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做到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事做到位-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动与上司沟通,应懂得主动争取每一个沟通机会。不仅在工作场合,日常生活中与上司的匆匆一遇,也可能决定着你的未来。比如,电梯间、走廊上、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老板,走过去向他问声好,或者和他谈几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畏首畏尾,极力避免让上司看见,或匆忙地与上司擦肩而过。如果你能善乐于沟,通于沟通,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总是能最好、最快地完成。    
    


第三部分制订计划,坚决执行

    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是指对任何事情都不经过深思熟虑,只凭一时的冲动而匆忙作出决定,这种匆忙把事情做完的人,事后通常要花更多的时间,把第一次没做好的事情重新做好。    
    做事不要太匆忙    
    在工作中,有很多人总是低头做事,他们匆忙如大自然的蚂蚁,却没有多少实质的收获,对他们来说,草率行事,冒冒失失是自己最好的写照!    
    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是指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冲动匆忙作出决定,有时不计后果。冒失的人懒于思考,轻率妄动,为了迅速摆脱由动机斗争带来的内心痛苦和紧张情绪,他们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后果就贸然抉择,草率行事;他们生活节奏快,做事匆忙,往往一件事未干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或几件事一起干。    
    西班牙的智慧大师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曾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匆忙,忙乱中容易出差错;也不要太轻率大意,不要急于表态或发表意见。    
    不要匆忙急促,有些事情不可不问清楚,不弄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只有知道如何安排工作,制定一个高明的工作进度表,才能高效率地办事,在短期内出色地完成老板交付的工作。    
    正如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所说:“你应该在每一天的早上制订一下当天的工作计划,仅仅5分钟的思考就能使你一天的工作显得非常有效率。”    
    举一个营销工作中的实例:新品上市初期,开拓市场寻找经销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市场,你会怎么办呢?你是下车后匆忙急于四处走街串巷,还是通过调查后,制定拜访计划及合理路线?    
    每个城市都有几百个经销商,不可能每个客户都去拜访。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会挑选客户中20%有意向、有网络及实力的经销商进行重点拜访,用80%的时间沟通20%的重点客户。同时,为了不放弃那些潜在经销商,经营相关产品的小经销商只需要简单地散发新品招商资料就可以了。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事先的调查和分析都会有助于你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好的钟表行走十分规律,不快也不慢。有智慧的人做事决不匆忙,也不拖沓,不莽撞,也不踌躇。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决不拖延。    
    他们不是一有想法就马上去做,等发现偏差再去调整,而是一开始就想好怎么做,把所有事情都想好,理清。因为没有时间而赶着把事情做完的人,通常事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把第一次没做好的事情做好。如果真的没有时间把每件事都做好做完,那就把最重要的事做完。    
    有些人认为做事不匆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要每一次做事时注意一下就行,其实一个人做事不慌不忙是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一个做事匆忙的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冒冒失失,他们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在做事。要想改变做事匆忙的缺点,首先就是要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制定计划和目标,而且形成习惯。


第三部分制定清晰的目标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管理故事,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是许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任何行动一定要有目标,并有达成目标的计划。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上面的伐木工人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结果。有目标才能减少干扰,帮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优秀员工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计划好当天的工作。    
    一位钢铁工人曾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领班有一天交班之后,问他的生产科长这一班次今天生产了多少吨,科长回答说5吨,就在地上写下一个“5”字,并且留下一支粉笔。晚班的领班看到地上的“5”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有位工人说:“听说这是日班生产的吨数。”第二天,“5”被改写成了“6”。竞争开始了,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后来有一个班次生产的钢材居然达到了9吨,从此该厂的班次生产量再没有回落到“5”过。    
    也就是说,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有自己的终极目标,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你迈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正确的,不管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会违背你为之确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为最终目标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如果你一开始时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锻炼出与众不同的眼界,它让你把眼界不再局限在某一个具体事情上,多一些理性的严谨,少一些感情的投入,事事归于简单。它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规则和工作习惯。    
    成功人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清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需的,哪些事往往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总是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因而总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成功人士不但一开始就怀有终极目标,而且他们的目标都非常具体,他们不订“进度表”,而是列“工作表”,比较大或长期的工作会拆散开来,分成几个小事项。他们经常用长跑中的“分段法”,把很长的距离分成几个小段,每一段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份报告的问世,也可以是设计图的完成,哪怕仅仅是为后花园增添了一种花,也是在成功路上留下了脚印。    
    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制定计划的周期可定为一个月,但应将工作计划分解为周计划与日计划。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一下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一下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在制定日工作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80%。这是由商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每个员工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以及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如果你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你没有完成任务时,就必然会在第二天挤占你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当月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你的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你的上级就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很精干的员工。    
    


第三部分马上去做,亲自去做

    一天,6岁的王安外出玩耍,发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他忽然想起未经妈妈允许,便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进屋请求妈妈。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答应了。但是,当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这时小麻雀已不见了,看到的是一只意犹未尽的黑猫。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当老板给了你某项工作后,你必须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凡事必须先行动起来,因为一旦进入行动状态后,人们就来不及多想,就等于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有一位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他发现了两种本质的力量:一种是在严格而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下艰苦工作;另一种是,在突发、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立即行动。    
    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而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常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照常做什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    
    威廉·詹姆斯说:灵感的每一次闪烁和启示,都让它像气体一样溜掉而毫无踪迹,这比丧失机遇还要糟糕,因为它在无形中阻断了激情喷发的正常渠道。如此一来,人类将无法聚起一股坚定而快速应变的力量以对付生活的突变。    
    有一次,沃尔特·B·皮特金在好莱坞时,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它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们可以从容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所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一千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他们拖廷行动,这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漫谈中自动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在他一生中,他培养了灵感,信赖它,将它当成他最可靠的心理顾问。    
    很多人羡慕他办事如此简明,然而事实是,他之所以办事简明,就是因为他在长期训练中养成了“马上行动”的习惯。    
    世间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会使灵感失去应有的乐趣。以周密的思考来掩饰自己的不行动,甚至比一时冲动还要谬误。    
    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的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人们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只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你将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的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仍悬而未决的工作。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将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潜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几率。    
    马上去做(Just Do It!),亲自去做(Do It Yourself!)是现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规划和蓝图都不能保证你成功,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因为任何规划都有缺陷,规划的东西是纸上的,与实际总是有距离的,规划可以在执行中修改,但关键还是要马上去做!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    
    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做到“立即行动”很不容易,因为这样难免发生失误。但你最终会发现,“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当你养成“立即行动”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秘诀。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成功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果你犯了一项错误,这个世界将会原谅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决定,这个世界将不会原谅你,如果你已作了一个真正的决定,就要马上行动。方法是写下开头的几个步骤。哪三件事是你现在马上可以进行,并且对你的新决定有帮助?你可以打电话给谁?你可以做什么承诺?你可以写一封什么样的信?你可以做什么与旧习不同的事?将你可以立即做的事列成一张表,并马上去实行它们,现在就去做!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的行动。    
    聪明人雷厉风行,糊涂蛋拖拖拉拉,一个人应该尽早去做,否则你就会迫于形势而去做某事。聪明人当即就会断定什么该早点干,什么该晚些做,并且干得很开心。立即行动,这种态度还会消减准备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难与阻碍,引领你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部分服从于已做的决定

    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就很难达成共同目标;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威廉·拉尼德对此做了非常生动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    
    美国高级将领史迪威曾担任过抗战时期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他上任不久就发现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存在严重问题:欧美军队对上级的命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