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做到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事做到位-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高级将领史迪威曾担任过抗战时期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他上任不久就发现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存在严重问题:欧美军队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不管是谁,只要有指挥权就能指挥;中国则不然,上下级关系由个人恩惠决定,军官只听从某个人的命令,其他人即使有指挥权也指挥不动军队。例如当远征军回国的退路被日军切断时,其直接上司史迪威命令部队撤往印度,但蒋介石却命令部队撤回国内。    
    最高指挥部的不统一使远征军的军官们十分为难,最后有两个师的士兵撤往印度,其他的撤回云南。在退回云南的途中,远征军迂回穿越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饥饿和疾病导致士兵大量死亡,10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4万人,倒是撤往印度的两个师后来成为了中国最精锐的部队。    
    根据欧美国家的军法,军官不服从命令要受到严惩。史迪威要求处分那些不听命的将军,枪毙四个师长。但蒋介石却息事宁人,只将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调任,五十五师师长陈吾勉处分了事。     
    史迪威对此非常不满,认为必须对中国军队进行结构上的改造,他说:“如果给予正确的指导,中国军队不会逊色于任何国家的军队。”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说过:“即使决定是错的,那我们也可以通过执行来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再回头讨论。”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怎么能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服从,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    
    在西点军校,即使是立场最自由的旁观者,都相信一个观念,那就是“不管叫你做什么都照做不误”,这样的观念就是服从的观念。    
    服从是一种美德,商场如战场,服从的观念在企业界同样适用。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指挥一样,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大到一个国家、军队,小到一个企业、部门,成员是否能坚决地服从上司的决定将决定其成败。    
    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个人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其机构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曾有一位著名的田径教练,每当见到运动员,便坚决地要求他们把头发剪短。据说他的理由是:问题并不在于头发的长短,而是在于他们是否服从教练。可见,纵然不懂教练的意图,但不找借口地服从,才是教练所期望的好选手。    
    同样,不找借口地服从,这才是企业所期望的好员工。需要我们发表意见的时候,坦而言之,尽其所能;对上司已做了决定的事情,理解了要服从,不理解的也要坚决服从,努力执行,绝不表现自己的小聪明。    
    


第三部分应对干扰是分内之事

    在美国哈伯德的著名畅销书《致加西亚的信》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经理坐在办公室里——有6名职员在等待安排任务,他将其中一位叫过来,吩咐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这位职员会静静回答:“好的,先生。”    
    然后立即去执行吗?我敢肯定这位职员绝对不会去执行,他会用满脸狐疑的神色盯着你,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去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在这位经理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如何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吩咐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回来告诉他,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率法则,我相信自己不会输。     
    真的,如果你很聪明,就不应该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面带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乍看起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以分担工作的人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无所谓。     
    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     
    “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哈伯德说。     
    “看到了,怎么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但是,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也许能够完成任务,但也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可能完全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在很多公司中,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员工少而又少,遇到矛盾都希望上交,都希望公司领导既发现问题又给出问题的答案,对待工作拖拖拉拉,习惯了不痛不痒、马马虎虎,习惯了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对查出的问题总会找出种种原因和理由,借口一大堆,困难一箩筐。    
    有些员工对工作的期望非常片面,他们希望只要求做事,仅限于事,不要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办公室政治,你给我创造一个做事的环境我就能发挥很好,我凭良心干事。经常听到的说法就是:“这不是我管的事”。    
    一位女职员在一家私营企业做了六年销售,做到副总的位置。企业发展很快,在同行中很有竞争地位。但是她发现老板过于重视人情,小富即安,在下一步奋斗上缺乏动力。她很伤心,觉得跟老板一起做已经“使不上劲了”,犹豫要不要离开。    
    一个企业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势必要有一个磨合期,进行整体策略、人员结构的调整,这个过程很艰难,老板也需要调整的时间。作为公司高层,应该承担责任,帮助老板跨过这一步,而不是抱怨、放弃。    
    一个称职的员工,必须清楚所从事工作的游戏规则,必须知道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怎么做,遇到很多干扰比如领导不重视、团队不协调的时候也不放弃责任,尽力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以求把事情做好。一个真正杰出的员工必须做到:应对干扰也是你分内之事。    
    


第三部分小题大做,关注细节

    生活其实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构成的,可我们总是倾心于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总觉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秋天飘落的一片片树叶,没有声响,我们总是忽略了不该忽略的小事情、小细节,从而在接踵而至的小事面前穷于准备,忙于应付。    
    平庸和杰出企业的差距    
    有一家电器公司的区域经理,非常擅长和经销商喝酒拉关系,对各种营销理论也耳熟能详,可业绩却不是很好。在他心里,始终觉得自己对负责的市场已经付出了无比的心血,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名杰出的销售人员,是公司的业务明星。他总认为是总公司的支持政策迟迟不能到位,才是他举步维艰的罪魁祸首。    
    但事实的情况和他说的完全不一样,他完全是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下工作:每天业务员出门干了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工作中只听业务员的汇报而很少直接去了解市场,也有所谓的 “工作汇报系统”,但是那上面连最基本的访问记录都是空白的——原因是业务员觉得那些都是多余的,于是他也放弃了这项工作。    
    最有意思的是在当地最大的一家家电卖场,他们品牌的展台上居然有其他知名企业的产品。当别人指出他的这些错误时,他居然一副“虽然有点小错但是也不需要大惊小怪”的样子。    
    虽然这家企业不断吹嘘自己的营销队伍是“最优秀的,是过硬的”。但一个不关注细节的企业必然是平庸的,后来该企业销量的不断下滑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平庸和杰出企业的最大的差距便是对“细节的关注”。以销售队伍而言,平庸企业的营销人员在细节上都非常的“偷懒”,上司逼得不紧,也就得过且过,开了订货会,有了订单,算是交差。而杰出企业的营销人员绝对不会像上面这家企业一样,只会泛泛而谈,他们的营销人员整天挂在嘴上的往往是一些很细节的问题,如分销、陈列、销售、收款等等。    
    在某跨国公司的杭州分公司,有一支很优秀的销售队伍,他们的团队成员每天讨论的是如何把商店的陈列达到最佳,竞争对手最近有什么动态,如何去阻击其他产品的竞争等等。当集团公司的市场和销售总监来做市场检查的时候,不是穿着西装对销售人员进行指手画脚,而是和业务员一起动手理货。    
    所以该公司的巧克力多年来一直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这并非是因为跨国企业的背景或者是广告做的好,其实这个品牌的大部分巧克力是在国内销量的,在国外销量极其有限。这家公司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着一群对每个销售环节都抠得很细的销售人员,他们对竞争对手的打击是从消灭他们的每一个细胞开始的。以这家公司的订货会为例,他们拿到的业绩是其他公司订货会的4到5倍!    
    是他们有什么特别诱人的促销方案吗?是他们请大牌明星到会捧场吗?    
    都没有,惟一可圈可点的是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和秉持。     
    为了这样的秋季订货会,他们一年前就在全国选择了一个城市作为试点,全程拍摄了VCD,并且对这个试验性会议做了很多仔细的研究,市场推广部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厚厚一本的“订货会操作流程手册”。在订货会之前,会议的组织者又一起去将要开会的城市进行观摩,一起参与会场的布置,会议的安排,事先的预演。在开会前,他们又和经销商开了好几次准备会议,关于流程、会场布置、人员安排、客户邀约、模特的选择、时间安排、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讨论。    
    会议开始前一天,他们按照计划布置好了会场,又详细地将所有人员的工作重新确认了一下,物料和会议资料重新进行了检查,所有的会场设施和宾馆服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也做了确定。最后,又将第二天的程序完全预演了一遍。     
    就是这些完善的准备工作,就是这些对细节的关注,让这家公司赢得了经销商的心,赢得了整个巧克力市场。平庸企业和杰出企业的差距就在这些细节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往往是从平庸到杰出的天堑。


第三部分魔鬼在细节中

    在宝洁公司刚开始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向上飙升,可是没过多久,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就逐渐放缓了。保洁公司的销售人员非常纳闷,虽然进行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销量停滞不前的原因。    
    于是,宝洁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费者开了一次产品座谈会,会上,有一位消费者说出了汰渍洗衣粉销量下滑的关键,他抱怨说:“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宝洁的领导们忙追问其中的原由,这位消费者说:“你看看你们的广告,倒洗衣粉要倒那么长时间,衣服是洗得干净,但要用那么多洗衣粉,算计起来更不划算。”    
    听到这番话,销售经理赶快把广告找来,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3秒钟,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广告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仅为1。5秒。    
    也就是在广告上这么细小的一点疏忽,对汰渍洗衣粉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对于自己的工作无论大小,都要了解得非常透彻,数据应该非常准确,事实也应该非常真实,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完成宏伟的目标。    
    美国绝大部分企业家会知道一些十分精确的数字:比如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吃几个汉堡包、几个鸡蛋。之所以要了解的这么清楚,是因为他们想确保细节上多方面的优势,不给竞争者可乘之机,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漏洞。    
    只要保证产品在一比一的竞争中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的绝对优势就形成了,而这些恰恰是市场拓展的精髓所在:要打败对手,惟有做到比对手更细!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也像F4一样成了万人迷。    
    类似的以细节取胜的经营之道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例如,很多餐厅准备了专供儿童使用的“baby椅”,客人吃完螃蟹后滚烫的姜茶便端送到其手中;商场在晚上关门前会播放诸如《回家》之类的音乐,让客人在萨克斯的情调中把轻松带回家……    
    在这么多例子中,我觉得把细节服务做到极致的是诺顿百货公司,这家由8家服装专卖店组成的百货公司,靠的就是细节服务取胜而不是削价赢利的竞争策略。诺顿百货公司的细节化服务有:    
    ——替要参加重要会议的顾客熨平衬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