,我们要走的路才刚刚开始。    
    如何面对高考已经成为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它不仅仅关乎未来的前途及方向,它是人生的一块磨石——忧心忡忡的人终会碰上它,坦然面对的人也终将走过——大胆地让它试练,平静地对待结果,我们所得的将不再只是高考成绩,我们将收获成熟的浆果。    
    


矢志不渝篇我羡慕名校 我渴望名校(1)

    孙洁琼    
    又一本选课手册飞到了我的手里——蓦地一惊,又到选课的时间了,一学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走了。我不禁感慨时光易逝。还带着大一新生特有的幼稚和新奇的我们已经在清华园里生活了3个多月了——好像昨天还在紧张地备战,高考的号角还在耳边回荡……    
    想起高考,首先想到的是一首诗:    
    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谁来唱歌谁来听/谁喊了青春谁来应/以后红尘老了少年心/琴弦断了旧知音/谁给我一句叮咛/谁看见夕阳人影    
    也许高考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一群一起欢笑过、努力过、奋斗过的人最终各奔天涯,留下的只是一段情和一段悲壮的历史。    
    刚踏入高三,我想每个人都会和我一样:一番豪言壮语和誓死一战的决心,对高三有种新奇的感觉——“传说中的高三终于到了!”年级里有几个男生都剃成光头,有种削发明志的意味。我们班有句名言:“高三不是人过的日子!”这是我们班主任在高二最后一次班会上很严肃地告诉我们的。    
    看到理科班搬到了5楼,就兴冲冲地跑上去问他们的感受。在我们文科生眼里,这是一件很浪漫惬意的事:抬头仰望星空,月亮、星星仿佛触手可;俯视校园,景色一览无余;尤其晚上一切模糊而又清晰,站在高高的楼里,感受风的气息,未来就像头顶的天空可以任意想像。但他们却说:“高三真的是高处不胜寒啊!”    
    正式的高三生活拉开了帷幕,这种知识的充盈感对我来说是新鲜的。高三在我眼里是简单、透明并快乐的。喜欢坐在草坪上看书的感觉,轻轻的风,柔柔的草,偶尔一两只蝴蝶会在草地上短暂地逗留,这一切让我心里盛着满满的喜悦。发疯似地喜欢上学校里的花花草草,用一个月时间弄清楚了学校里每种花的名称、位置,书本里夹了很多花瓣(呵呵,破坏公物啊)。这些对紧张的高三生活来说都是一种调剂,虽然高三是紧张的,但也要让大脑有点休息,一张一弛,才能达到高效率。我的另一种调剂是“love story”——《青年文摘》是必读的,因为每期都会有三篇“love story”,我经常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附近的报刊摊蹭这些文章看。    
    此时,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变得出奇的好,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互相监督,互相鼓励——那种感觉真的很棒!我们这些不安分的一小撮竟然趁班主任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了一次男女生足球对抗赛,而我竟然被选为前锋。我的第一场球赛结果是4:5,我们以一球告败,但男生领先的一粒球是我们的一粒乌龙球。所以对于这个结果,女生还是很高兴的,男生却郁闷了一下午。    
    百日动员大会那天,突然下起了小冰粒;也许是上天要考验我们吧,不久就是“非典”大面积蔓延。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战士,我们备受关注;学校最早给高三所有教室配备了红外线消毒仪,班主任每天神情严肃地报告最新情况。不知死亡、恐惧是何物的我们从来都把“非典”当做遥不可及的事物,直到我们附近的几个城市陆续地都发现了“非典”病人,直到我们市也建了“非典”医院。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党员;她早早地递交了申请书,申请到抗击“非典”前线去。那段时间我极度脆弱,任何关于“非典”、关于医生的报道都会使我泪流不止;多亏了那帮善良真诚的朋友,他们一直在安慰我。    
    月考是高三的必修课,虽然会有痛苦,可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我想只有在高三才能体会到。在简单的快乐中,第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而我的成绩一直在第五六名徘徊。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几位同学谈论她们理想中的高校,我才仿佛从梦中惊醒了。高一高二时的荒废使我不敢想魂牵梦萦的名校,那些发烫的名字会烫伤我的心;虽然高三时我改正了很多,但成绩只排到第五六名让我的名校梦仍是遥不可及。那天晚上我坐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着教室后面的黑板——黑板上写得满满的都是高校的名字。看着最上面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我哭了。    
    我不甘心到一所一般的重点院校,否则以后我的档案上“毕业院校”那一栏都会有“××大学”,我没想过要在那种学校里度过4年大学生活——即使在我成绩很差时,我也没这样想过。我羡慕名校,我渴望名校,我渴望到名校里感受那种氛围,渴望名校那些讲座、那些知名教授,我希望受到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所以为了上名牌大学,我宁愿复读!    
    这时距高考还有两个月,但那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以清华学子的身份来回忆这段思绪!    
    


矢志不渝篇我羡慕名校 我渴望名校(2)

    2003年的数学试题出奇的难,对于畏惧数学的我来说,像是一场灾难——特别是选择题的第3题竟然出现了文科生不用学的虚数,我不敢相信高考试卷竟然会出现课本没有的内容,一下子懵了!思路全部打乱,剩下的一个多小时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我的数学考了个极郁闷的分数,没有及格——据说那年的数学平均分也只有53。5分。    
    暑假短短地休息了10多天,我整理了一下思绪,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下,每年高考完都会有很多人打算复读,中间不乏高分者;但在决定复读之前,还是要考虑清楚,不能一时冲动。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清优势和劣势——这一年能提高多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要问自己:这一年我能投入多大的热情?我能做到清心寡欲吗?我对未来有多大的把握?如果复读一年没有效果甚至更差,我又该怎么办?我能坦然地面对每次考试和高考吗?我能承受住来自学业、社会、精神、家人的压力吗……而一旦决定复读,就要彻底地和过去割裂!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告诫自己:“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辉煌,现在一切都是零!”同时也要做一个计划,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在一年内每个阶段的目标,每一科的期望值,做完以后不要有任何改动,不管中间是多么曲折,坚信只要一步步地按计划走,一定能胜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复读生和应届生最大的差别是复读生没有新生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因而要刺激自己诱发斗志!我的爸爸就常常对我说,要有舍我其谁的豪情,坚信自己是最棒的!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因而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那一年里,我的世界里没有了花瓣,没有了“love story”,只有紧张、忙碌、疲惫和同学问候的信,还有那张安排得满满的时间表:    
    早上6:00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