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三剑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坛三剑客-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侠影片的新经典。”  2002年11月30日,各路“商业英雄”云集中国大饭店,展开《英雄》拍卖会,从头至尾都充满浓郁的商业气息。主办者为了《英雄》拍卖会绞尽脑汁,在一个星期前就开始布置会场,场地一星期的租金在20万元以上,场地费、制作费、印刷费、运输费、人工费、广告费等几项费用加在一起,这次“英雄大会”的花费在70万元左右。  出品方新画面公司为体现人人平等的“江湖”规矩,特别安排在竞拍会上统一放映。在拍卖会前,20多家音像公司连《英雄》的片花都没能看到,各单位还分别交纳了30万的保证金。原来拍卖会竞显“英雄本色”,好像国产电影商业运作已进入到与国际接轨的时代。  广东“伟佳”、广东“飞仕”和“TCL文化”三家单位实际花1869万元人民币中标(1780万元的竞标价加上5%的中介费)。众所周知,1869万的投资必须要创造多一倍的毛利,商家才有利可图。也就是说,中标的这三家单位必须有赚3700万的把握。  中标的这三家单位敢冒着受盗版阻击的危险买下天价的《英雄》,并不是傻瓜。买《英雄》的音像公司可以在DVD、VCD中采取贴片广告的形式对外再次招商,也可能将《英雄》的音像制品作为TCL产品的促销品,买下《英雄》,不但不赔本,而且《英雄》却会变成企业的“提款机”。  《英雄》不是人,原来是棵摇钱树!  《英雄》在张艺谋导演的独特视角中,将故事展开在纵观历史发展的大前提下,于无形之中把影片提升到超凡脱俗的地位,并通过演员的精湛演绎与剧组其他创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使影片的视听效果荡气回肠,让观众得到空前的享受。可以说,《英雄》拍出了中外武侠片一种全新的境界。


英雄横空出世《英雄》笑看东方不败(2)(图)

  这是一群顶尖高手和一个最强高手的故事……  这是一个将爱掩埋却又让它光华四射的故事……  这是一个个、一群群当代“英雄”共同打造的故事……  《英雄》故事梗概:(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无名、残剑、飞雪、如月、长空都要刺杀秦王。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  《英雄》在武打戏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全片有50%的戏是武打戏,但并非那种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激烈打斗,而是注重力度与美感的结合,在动作节奏的掌控上恰到好处,一招一势化为诗情画意的飞舞;同时,人物的服装和动作造型也精心设计,对比鲜明,富有人文的内涵。  相对于《卧虎藏龙》来说,中国观众会更加喜欢《英雄》。这部影片能被中国观众所接受,《英雄》将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开拓出新道路。  从《英雄》开拍之时起,该片的故事内容就秘不示人,这更增添了该片的神秘色彩。《英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展开,秦王与无名是影片中固定的叙事视点,但通过一次次的回忆、插叙、推理,编织出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既像推理片那样层层破解悬念,又有传统武侠片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戏剧冲突更加强烈而富有悬念,观众也能看得明白,毫无繁复之感,确实做到了雅俗共赏。  《英雄》中出现了蓝、白、黄、红、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张艺谋的《英雄》对武侠片进行了重大突破,引发人们对英雄含义的思考和追问。《英雄》塑造英雄形象有一个历史的高度,残剑在刺客中可谓境界最高,最早认识到秦王一统中国、结束群雄割据局面的历史作用,因此不惜与道不同的情人飞雪决裂,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无名受残剑的启发,通过与秦王对话,最终产生“历史的觉悟”,秦王虽近在咫尺,他却剑下留情;秦王也没有想到一个刺客说破了他的心事,抚慰了他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英雄惜英雄”,无名和残剑从“刺客”成为“英雄”,秦王则是“英雄中的英雄”。  谁是《英雄》中真正的“英雄”呢?  张艺谋才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这部震撼力超强的张艺谋武侠处女作之所以能卖出这样一个高价,是因为它开创了诸多个内地影片的第一:  第一部内地拍摄的影片在全球同步上映;  第一部把票房指标定在超2亿美元的国产影片;  第一部通过拍卖公司拍卖片中音乐版权及VCD版权的电影;  第一部为电影特别设计、发行16张一套绝版个性邮票的电影;  第一部内地影片在电视台作纯商业广告的电影;  第一部发行电影的同时发行书籍、连环画的电影;  第一部在防盗版措施上最为成功的影片。  《英雄》的炒作堪称一流,从导演到演员阵容,从拍摄过程密不透风到深圳试映的戒备森严,从音像拍卖高不可攀到连带制作一堆副产品,无不流露出强烈的商业运作意识。但就连这个《英雄》是否是真的英雄,现在都让人揣测和怀疑,它的这些副产品又能吸引多少眼球呢?  《英雄》过度炒作给大家制造的心理落差,自然会得出两个结果:要么一个神话诞生了,要么张艺谋下十八层地狱。  《英雄》制作方在制造出一个神话之后,一直就深深地相信了这个神话,并把自己当成了这个神话的主角,深信着神话的力量,总觉得神话背后的子孙都是神话,于是乎小说、漫画、纪录片的就都上来了,就以为个个都能称雄称霸了。


英雄横空出世《英雄》笑看东方不败(2)(图)

  当人们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是体验了一下视觉奇观,没有看见真正的英雄,当然不会去买一些书或者相关纪念品,不骂街就是对《英雄》的一种尊敬。《英雄》小说版销售非常不好;《英雄》拍摄过程的纪录片《缘起》VCD在市场上乏人问津等。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用不着拿着英雄的心态来说话。  不管你是不是英雄,要想到市场是实际的,它更在乎的是商品到底能不能卖出去,让商人看得见摸得着。开发后电影的副产品制作,也得重视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要自以为自己是英雄!  《英雄》壮举:  ★投资逾3000万美元。  ★导演是名震天下的“莫邪剑”张艺谋。  ★六大超级明星: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甑子丹。  ★服装师:和田惠美曾凭影片《乱》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大奖。  ★摄影师:杜可风是香港导演王家卫王牌摄影,以前卫摄影风格著称。  ★武术指导:程小东是香港著名武指,指导的电影多次获“金马奖”。  ★音乐:谭盾是著名旅美华裔音乐家,曾因《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制作班底逾一百人。  ★拍摄外景主要有4个:当金山、雅丹地、敦煌古城、九寨沟。  ★张艺谋从《史记》里得到考证,秦国的马都是黑色的,张伟平于是让制片部门把三百多匹精选出的战马全都拉去“染成黑发”。  ★曾经获得过15项格莱美音乐大奖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用价值60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主题曲。  ★记录《英雄》拍摄历程的系列片《缘起》将首先剪辑一部90分钟长的纪录片,又剪辑出大约15集是:风、马、荒、秦、水、谋、明、雪、剑、月、色、武、乐、和、影。  ★据负责该片贴片广告的北京耐可思传媒公司透露,贴片广告的标价是30秒200万元。一般情况下,贴片广告不少于5分钟。据此推算,《英雄》贴片广告收入将轻松超过2000万元,而目前国内贴片广告的最高纪录是《没完没了》的1200万元。  ★黄树林中一身红衣的章子怡与张曼玉的对打戏。拍片中使用的大量杨树叶是向当地农民收购来的,80元钱一大口袋。张艺谋发现叶子的成色不好,声色俱厉地责问负责人,“这事儿是谁负责?你负责采购就要负责验货!说80元就80元?60元行不行?”一场戏拍完,张艺谋与场工一起动手回收散落遍地的树叶。  《英雄》的确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影片。它有大师级的导演、摄影师及实力非凡的创作阵容,有华语影坛上最顶级的演员加盟演出,有高达3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让国内普通娱乐电影无法望其项背。与之俱来的是,影片精耕细作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场景画面,以及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制作,让人惊叹——《英雄》倒底是什么?  中国电影的救命稻草?  中国电影艺术的巅峰之作?  中国电影冲击世界影坛的新的出路?  包机“走四方”,大会堂首映礼,张艺谋武侠大片《英雄》是制片人张伟平一手策划并导演的影片商业运作空前成功的范例,也被他视为自己人生中一件最得意的杰作。  随着李安的《卧虎藏龙》冲击奥斯卡成功之后,国内随之兴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武侠热”。不可否认,《英雄》在全世界影市上一炮走红,在华语电影目前的基础和水平下,证明了武侠电影的确是成功的一条捷径。但是,无论是《卧虎藏龙》还是张艺谋的《英雄》,都不可能成为华语电影发展的趋势。除了武侠片自身的发展已走到了尽头的原因之外,武侠片的市场空间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原因。  西方电影是以资金、技术为核心搭建起来的现代化大工业,他们可以创造远超出人们想象力的影片,以不断刺激观众的口味。西方电影培养出来的观众,对影片的要求是极高的。而靠技巧和人力“雕塑”出来东方武侠片,只能作为“一夜之情”的快乐享受而已。  李安和张艺谋的成功,或许只能作为特例存在,而不能看作一种趋势;国内电影界也不能将《英雄》看作新的走向世界的范本。对多数中国电影人来说,也不可能像张艺谋、李安那样,掌握如此大资金、大牌演员和西方观众,他们还需要从现实出发,拍摄真正反映中国生活现实、贴近中国观众的现实题材电影。  如此说来,中国电影需要英雄!的确需要更多的英雄!  而我们的英雄在哪里呢?


英雄横空出世《英雄》笑看东方不败(4)(图)

  张艺谋:“《英雄》让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把故事安到秦始皇头上了,被所有人引到政治上去讨论……但这不是我的本意,后来被人扣了无数个大帽子,口诛笔伐,我成了一个政治投机家!很可笑。这是我犯的错误。”


英雄横空出世《十面埋伏》(1)(图)

  张艺谋:“现在说江湖规则,都是想象的,人类在生活中圆英雄梦,年轻人喜欢它也是为了英雄梦。……我想象的武侠应该有梦的基础,想象的空间,这就能往下发展。”  2004年7月,张艺谋的第二部武侠巨作《十面埋伏》在全国上映,十面出击,所有影片纷纷让道,独霸7月中下旬整个档期。遗憾的是“埋伏”的吸引力有限,观众观看的热情远比不上《英雄》,并没有出现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  《十面埋伏》宛如盛世百花开,山花开在山野烂漫处!  这就是一个唐装版的“三角恋”爱情故事。在真真假假发生的故事中你会发现爱情是神秘的,刘捕头为得到小妹的爱慕去卧底3年,证明自己在飞刀门的地位,却没想到金捕头的假戏成为一场惊心动魄的真追杀,让金捕头和小妹在“十面埋伏”中又埋下爱情的种子,最后和金捕头为了一场真挚的爱情用生命去决斗,这就是爱情!  《十面埋伏》上映了,人们找到了电影的快乐!  人们一天没事就评论张艺谋的武侠经典,画面、炒作、笑料是经典,悲哀也是经典。  啊!小妹死了!  《十面埋伏》的章子怡绝对是主角,人很美,画很美……这绝对是一种美!  《十面埋伏》吸取了《英雄》在情节上的遗憾,张艺谋特别在情节上大做文章,“仙人指路”、“亡命桦林”、“花海遇险”、“雪山决战”等高潮的设计,有意把故事安排得紧凑。但是,却显得真情假意,“埋伏”多多。虽然主动避免“艺术花招”,而专注于“情节设计”,好是好,但美中不足。以下正是观众眼中的“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之一:张冠李戴,自由自在  片中章子怡所穿的一套戏服并非唐朝服装,而是清代“旗服”。这套看似“华丽”的服装已经完全脱离电影的历史背景,甚至达到了“张冠李戴”的地步。  “十面埋伏”之二:不会说话闹误会  刘捕头和小妹久别重逢,刘捕头倾诉道:“三年来,我独自一人,无时无刻思念着你。”这句台词明显忘了否定之否定才是肯定,意思说反了,观众和小妹却明白这个意思!  “十面埋伏”之三:箭术高超,左右不分  装作盲女的小妹被金捕头救出大牢后,抚摸金捕头周身以了解对方,摸到左手时说,“左手射箭,箭法非凡。”后追兵来到,金捕头张弓搭箭,箭无虚发,观众却看到他左手张弓,右手放箭。射箭是双手组合,一只手能拉弓射箭吗?就不要说左手放箭了?  “十面埋伏”之四:南“调”北“雪”  追杀途中,镜头一转,乌克兰秋景就成了四川竹林,从光线和色调来说不太衔接。尤其是最后那场雪景,这边官府人马举着刀枪在郁郁葱葱的竹林里合围,那边草地上早已漫天飞雪,深可没踝了,怎么看也不是一个季节。  “十面埋伏”之五:笑看英雄中埋伏  《十面埋伏》与《英雄》相比,景色明显差了一个等级,除了乌克兰枫叶正红的一个秋色全景之外再无点睛之处。竹林有杀伐之气,但绿得小气,远比不上《卧虎藏龙》中的“竹林大战”。唯牡丹坊雕梁画栋,跳舞裙料佳色鲜,飞刀囊精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