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鬼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有小鬼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近艾米没打电话来了,Kate跟艾米闹意见了。我们可以少接许多电话了。    
    艾米丽    
    艾米丽是女儿的至爱朋友,温馨,聪明。英文老师要求学生给同学写一封信,Kate就给艾米丽写了下面这封信。    
    亲爱的艾米丽:    
    是我,Kate。你看到此信也许会吃惊:嗨,我们天天见面,有话可以当面讲。是的,但写信更为特别。我们相知四年了。记得初中时,大家对你有些误解,以为你是“乖乖女”,乏味的书呆子。在过去两年中,我们一起修了十门功课,现在我知道了一个真正的你。你是一个有献身精神的、有天分的人,你是心胸开阔、无私、可靠、有同情心、心智成熟和幽默的美丽人类。    
    你为我所做太多,超过你的想像。在我难过和愤怒的时候,你是爱和支持的城堡,你像大海一样,容纳了我的怨言和眼泪。你提出建议而不判定我的选择,帮助我不求回报。有时我把你的支持看成是理所当然,总认为你一定在我身旁,的确你每次就在我的身旁。当我需要你时,你从不拒绝。    
    我害羞、多刺、心情多变,你能越过我的表面,把我当成你的好朋友。你的乐观向上和真诚的友谊,给了我快乐和乐观。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说一千次“谢谢你”也言不尽意。    
    你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也是我所知道的最好人类。我冒昧地告诉你:我希望今后我的女儿能像你。替我感谢你的父母,培养了你这么一个优秀女儿。感谢你成为现在的你。我爱你,亲爱的艾米丽•;麦克卡坦。    
    爱你的    
    Kate    
    写于2000年5月,2003年10月修订    
    后记:    
    2003年,朱迪获华盛顿州荣誉奖,去了华盛顿州立大学,拿到了校董奖学金。因为她哥哥本尼在那里,因为她喜欢那里的地理位置和气氛,因为事实上,她父母根本拒绝她去其他地方,他们想让哥哥本尼照顾她,因为朱迪的健康状况不太好。妮可跟随朱迪去了华盛顿州立大学。    
    2002年,艾米提前一年高中毕业时被授予“总统学者”,最后去了MIT。2003年知道Kate要去哈佛,艾米写了一个纸条——    
    “亲爱的Kate……当你来到哈佛时,请通知我。我认识34个新生,1个研究生(不要问,特离奇),还有哈佛广场的几个流浪汉。如果你需要找男朋友,我可以替你勾上。你喜欢新生还是流浪汉?”    
    2003年,艾米丽获国家奖学金、华盛顿州校长奖。她去了一所私立的人文学院,在波特兰市的路易斯克拉克学院拿到了院长奖学金。


第三章大卫这个小鬼子

    大卫的父母是东北人,我们两家在美国曾是邻居,后来各奔东西。我家搬来搬去,现在离大卫家只有230英里,最近就开车去他家玩过。我们把船开到湖中钓鱼,蓝天下晒着太阳,我就跟大卫的爸爸聊开了,讲的是大卫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的大卫很调皮好动,聪明的男孩多调皮,现在怎么样了呢?大卫的爸爸说,虽然学习也能得好成绩,可是他的心思不在学习“正事”上,别样的“闲事”很积极。我说,那好呀,毛主席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嘛。    
    譬如,大卫跟着爸爸到仓储商店COSTCO去买了一大袋糖,回去后分成小袋在同学中零卖。我问大卫,是为了好玩吗?大卫说,不是,是为了看糖果零卖是否可以赚钱,结果是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改卖CD唱片了。    
    大卫的CD“商务模式”是这样的:翻制CD,一盘收费五元;因为一盘CD上常常只有一两支歌受欢迎,大卫就把各个CD盘上他认为好的歌编辑起来,制成了三盘“精选歌曲”,一盘收费10元;每个人喜欢的歌曲也许不同,大卫又可以按“顾客”指定的歌曲,制作成“点歌”CD,每盘收费15元。    
    买一盘空白CD是一元,大卫就挣这买卖差价。下载网上音乐的版权问题还在进行法律讨论,大卫只是在同学中拉生意,也就是收点劳务费。我问大卫为什么喜欢做生意,大卫说,他长大了想当商人,从现在起就把想法付诸实践。    
    Kate说,帮我做一盘“点歌”好吗?我要送给劳拉做生日礼物。大卫说,好,拿钱来。大卫热心的妈妈马上掏出了20元,说小费也在里面了。大卫收了钱,说,Businessisbusiness(在商言商)。    
    我告诉大卫,我们应该借助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去读一读怎样创业的书,如JohnNesheim(约翰•;内塞姆)的《HighTechStartUp》(高科技创业)。大卫虚怀若谷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从制作歌曲CD开始,大卫又模仿N’SYNC乐队组织自己的乐队。N’SYNC乐队由五个20岁上下的男孩组成,是目前世界上的当红乐队,如同“辣妹组合”一样。Kate说,连中国的女孩们都知道这些大名鼎鼎的洋歌星,又帅又酷。大卫在初中里按高矮肥瘦挑了另外四个男孩跟他组队,自编歌曲,先在学校里操练表演,目标是最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我问大卫,你的乐队靠什么吸引顾客?大卫说,我们年轻,对同龄的孩子有吸引力。有个代理商到镇上的大学挑女模特儿,大卫带着队伍也跑去interview(面试)。大卫说,那代理商表现了兴趣,还把他们的名字、联系电话一一记下。    
    妈妈说,大卫,年底大学的中国联谊会开晚会时,你把你的队伍拉出来给大伙表演一下?大卫鼻子一哼,拜托了,我的乐队那时正忙着在世界上巡回演出,谁愿意在这小地方唱来唱去?    
    大卫在学校的网站上主持一个有问必答专栏,叫“AskWizard”(鬼才妙答),公开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提问者的姓名不发表。    
    我问大卫,都是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卫说,都是生活问题。如:“爸妈不让我外出约会,我该怎么办?”我问,有没有关于学习和追求上进的问题;譬如“我上学期得了A减,怎样做我才能力争上游考个A加?”    
    大卫和Kate同时摇了摇头,爱看书的Kate说:“爸爸,你能不能换个沾边的问题?”    
    有同学提意见,说大卫的解答只反映了男人的观点,我们也想知道来自女人的观点。于是,大卫就在网站上打广告,招收一名女性助手。有50多个女生报了名。    
    大卫不怕麻烦,亲切地面试了所有报名人。他妈妈说,只有十个女生通过了面试,都是挑了模样的。之后,大卫又出了一道笔试题,最后选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助手。    
    我问大卫,这女助手是你现在的女朋友吗?大卫说,从来不是。看来大卫又是Businessisbusiness,没有老妈怀疑的“以权谋私”。    
    如果你以为大卫只是个功名心强,“不爱美人爱江山”的苦行僧,那你就是睁了一只眼、闭了一只眼,人家大卫是“生产生活两不误”。    
    记得大卫小时候的确对女生没有感觉,小男生都这样。那时有个中国男孩斯科特还自编了一首歌“Ihategirls”(我恨女生)。Kate说,她还没走进斯科特的家,那嘹亮的歌声就传出来了,斯科特正卖力地弹着自己并不喜欢的钢琴。虽然斯科特的妈妈喜欢Kate。    
    大卫现在对女生是亲切有加。学校里有一位最popular的女生,会唱歌,大卫殷勤地给她献花,之后两人约会了两个星期就没戏了,人家女生不干了。他老爸说,可能是大卫太胖了。    
    大卫告诉我,从这次失败中他认识到:追女孩没用,如同错过了巴士去追赶,能追上吗?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档次,女孩子会反过来追你。    
    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把许多老同志糊涂了几十年才弄懂的道理给揣摸出来了。    
    怎样才能提高档次呢?大卫说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增加受欢迎程度(popularity)、展现才华(gifted)和减肥保持身材。    
    大卫喜欢一个出众的女生,那女生常常在初中大会上报幕,可是女孩喜欢的是大卫的一个朋友。大卫就用功了。首先是减肥。大卫过去有点胖,他自己无所谓,女生很在乎。于是,大卫不喝含糖饮料,拼命锻炼。半年多时间,他由190磅降到150磅,连他老爸都吃惊他的毅力。    
    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大卫组织了前面讲的乐队,所以,这乐队可以说是几分为江山,几分为红颜。倒有点像王叔叔我当年考大学。    
    大卫说,这还不够,为了吸引那女生注意,自己身边要有其他女生。譬如,有个女生喜欢大卫,大卫不喜欢她,过去就不理人家。后来,大卫也和该女生约会、来往,结果,大卫真正瞄准的女生就跟他好上了。    
    现在大卫身边随时都有几个女生转悠。他说,popular的女生看不上其他女生都不追逐的男生,喜欢你的人多,正说明你很popular。    
    Kate听得点头称是。Kate和她的女党们可能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但在同学眼中并不拉风秀酷,虽然她们也忙着在指甲上搽红指甲油。大卫妈妈说,女孩子还是安静一些好。    
    大卫家的电话一会儿就响一下,基本是找他的。这不,电话又响了,大卫不在,老爸接听,原来是珍妮芙去台湾旅游,上了飞机还用座椅电话给大卫道个别。当然,珍妮芙只是个团结对象,是大卫维持popularity的群众基础。    
    妈妈对大卫盯得紧。一次,大卫召了一帮同学在家玩,要sleepover(过夜),妈妈不同意,把大家赶走了。妈妈睡觉前去查铺,发现大卫睡在床上,地毯上有个女生打铺。妈妈不同意,叫大卫爸爸打电话给女孩家,说免得出事。    
    被逼不过,半夜一点把电话打过去,大卫爸爸问:“知道你女儿在大卫家过夜吗?”    
    对方说:“知道,大卫是个好男孩,我们相信他。”大卫爸爸后来说,真不该大惊小怪,半夜把别人叫醒。最后,大卫还是到爸爸的卧室里去睡了。    
    跟大卫聊得很晚了,我要去睡觉。大卫说他还要去跑步,因为他想进高中的网球队,而该高中是州里的最好高中,网球队也是最好的,不努力进不了。大卫说,最好的大学招生时,当然要看学习成绩,可是能在学习成绩上达标的人不少,最后要看志愿服务,文体才华。    
    我回到卧室里给太太讲,这大卫以后会折腾出个名堂来。    
    写于2000年8月,2003年10月修订    
    后记:大卫在2003年当选为高中的学生联合会主席,他将在2004年毕业,计划去加州读大学,学商科。斯科特2003年上了耶鲁大学,现在已经不弹“我恨女生”的曲子了。旧恨虽去,新仇又添,耶鲁和哈佛是常春藤体育联盟中的一对死敌,斯科特可能要穿防弹服才能去哈佛访问Kate。


第三章捎个信儿给爸爸

    我写文章谈教子,父母们碰在一起也谈教子,我们讲的多半是父母怎么看待孩子。可是,孩子们怎样看我们呢?我们真的是“伟大、光荣、一贯正确的爸中央”吗?我们的教育方法不需要改进吗?    
    如同许多家庭一样,我和女儿有固定的“DinnerTalk”(晚餐交流),倾听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和生活感受。然而这种谈话涉及范围较宽,我很难知道女儿对特定问题的深度认识,比如对父母的看法。于是,我告诉Kate,写封信给爸爸妈妈吧,谈谈你对我们的教育方法的看法。    
    Kate说,你们只是一个观察值,如果允许我讨论身边的其他中国父母,内容可能对你更有启发。我说,你就写封信给中国父母吧。当然,Kate眼中的中国父母是平平常常的老爸老妈加邻居的叔叔阿姨,没有包括她观察不到的优秀中国父母。    
    谈到文化交流,中美两国常常有一些人只盯住对方文化的缺陷,由此产生敌意而不能相互学习,这不是人类面对世界的积极态度。所以我恳请你阅读此文时不要忘记了小鬼子的提醒:“当我们要改进自己时,我们总要把眼光集中在其他人的优点上,以便能够更新自己。”    
    信是用英文写的,我把这封信翻译成中文。    
    亲爱的中国父母:    
    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样,父母的教育方法也非常重要。在中美两个国家中,父母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同。    
    中国一直被认为在产生聪明和能干的孩子。我的美国同学已经习惯把身边的每个中国孩子标榜为“天才”。无论是否属实,部分原因是中国孩子学习动机强烈,先天遗传好。在我看来,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起了关键作用。    
    (老爸注:Kate信中的中国孩子指的多是台湾和大陆留美学人的后代,这些孩子们看惯了父母忙碌的背影,知道父母是靠着教育在美国立足的,用句组织上常说的套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孩子们的学习动机特别强。但是,留美学人的孩子的遗传和家庭优势并不代表整个民族的平均水平。)    
    你们把孩子送去学音乐、学中文等,刺激了孩子的智力发育。中国父母总是把教育放在孩子生活的第一位上,你们期待和指导孩子努力学习并积极对待学习。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是中国父母努力的目标。为了送我的表妹进最好而不是较好的中学,我在中国的姨妈借了很多钱去交给学校。    
    我的朋友浩是小天才(在美国),才11岁就进了大学的天才班,浩的父母就随着他的就学地点换工作,搬家。为了接送他上下课,他妈妈放弃了上学和工作的机会。我愿意把这种行为歌颂为“爱的牺牲”。相信大多数的你们会作出同样的牺牲。我赞扬你们为了培养孩子如此奉献,你们的奉献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开花结果。    
    我的奶奶到美国来玩,作为一位老人处处受到陌生人的照顾,她为周围人的善良和体贴所打动。那么,作为父母,你们是否还应该为孩子提供生活的愉快呢?    
    我的许多美国同学跟父母是好朋友,可以把秘密和忧虑信任地告诉父母。父母理解孩子的情感方面(EmotionalSide),这一点上你们是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